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历史人物介绍4
刘柱新
  刘柱新(1908—1974)平邑县大井一村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华东水利特等劳动模范。1948年参加民工队支援前线,被评为支前模范。1950年自愿参加导沭整沂工程建设,在开挖河道中,他一人担任全班的劈石任务,创造出搜石根、孤立大石、寻石格、找石纹一套系统的劈石方法,实现了日开石方12立方米的最高纪录,被评为导沭整沂工程一等模范。 9月22日,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2月,
(19081974)
马健
  马健(1897—1974) 原名马振经,字为九,今流峪镇乐平庄人。曾在本村教过私塾,在大连当过码头工人,后回家务农。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望。“七七”事变后,他为挽救民族危亡,在当地组织抗日武装,投身革命事业。1938年7月被选为南阳乡副乡长,组织了100多人的武装。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冬,费县五区游击大队成立,任大队长。1939年3月,五区游击大队改名为“八路军费县第三游击大队”,马健继任大队长。7月,任八路军津
(18971974)
潘桂兰
  潘桂兰(1919—1972)女。平邑县东固村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小平安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带领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打井2眼,改造河滩200亩,改善了生产条件。1957年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
(19191972)
高启文
  高启文 (1915—1972)平邑县高泉庄人。华东支前担架英雄。1946年6月,参加平邑一区担架队,支援解放韩庄的战斗。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他随平邑一区担架队开赴鲁南,担任第二中队中队长。在傅山口、泥沟等战场上,被评为抢救伤兵模范。在支援宿北战役中事迹突出,被“一”总兵站评为“担架模范”。1947年春节前后, 带领担架队的48名成员、9副担架开赴莱芜战场。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 带头将华东野战军的9车炮弹运送到安全地带,并先后抢
(19151972)
赵连科
  赵连科(1899—1972)平邑县龙汪河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村长。新中国建立后,他带领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力发展畜牧业。至1957年,全村生猪存栏1000头、 羊300只,还办起15处养鸡场和养猪场。1957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18991972)
杨青山
  杨青山(1906—1972) 今地方镇红石岭村人。1929年,投身于冯玉祥所属部队当兵。1931年12月参加江西省度县武装暴-动 。之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当警卫员。1932年6月,在广东水口战斗中表现突出,受军政治部奖励。1933年8月,在江西省会昌县补充师任连长。1934年7月,任三军团四师十三团连长。反围剿中作战勇敢,指挥灵活,屡次冲入敌营,出其不意地歼灭敌军。同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两次负伤。到达延安后,任四
(19061972)
刘次恭
  刘次恭(1908—1971) 又名刘学宽,今地方镇人。1924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上学期间,时值发生国民革命军北伐、国民党叛变革命等重大事变,学校的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掀起反封建的浪潮,刘次恭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1930年毕业后,先后在单县一小、济宁一小,费县、临沂、掖县、昌乐等县任教。卢沟桥事变后,昌乐讲习所解散,他和同校教员李华舫一起到兰陵同学杨只辰(杨文田)处组织游击队,后到临沂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工作。1
(19081972)
刘砥石
  刘砥石(1917—1970) 名国柱,字砥石,今仲村镇北仲村人。1936年费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李家庄小学任教。在上学和任教期间,接受共产党的教育,立志投身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送到八路军山东干部第一期训练班学习。1939年春,任中共费县六分区委书记,组织发动当地民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1月到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先后任支部书记,组织科长,政治指导员等职。1945年、1946年先后任中共费县和平邑县委组织部部长
(19171970)
徐思美
  徐思美(1904—1969)平邑县里山蒋村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带领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1951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53年后,带领群众整地造田300亩、 植树万株、建果园70亩。1956年被评为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
(19041969)
薛玉美
  薛玉美 (1940—1966)女。平邑县西皋村人。全国劳动模范。1958年4月考入平邑县幼儿师范短训班。培训结束后回村办起本公社第一个村办幼儿园。办园初期,她自己动手创作看图识字卡片和计算器。动员父亲用村里的木料为幼儿园做了22张课桌、 42个圆凳、5个翘翘板、1个木马和1架秋千。将全村40名幼儿都招收到幼儿园。她每天上午教孩子们识字、算数、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下午指导他们做游戏。有时还带孩子们到野外采集中草药。将卖中草药得的钱为他
(19401966)
贾锡兰
  贾锡兰(1897—1963) 女,今白彦镇北沟村人。她生长在农民家庭,日军入侵后,她亲眼看到侵略者的暴行,义愤填膺,积极参与抗日救国。1940年2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某部七连驻进北沟村,她为战士腾房子,补衣服热心招待伤病员,对待战士如同亲人。1942年11月,被推选为村妇救会会长。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春,国民党军重点进攻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她根据上级指示组织村里几名共产党员,成立民兵小组,想方设法保护民兵 支。秋天,组
(18971963)
杨志安
  杨志安(1898—1962)平邑县杨村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任乡长。带领群众引种良种、沤制杂肥,提高了粮食产量。时有“要想吃饱饭,多找杨志安”之说。他还将自己培育的2000株梨树无偿分给农民栽种。1951年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
(18981962)
杨星华
  杨星华(1923—1957)原名杨振寰,笔名黄三。平邑县前西崮村人。革命烈士。高小毕业后,考入费县师范讲习所。1938年5月去苏北参加抗日义勇队,6月转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音乐干事、戏剧组长、鲁中宣传大队副大队长、第八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二十六军文化处长等职。他取材于部队和农村生活,创作了大量歌曲、话剧、歌剧、曲艺等文艺作品。曾为《保家乡》《劝郎出夫》等歌谱曲,写了《诉苦报仇歌》《寄给前线的
(19231957)
米栻民
  米栻民(1897—1954) 名玉廷,字民,回族,今平邑镇人。1919年济南正谊中学毕业回乡后,积极宣传“五四”运动,组织开展 日货的活动。他生性倜傥,轻财重义,喜爱交游,富有爱国热情,尤其关心乡里的文教事业。1928年,平邑街高级小学停办,米栻民受费县县长委托为学校护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该校校长。任职期间,对学校建树颇多。捐献物料,建学校教室、图书室等,并主持将平邑北岭3座汉代石阙移置学校院内,使这一珍贵文
(18971954)
孙志远
  孙志远 (1946~)山东平邑人。中共党员。初中毕业。1964年应征入伍,历任航空兵34师航材员、航材主任,航空兵西郊场站作战参谋、连队指导员、场站组织干事,航空兵100团宣传股股长,空政话剧团演员队党支部书记,空政话剧团编导室编剧,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室影视部编剧。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回回司令》、《马本斋》、《荒远的灰砖房》、《乡长》,长篇传记文学《感谢苦难——彦涵传》等。电视剧剧本《紧急起飞》获1983年全国电视飞天奖三
孙德平
  孙德平 (1958~)女。山东平邑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76年参加工作,历任漳州市-技术科干警,《警坛风云》杂志,福建省公安厅办公室宣传科科长、宣传处。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私家女侦探》、《苍天无眼》、《都市男女》,电视剧剧本《沉默的羔羊》、《憨警察武大全》、《智擒海上鲨鱼》、《陷阱》等。长篇小说《跨国界行动》获福建省黄长咸文学奖三等奖,《红楼沧桑》获福建省黄长咸文学奖二等奖,中篇小说《迟到的爱》获1987年全
艾扬
  艾扬 (1922~1994.12.29)原名续宗先。山东平邑人。中-员。初中毕业。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山东鲁中第二军分区宣传队戏剧组长,鲁中军区宣传大队戏剧队长,第三野战军35军文工团队长、编导股长,中央电影局艺术处秘书,海军政治部创作研究组长、文工团编导、文化部创作员。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渔网的故事》,电影文学剧本《怒海轻骑》(合作)、《上尉的童年》、《白浪山海战》、《海阔天空》,
(19221994)
曾蒧
  曾蒧(diǎn,生卒年不详):一作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 人。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子学说。《先进》记载,他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孔子感叹道:“吾与蒧也。”曾蒧,是孔子的弟子、宗圣曾参之父。他性情恬适,喜欢陶醉在春风沂水间。有一天,他陪着孔子时,孔子问他的志趣。曾蒧说:“穿上刚做好的春装,约上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玩玩水,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
澹台灭明
  澹(tá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澹台灭明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
[春秋战国]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前512~?)
曾点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一说嘉祥县满硐乡南武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