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名人录
陈士法
  陈士法(1911.12~1992.8)会昌县珠兰乡龙车村人。1931年9月在当地参加了赤少队,翌年加入苏区缝衣工会。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团警卫-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2月的广昌战役中,担任攻击任务,作战勇敢,被提为班长。长征途中,克服负伤而无药医治的困难,强忍伤痛不掉队,胜利到达陕北。在直罗镇战斗中,带领全班战士担任攻击主力,出色完成任务,被提拔为排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在115师随营学校任区队长、副指导员、指导员、教导大队大队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歼灭战,胜利完成伏击任务。随后,开赴河北阜平、曲阳地区开展敌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11992)
宋玉琳
  宋玉琳(1915.12~2001.12)会昌县西江镇莲石村人。1930年5月参加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随红军游击队编入工农红军第13师,同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师部通讯员、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长征途中,参加了突破四道-线、冲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横渡大渡河等重要战斗。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歼灭战和甘泉攻城战。1936年参加彭德怀亲自指挥的抗日先锋军东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代团长、团长、东征支队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冯家沟伏击战、容城战斗、大小龙华歼灭战。在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中,都作为主力部队亲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52001)
陈良
  陈良(1445—1506年),江西省会昌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年),以国子监生资格,任长泰县知事。陈良严格要求自己,勤勉谨慎,办理公务,清廉公正,爱护黎民,鞭朴不施。每天清晨,他就到田间巡视,劝督农民种好田,栽好桑,以求足食丰衣。农民群众喜欢与他聊天,赞扬他的话有理。有的农民提出问题:因天灾-,家境贫穷,农时已到而农具、种子等尚无着落,告贷无门,望关照贫户。陈良立即命左右记下贫户的姓名、里社及要求,第二天,命差役把资助的财物,逐家逐户送到。他在巡视农田生产时,一并受理争讼,倾听左邻右舍评议。真正做到公事公断,公正合理,理亏者受罚也心悦诚服。从未发生严刑逼供、错断冤狱之情事。陈良一有闲暇就到
[] (14451506)
吴湘皋
   吴湘皋,字行,改字芷汀,榜名人缙。清初会昌县南外乌仙岽下(今文武坝乡)人。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乡试中式,为恩科举人。此后,历任武进、宜兴、江宁、溧水诸县知县。吴出生书香门第,他深知图书对于读书求学者的重要性,也了解对于穷乡僻壤的寒士来说觅书之难。为此,他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会昌城南沙河东之文溪扩建祖业“响涛山房”,收集藏书16000余卷,儒林学子登门索阅,受益匪浅。实际上是赣南最早的图书馆。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他应庭 试,“拟魁未第”,成“十年踌躅痛秋闱,书剑飘零不得意。”的无奈。吴虽未成进士,但他对家乡文教事业,一直耿耿于心。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他
[]
许承芬
  许承芬,1900年11月25日生于江西省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其父许克仪,以教私塾为业,母亲刘氏务农。许承芬自懂事起,白天跟哥哥到私塾读书,晚上兄弟俩在油灯下温习功课。父亲常给他们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使年幼的许承芬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和启迪,从小便立下当英雄的志向。1915年,许承芬的哥哥患病夭折,父亲也因病无钱医治而早逝,全家生活重担压在母亲的肩上。母亲只得将襁褓中的小女儿送给他人收养,又把大女儿早早嫁出。年少的许承芬中途辍学,在亲友帮助下开始做起小生意。1925年,25岁的许承芬与一个农家女子结婚成家。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击赣南路经西江。红军在西江的革命宣传,使许承
革命烈士 (19001935)
欧阳运华
  欧阳运华,1965年11月生,文武坝镇下半岭村人。1987年7月毕业于南昌航空学院,随即参加中国武装警察部队。2003年任武警水电二总队八支队总工程师、武警专业技术中校警衔。同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07年任水电二总队副参谋长兼高级工程师,武警专业技术大校警衔。行政正团级、技术级别7级,享受副师职待遇。欧阳运华为国家的水电事业奉献聪明才智和心血。他刻苦钻研金属结构制作和机电安装理论。至2000年,先后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6篇,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施工难题。1999年12月,他参加长江三峡施工队伍,担任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金属结构制作安装项目部主任、安装指挥长。在
曾宪明
  曾宪明(1926~1983)会昌县文武镇彭迳村人。小时候就患上慢性支气管炎。8岁开始放牛,14岁下地干活。会昌刚解放,他就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9月至1960年冬,历任县委洛口工作组组长、庄埠区副区长、中共靖石区委、中村区委、城关区委书记、江西省航运厅帆船管理处科长、交通厅民间运输指导处科长、副处长等职。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会昌县委员会委员。1960年冬,由江西省交通厅民运处副处长岗位下放到洛口公社(今庄口镇)任党委书记。他毫无怨言,做到“哪里艰苦,就在哪里生根”。时值三年困难时期,他的支气管炎变得越来越严重,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投入工作,带领群众战胜困难,生产度荒。为了改变低产田,他除了发动群
(19261983)
朱金养
  朱金养(1911.1~1994.4)会昌县文武坝镇联丰村人。1931年,参加赤少队、赤卫队,同年11月加入共青团。次年4月转入工农红军,先后在红一方面军任战士、机枪班长。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保卫战、大脑寨战斗、驿前镇防御战等。长征途中,参加过桐梓、金沙江、吴起镇、直罗镇等战斗。在转战云南的一次战斗中,一人缴获敌军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一挺;活捉敌人一个排,立大功1次。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八路军115师任机枪班班长,通讯班长、排长,通讯连副连长、连长,通讯队长等职。参加过河北涞源岳站战斗、平型关大战、灵邱冯家沟伏击战、河北易县龙华战斗、涞源黄土
(19111994)
王能河
  王能河(1917.10~2002.1)会昌县西江镇饼丘村人。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红军队伍里,历任战士、班长,红军大学警卫员、学员,警卫团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历任兵站管理股长、兵站站长、游击队长、副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兵站站长。194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货栈经理、运输公司经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交通部汽车整修处处长、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交通部汽车运输总公司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等职。1983年11月离任,享受正司局级待遇。王能河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创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在长征途
(19172002)
刘和寿
  刘和寿(1925~1995)原籍江西省于都县梓山。1949年8月会昌刚解放,即在晓龙乡晓龙村任民兵分队长。1949年10月正式参加工作,195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晓龙乡民兵队长、乡长、乡党支部书记。1958年任高排公社副社长。1959年11月至1969年12月任高排公社、高排区人武部部长。1970年1月至1975年1月任县化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被选为县委委员。以后分别在县自来水厂和县汽车修配厂(大修厂)工作。1981年7月任县劳动局副局长。解放初期,各地匪患猖獗。晓龙是会昌西南边陲,与于都、安远毗邻,土匪出没无常,扰乱社会治安,民无宁日。当时担任民兵队长的刘和寿,带领民兵积极配合县
(19251995)
赖蔚霖
  赖蔚霖(1930.9~2005.12)广东省梅县南口镇人。初中文化。1956年5月在会昌县筠门岭卫生院工作,1958年7月在会昌县医药公司担任西药仓库保管员。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12月退休。西药仓库保管工作责任大困难多。一是任务重,该仓库担负着全县几十万人口、80多个调药单位的药品供应,全年吞吐量为250多吨;二是条件差,该仓库原是一栋古老破旧的民房。当时,仓库保管员只有赖蔚霖一人。为了管好药品,他首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改善仓库的条件,坚持每天一小扫,每星期一大扫,每月一检查,每季度一翻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逐年增多的库存药品进行详细分类排队划片堆放,还把原来摆设不合
(19302005)
许祖东
  许祖东(1922.9~1997.1)会昌县西江镇南星村瓦子段人。高中毕业后,1941年8月至1942年7月在西江小学任教。1942年8月学医。1945年7月在西江同德堂药店学医兼实习。1948年3月在西江街普济医馆行医。195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医师。1952年4月在西江联合诊所行医。1953年6月至9月在赣州专区中医进修班学习3个月后调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中医师、中医科负责人。1956年被评为中医主治医师。1980年8月调县中医院任副院长。1980年12月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1981年8月任中医院院长,兼任县科协副主席。1986年4月至1986年12月任县卫生局副局长。从1957年起,先
(19221997)
吴清昌
  吴清昌,1917年4月生,会昌县清溪乡密坑村人。1933年,加入少共国际师,任团部通信员、警卫连班长。1934年2月在红一军团2师4团3营7连任班长、排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任陕北中央军委一局警卫连排长。1938年,任山西晋西北新兵大队大队长、晋西北八分区二纵队5团营长。1940年,在抗大总校、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后,在热河纵队3旅7团2营任营长,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卫戍大队任大队长,东北六纵独立4师7团任营长、团长,东北49军146师教导大队任大队长。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随军南下到广东,调任汕头军分区参谋长(后因故未赴任)。解放初期
(19172017)
王必盛
  王必盛,男,汉族,1941年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总工会退休干部。76岁的王必盛,二十一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从不言悔,用细心照料和用心陪伴,诠释对妻子深深的爱恋,用默默付出和坚守展现人间最美的爱情。王必盛和妻子刘桂淑是大学同学。两人在学校相识相恋,1962年走进婚姻殿堂。婚后,两人育有两子一女,一家五口的生活朴实而美满。谁知1996年、1997年,刘桂淑接连两次突发脑溢血,虽多次住院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导致半身瘫痪。起初几年,她还能勉强行走,但后来病情进一步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专人照顾护理。“她是我的妻子,照顾她是我的责任。”王必盛说。妻子患病后,他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妻
林道萃
  林道萃,1937年10月生,会昌县文武坝镇湘东村人。大校军衔,县籍第一位中国化学学会会员。1958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导弹学院(现名空军工程大学)。11月被派往北京新组建的导弹部队学习导弹技术,为首批参加者之一。1960年又被派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进修一年。尔后,一直在该导弹学院任教,是该学院教学业务骨干。1986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11月退休,享受副军职待遇。林道萃在空军导弹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近40个春秋,在导弹技术研究和教学方面造诣很深,建树颇多。1960年在苏联撤走专家、给教学工作造成极大困难的情况下,他迎难而上,经过1个多月的刻苦钻研和反复试验,终于
江九龙生
  江九龙生(1947~1996.3)会昌县庄口镇人。6岁时死了父亲,9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苦难的童年生活锻炼了他倔强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1965年起,他一直在林业系统工作,1992年初开始担任凤凰岽营林林场护林员。护林工作是很艰苦的。从林场到护林点,近的八九公里,远的十多公里,全部是坎坷不平的山路。为节省时间,江九龙生平时就一人吃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小屋里。这里人迹罕至,生活异常艰苦。平时巡山,他总是带上一些饼干作午餐充饥,渴了就喝泉水。林区的群众见他这样辛苦,常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吃了人家的,就不好做护林工作了”。江九龙生是一个“护林包公”,不讲情面,执法如山。有一
革命烈士 (19471996)
欧老满
  欧老满(1904~1990)会昌县文武坝镇人。祖父是个小摊贩,父亲靠挑担做零工生活,老满刚满周岁,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母亲带着三个孩子靠摆果子摊过日子。老满家附近住着一位早在光绪末年就来自于都的高师傅,在会昌制作一种叫“豆干砣子”的食品。在邻家孩子中,高师傅最喜欢小老满。就在他八岁那年,小老满开始到高师傅的作坊做帮工,每月能拿到10来个毫子。老满手脚勤快,慢慢地在高师傅身边学到了一些做豆干砣子的基本技能。到20岁娶了媳妇后,就自己做起制作豆干砣子的生意来。会昌历来是个盛产黄豆的地方,有丰富的豆制品原料。老满想,如果产品大家更满意,更爱吃,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好。于是,他到处打听,对豆干砣子有什么意
(19041990)
何岳
  何岳(1913.11~1992.2)又名何接昌、何寿山,会昌县筠门岭镇州场村人。1930年,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抵达会昌周田,何岳即在家乡参加儿童团、赤少队长,和其他赤卫队员一道,经常为部队运送子弹、粮食、抬担架、救伤员。加入红军部队后,历任班长、红军总兵站医院看护长、司药。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八路军卫生学校学习,学习结束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先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医生、卫生队长,旅部军医处长、卫生部副部长,师部后方医院副院长、卫生部医政处长、分区卫生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二野战医院、第三后方医院医务院长,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保科长兼伤俘医院院长。全国解放后,任
(19131992)
宋升云
  宋升云(1910.7~1988.12)会昌县西江镇石门村莲塘石下人。1930年5月参加革命,任区游击队队长。次年10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月加入青年团,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战士、彭德怀的警卫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第三、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长征途中,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著名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排长、侦察科员、区队长、政治指导员、中队长、营长、教导大队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等重要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济南战役、平津战役、临汾战役以及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在数十次重大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在异常艰苦的环境和十分困难的
(19101988)
全部会昌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