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名人录
柯昶
  柯昶(893—976)字汝明,江西瑞昌县西上乡(今瑞昌市乐园乡)人。杨吴顺义三年(923)中进士。中主李璟时期,授予殿中侍御史兼都押衙防御使。后主李煜时,柯昶补左军招讨使,与指挥使胡则同守江州(今九江)。宋开宝八年(975)冬,李煜降宋。次年三月,宋将曹翰率兵围江州。胡则对柯昶说:“宋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我坚守于内,你速去募兵为外援,事或有济。”柯昶回家乡招募勇士5000余人,星夜兼程赶往江州救援,但江州已被攻陷。虽救城无望,但柯昶仍鼓励大家说:“我与胡指挥受命同守江州,今城破人亡,如停止不进,有负胡指挥;若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无憾。”于是率众向江州继续前进。曹翰听说柯昶带援兵来攻城
[] (893976)
吴大可
  吴大可原名吴建业,1913年12月生于江西瑞昌县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从小酷爱文学,尤爱诵读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省立第四中师范科毕业后,吴大可回到家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吴大可发动几个学校的师生积极响应。在朱湖小学宣传抗日时,他结识了避居于此的中共党员周建一,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毅然只身奔赴陕北,先在安吴堡青训班学习三个月,再步行800里,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马列主义,思想进步很快,各方面又表现积极,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共党员。在1938年9月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和他亲切握手,并在他笔记本上题词:“
(19131942)
蒋友梅
  蒋友梅(1902-1935),又名顺松、玉梅,高丰乡蒋家村人,出身地主家庭。21岁时,考入南昌私立匡庐中学,受进步思潮影响,于民国1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昌东部根据地创始人。民国15年,从南昌毕业回县,即与一批进步青年在县城周围开展革命宣传。一次,带领数十名青年学生到县政府-,揭发县长-,满城张贴“反对-污吏”的标语,影响很大。同年11月,成立中国国民党瑞昌县临时党部,蒋友梅参与该部组建工作,担任组织部长,并负责第五区(乌石街)党部工作。民国16年1月,共青团瑞昌支部成立,兼任支部书记。并与胡子良在高丰创办乌石小学,决定用祠堂、庙宇的公产公祭款,解决办学经费,遭
(19021935)
胡华先
  胡华先(1908-1984),武蛟乡大桥下村人。青少年时,靠佣工度日,后一直在家务农。解放后,积极参加土改反霸斗争,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改结束,率先邀集村中8户翻身农民,组织起码头区第一个农业互助组——胡华先互助组;1953年冬,又带头建立全县第一个初级社——大桥农业生产合作社,被推任社长;1955年冬,成立大桥高级农业社,当选为管委会主任;人民公社建立后,长期担任大桥大队党支部书记兼大队长。1951至1953年,连续被评为全县乙等、甲等、特等劳动模范。1953年,出席江西省召开的第二届英模大会,成为省劳动模范。高级社时,带领社员在周围30里内外,开荒1220多亩,使耕地面积增加三分之
(19081984)
顾世廉
  顾世廉(1914-1942),桂林街道六合村顾家山人,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抗日战争爆发,辍学到近村私塾任教。瑞昌沦陷后,投笔从戎,任洪山抗日游击队队长。后洪山游击队被国民政府改编为挺进三纵队十五支队第九中队,仍为队长。顾部共有百余人枪,下编3个分队,布防在洪山、北亭一带,堵截日伪县城至南阳的交通。盘踞在县城的日伪军企图消灭这支队伍,于民国28年12月29日以一排日军、两连伪军,向顾部驻地洪山进犯。顾世廉闻讯,立即率部埋伏在邓家湾进垅两侧的大峰山和长马山上,待敌200余人进入咽喉狭谷,居高临下猛烈射击,经过近两小时的激战,毙敌13名(其中日军7名),伤敌30余人,缴枪17支,顾部仅伤亡3
(19141942)
谈仁存
  谈仁存(1903-1932),又名荣发、谈伦,洪一乡大畈村人,出身农民家庭。民国12年,以优异成绩考取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址设九江)。读书期间,曾与同学陈冰等人成立学生联合会,创办校刊,宣传马列主义。“五卅”运动爆发后,参加声势浩大的--,不顾军阀阻挠,冲进英、汉租界,捣毁领事馆,火烧日台银行。民国15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中共九江支部布置开展反蒋运动。谈仁存被派回瑞昌,在县城城隍庙门口,召开群众大会,声讨蒋介石的-罪行,并在街头巷尾,到处张贴“反对新军阀”、“打倒蒋介石”的标语。秋,大革命失败,党的活动转入地下。谈仁存回到家乡,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回
革命烈士 (19031932)
王恒
  王恒(1879-1939),原名熊武,字吉占,别号遂石,南阳乡罗城下畈村人。幼读书,颖悟异常,16岁考取秀才,刚满20,应试省闱,中第9名举人。后2年,东渡扶桑,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东京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归国后,进九江中学任教,在学生中发展许德珩等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参加武昌起义,反袁称帝,又参与李烈钧湖口之役。民国3年,南北议和告成,被选为国会议员。会大总统任期届满,北洋军阀曹锟贿选总统,他坚称武人不得兼任国家元首,拒贿反对。眼见大势已去,愤然出京,南下广州,与林伯渠、潘震亚3人共同创办《革新评论》,坚持护法斗争。民国15年,粤东北伐师兴,任第一军李济深部秘书长,深得
(18791939)
谈逢森
  谈逢森(1907-1933),洪一乡麦良新庄人。幼读私塾,因父早逝,辍学务农。民国18年8月间,在中共阳新特支领导下,带头在家乡新庄成立抗债会,积极开展抗租抗债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年3月,中共瑞边特区委成立,当选为委员。后成立区苏维埃政府,担任土地委员,参与和领导麦良地区春秋两季的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豪绅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得到群众的信赖。11月,又被选为中共瑞昌县委副书记。20年春,任代理县委书记,带一批干部深入五团、乐源、徐源、大德山等地,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后在以上地区建立5个区委,并在五团、大德、横立山等地分别成立区、乡、村苏维埃政府。民国19年冬到20年秋,国民党当局连续向鄂
革命烈士 (19071933)
朱巨璜
  朱巨璜(1895-1930),号妙仁,码头镇朱湖村人。自幼性格豪放,好打抱不平。民国16年秋,经朋友介绍,到湖口县警察局当公务员。17年,听说二舅程世旺(九江程湾人)在赤湖闹革命,便借故回乡,参加革命队伍。18年3月,带领赤湖游击队,打垮朱湖靖卫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中共港瑞区委委员,经常深入朱湖、泥湾、长流一带,培养革命骨干,发展革命组织。7月,在长流窑郭村发展5名党员,成立赤湖西岸第一个党小组。冬,领导朱湖农民,成立港瑞区第十二乡农民协会。民国19年农历2月,六七并区地主武装王寿昌民团,到码头、长流一带“清乡”。朱巨璜同李仁香、桂敏等人,带领赤湖游击队,配合长流地下武装,在周易湾同
(18951930)
朱念和
  朱念和(1900-1975),又名垂,码头镇朱湖村人。祖系前清进士,父为当地名中医,自幼随祖从父,边读书,边学医。至20岁,继承父业,在朱湖经营德生祥药店,开始行医。由于医得祖传,细心究其理,求其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尤以治“伤寒”见长。行医50年,治愈过许多沉疴痼疾。民国27年,百日咳在朱湖大流行,4岁患儿朱巨松终日呛咳,一呛即呕,呕则咯血。初,用药不效,经慎度,新设一方,连用3剂,终于治愈。后用此方,治愈无数。医名渐著,远近求医者与日俱增。朱念和不仅医术精湛,且品德高尚。对病人有求必应,尽心竭力,对贫苦患者常常免费治疗。民国36年7月,本村霍乱蔓延,倾全架之药,日夜抢救,并前往武穴购买霍乱
(19001975)
蔡增棠
  蔡增棠(1880-1948),号召南,范镇乡陡岗村荆坑畈人,出身封建士绅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民国2年考入北京大学,肄业于经济系。为继续深造,又赴美国留学。13年,在美阿海阿(今称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得经济学士学位,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归国后,历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参议,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十二军主任秘书,北平特别市高等教育检查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特设平津高等教育经费保管委员会秘书,中国大学秘书,华北大学总务长等职。同时,在中国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京师大学、师范大学、朝阳大学、华北大学担任讲师、教授。还曾一度兼过河南省教育厅谘议,任过冯玉祥将军的外文秘书。“七七”事变发生,仍留居故都,潜
(18801948)
刘惠新
  刘惠新(1891-1981),生于湓城街道东街一农民家庭。幼时上过小学,15岁到豆腐店当学徒。成家后,开小杂货店,生意越做越大,至民国16年,发展成为全县有名的刘恒昌大商行。除销售布匹、百货、油盐外,夏季收购芝麻,冬季收购皮油。到抗战前,积资近万元,至解放前夕,尚拥有数千元资本。被推为县商会委员、布业公会理事。县城解放时,他第一个打开店门,燃放鞭炮迎接解放军。大军南下,县城军队云集,需要大批粮食物资供给,他带头献粮80担,推动征粮工作顺利进行。部队过境正值雨季,渡口河涨水,上级命令三天内搭好浮桥。紧急关头,主动将自家的铺板和50件(每件65斤)商品麻加工的麻绳,交给解放军架桥,保证大军顺利通过
(18911981)
曾昭进
  曾昭进(1953-1984),范镇乡东山村人。高小毕业后,辍学务农。1975年起担任生产队长,1984年任村民小组长。1984年8月30日,范镇乡境内倾盆大雨,山洪暴发。分别位于东山村东南上方的长新塘水库和新塘水库,蓄水25万立方米,坝基超出村庄和农田30米以上。一旦破坝,6个自然村150户人家、两所小学和1千多亩稻田将遭到没顶之灾。9月1日晨6时,曾昭进披蓑戴笠,在两座水库上巡查、监测,发现水库三面靠山的地方,洪峰滚滚而下,情况异常紧急,不马上拉开涵管排洪,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不顾疲劳和饥饿,跳进长新塘水库,以惊人的毅力拉开三米多深处的6个一尺多围的涵管塞,使大坝转危为安。紧接着又奔向新
革命烈士 (19531984)
吴建业
  吴建业(1913-1942),又名大可,号柳门,桂林乡大塘村人,出身贫苦知识分子家庭。民国21年毕业于省立第四中学师范科,回县泮池小学任教。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建业发动一批青年教师组织抗日宣传队,深入县内城镇和农村,巡回讲演,印发传单,唤起民众奋起抗日。27年春,怀着对真理的渴求,毅然只身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抗大毕业,毛泽东在他的笔记本上亲笔题词:“斗争!斗争!”。民国28年春,被派回江西,先分配在新四军南昌办事处工作,担任政治秘书;随后被派往瑞(昌)武(宁)边境,担任游击队队长;后调新四军平江办事处工作。“平江惨案”后,绕道湖南到吉安,任中共
(19131942)
曹德三
  曹德三(1876-1948),又名曹俊,洪一乡大块地村人。幼丧父母,寄读于阳新漆家坊外祖母家。16岁中秀才,旋入禀,继赴庐山白鹿书院深造。30岁,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曾聆听孙中山讲演,并参加同盟会。民国元年学成回国,正值推翻清廷,建立民国,被推为江西省议会第一届临时议长,兼军政府议员。后因军阀当道,退出政界,自执省城大律师之职。后又历任赣南高等法院院长、赣州地方法院院长、江西高等法院民庭庭长等职务。毕生热心教育事业,先在家乡洪一创办初级师范学校,培养青年教育骨干。民国5年,又邀集省内有识之士,在南昌市购买地基百余亩,筹建匡庐新村,创办匡庐大学,被推为董事长兼校长。因高等学校开支浩大,私
(18761948)
陈茂功
  陈茂功(1890-1960),字敬夫,流庄乡新风村人。幼读私塾,后从叔父学医,专攻外科。行医50余年,渐对治疗疱疖疔痈积累了丰富经验,治愈过许多险症恶疾,名传瑞、九两县。民国20年,九江县城子镇大屋何村患者何猷发,身生“瓜藤疱”,在本地延医诊治无效,送到九江活水医院医治,月余不见好转。后得知陈茂功善治此症,随即备船请来。他见症状危险,急以针灸药饵并进,几天后,患者病轻痛减,半月疱散疾愈。某年,本乡北岭垅潘际贵脚生“鹤膝风”,因家贫无钱医治,卧床不起。邻人为其代请陈给治疗。他多次上门诊视,不收诊费,并且助银买药。潘病愈后,无以报答,每年农忙季节,自动前往陈家帮工几天,数年不辍。民国23年,当地旱
(18901960)
徐作喆
  徐作喆(1878-1964),字复初,别号南州一叟,范镇乡石壁徐村人。自幼勤奋读书,19岁考取秀才,21岁中举,遂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深造。毕业后,又攻修图工专科,卓有成就。民国初年,任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校长时,其美术作品《双鹅》,被选送巴黎国际第一届美展会,引起与会者的注目,许多人愿以重金购买此画,他坚拒不允。在国内一次雕塑展览会上,他的一具石膏雕像获得重奖。建国前,长期在北京教书。在北师大任教8年,获得当时大总统徐世昌的“劳绩卓着”勋章。在北大任教时,着有《汉代宫闱轶史》一书,由上海启智书局出版发行,赢得社会好评。全国解放后,应聘回省文献委员会(后改文史研究馆)任职。直到1964年逝世,终
(18781964)
沈老九
  沈老九(1907-1933),本名绍岩,别号相干,洪下乡迪畲村人。9岁到乌石街从师学银匠手艺,后不堪师母-,回家务农。民国18年2月,参加赣北游击大队;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年3月,奉命潜回瑞昌洪下,扩建赣北师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在港北、上湖塘、北山坑等地,发展队员30余人,活动在下西一带。一天晚上,带领队员突袭下西区(乌石街)靖卫团,缴枪10多支,被任命为游击队连长。一次,半夜带领全-士摸进县城,夺得30多支长枪,几箱子弹。20年夏、秋间,带领游击队在大德、洪下、高丰一带组织群众打土豪,先后抓住洪下何礼枝、北山坑何开先、大冲雷某等几个大土豪,罚款一千多元(银元),供红军生活给养。21年6
革命烈士 (19071933)
张肇蔚
  张肇蔚(1886-1970),字兰霄,流庄乡老屋张村人。从小勤奋好学,锐意进取。民国3年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深造。民国7年毕业回国,在上海从事商业工作。民国8年,林伯渠在上海创办《新民报》,被聘做发行工作。“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他与当时《救国日报》的俞育之、李大年等联合社会团体,在斜桥体育场-声援,影响很大。12年,又与郭沫若等几位友人,在上海创办启智书局(即启智印务公司),被推任经理,承印巴金、茅盾、冰心、落华生、郑振铎等人文集。书局一直持续到“九·一八”事变歇业。21年,该局为共产党地下组织刊印《火焰》杂志,曾一度遭法租界当局查封,17位工人被捕。他出面邀请原留日同学程潜和著名律
(18861970)
全部瑞昌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