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县历史人物介绍8
曾吴氏
  曾吴氏北宋柘岗人。吴德筠之女,吴敏之妹,曾巩之母。生于官宦之家,从小饱读诗书,广识礼仪。为人以贤德为荣,24岁时被南丰曾易占娶为妻。出嫁后,对公婆孝顺之至,与丈夫相敬如宾,为曾家生育、教养了曾巩、曾牟、曾宰三个优秀的儿子和一个女儿,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虽年35岁即离开人世,但其学识和为人对曾巩兄弟留下的影响至远至深。
[]
吴德筠
  吴德筠,吴谦生长子.生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娶黄氏生七子,长吴敏,次吴畋,三子吴孜,另四子别居。继娶崔氏,生一女吴氏即曾易占之妻,曾巩之母,又云吴谦次子吴英生一子吴表微。
[] (945~?)
吴谦
  吴谦为柘冈吴氏始祖,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吴谦生长子吴德筠、次子吴英,吴德筠生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娶黄氏生七子,长吴敏,次吴畋,三子吴孜,另四子别居。继娶崔氏,生一女吴氏即曾易占之妻,曾巩之母,又云吴谦次子吴英生一子吴表微。
[五代十国] (923~?)
吴敏
  吴敏(1038年前后在世)北宋柘岗(今陈坊积乡)人。淳化三年(992)进士,官尚书都官员外郎。为人孝友忠信,乡里称长者。父德筠,官尚书屯田员外郎。弟畋,畋之女为王益夫人,乃王安石之母。敏生四子,长子芮,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秘书丞,其女琼嫁王安石为妻,生王雱。次子贲,学成以荫入官,历任吉州、太和、袁州、萍乡县主簿,庐州司理、亳州录事参军,不阿势要,恪敦孝友,为王安石所称赞。三子蕃,以进士四试有司,终不遇。年四十三卒。其子赜以江宁举
[]
刘尧夫
  刘尧夫(1146~1189)字淳叟,又字井庵,南宋土口(今琅琚镇)人。气概轩昂,文辞温雅。年十七师陆九渊兄弟。每焚香夜坐,则曰,欲与天地同其大。九渊笑曰,天地自大,但勿拂之。乾道五年(1169)补入太学,四试两优。淳熙二年(1175)进士,授国子监正,迁太常博士。陛对极言时相之失,以为天子有私人,则外廷有具位,则公卿有他径。又面奏,治天下在明辨乎邪正是非之大者。帝褒其学问,曰:“监司须得如刘尧夫者”。刘光祖称其调高、才清、志大、论壮。奏
[] (11461189)
陆筠
  陆筠字嘉材,又字元礼,贺从孙。绍兴十五年进士(1145),历任贵溪主簿,岳阳教授,诸王府教授,江西宪司干官,浙西帅司参议,直至朝奉大夫,赐服金紫。九龄尝从其学,平生好读孟子,与九渊意合。著有《翼孟音解》九十一条,周必大序之,后侨寓丰城,其子孙遂为丰城人。卒年七十六岁。《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载。
[]
陆贺
  陆贺(1086~1162),字道卿,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其六世祖陆希声,江苏吴县人,曾是唐昭宗宰相。五代末,四世祖德迁因避乱搬至抚州,定居金溪青田,成为金溪青田里(现属陆坊乡)人,亦为金溪陆氏祖。贺累世义居,治家严整,安贫乐义,远近闻名。其家,长者为家长,择子弟分任各事,各业有主,井井有条。食指千余皆遵约束,全家合爨200年如故。有子六:陆九思、陆九叙、陆九皋、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皆有成。后以子贵赠宣教郎,淳祐二年(124
[] (10861162)
陆九龄
  陆九龄(1132-1180),字子寿,金溪归政(今江西省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人,人称复斋先生。个人简历乾道五年(1169)进士,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学者号“二陆”。学穷性命之原,其于字画未必屑屑求工,所书端稳深润有法度,临学之士或有所未及。乃知有德有言者,于区区字画亦不苟。卒年四十九。《宋史本传、始丰稿》家世其六世祖陆德迁因避乱于五代末从江苏吴县迁居金溪县青田,为金溪陆氏之始祖。九渊之父陆贺,字道卿,悉
[] 儒家心学开创者之一 (11321180)
陆九韶
  陆九韶(1128-1205年),字子美,号梭山居士。筑室梭山,自号梭山老圃,讲学其中。抚州金溪人。南宋学者。陆九渊四兄。与弟陆九龄,陆九渊并称“三陆”,其学说称“三陆子之学”。生于宋高宗建元戌申年,卒于宋宁宗嘉泰己丑年。学问渊博精粹,崇尚孝悌忠信,重义轻利。隐居不仕,讲学于梭山。主要弟子有严松,徐仲诚。交结多名士。与朱熹书信往来,切磋学问,曾谓“晦翁(朱熹)《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周敦颐《通书·理性命章》,未曾于太极上加无极二字。
[] 南宋学者 (11281205)
傅子云
  傅子云,字季鲁,号琴山,金溪(今属江西)人。南宋理学家,陆九渊门人。成童,登陆九渊门求学。以其年少,让先从邓约礼学习,寻晋为弟子。九渊自京师归还,子云亦入太学,相见于途,共游桐江,答问探究儒学奥旨。天山精舍筑城,九渊令设一席于旁,时命其代讲,并将书院相付,其弟子有叶梦得。后曾任瓯宁主簿,决讼断狱必依经义。尝言“场屋(科举)之得失穷达不与焉,终身之穷达贤否不与焉(《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时人以为名言。绍定四年(1231),袁甫持节西
[] 南宋理学家
吴仁度
  吴仁度(1548-1625),字君重,又字继疏、光重。江西金溪琅琚镇疏口村人。明后期古文家。吴悌之子。官至工部侍郎。万历十七年(1589)进土。授中书舍人。三王并封议起,抗疏争之。久之,擢吏部主事,历考功郎中。稽勋郎中赵邦清被劾,疑同官邓光祚等嗾言路,愤激力辨。章下考功,仁度欲稍宽邦清罚,给事中梁有年遂劾仁度党比。时光祚引疾去,而仁度代为文选,御史康丕扬复劾仁度倾光祚而代之,诏改调之南京。自邦清被论后,言路讦不已,都御史温纯恚甚,请定国
[] 明后期古文家 (15481625)
丁长华
  丁长华,江西省五十年代树立起的农业模范。1939年5月出生于江西金溪县丁家村一个贫苦家庭。1953年,15岁的丁长华参加互助组,1954年加入共青团。1955年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她邀请5个女社员组成花木兰队,向队里要了两块最差的田进行试验创高产。这一年,她们种的0.96亩棉花达到亩产皮棉903斤,0.82亩水稻亩产达1200斤。1958年11月,丁长华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她出席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59年
危素
  危素(1303~1372)字太朴,号云林。元白马乡(今高桥)人。唐抚州剌史危全讽之后。少时拜读吴澄门下,又尊李存为师,精通五经,学识渊博。吴澄对其十分赏识,大力引荐其广交文学名士,如范椁、虞集、揭傒斯等,名扬天下。至正元年(1341)由大臣引荐授经筵检讨,负责编修宋、辽、金三史,并注释《尔雅》。书成后,顺帝赐金银与宫女,不受。至正五年改授国子助教,顺帝命修佛经,婉言拒之。至正七年授翰林编修,编纂后妃传记和宫廷纪事。由于缺乏资料,赴市购礼
[] (13031372)
何为民
  何为民 (1964.9—) 江西金溪人。 擅长版画。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师专美术系、鲁迅美院版画系,硕士学位。 现为辽宁美术家协会专职画家,二级美术师 。 石版画《羽》获全国首届青年版画大展三等奖,木刻《城里人系列1》获第十二届全国 版画展铜奖。木刻《街》获日本札幌第三届国际现代版画双年展评委奖等。
朱瘦竹
  朱瘦竹(1897~1972年) 朱瘦竹,江西金溪人。幼年入私塾,后随父到上海,就读于基督教青年会附属学校,16岁毕业。一次,他向小报《新游戏报》投稿评戏,被采用,遂经常为该报撰稿,不久被《新游戏报》聘为记者。20世纪20年代随着上海戏曲期刊、小报纷然迭出,他的文章也逐渐为众多报刊所录用。民国15年(1926年)9月,他开始自己办报,主编《三四剧艺日日刊》(原名《三四剧务日刊》,自第2期改为本名)。同年12月,朱抱着宣扬国粹的宗旨,创办专
(18971972)
张芷岷
  张芷岷(1935.12—)江西金溪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5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历任沈阳东北工学院建筑系美术教研室、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美术教师,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美术教授。作品有《灞河金秋》、《茶山春浓》、 《翠华飞瀑》等。出版有《水彩风景画》专集、合译《色粉画技法》。主编《美术辞林·建筑艺术卷》。 
何长生
  何长生 (1948~2011.2.28)笔名何杉、乐山。江西金溪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金溪县何沅公社、抚州地区群艺馆、文化广播电视局、鹰潭市文化局干部,市文联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市政协常委,兼学习法制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多次被评为全省文联系统先进个人。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明天的星》,散文集《眷恋》,长篇报告文学《一位市委书记的故事》
(19482011)
苏辑黎
  苏辑黎 (1941~)江西金溪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外文系。历任临川县文化馆馆员、副馆长,县文联秘书长、副主席,《抚河》杂志主编,抚州地区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党组书记、主席。江西省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省作协第三、四、五、六届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闪亮的银河》、《故乡情》(合作)、《飘香的土地》、《野花的梦》,与人合编《中国
蔡宗周
  蔡宗周 (1944~)笔名钟奏。江西金溪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广东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1962年入伍,历任广州军区团部通讯报道员,广州铁路局报道科科员、报社,广州铁路局老干部处处长。中国铁路文协第一届理事,广州市文联第四、五届委员,广东省、广州市作协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诗人笔会理事,《华夏诗报》副总,《中国铁路文艺》副主编。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色的旋律》(合作)、
胡九韶
  胡九韶字凤仪, 江西金溪人。自少从学康斋(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家甚贫,课儿力耕,仅给衣食。每日晡,焚香谢天一日清福。其妻笑之曰:“齑粥三厨,何名清福?”先生曰:“幸生太平之世,无兵祸,又幸一家乐业,无饥寒;又幸榻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而何?” 康斋奔丧金陵,先生同往,凡康斋学有进益,无不相告。故康斋赠之诗云:“顽钝淬磨还有益,新功频欲故人闻。”语学者曰:“吾平生每得力于患难。”先生曰:“惟先生遇患难能进学,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