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历史人物介绍3
杨保彝
  杨保彝 (1852—1910)字 龄,号凤阿,又号 庵。聊城县城里(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清末古籍、金石、书画收藏家。海源阁第三代主人。1870年(同治九年) 中举人。以祖荫得知县,历官内阁中书、户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杨保彝在肥城田庄筑眉园,退隐蛰居。复出任山东通志局会纂,兼任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教务长。继祖、父之业,使海源阁所藏古籍、金石、书画更加宏富。晚年将其所藏禀报地方政府备案,意在“勿为子孙毁弃”。著有《海
(18521910)
朱学笃
  朱学笃(1826—1892)字祜堂,号实甫。聊城县(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应乡试中举。1859年(咸丰九年)中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60年(咸丰十年) 授编修。同年,加翰林院侍读衔。1862年(同治元年)充国史馆协修、纂修,实录馆协修、纂修。1864年(同治三年)补湖广道监察御史。1865年(同治四年)充任会试同考官。1866年(同治五年)转掌浙江道监察御史。1867年(同治六年) 任甘肃宁夏府
(18261892)
杨绍和
  杨绍和 (1830—1875)字彦合,又字念微,号协卿、 岩。聊城县城里(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 人。清代古籍、书画、金石收藏家、目录学家。杨以增次子,海源阁第二代主人。幼时入乡学读书,7岁时因善诗赋而深得其父好友林则徐的赏识,收为弟子。后从包世臣学经学,从梅曾亮学古文。1852年(咸丰二年)中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户部候补郎中,以军功擢候补道,军机处记名,被选任陕西道。1865年(同治四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擢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右
(18301875)
杨以增
   杨以增(1787~1856)清代藏书家。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今东昌府区人。出身诗书世家。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初在贵州任知县、知府。后调广西、湖北、河南等省诸道供职。他任河南开旧陈许道时,正遇上黄河决口,他率众督促加固堤坝,使当地百姓免受水患。后升任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在陕西时,与陕西巡抚林则徐友谊甚笃。道光二十九年(1848)升为江南河道总督。咸丰五年(1855)卒于任。葬于聊城城西田家庄。杨以增一生热爱
[] (17871856)
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人物生平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初字梦簪。祖籍江西永丰,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18961950)
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29日),孔子第74代子孙,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19441994)
王汝训
  王汝训,字师古,号泓阳,谥恭介。聊城沙镇王楼人。生于嘉靖三十年(1551),卒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汝训天资聪颖,自幼刻苦勤学,七岁读完四书五经,人称“神童”。在私塾读书时,听到老师与朋友谈志向,他们的目标是“志在温饱”。汝训立即奋笔直书“立朝行已大节千余言”的宏伟大志。后从师穆孔晖门人,得王守仁“心学”要旨,学业大进。隆庆四年(1570)、也就是十九岁中举,五年(1571)、二十岁中进士,初授大名府元城知县。赴任前,将先世遗留资
[] (15511610)
傅以渐
  傅以渐(1609~1665) 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永丰县。 清第一位状元。知名学者、史学家。出身贫苦,幼年家境清贫,天资聪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经史熟记不忘,终成大器。傅以渐一生为官,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以清勤著称于世。他学识广博,精通经史,工于诗文,学者称星岩先生。傅以渐以状元而居相位,他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以勤政清廉著称于世。1657年(顺治十四年)冬,因皇太后生病,两月内积压奏疏800余件,傅以渐奉旨代
[] 清朝兵部尚书,清第一位状元 (16091665)
邓钟岳
  邓钟岳(1679—1753年),字东长,号悔庐,东昌府邓楼人。邓秉恒的曾长孙。自幼博览群书,尤对《易》、《礼》有深入研究。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殿试登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入翰林院。雍正元年,任江苏学政、广东学政,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一生酷爱书法,少年时已练就一笔好字。康熙六十年(1721)殿试结束,主考大人将前十名的优秀卷子呈康熙皇上钦定状元,皇帝看过他的文章并不特别出色,但那笔字写得特别出众,
[] (16791753)
孙偓
  孙偓(?~?) 唐代大臣。字龙光。父孙景商。今东昌府区沙镇人。第进士,历显官。以户 部侍郎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后又兼礼部尚书等职。封安东郡侯。
[] 唐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