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历史人物介绍10
徐范
  徐范,(约1189~?年)字彝父,侯官县人,家居城内。少孤,刻苦授徒以养母。与兄同举于乡,入太学,未尝以疾言遽色先人。宋庆元元年(1195年)入太学读书。当时韩侂胄专权擅政,排斥宰相赵汝愚 。太学生向皇范亦被流放临海,关禁10余年。福州人世称“庆元六君子”。后案情平反,徐范复归杭州,登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授清江县尉,任江淮制置司。后升主管户部架阁,改太学录,迁国子监主簿。又改通判潭州,移知邵武军。不久,被召入杭州,升国子监丞,
[] 庆元六君子 (1189~?)
陈捷先
  陈捷先(1921~1982年),福州市人,中共党员,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三明地区第一医院副院长、福建省血液病研究室主任、福建省医学院内科学教授、美国密执根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国内著名血液病专家、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奠基人。陈捷先青年时期就读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上海德国医学院。民国36年(194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建省立医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任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及福州齐鲁大学医学
(19211982)
傅衣凌
  傅衣凌(1911~1988年),原名傅家麟,福州人。民国23年(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次年东渡日本进法政大学研究院学习社会学,民国26年回国。民国30年应聘到协和大学任教,担任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魏晋南北朝史、日本史、史学方法等课程。民国33年前往闽清福建学院任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厦门大学任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61年,开始招收中国经济史研究生。1980
(19111988)
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同治十年(1871年)到“建威”练船实习,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练船,“周历南、北洋险要,以千总留闽,充船政学堂教习。”光绪三年(1877年),奉派与同学林泰曾、萨镇冰、刘步蟾、严复等到英国深造,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成绩屡列优等。次年,到“马那杜”大铁舰实习,巡历地中海各洋面,阅
[] (18531894)
姚怀祥
  姚怀祥(1783-1840),字斯征,号履堂。福建闽侯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起,历任象山、龙游、嵊县知县。二十年五月调任定海知县。姚怀祥到任时,正值鸦片战争烽火将要烧到舟山之际,姚公一面告诫居民作抗击侵略之准备,一面深入险要地段部署防务,日夜注视海面。是年六月初四,26艘英国舰船驶入定海洋面,初六靠近五奎山,并有2艘英舰直犯道头港。对于英军之侵略行动,姚公当即与中营罗建功驾小船去向英军提出强烈抗议。然
[] (17831840)
朱绍良
  朱绍良(1891年—1963年),字一民。祖籍江苏武进,生于福建福州。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四星上将),抗日名将。 朱绍良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毕业,后被选送日本振武学校,讨袁战争,失败后再赴日本留学。1916年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1963年12月25日,病逝;后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早年经历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入福建陆军小学堂,后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被选送日本振武学校。 参加革命1910年(宣统二年)加入
(18911963)
陈与燊
  陈与燊(1888—1911),福建闽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恨满清政府柔暗误国,投入报界,掌笔政,因持论不利于清廷被禁。190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法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盛宣怀借外资筑路以图私利,陈与燊极为愤慨,策划暗杀盛宣怀未果。1911年春闻广州将有大举,遂驰抵香港,曾被派赴台湾筹款。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陈与燊参加攻打两广督署,力竭被捕,从容就义。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81911)
陈可钧
  陈可钧(1888年—1911年4月2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希吾。一字少若,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肄业于陕西大学堂,光绪三十一年入日本弘文学院普通科,因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愤而归国,次年再次东渡,宣统三年归国参加广州起义,攻入督署,力尽被捕,英勇就义。少年时曾入侯官高等小学堂学习,时与陈与燊、陈更新同窗交好。后随伯父仕陕,肄业于陕西大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普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81911)
陈更新
  陈更新(1890~1911) 字铸三,一字耿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幼年父母先后去世,依傍其姐家生活,孤身独立,备历艰辛。11岁入福州侯官高等小学堂,与陈与燊、陈可钧同学,相与友善,有置腹之交。1905年毕业于侯官高等小学堂,旋东渡日本留学,入九段体育会学习,日学马术步操,夜习数学及英日两国语文。毕业后回国,任城南小学教员,教授数学及体操。一年后,入长门炮术学校学习。1910年毕业,名列优等第一名,赴京复试又名列第一,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901911)
沈瑜庆
  沈瑜庆(1858~1918年)字志雨,号爱苍、涛园,侯官人。沈葆桢第四子。清光绪五年(1879年),父死,恩赏为候补主事。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会试落第,以恩荫签分刑部广西司行走。后由李鸿章荐举,任江南水师学堂会办,次年升总办。光绪十八年(1892年),委办宜昌加抽川盐厘局。张之洞移督两江,请瑜庆为督署总文案兼总筹防局营务处。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主办上海吴淞清丈工程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任淮阳兵备道,办学
(18581918)
王世静
   华南女大校长  王世静,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福州名门望族,祖父王仁堪是光绪三年的状元(一甲一名进士)。她从小在教会学校念书,笃信基督教。1914年,入华南女子大学学习。两年后,进美国晨边学院留学,成绩优异。在晨边学院毕业后,又到密执安大学学习。1923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在厦门大学执教。翌年,应母校之召,回到华南女大任化学系主任。 1927年,我国人民展开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华南女大
(18971983)
王眉寿
  王眉寿,字莪庄,福州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848年)出生。王家世代书香,眉寿自幼知书达礼,弟王仁堪状元及第。眉寿长大后嫁与陈宝琛为妻。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宝琛罢官回福州,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王眉寿积极参与,发起创办女学。她首先在家乡螺州办起女子家政学堂,聘请女教师,教学生学习文化和家政事务。又办螺州两等小学堂,为家乡培养具有新学思想的人才。后来,王眉寿随陈宝琛到福州办学,她在福州创办福州女子师范传习所和女子职业学堂。师范传习所培养
女子教育家 (18481921)
王荷波
  王荷波(1882~1927年),原名灼华,化名满王纲、彼得洛夫、汪一喜。祖籍山西太原,生于福州。民国5年(1916年),进铁路浦口镇机厂当钳工。民国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徐州、济南等地从事工人运动。翌年1月底,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决定京汉铁路实行总-。他在津浦路天津、沧州、德州、泰安等地发动工人响应,率领“两浦”二千工人卧轨-。“二七”惨案发生后,转移上海,转入地下活动。6月,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18821927)
杨树庄
  杨树庄(1882~1934年),字幼京,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于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八届驾驶班,出任大副。辛亥武昌起义,海军归附时,树庄任“湖鹰”鱼雷艇艇长。民国2年(1913年),授中校,升上校,历任“永翔”、“楚观”舰长。民国6年,转任“通济”舰长。民国9年,升任“应瑞”舰长。翌年,进少将衔。民国12年1月,升任练习舰队司令兼闽江要塞司令。次年5月,以功晋升海军中将。不久,任海军闽厦警备司令。8月,
(18821934)
陈培锟
  陈培锟(1877~1964年),字韵珊,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父海梅(香雪),同榜同点翰林,有“父子两翰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学。毕业回国于宣统元年(1909年)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先后任闽海和厦门等道道尹;民国11年(1922年),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民国16年,任福建省政府委员、省财政厅厅长、省赈务委员会主任,曾代理省府主
(18771964)
张亨嘉
  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一字铁君,福建侯官人。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卒于逊帝宣统二年,年六十四岁。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举人,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进士,值南书房。官至礼部左侍郎,当拳匪祸作,极谏董福祥骄纵不可用,几罹祸。督湘、浙学政,尤励节爱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视学湖南,念儒官为士模范,不激浊扬清,曷以励风教?疏荐文行交修者数人,士习为一变。二十三年,入直南书房。越二年,除司业,频转太常寺少卿。一岁五迁,
[] 北京大学校长(1904年2月—1906年2月) (18471911)
方声涛
  方声涛(1885—1934),福建侯官人,1902年留学日本,入振武学堂习陆军,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历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广西兵备处会办等职。“二次革命”中在江西参加声讨袁世凯,任李烈钧部旅长、师长。1915年赴云南,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二团长,随李烈钧入广东驱逐龙济光。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孙中山元帅府卫戍总司令。1923年任福建民军总司令。1930年代理福建省政府主席。1934年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50岁。清 光绪二十八年(190
(18851934)
方君瑛
  方君瑛,字润如,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初三日。父亲方家湜,曾在其兄家澍任秀水县令时协助处理政务,后来到湖北汉口经营公信存转运公司,承办转运业务,自任经理,被称为是一个“有远识,教育子女得风气先”的开明人士。方君瑛有堂兄弟4人,姐妹7人,她是二姐,声涛、声洞都是她的弟弟,君璧是她的小妹妹。方君瑛小时候没有念什么书,到10来岁时,伯父见她聪明好学,便送她到家塾里念书。不久,中国学生掀起留日热潮,在伯父的鼓励和资
(18841923)
张敬
  张敬,字少聊,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13岁丧父,家庭生活紧张,幸得其舅(在北京海军部当文书)按月寄款接济,全家得以度日。1923年,张敬考入理工中学肄业(校址在南台吉祥山),学校距己家天皇岭较远,他每日快步往返,晚上在家帮母亲料理家务,并课督3个弟妹读书。张敬在理工学校毕业后,靠北京舅父的资助与荐引,考入北京大学,为旁听生。民国1928年,张敬经人介绍,南下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在国民革命军第11师教导团任少校副官。1986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9081940)
胡上琛
  胡上琛(1615?~1647),字席公,一字逢圣,福建人。南明隆武年间武举第一人。胡上琛的先祖为凤阳人。始祖巴儿跟朱元璋起义有功,世袭福州右卫指挥使,遂为侯官人。祖父胡龙阳官惠潮参将。父亲名胡舜。胡上琛的母亲在怀他仅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管教很严,待胡上琛稍稍长大,便命两侍僮每天监督胡上琛读书,稍有懈怠,便责罚侍僮。所以胡上琛自小就会做诗,精通经史,研习韬略。闲瑕时,胡上琛还经常与当地贤者琴棋雅歌,投壶饮酒。16岁时他承袭
[] (1615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