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历史人物介绍6
罗汝才
  罗汝才(?-1643)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陕西延安人,足智多谋,绰号曹操。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王自用在山西联合各部,组成三十六营,他是其中首领之一,后自成一军,单独作战。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之一。后曾向明三边总督洪承畴投降,屯于郧县(今属湖北)以“受抚”为名,休息兵力。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再次起事,随张献忠转战四川、湖广、河南。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因与张献忠不合,改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后因受人挑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1643)
阎志遵
   阎志遵(1913 - 1990)陕西省延长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后,他先后在陕甘宁边区、辽南等地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1月,任中共营口市委书记。后任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湘潭钢铁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中央监委驻冶金部监察组副组长,冶金部政治部副主任,冶金部学大庆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企业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
(19131990)
杨和亭
  杨和亭,1910年7月1日生,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杨家园子镇人。曾名善谦。字和亭,号益斋。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1927年夏参加革命,在学生自治会工作。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6月任团支部委员、同年7月起任共青团安定县东区区委委员、副书记兼杨家新庄团支部书记。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7月至1934年夏任中共安定县东区区委委员、副书记兼支部书记。1934年冬任中共安定县东区区委书记兼区苏
(19102003)
王世杰
  王世杰,生于1917年2月,陕西省延川县人。青年时期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党的工作和活动,1935年3月加入中国公产党,1936年6月参加红军,历任游击队党支部书记、陕北红北陆军3连指导员。1943年春部队整编时调任整风学习班党支部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党总支副书记。1945年 8月任警备8团1营教导员兼营党总支书记。1949年9月随十九兵团64军解放宁夏,任独立1师第2团政委,后任独立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宁夏区党委委员,1954年6月任甘
刘景范
  刘景范(1910~1990)刘志丹胞弟,1910年出生在保安县西乡芦子沟村,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2团团长,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长,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等职,为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边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全国解放后,刘景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副部长、党
(19101990)
王子宜
  王子宜(1908~1983)王子宜,男,名崇义,字子宜。1908年出生在保安县城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先在永宁山上学,1921年转入榆林读高小,1923年考入榆林中学。在榆中,王子宜受到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人的熏陶和刘志丹的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参加学生团体组织,探讨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榆中办起平民学校,他主动去学校义务讲课,宣传革命道理,成为-的骨干,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榆中-再度形成0,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派重兵包
(19081983)
刘约三
  刘约三(1903~1981)刘约三,男,名宗汉、字约三。1903年出生在保安县西乡小蒜川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读书,1927年毕业于绥德师范学校,先在保安县平民学校教书,后经绥德师范校长李子洲推荐,被国民党陕西省教育厅任命为保安县教育科长。刘约三在榆林、绥德上学期间,经常和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等同学研究马列主义,探讨中国社会问题,思想进步,倾向革命。任教育科长后,很不得当局赏识,不久便被免职,派往金鼎山小学当教员。1928年经刘志
(19031981)
赵耀先
  赵耀先(1904~1980)赵耀先,字光祖,祖籍榆林。1913年随父母逃荒到保安,后在永宁山寨子居住。其父赵迎喜,在保安县政府当过文书。赵耀先1925年毕业于榆林中学,被保安县政府聘为永宁山高小教员。1926年3月,王子宜在永宁山创建党团小组,吸收赵耀先为共青团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协助王子宜在永宁发展党团组织,在学校师生中培养积极分子,到乡下宣传禁烟、禁赌,动员妇女放脚,发动农民组织协会和赤卫队,是王子宜的得力助手。“四·一
(19041980)
张应德
  张应德(1931~1975)张应德,男,本县顺宁乡高家湾村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丧母,只读过3年小学。1947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在陆军76师3团3营9连当战士。1948年1月,调入西北野战军4纵队3旅7团1营1连当战士,随部队转战陕北。3月,在西北著名的宜瓦战役中,作战勇敢,受到部队-的表扬。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部队胜利进军陕南,在铜川、泾阳、扶风、凤县、西安、宝鸡、兰州等地参加大小战斗20多次
(19311975)
奥海清
  奥海清(1897~1968)奥海清,男,1897年5月出生在神木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随父一家人离乡背井沿路乞讨到靖边县城揽工度日,后迁至本县张渠南家湾村定居。奥海清从小饱尝生活痛苦,历尽人问世态炎凉的辛酸,懂得不少人世间道理。他在家务农期间,就经常给邻里说和,调解处理民事纠纷。凡是他处理过的问题,群众都比较信服,因此深受村舍邻居的欢迎。1935年,陕北闹红,奥海清积极投身,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主席。1937
(18971968)
刘安堂
  刘安堂(1912~1954)刘安堂,男,1912年出生在本县金鼎区马莲沟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时因生活所迫在家放羊、干零活。青年时,父亲不顾家庭困难,送他到金鼎山上小学。当时,共产党员刘约三在金鼎小学当教师。在他的启发教育和指导下,刘安堂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并做了些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33年11月,刘安堂听到保安游击队在吴堡川活动,便毅然辞别父母,跑到李家砭参加游击队。1934年7月,经刘景范、张明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初时,他在游击
(19121954)
马海旺
  马海旺(1880~1944)马海旺,祖籍陕北横山县。1909年随父母逃荒到保安,定居在永宁山附近的苍沟村。父亲给富户当佃农,他给人家放羊。两年后,他家立起农事,父子俩起早摸黑,辛勤劳作,家业逐渐扩大。到1925年,已有土地500多垧,羊400多只,大家畜20多头,成为永宁一带很有名望的盈实农户。当时,在陕甘地区,哥老会盛行。哥老会是民间帮会组织,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奉行爱国爱民,打富济贫的宗旨,颇受群众拥护。1925年秋,马海旺加入哥老
(18801944)
刘宝堂
  刘宝堂(1900~1941)刘宝堂,字玉亭,本县顺宁乡桃梨坬村人。青少年时在家务农。性刚直,讲义气,重交情。他看到地方官吏苛捐杂税,地主豪富重利盘剥,土匪四起骚扰,搞得老百姓无法安生,便思谋弃农从戎,自立山头,干一番大事。1918年,刘宝堂在离家20多里的杨渠寨子竖旗聚集义士,成立地方民团,自任团总,抗御土匪骚扰,维护地方安全。1921年民团被杨虎城部收编,刘宝堂被任命为排长,驻防延川。次年,杨虎城和井岳秀在榆林办起教守团,刘宝堂参加了
(19001941)
王荣贵
  王荣贵(1911~1936)王荣贵,男,出身农民家庭,本县金鼎乡赵石坬村人。青年时,被金佛坪张廷芝民团强拉去当团丁。1933年,王荣贵得知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在陕甘边地区活动,便乘晚上站岗的机会,携枪投奔红军。金佛坪民-兵丁四处搜捕,他们抓不到王荣贵,就把王荣贵的父亲抓去枪杀。1934年11月赤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王荣贵担任保卫队长。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8日,县苏维埃政府在永宁区柳沟村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国民党
(19111936)
高景山
  高景山(1899~1935)高景山,男,字继科,1899年出生于本县杨庄村(今纸坊乡)一个生活富裕的农民家庭,1924年毕业于榆林中学。1926年,高景山担任永宁山县立高小校长。他积极拥护孙中山的“-”和“三大政策”,在学校高小班增设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新思想、新文化教育。王子宜从榆林回到保安,受聘永宁山高小教师,宣传马列主义,培养进步青年,发展党、团员,高景山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929年春,中共永宁山支部在刘志丹的领导下,决定
(18991935)
王文昌
  王文昌(1909~1934)王文昌,男,原名王振荣,1909年出生在旦八区白叶沟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读过3年私塾。中共永宁山支部成立后,保安革命斗争掀起0,王文昌的舅父刘约三经常路过他家,给他讲述革命道理。受其影响,王文昌从内心萌发了投身革命的念头。1932年8月间,王文昌乘上山劳动之机,联络本村的王文科,两人跑到永宁鹞子川参加了游击队。次年,保安游击队成立,王文昌任一班长。他枪法出众,作战勇敢,在游击队战士中很有威望。1934年3月,
(19091934)
曹士荣
  曹士荣(1909~1934)曹士荣,男,原名曹福胜,1909年出生在保安县西乡义正川一个生活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明伶利,颇有胆识。青年时,在永宁山读高小,受到中共早期党员王子宜的培养和教育,对革命有了认识。经常随同王子宜、赵耀先到附近农村了解农民生活,宣传革命道理。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中共永宁山支部决定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抗粮抗税斗争,曹士荣到旦八、义正一带农村张贴标语,串联穷苦农
(19091934)
张林召
   张林召(1915—1987),女,隆坊镇人。农民,文盲,自幼喜爱剪纸,擅长人物造型。作品曾参加延安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与中央美术馆举办的延安剪纸展览,并曾在《美术》杂志发表,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国内美术专家的重视和好评。张林召的作品已销往国外,美术评论家钟阿城评价说:“张氏的剪纸造型是中国民间传统造型观念所形成的心理结构,是一种独特素质的表露,这种表露令人震惊,它既是传统的,又是个人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还是现代的”,“这种造型处理我们
(19151987)
铁钢
  铁 钢(1913—1987),原名马俊生,黄陵县隆坊西寨子村人。1931年,铁钢开始在黄陵高小读书,在地下党员吴敬西老师的领导下,从事抗日宣传活动。铁钢1937年参加革命,在红军“中、宜、洛办事处”工作,主持隆坊抗日救国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随贺龙领导的120师赴冀中作战,曾在冀中分区独立团,16团等部队任操作班长、连长、政训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务,参加了多次战斗,曾受到嘉奖,并荣获模范
(19131987)
任仲文
  任仲文:(1963—1984),黄陵县桥山镇南城村人。1976年考入黄陵中学,1982年高中毕业后参军,次年加入共青团。仲文自幼敬慕革命英雄的光辉业绩,常以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模范自勉。他待人赤诚,急人之难。同村七旬老人张有发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妻子痴呆,行动艰难。仲文帮他们担水劈柴,坚持两年之久,直至参军。连队的张小峰父病重住院,经济拮据,仲文将仅有的45元存款送给小张。他出身贫农,参军后仍热爱劳动,保持本色,利用旧废材料为连队
(1963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