闽侯县名人录
林森
   林森(1868~1943年),原名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闽县(今闽侯县)尚干乡人,幼迁福州仓山,入英华书院就读。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赴台湾电报学堂学习。翌年,任职于台北电报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廷割台于日本,林森愤起抗日,后任台南法院嘉义支部通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广交旅外闽籍人士,开展反清活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组成“旅沪福建学生会”,被选为会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成员加盟。翌年,在榕组成同盟会福建支会。宣统元年(1909年),调任九江关协办,组织同盟会九江分会。宣
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18681943)
虞宏正
  虞宏正(1897年10月5日—1966年11月11日),字叔毅。出生于福建闽侯。胶体化学家、物理化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虞宏正于1897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中、小学随家迁动,就读于广州、南京、上海等地。1916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当时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虞宏正切身体验到当时政府的腐败,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爆发了五四运动。虞宏正关心国家存亡、民族命运,强烈的救国、爱国心激发他放下手中的课本,投身于五四运动之中。他立志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1920年,虞宏正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南下天津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71966)
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8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1911年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策划广州起义。后在广州起义中受伤力尽被俘,当日黄昏时分即从容就义,年仅24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禀父书》、《与妻书》。人物生平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189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71911)
林履中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闽县青圃乡(今闽侯青口镇青圃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自幼父母双亡,林白水祖父母将其收养,且爱抚备至,视同己出。同治十年(1871年)后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第三期管驾班。同治十三年,他以优等成绩毕业,与同学林森林、陈英等分派到“建威”练习舰上实习。次年又调到大型练习舰“扬威”号上,与早先上船的第一、二期管驾班毕业的同学严复、刘步蟾、萨镇冰、林泰增等一起实习。光绪元年(1875年),履中被调到“扬武”练船作远航实习,途经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等口岸,达日本后返航回国。二年冬,补“伏波”炮舰大副。光绪七年,由李鸿章调往天津,任北洋舰队“威远”练船教练
[] (18521894)
陈岱孙
  陈岱孙(1900.10.20-1997.7.27) 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1915年考入福州鹤龄中学。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0年毕业后获得庚子赔款公费留美资格。1922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学士学位,并获金钥匙奖。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赴英、法、意等国作短期考察和研究。1927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及经济系主任。1937年随清华大学南迁,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和经济系主任、商学系主任。1945年起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保管委员会主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19001997)
林祥谦
  林祥谦(1892~1923年),原名元德,字祥谦,以字行,闽县(今闽侯县)尚干乡人。17岁,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清宣统三年(1911年),到汉口进京汉铁路江岸机器厂当钳工。民国10年(1921年)冬,积极参与筹组江岸工人俱乐部。翌年,俱乐部成立,祥谦当选为干事,领导工人向路局进行交涉和斗争,取消对工人任意罚款等规定。同年夏,祥谦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江岸京汉铁路工会成立,被选为工会委员,不久,当选为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民国12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成立大会,郑州警察局派出大批-强行拦阻,林祥谦等率队冲入会场,京汉铁路总工会宣告正式成立。当天下午,反动-占领总工会会所,包围和监
工人运动先驱 (18921923)
林尹民
  林尹民(1887-1911),字靖庵,福建闽侯人,黄花碧血党人“三林”(即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他们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英烈)之一,民国才女林徽因堂叔。生而丧母,长大倜傥有大志。喜挥霍,素善饮。尝学少林拳,能尽其技。好畋猎,尝入山手格猛兽。少读《三国志》慕张恒武之为人,其气概可想见矣。伯父宦浙,招往读书,与林文同校,殊相得。课试每冠其曹,伯父深器重之。迨林文东渡,君悒悒不乐。伯父为代请君父,资其赴日本留学,入成城学校,武艺冠其俦。二十三岁卒业,寻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补为官费生,然非其素志也。尝太息曰:“大丈夫生此世,当以铁骑五千,横行天下,驱逐胡虏,收复河山。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71911)
庐隐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悲苦童年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5月4日,庐隐生于福建闽侯县。庐隐降生的当天,外祖母去世了,母亲因此认定她是一颗灾星,把她交给一个奶妈去喂养。三岁时因为得了极重的热病,被奶妈带到乡下抚养并很快痊愈。父亲当了湖南长沙知县时,
民国四大才女,福州三大才女 (18981934)
严恺
  严恺(1912年8月10日—2006年5月7日),出生于北京。水利学家、海岸工程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严恺祖籍福建闽侯,其父严文炳在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任数学教授。严恺幼年时父母双去,由二哥扶养,在北京上小学未完,转到浙江宁波继续读小学。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宁波四明中学、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他在二哥的鼓励和支持下,初中没有毕业就考高中,高中没毕业又考大学。就这样,在他17岁那年,即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在大学期间,开始时有些吃力,经过努力,很快就赶上了。4年成绩不断上升,毕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122006)
庄巧生
  庄巧生,遗传育种学家。1916年8月5日出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先后育成中苏68、华北187、北京8号、北京10号、12057、丰抗8号、丰抗2号、丰抗13号、北京837、北京841等20多个冬小麦良种并在华北地区推广,取得显著增产效果在育种中不断发掘新抗(病)源,倡导复合杂交以聚合不同来源的有利基因和丰富0后代的遗传背景最早把遗传力概念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介绍到国内,并以国家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研究中国北方冬小麦面包烘烤品质,提出品质育种的一些量化指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承义
  傅承义,地球物理学家 1909年10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闽侯。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1月8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及空间科学系主任。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国际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对地震体波、面波、首波、地震射线及地震成因的理论均有独特贡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建人之一。长期主编《地球物理学报》,为中国地球物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19092000)
陈茹玉
  陈茹玉, (1919.9.24-2012.3.11) 有机化学家 1919年9月24日生于天津,籍贯福建闽侯。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教授,曾任该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多年来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及农药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研制了除草剂1号、燕麦敌2号、矮健素等多种新农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具有抗癌、抗病毒、除草等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编著《有机磷化学》等专著6部。曾获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92012)
胡海岩
  胡海岩, 力学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56年10月生于上海,籍贯福建闽侯。1982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1984年在该校获硕士,1988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兼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Acta Mechanica Sinica副主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研究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稳定性与分岔分析、控制器设计等问题,揭示了反馈时滞、弹性约束、迟滞阻尼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提出了若干新控制策略针对斜碰撞振动,揭示了新的碰撞振动及分岔机理,提出了碰撞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牥
  潘牥(1204~1246),字庭坚,福建闽县人。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吴叔告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454~466人。潘牥于进士对策时说:陛下乃上天降下来的圣人,天天忙于政务,将手足之爱、生荣死哀置于一边,反而得不到一般老百姓一家骨肉团圆的那份悠闲,看不到邻里之间的和睦与争吵。正是皇上将东海之恩遍洒国中才导致百姓的人和。当时对策的人有数百人。只有潘牥的话最迎合圣意。潘牥后任衢州镇南军节度推官,改任潭州通判。此时发生日食,他应诏上疏说:熙宁初年(1068)日食,朝廷下诏郡县掩埋故丞相于一抔浅土之中。这几乎和暴尸没什么区别了!请以大礼厚葬丞相。潘牥死后,他的文章被人广泛传诵。他的画
[] (12041246)
王仁堪
  王仁堪(1850~1896),字可庄。福建闽县人。晚清廉臣。光绪三年(1877年)中状元。他在朝廷上,与张佩纶、宝廷、陈宝琛等为友,以直言敢谏相尚,称“清流派”。光绪二十年外放为镇江知府。刚到任,就遇着丹阳教案,外国人在丹阳建的天主堂,后改建为育婴堂,名为收容社会弃婴,实是残害中国儿童。光绪二十年,丹阳人民火烧教堂。外国人要求处死烧教堂的群众。王仁堪亲自到丹阳勘验,教堂内确有小孩尸骨70多具。于是他呈报两江总督刘坤一说:“名为天主教堂,不应有死孩骨,既兼育婴局,不应无活婴儿。”认为教堂被焚,“祸由自召”。刘坤一说他迂执,结果还是把烧教堂者判了刑。他在知镇江府时,发现丹徒岗陇阡陌,水无来源,易遭
[] (18501896)
郑孝胥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书法家。福建省闽候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郑孝胥,1882年中举,中福建省乡试解元。1885年开始任李鸿章幕僚,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1889年考取内阁中书。光绪十七年(1891年),东渡日本,任清政府驻日使馆书记官。次年,升日筑领事,调神户、大阪总领事。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回国,又任张之洞自强军监司。1898年起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
(18601938)
陈盛骙
  陈盛骙,化名陈福元,祖籍福建闽侯县,1926年8月出生。其父陈寿丹是一位爱国进步人士,父亲的爱国思想对陈盛有着直接的影响。1931年,陈盛就读于天津市私立树德小学。1934年夏,他从上海私立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部毕业,随后进入圣约翰大学化学系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潮,在陈盛骙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抗日救亡活动,并经常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抨击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的政策。1943年下半年,他参加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内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秘密“读书会”,和许多进步同学一起学习马列著作,通过学习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救星,八路军、
(19261947)
张钰哲
  张钰哲(1902—1986年) 1902年2月I6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于芝加哥大学学习天文,192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29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有一定平面的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在此期间,他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用60厘米反射望远镜作过许多小行星和彗星的照相观测。1928年冬,发现了一颗编为第1125号的新小行星,这位旅居异邦的青年学者怀念祖国,遂将此星定名为“中华”。1929年回国,在当时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并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抗日战争期间天文研究所迁往昆明。1941年他任天文研究所所长。1945年抗战
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 (19021986)
林志钧
  林志钧先生 ( 一八七八年 --- 一九六一年 ) 字宰平,号北云。福建闽县人。北京大学教授林庚先生为其哲嗣。林志钧与沈钧儒同为癸卯科举人,辛亥革命前留学日本。曾任北洋政府-部长,后为清华研究院导师,建国后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林志钧先生为闽派著名诗人,法学家和哲学巨擘。曾撰有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法律的专著《汉律考》,稿久佚。与梁启超先生交厚,编《饮冰室合集》分《文集》和《专集》两部分编年排列,由中华书局于一九三六年出版,在梁启超文集的几种版本中,此种最为周备。中华书局于一九三六年出版。先生逝世后,由陈叔通先生主持为其出版诗文集、书画集、帖考。林志钧先生向来为梁启超、梁漱溟钦佩。梁启超去世前,将所
(18781961)
全部闽侯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