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历史人物介绍2
刘维钅卢
  刘维钅卢(1902~1928),刘维锷(1905~1928)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7年(1928)3月底,兄弟俩在领导寻乌“三·二五”-后的转移途中被敌人杀害,当时,寻乌人民中流传的《五更哭》歌,表达了对烈士崇敬和怀念之情:“一更哭,哭二刘,维钅卢、维锷共产头,共产未成先身死,愿为革命把命丢,千秋万代芳名留。”刘维钅卢,字治士,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维锷,号剑魂,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均系寻乌县晨光乡龙图村人,堂兄弟。
(19021928)
潘叶煌
  潘叶煌(1902~1929)寻乌县项山乡项山村人,小学毕业后,到湖北省求学,深受革命影响,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与古柏等创立寻乌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寻邬县支部委员会,并任支部书记。接着创办中山学校和中山中学,以教育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7年领导寻乌县“三·二五”-后,转移到闽赣边境坚持游击战争。民国18年春在项山被敌人重兵围困,突围时身负重伤,不幸被俘。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威胁利诱,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高贵品
(19021929)
潘丽
  潘丽(1907~1929)寻乌县项山乡项山村人,毕业于赣州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古柏、刘维钅卢等一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项山、大中、罗福嶂、吉潭、兰贝、滋溪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寻乌“三·二五”-时任城东方面指挥,-后为首任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后与潘叶煌、潘明庆在闽赣边境开展游击活动。民国18年春,在项山遭到敌人重兵围困,突围后到达阳天嶂与古柏汇合,不久再次转战吉潭、滋溪。同年夏,在吉潭,由于叛徒告密,遭到伏击,
(19071929)
邝才诚
  邝才诚(1900~1930),字笃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寻乌县南桥乡车头村,兄弟五人,排行第五。民国元年,12岁时就读于知耻学校,勤奋好学,每试必优,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1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京期间,接受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并且与在京任教的寻乌籍人邝摩汉一起,与在沪、穗求学的进步青年创办了革命刊物《寻乌》杂志。他撰写的《寻乌教育谈》等文章,在《寻乌》杂志发表,影响很大。民国14年夏,他离
(19001930)
谢毓山
  谢毓山(?~1930)寻乌县菖蒲乡刀石径人,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参加“三·二五”-,然后奉党的指派,前往三标、湖岽、长安、图岭、上下坝以及安远县的昂天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组织农民协会,建立革命武装,不久与安远县的赖世珍、杜隆奎汇合,以三标的湖岽、上下坝为根据地,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二十三纵队,任政委。民国18年在安远县东部地区及寻乌县三标区建立苏维埃政府,把革命区域推向安远全县,民国19年5月,成立中共安远县委,任县委
赵冠鹏
  赵冠鹏(1896~1931)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于寻乌县南桥乡车头村双拱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使赵冠鹏识得几个字,送他在本村私塾读了几年书。由于家境贫寒,未读完高小便辍学了。辍学后,在家里学手工裁缝,赵冠鹏没费几年功夫,从裁剪到手工连缝,无不精通。民国17年3月25日,寻乌县爆发农民-,赵冠鹏在车头参加了-行列,成了一名舍生忘死的-队员。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加入了手工业工人工会,此后,担任过寻乌县总工会委员长
(18961931)
古柏
  古柏,名显球,字劲生,1906年12月生于江西省寻乌县篁乡塘背村(今晨光镇沁园春村)一个破产地主家庭。父亲古光明是个乡村私塾教师。母亲梅玉淑是个勤劳俭朴的农村妇女。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较好教育和熏陶,才思敏捷,爱好诗文,练就一手好书法,被乡里亲朋所赏识。1920年,古柏在其外公资助下进县城爱群小学念高小。1922年,古柏到广东梅县广益中学求学。他在校认真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以及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传播马列
英俊奋发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1906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