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历史人物介绍9
于天经
  于天经,字克孝,明代博宁乡三里(今烟庄一带)人。其人仪态秀美,性情爽朗,志操高洁。幼时家寒,喜读书。1586年(万历十四年)中进士后,初任阳曲知县。他体恤民间疾苦,减少徭役,处处节俭。邻县使节过境,招待不过一餐,别无馈赠;他勤于政事,“野食露餐”,匹马走遍全县。后来,改任的海盐县虽然比较富裕,但他生活仍然十分俭朴,常吃咸菜。领取俸禄后,掂量再三,使用似有愧色。死于任所后,任职的两县民众画像予以纪念。
[]
钱楷
  钱楷,字范之,明代贾镇人。幼时聪慧,在父亲的教诲下读书,五六岁便能写文章。十余岁补郡诸生,每次考试均“冠齐鲁”,有神童之誉。后被人聘为家塾教师。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为山东乡试第二名,次年中进士。先任山西安邑、河南临颖知县,后任户、工、刑三部主事郎中、河间知府、陕西按察副使等职。后因得罪权贵罢官,十余年后死于家,终年69岁。他天性勤敏,“长于吏事而有文武大略,其才无所不可”。任安邑知县时,刚到任便决断了积压多年的疑案,使“吏
[]
宋景诗
   宋景诗(1824—1871) 冠县甘官屯乡刘贯庄人。清末农民起义领袖。自幼家贫,给人扛活,爱习拳棒,练就一身硬功夫。稍长闯荡江湖,打拳卖艺,并在多处任武术教练,其徒弟不下数千人。他外表温文尔雅,有“宋大妮”之称,但生性刚强,遇事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百姓中享有威望。1860年(咸丰十年),鲁西各县闹灾荒,他带领当地万余农民,扛着铁锨锄头,冲进县衙,迫使县官答应免粮。当抗粮农民散去后,宋景诗被官兵逮捕,后经乡亲群起抗争获释。1861年(咸
[]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 (18241872)
武训
  武训(1838—1896) 堂邑县武庄(今属冠县柳林镇)人。清末以“行乞兴学”闻名于世。出生贫苦农家,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训”是清廷嘉奖他时的赐名。武训七7岁丧父, 随母沿街乞讨。年十五六岁,母死,到一远房姨父张举人家为佣。当支取工钱时,张举人因武七不识字用假帐相欺,以侵吞其血汗钱。武七稍一争辩,即遭痛打,口吐白沫病倒(别人由此送号“武豆沫”)。渐悟没文化、不识字是穷人遭受苦难的根源之一,决心行乞筹资办义学。21岁时,他
[] 千古奇丐 (18381896)
潘平
  潘平,三国东吴将领潘璋之子。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潘璋去世,儿子潘平因行为不端而被流放会稽,潘璋妻子居住在建业,孙权赐于田地房屋和免除赋役的佃户五十家。
[三国]
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潘璋擒获关羽,并夺取了青龙偃月刀及赤兔马,而且描写了在夷陵之战被为父报仇的关兴所杀,但实际上都是虚构的小说效果。果敢闻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234)
温俊峰
  温俊峰(1929.04.20- )航空发动机设计专家。原籍山东省冠县,出生于内蒙古五原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班。后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两年。曾任航空工业部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现任烟台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在我国设计研制航空发动机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解决了发动机高空台“放炮”、性能、重量和寿命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1985年和1990年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路洵美
  路洵美出身于山东冠县,是宰相。生卒年不详。其先为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宰相路岩三世孙。岩贬死岭外,其子避地湘潭间,遂为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人。五代时,楚王马殷子马希杲镇静江,荐之为连州从事。久之,因病辞职,终于家。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三。《全唐诗》存诗1首。
路岩
  路岩,字鲁瞻,路群之子,魏州冠氏(今冠县)人,唐代大中间进士,曾任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等职。 36岁居相位,国家权力落入他与韦保衡手中,“二人势动天下”。后因权位之争与韦保衡交恶,被贬出京城,出任剑南节度使,之后再入京,升迁为中书令,封魏国公,重掌大权。 后被视为有“异图”坐罪。先移任荆南节度使,赴任途中被贬为新州刺史,后又被免官、流放、抄家。至新州,皇帝下诏赐死,并割取喉管验证。
[] 唐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