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名人录
庞籍
  庞籍(988—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北宋著名将领。大中祥符进士。在司法、治吏、统军三方面都卓有功绩,以严正深峭、果决骁勇赢得一时威名。北宋初年,战乱不息,国家百废待举,为有识之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庞籍初入仕,任黄州司理参军,公务干练,被认为有“宰相器”。后调任开封府兵曹参军,知府又推荐他为法曹。继而迁大理寺丞、任襄邑知县。这是他司法、军事的最初生涯。这段时间里,庞籍遍览律法、兵法,造诣渐深。不久,他担任了《天圣编敕》的刑部详复官,并升群牧判官,对当时法制不严、致使枢密院掌机命出尔反尔,公主的儿子王世融殴打府吏、作坊物料库主官监守自盗、胥吏相率擅离职守等等违法乱纪行
[] 北宋著名将领 (9881063)
伯乐
  伯乐(约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伯乐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中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著名轶事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一次,伯乐受楚王的
唐恒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然而,在中国漫长的诗歌历史文化中,由于封建观念的影响,赋诗填词多是男子的“专利”,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力,更不要说风雅地吟诗作词了。所以,古代中国能诗会文的女子很少,而文字功力能达到一定水平的更属凤毛麟角。清乾隆时期,在今成武县党集乡党集村,一位十二岁能诗,著有诗集《桐叶吟》的奇女子唐恒贞(约1739——1755?)便是这古代女诗人中的一位佼佼者。唐恒贞祖父唐曾铭,浙江海宁人,少年即有文名,清雍正丙午年(1726年),三十余岁的他考取举人后,被选派至河南新乡下北河厅任职,负责管理这一带的河防河务。从小在钱塘江边长大的唐曾铭对治理河防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 清代才女 (17391755)
周自齐
  周自齐 ,山东成武郑庄人(原属山东单县), 祖籍浙江秀水,明朝时迁至成武县孙寺镇周郑庄(原属单县),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他早年出使海外,后创办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2年出任山东都督,1922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还曾短期代行过民国大总统职务。作为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旧官僚,他有爱国的一面,做过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同时他又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反对革命力量。正是这种悖行的双重人格,铸就了他矛盾而又复杂的传奇人生。身在海外,情系中华周自齐出身官绅世家,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兴趣广泛,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打下了牢固的国学基础。20岁那年,他考入广州同文馆(外语学堂)学习外语,学
清华大学创始人之一,清华学堂首任监督 (18731923)
苟变
  苟变,战国时期卫国名将。开始卫侯并不重用他,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小吏时曾吃过人家两个鸡蛋。子思对卫侯说:“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卫侯听取了子思的意见,于是重用了苟变,苟变最终成为卫国名将。县城东苟村集就是苟变的故里。
张于魏
  张于魏字星伟,成武县城西金庄人,清初贡生。因其母有病,就放弃了举子业,悉心研习医术。他博览群书,并漫游大江南北,遍访各地名医,历时十年之久,广采各家之长,终使艺术大进,内外科都很精通,尤善妇科。有奇症不可识者,亦能治疗。因而医名大振,求医者纵横数百里。《曹州府志》说他“同郡诸邑罕其俦。”医疗实践使张于魏的医术达到了“望”、“切”能决生死的程度。但他却“名高而不孤傲,任劳而不受酬。”因而在群众中德高望众,被誉为“活华佗”、“张半仙”。康熙年间,曾被召去曲阜为衍圣公母治病,经他调治,久病渐愈,孔府酬重金,但他不受,并说:“耕读为本,济世为愿”。张于魏一生多有著述,但均未刊印。现收集到的只有手抄本《
[]
郭玺
  郭玺(1434—1474)字子瑞,今成武县城北五公里郭楼人。他少年丧父,非常孝敬母亲。性情忠直、重意气,明天顺八年中进士。开始被选为翰林院吉士,他办事严谨,作风清正。监局官吏,因与曹省有牵连,多无所畏惧,一直达到与主事分庭抗礼的地步。郭玺刚到任理事,就有人从旁策划刁难,他便加以惩治,监局官吏为之慑服。他一心为公,从不做行私违法之事,既使有人托他行私,也均遭斥责。他往往一言决定,使大家折服。为此,很受英宗重视,遂任兵部武库主事,后升补为员外郎。郭玺刚直公正、蜚声朝野。英宗曾把郭玺的名字写到御屏上,称之为“清介官”。
[] (14341474)
苗好谦
  苗好谦,元朝人,初任都察院属员,延佑三年(1316)年升任淮东廉访司佥事,因“善课桑农”,皇帝“赐衣一袭”,后入朝为司农丞,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受到皇帝赞许:“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遂命刊印千册,散之民间。并晋升苗好谦为御史中丞。
[]
宋还吾
  宋还吾(1894—1938)原名宋锡珠。成武县郜鼎集村人。教育家。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是清末秀才。1918年从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次年,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文学专修科任主任教师,常向学生宣传新思想。1926年春,率领部分学生,奔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武汉到北京,初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任教,后筹办《华北中报》。1928年任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他在曲阜倡导民主,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化,扶植进步力量,孤立打击顽固势力。他聘请一批进步教师,取消了学监,组织学生会,建立工人业余学校,组织剧团、俱乐部
(18941938)
陈义厚
  陈义厚(1899—1935)字慈仁。成武县孙寺乡徐楼村人。红五军团卫生部长,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出生于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先入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学习,后转入北平医学专门学校。毕业后,参加冯玉祥部队,曾在鹿仲麟处任军医官。在此期间,经常给家中写信,教育女儿不要缠足,劝说父亲把自己多余的土地分给贫苦百姓耕种。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部西北军战败。1931年,残部被蒋介石编为第二十九路军,奉命由山东开赴江西宁都。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所在部队于1931年12月14日起义,编为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陈义厚任红五军团军医处处长。1932年军医处改为卫生部,他任部长。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春
(18991935)
郝心诚
  郝心诚,1924年2月25日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郝寨村。1939年参加革命活动。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山东湖西军分区独立团三营营部书记;1941年6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十一团营部书记、政治处青年干事;1942年10月中共湖西地委干校学习;1943年在山东湖西区曹芳办事处抗联工作;1943年12月山东成武县白浮区武工队队长、区中队政治指导员。1946年3月山东成武县基干大队三连政治指导员。1946年6月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一团九连政治指导员;1947年5月山东军区荣誉军人学校二分校中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
(19242014)
刘复生
  刘复生 (1970~)山东成武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1997—2001年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任策划、文学。2004—2005年任教于山东大学(威海)中文系,现任教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师大兼职教授。《天涯》杂志兼职。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海南省作协理事,海南省文联理论与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文学批评专著《历史的浮桥——世纪之交“主旋律”小说研究》,《海南当代新诗史稿》等,另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天涯》等杂志
李方立
  李方立 (1918~1999)原名李茂云,笔名立方。山东成武人。中共党员。1935年就读于山东海阳师范。历任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文学系学员,延安《解放日报》记者、,冀鲁豫区文联党组成员、文协主任,平原省文协主任,《平原》、《新地》杂志主编,华北文联专业创作员,北京市文联作家。北京市文联、作协理事。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第一年》、《第一犁》,短篇小说集《步步登高》、《黎明》,长篇叙事诗《冯娇梅》,另发表《孙李庆圆月》、《黑二孩》、《光一寨主》、《落花生》、《登高》、《村主席》、《高乾大》等诗歌、小说、评论数十篇。
(19181999)
胡松夏
  胡松夏 (1980~)山东成武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2004—2005年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实习,2005—2006年任解放军66291部队干事,2006—2007年任解放军66006部队干事,2007年至今任解放军62351部队政治处新闻干事。中级职称。199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色笔记》、《-》。作品曾获中华少年文学基金会主办的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的全军首届网络文学大赛三等奖,“军魂颂”纪念建军80周年大赛优秀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大赛青年组金笔奖。
祝清源
  祝清源(1921—1995)男,汉族,山东成武县桃花寺乡袁海村人。1942年参加工作,194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成武县党化区财务助理、湖西干校学员、成武县伯乐区区长、一区区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成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副书记,1954年5月任县委书记。1956年5月召开中共成武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成武县第一届委员会,祝清源任书记。1956年9月去山东省干校学习。1959年2月学习结业后,历任中共汶上县委书记、中共菏泽县委-书记、书记。1962年1月,他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亲自听取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196
(19211995)
程冠军
  程冠军 (1968~)山东成武人,中共党员,现在京从事理论工作。2002—2006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山东记者站工作,2006年-2008年在中央党校校刊社工作,2008年至今在中央党校理论网工作。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人物传记《忘年之恋·李宗仁与胡友松》、《共和国思想者》等。
朱启连
  朱启连(1923—1948)又名朱启皋。成武县人。特等功臣。1943年,参加本村的钢枪队,后转到成武县大队当战士。1947年转入冀鲁豫军区第五旅十五团四连当战士。 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1948年10月,在东平战斗中, 他率领全班战士, 在27分钟里连续爆破敌人碉堡11座,被冀鲁豫军区命名为“特等功臣”。淮海战役中,朱启连在追歼宿县外围逃敌时壮烈牺牲。
(19231948)
杨霖
  杨霖(1907—1966)又名青云。成武县人。1937年任山东省平原师范学校教务处主任。1938年2月携妻赴陕北延安参加革命,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下半年,在延安青年剧院领导整风。1948年参加了锦州、辽沈战役。在朝鲜作战期间,身患重病,后参与板门店谈判的保卫工作,兼任对美战俘查审处理工作。回国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1955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6年任石油工业部监察局局长。1958年赴西安创建石油学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1966年被破孩致死。
(19071966)
刘儒林
  刘儒林 (1902—1980)成武县成武镇刘桥村人。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26年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北伐战争中,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直鲁豫皖军事特派员,独立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职。1929年任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秘书、新野县县长。1942年任成武县县长兼保安团团长,坚持抗日。不久又回国民党军队先后任师长、 副军长等职。1949年1月,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副军长、炮兵副军长等职。1950年入朝鲜作战,在朝鲜金城粉碎美军秋季攻势的阻击战中,立下战功。1955年从部队转业到安徽,先后任省交通厅副厅长、省参事室副主任,第四届全国人
(19021980)
全部成武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