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名人录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之间。他是战国中期齐国人,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并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战国中期,战事频仍,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尚武习兵、建功立业。孙膑青年时期,曾同庞涓一起拜当时隐居山野的鬼谷子学习兵法,有很深的军事理论造诣。后来,庞涓先于孙膑下山,为魏惠王赏识,拜为将军。孙膑不久也由墨子门生禽滑厘举荐,做了魏国的客卿。庞涓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见孙膑在魏惠王面前日益活跃,深怕自己失宠,便设计陷害孙膑。他派人假扮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前316)
李迪
  李迪(971年-1047年11月1日),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历通判。后来两度官至宰相。多次出入内外,以太子太傅致仕。庆历七年(1047年)卒,年七十七。谥文定。《全宋诗》录其诗两首。李迪生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其家族先世居赵郡,后移居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山东鄄城)。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携带自己所作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是公辅之才。”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中进士甲科,状元及第 。考中状元后,李迪被授职将作监丞,历任徐州、兖州通判。后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任三司盐铁判官。大中祥
[] 宋朝宰相 (9711047)
王仙芝
  王仙芝(?~878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最先发起的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对打击贵族、官僚和豪强,反对腐朽统治,起了重要作用。王仙芝以贩私盐为业,生活艰苦,见多识广。唐乾符元年(874年)十一月,在民怨沸腾、起义渐多的情势下,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揭竿而起。同时,立即传檄诸道,揭露唐朝廷“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等腐败统治现象,号召人们响应起义。随之,王仙芝又建号“天补平均大将军海内诸豪都统”,明确提出了争“平均”的斗争主张,反映了当时农民群众的政治要求和利益愿望。第二年五月,王仙芝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濮州,队伍发展到1万余人。六月次后,北方地区蝗灾严重,赤
[]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878)
吴隐之
  吴隐之 (?~公元413年) 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年不详。名宦贤臣。青少年时期,便负有孝贤、儒雅的名声,博学多闻,健谈善辩。一生清贫而能守操,为官克己励节,以廉洁盛名,对人总是彬彬有礼,故很受乡邻赞赏。吴隐之初仕,任辅国功曹等。任晋陵太守后,仍保持朴素的作风,平时总是粗茶淡饭,极少食鱼,抱柴司炊,纺织如故,自食其力,所得俸禄除裁留身粮外,都资助了亲族和百姓。孝武帝时,他人为中书侍郎、国子博士、领著作郎,迁左卫将军、散骑常侍,又升为御史中丞,仍穿布衣,且仅一套,曾经披着棉絮拆洗冬衣,待缝好后,再穿上面君理事。数九隆冬,其被褥单薄,常和衣而眠。隆安年间,吴隐之任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前去赴
[] 东晋著名廉吏 (?~413)
牛进达
  牛进达(595-651),名秀,字进达,以字行,祖籍陇西,濮阳雷泽(今属山东鄄城)人,唐朝大将。据《大唐故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琅琊公墓志铭》载,其曾祖父为东魏韩州刺史、上柱国、平原县公牛定,祖父为北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牛双,父为隋清漳县令牛汉。关于牛进达,新、旧《唐书》都没有给他列传,但从史书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关于他的记载,这些记载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牛进达最早出现于史书是在《旧唐书·秦叔宝列传》中,当时瓦岗军失败后,秦叔宝、程知节等许多将领因走投无路,降于王世充,王世充对二人待遇甚厚。但是二人皆不满王世充多诈,于是两人开始找机会离开王世充。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日,王世充率
[] (595651)
计然
  计然,生卒年不详,姓辛氏,又作计倪、计研、计砚,字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山东鄄城县临濮镇)人。 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著有《文子》、《通玄真经》。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计然,宋国葵丘濮上(今山东鄄城县临濮镇,一说河南民权县)人。 春秋时期谋士、经济学家。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见矣。故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推此类而修之,二年国富,厚贿战士,遂破强吴,刷会稽之耻。范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
虞舜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
[上古] 二十四孝子
张咏
  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宋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亦称张忠定、张乖崖,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好书击剑张咏少年时任性使气,不拘小节,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客游在远方,却未尝觉得低人一等人。少年时学习击剑,为人慷慨好说大话,乐为奇节。又爱好下棋,精通射箭,喜饮酒,晚年因此成疾。由于张咏出生在贫寒之家,十九岁时,开始力学着文,家贫无书,借到手之后再抄下来苦读。他读书十分勤奋,没有书桌,就在院子里背靠着大树的树干读,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进屋歇息。张咏写的《劝学
[] 北宋太宗、真宗两朝名臣 (9461015)
张向善
  中国科学院原顾问(副部长级)。张向善同志是山东鄄城县人,1936年春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抗敌决死三纵队组织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太行三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武乡县独立营政委,太行三分区决死三纵队决九团主任、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等职。1949年后,张向善历任师副政委、政委,川西茂州专署专员、茂州地委书记,茂州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志愿军师政委,解放军二十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副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64年4月后历任化学工业部政治部主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国科学院顾问,中国科学院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1984年离休。张向善同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71998)
苏述
  苏述(1580-1625年),明朝大臣。字绍尼,号彭符,曹州府鄄城(今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人。明朝万历丙午举人,丁未进士,随后出任河南浚县县令,在任职期间建造了著名的江北“石头城”,后出任陕西巡案、浙江道监察御史。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文人出身的苏述曾率军平定了云贵叛乱,为国家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朝廷为褒扬其功,特敕建功牌坊一座,以荣耀乡里。
[] (15801625)
苏祐
  苏祐(1493年~1573年) 字允吉,一字舜泽。明代东昌府濮州(今鄄城县什集镇苏老家村)人。苏祜相貌魁梧,于嘉靖四年(1526年)中进士,授任广东道御史。官至兵部尚书,能文能武,颇富将帅之才,在文学上亦负盛名。嘉靖十二年(1533年),山西大同士兵苦于工役,杀死总兵李瑾。苏祐任监军平定了事态,大同从此安定。之后,苏祐先后任江西督学副使、山西参政、大理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及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行宣大总督事)等职,颇有政绩。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天,鞑靼乱军进犯京师,苏祐率军出击,大获全胜,被提升为总督。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苏祐率军在老营堡打败乱军后,又领兵增援边防,被封
[] (14931573)
苏佑
  苏佑(示右)(1493—1573),字允吉,又字舜泽,明代东昌府濮州清丘(今鄄城县什集镇苏老家村)人,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嘉靖十二年(1533),大同兵士苦于工役,发生兵变,杀总兵李瑾,明世宗派苏佑为监军,平定叛军,安抚兵士,在同遂安。此后,佑先后调任江西督学副使,山西参政(治雁门三关),大理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兵部侍郎,又以本职兼佥都御史,行宣大总督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鞑靼兵逼近京师,苏佑率三镇兵出击,杀敌数十,截回马牛成千,被提为总督,守御边防。嘉靖三十二年(1553),苏佑任右都御史。不久,鞑靼兵10万南侵紫荆关,佑率兵在永安堡大战敌
[] (14931573)
李先芳
  李先芳 (1510年~1594年) 字伯承,号北山。明正统六年(1441年),其祖迁居濮州李庄(今李进士堂村)。李先芳在20岁时中举,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中进士,一年后被任为新喻知县。新喻县贫穷落后,风俗不正。李先芳安抚之余,以严明法令治理,奸邪者为之折服,境内逐渐呈现繁荣景象。后来,李先芳提升为户部主事,遂又改任刑部曹郎,累官至尚宝司丞、陛少卿。后因得罪权要,奴视僚属,他被降职亳州同知,稍后迁任宁国府同知,复以台抨罢官。李先芳才华横溢,未第时,诗名籍甚齐鲁间,为嘉靖间名士。曾与历城李攀龙、临清谢榛、考丰吴继岳等倡导诗社。李先芳谙晓音律,尤擅弹琵琶,当时著名琵琶家江东查十八曾折
[] 嘉靖广五子 (15101594)
王鸿一
  王鸿一 (1874—1930)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今属鄄城县张志门乡) 人。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12岁读完四书五经,18岁进秀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省立高等学堂,一年后,被选荐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在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毕业回国,任曹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教员。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菏泽创办第一、第二公立小学堂,并发动学生自费赴日留学。后又创办了普通中学堂、巡警学堂、曹氏女塾(后改为菏泽公立女子师范学校)。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他担任曹州中学堂监督,并劝镇守使创办了实业学堂,在小教场
(18741930)
王宗朋
  王宗朋(1847—1906),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箕山镇王榔头庄)人。王宗朋自幼爱好武术,光绪二十年(1894),以练武强身、扶弱保家为宗旨,创建了“红沙会”,组织本村及附近乡民,反抗官府的横征暴敛,为民申张正义,红沙会很快发展到500余人。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后,镇压抗绢运动。光绪二十八年(1902),郓城知县抓捕了抗绢领袖任青合,王宗朋带30多名会员,赶赴郓城,和郓城的抗绢群众团团包围了郓城县衙。知县迫于压力,释放了任青合。后来王和任青合一起串联嘉祥、巨野、郓城等11州县的红沙会、大刀会、长枪会,成立了“督总会”,被推举为督老总。光绪三十二年(1906),遭周五典诬告“造反”
[] (18471906)
王随莲
  王随莲,女,汉族,1962年11月生,山东省鄄城县人。1997年9月加入九三学社,1982年7月参加工作,山东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员。1978年至1982年7月在山东工学院第一机械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7月至1991年任山东济南纺织机械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91年至1998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高级工程师、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科技开发公司副经理(副处级)。1998年至2005年10月任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心干部,山东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副处级),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副处级)、研究员。2005年1
李建国
  李建国,男,汉族,1946年4月生,山东鄄城人,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1964-1969年 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69-1970年 留校待分配 1970-1972年 天津市宁河县东棘坨公社姜庄大队劳动锻炼 1972-1976年 天津市宁河县文教局、县委宣传部干事 1976-1978年 天津市农委宣传处干事 1978-1981年 天津市委办公厅办公室干事 1981-1982年 天津
李坚
  李坚,曾用名申朝江、申琛。男,汉族,1918年11月生,山东鄄城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中专文化。1937年8月在山东省寿师范学校读书。1938年2月任山东鄄城周李庄小学教员。1938年6月任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二十七支队政治部宣传干事。9月在山东省聊城政治干校学习。11月回家乡。1939年1月任家乡村党支部书记、周李庄小学教员,在中共鲁西区委党校学习,任鄄城县区党委副书记。1939年10月任鄄城民运部部长,在中共鲁西区委党校学习。1940年4月任中共鲁西第二地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1940年7月任中共河南濮阳县委书记。1942年9月任濮阳县委组织部部长
(19182018)
石亚军
  石亚军,生于1954年5月30日,山东省鄄城县人。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至1972年在贵州省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任班长。1972年至1978年在铁道部贵阳车辆厂做铆工,任车间团支部书记。1978年至1982年在贵州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82年至1985年在贵州教育学院政史系做教师。1985年至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读硕士研究生,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1988年至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89年评为讲师,1992年评为副教授,1999年评为教授,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副部长、教务处处长、副教务长、校长助理、党委副书
全部鄄城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