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历史人物介绍2
宋明汉
  宋明汉(1909—1975)郓城县车楼村人。省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 他率民兵支前大队出色完成支前任务。1952年—1961年,敢于同违背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行为做斗争,抵制“五风”。车楼村在他的领导下,村工副业收入逐年增长,每年都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多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1963年被选为省三届人大代表,并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授予“劳动模范” 称号。1975年1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091975)
夏溥斋
  夏溥斋(1883—1966)名继泉,字溥斋,号莲居。郓城县城关镇夏庄村人。收藏家、鉴赏家。清末曾任静海县知县、河南汝阳道台、山东省盐务司。清政府日衰,夏溥斋主张改革并参加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的独立活动,被选为山东省各界联合总会会长。他和各界代表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告山东独立,成为山东政治漩涡中的核心人物。山东取消独立后,曾去北京上层活动,四处碰壁,遂返回原籍。进入民国后,任山东都督周自齐幕僚。时郓城有志之士王鸿一主张革新,兴修水利,
(18831966)
张海寰
  张海寰 (1910—1965)字圣宇。郓城县人。河南省开封师范毕业。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华东局第三分区独立团第二营营长。后历任中共郓巨县委书记,郓巨县县长,中共金巨县、巨南县、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县委书记。在解放战争时期,曾荣获华东局颁发的一级战斗英雄勋章。1948年10月,任淮海战役永城东南店兵站指挥,11月底任华东局一、二、三分区南下干部大队总队长。1949年后历任河南省确山分区支前司令
(19101965)
陈亚三
  陈亚三(1896—1964)名登甲,号亚三。郓城县陈坡村人。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随梁漱溟来菏泽办“重华书院”,任院长。1935年任菏泽乡村建设实验县县长,大力实施政、教、富、卫合一的乡村建设,力图改良中国社会。1936年—1937年任山东省第二乡村建设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创办了国学专科。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政协工作。1964年2月病逝于北京。
(18961964)
严绪芝
  严绪芝(1895—1964)郓城县严集村人。民间名中医。抗战时期借行医之便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以药品支援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南下医疗队。1951年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受到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1年被评为平原省“模范卫生工作者”。
(18951964)
王殿玉
  王殿玉(1899—1964)字琢玺,号洁尘。郓城县徐桥人。全国著名盲艺人,雷琴创始者,中央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出身贫寒,幼时因患天花病双目失明。9岁时开始走上了拉弦唱曲的生涯。 他专攻坠琴。为加强演奏效果,他潜心琢磨,对坠琴进行了改造,加高琴杆,加长弓子,加粗弓毛,扩大了音域,创造出高近两米的大雷琴,并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演奏方法。1957年定名为“雷琴”。他用雷琴能模拟鸡鸣犬吠,百鸟争鸣,锣鼓唢呐,笙管合奏,还能仿人说话,对凤
(18991964)
张为诏
  张为诏(1895—1963)郓城县张坑村人。古筝艺人。少年从其兄张为亭、张为台学习扬琴、古筝,后又受教于黎邦荣。演奏的筝曲古朴高雅,技法纯熟。除古筝外,晓通扬琴、琵琶、胡琴。尤其扬琴,双手演奏轻巧灵活,大方自如。1944年参加王殿玉组织的东鲁“雅乐团”,到山东各地为赈灾济贫义演。1950年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师。1954年赴京,与王殿玉、高自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丝弦合奏《高山流水》《风摆翠竹》,并灌制了唱片。后自愿回家务农,曾
(18951963)
陈怀教
  陈怀教(1882—1962)郓城人。山东琴书牌子曲名家。原系玩友,后从师“琴筝清曲”大家陈来元,为“儒门”七代传人。精于曲牌演唱及乐器演奏,掌握牌子曲书目甚多,评诗论琴颇有卓见,故人称他为“琴曲诸艺全,铁嘴硬头铭,三不怯四不服,黑老妈妈(其绰号)响四湖”。后下海作艺,多与冯新元、韩廷贵、刘兆祥等名手搭档, 主要活动于鲁西南、东平湖一带和苏、皖、豫、冀4省邻近地区以及东北各地。1962年病逝于鹤岗市。他熟练掌握72个曲牌、10余部长篇、3
(18821962)
刁秀魁
  刁秀魁(1922—1952)郓城县潘渡乡潘渡村人。1943年因生活所迫逃荒到东北做工。 1945年9月在长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英勇善战,先后5次荣立战功。1947年6月,在三打四平战役中,已负重伤的刁秀魁在战友两次爆破敌碉堡未成功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炸毁碉堡。1949年4月,时任连长的他率部顺利完成进军江南的任务,他所领导的连荣获“三好”连队称号。1950年,在进入朝鲜的第一次战役中,为突破美军
(19221952)
黎连俊
  黎连俊(1898—1950)郓城县黎同庄人。民间古筝艺人。出身于弹筝世家。少年时跟父黎邦杰学扬琴,跟伯父黎邦荣学筝、琵琶、胡琴,尽得其传,学习继承了大量传统曲目,保存了祖传的手抄古筝工尺谱。其功力扎实,技巧全面,善于运用各种指法。演奏风格典雅隽美,刚中有柔,流畅悠扬。常与当地古筝艺人磋商技艺,并精心授徒,为发展山东传统筝曲演奏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美女思乡》《嘤啭黄鹂》《高山流水》等。
(18981950)
杨村夫
  杨村夫(1919—1950)原名赵恩波。郓城县南赵楼乡南赵楼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中共郓城县委宣传部工作。1940年调任鄄城县长。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时任寿张县委书记。1949年随军南下,次年任贵州省遵义地委组织部长。同年不幸牺牲。
(19191950)
冯昌武
  冯昌武 (1902—1947)原名思彩。郓城县冯屯村人。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郓南县一区调三区任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46年任中共郓巨县二区区委书记。1947年3月3日,隐蔽于鄄城刘楼的冯昌武被捕。冯昌武不畏威逼利诱,严守党的秘密,宁死不屈。3月8日,敌人在黄安村北最后一次审讯冯昌武,冯昌武被乱枪扎的遍身血洞,用微弱的气息历数国民党的罪恶。敌人割下他的舌头,冯昌武把满口鲜血喷向敌人,最后残遭杀害。
(19021947)
樊诚
  樊诚(1913—1947)郓城县芦庄科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了由中共郓城中心县委领导的鲁西抗日自卫团(又称窝窝队),从事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工作。 1939年3月,参加了著名的樊坝战斗。之后到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工作,先后任宣传干事、政治指导员。1941年至1942年,他所在的师-部全部留在鲁南地区,先后任中队长、区委书记、指导员。1944年至1947年在任冀鲁豫区第三军分区武委会主任、鲁中南军区武装部主任期间,通过
(19131947)
刘云驷
  刘云驷(1890—1946)艺名“小桃”。原籍东平西关,后迁居郓城县徐姑屯。柳子戏演员。他从师于赵汝敬,擅演小生,以饰《抱妆盒》中陈琳闻名。演《兴围》《回围》等剧,亦颇出色。他唱西皮戏,像《走雪》《四郎探母》《大登殿》,深受观众欢迎。有“押了房子卖了地,一心要听小桃的戏”之赞誉。
(18901946)
张念胜
  张念胜(1890—1945)郓城县张菜园村人。古筝演奏艺人。原跟本村张念中学筝唱琴书,后拜黎邦荣为师学习古筝和古曲。对于扬琴、坠琴、软弓京胡也能熟练演奏。热衷于培养学生,教艺认真,既教筝、琴,也教唱琴书,培养了一些优秀古筝艺人。
(18901945)
梁仞仟
  梁仞仟(1912—1941)原名于振。郓城县洪王庄人。运西地委书记。1931年考入省立六中,在校同爱国学生一起-,声援淞沪抗战。193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中共济南市委委员。“七七”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返乡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7月,成立郓城第一个党支部,他任书记。1938年任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任运西地委书记。1940年,建立运西专署,任秘书长。他团结各阶层人士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促使祝璧臣部编入八路军,促
(19121941)
梁秀松
  梁秀松 (1882—1940)字锦亭。郓城县洪王庄村人。1937年9月,郓城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他家中成立。 1938年1月,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在他家中建立。他全力支持党组织活动,提供食宿等各种方便,并在全县3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组织,拥有80多名党员。 1938年2月,中心县委准备就地建立革命武装,成立鲁西抗日自卫团。 在此之前,先举办3期培训班。他拿出5000斤高粱,卖掉20亩地作为训练班的给养和经费。 1939年9月,任郓城县抗日民主
(18821940)
徐彦之
  徐彦之(1897—1940)字子俊。郓城县仁怀庄村人。山东省参议会议员。16岁升入北京大学。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曾任先进青年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交际股股长等职。他多次和-、李大钊等人接触,并与黄日葵60余人组织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17年赴美国留学。1931年,加入中国“抗日救国会”,参与抗日活动。1935年先后在菏泽、东昌、济南等地任教。1937年,任山东省参议会议员。1938年,任孔子77代孙孔德成
(18971940)
牛明性
  牛明性(1909—1940)又名牛建,字善斋。郓城县二十里铺村人。幼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入济南乡村师范学习。在校期间适逢“九一八”事变,曾率学生赴南京-。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被判10年徒刑。在狱中,他发动领导了济南第一监狱大规模的-斗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释放。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运西(运河以西)一带发动农村青年参加抗日活动,并于1938年2月参与组织建立了鲁西抗日自卫团
(19091940)
罗明星
  罗明星(1897-1939),郓城县李集乡罗楼村人,1912年全家逃荒至吉林省九台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为驱逐日寇,光复国土,他于1932年3月在九台组织“三江好”抗日义勇军,历任师长、军长、司令。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后,被任命为第十九支队支队长。他率领这支抗日武装转战于吉林省的九台、永吉、磐石、濛江、敦化等十数县、市及京图、吉海铁路沿线,袭击日伪军据点、驻地,破坏铁路,颠覆列车,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1
(1897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