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历史人物介绍3
杨成忠
  杨成忠 (1913—1947)沂水县河奎村人。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 1940年夏, 任柴山乡总支委员、村支部书记,不久任高桥总支书记。1942年8月担任柴山区委书记, 组建了区中队,使柴山区成为沂北行署模范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沂城区委书记、东庄区区委书记。1947年4月13日在南鄙村与国民党匪军遭遇,身负重伤被捕。他英勇不屈慷慨就义。鲁中区党委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
(19131947)
刘立梓
  刘立梓(1908—1947)沂水人。中央军校第一分校第四期步兵科、南京步兵学校战车防卫训练班、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任国民党军排、连长,区队长。1942—1945年任第七十四师参谋处少校参谋、第七十四军参谋处中校作战科长。参加了鄂西、常德、长沙、衡阳及湘西会战。1946年后任整编第七十四师参谋处上校副处长、少将代处长。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中身亡。
(19081947)
武善同
  武善同(1917—1942)沂水县红石崖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红石崖村、诸葛乡党支部书记,夏蔚区区委员等职,并积极发展党员,组织自卫团、农救会、 妇救会等抗日团体。1940年秋,5名抗日队员在该村被杀。他多方查证,得知告密者是自己的堂叔和堂兄,他上报沂北县抗日民主政府,予以处决。1942年11月,日军突然包围了红石崖村,搜查八路军伤员和0,并要对群众下毒手。他挺身而出,谎称带路,诱敌到了崮山子山顶,一脚将一个鬼子踢下悬
(19171942)
鞠百实
  鞠百实 (1896—1941)原名鞠廷霖,字沛然。沂水县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以国民党党员身份投奔北伐军。1928年春,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北伐先遣队名义拉起武装自任司令。12月中共沂水县委建立,任县委军事部长。冬, 当选为国民党沂水县党部监察委员。1929年任沂水县士兵联合会负责人。5月被国民党沂水县政府逮捕,1930年12月释放。抗战初期组建了抗日武装,改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独立营,任营长。194
(18961941)
孔庆杭
  孔庆杭(1918—1940)又名孔庆珩,字楚白。沂水县孔家庄人。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任中共诸诚县委组织部长、高密县委书记。1940年遭国民党顽固派袭击后被捕,不久在胶县朱陈沟就义。
(19181940)
韩文卿
  韩文卿 (1898—1939)沂水县人。1931年春加入沂水互济会。1932年5月任中共沂水特支组织委员, 8月任中共沂水县委组织部长。1933年2月9日,与县委委员王子敬配合,在县城除掉了沂水县国民党反动人物、县教育局长郑耀庭。1939年被杂牌军杀害。
(18981939)
李贵德
  李贵德 (1912—1939)字子荣。 沂水县埠前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并组织沂水-。抗日战争后任沂水临时县委负责人。1938年参加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任中队长。后任二支队连长。1939年1月牺牲。
(19121939)
夏云杰
  夏云杰(1903—1936)又名夏云阶。沂水县金场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1927年迁居黑龙江汤原县太平川。1932年日军占领汤原,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行列,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夏,担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军事委员。8月初,在汤原县吉兴沟领导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10月5日,中共汤原县委书记裴治云被害后,他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主持县委工作,领导恢复党的组织。新组建起汤原游击队, 并大力发展和整顿抗日救国会,扩大农村根
著名抗日英烈 (19031936)
徐湘南
  徐湘南(1909—1929)字占恒,号凯风。沂水县司马村(今属沂南县)人。1928年春组织沂水县南乡农民协会并为负责人。 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中共沂水南乡区委书记, 兼管莒县特支工作。翌年2月任沂水县农协常委。他在几十个村庄组织农协会, 发展党员。1929年5月,国民党沂水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和县政府悬赏捉拿他。他仍主持建立了中共莒县党支部,教育敦促国民党驻莒县第五游击纵队司令武振山、副司令于化龙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11月20日
(19091929)
李清漪
  李清漪(1902—1927)字泮溪。沂水县下胡同峪村人。中国共产党山东区委机关技术书记。出身地主家庭。早年学习努力,爱好书法、绘画、篆刻,且有较深造诣。1919年,考入驻临沂的山东省立第五中学。翌年转入济南育英中学。毕业后于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先入文学系,不久转社会系。在校接触了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经常向各界发表演说,并担任上海大学
(19021927)
英宜之
  英宜之 (1908—1985)沂水县下韩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南下浙江,历任定海、鄞县等县县委书记。1957年后任台州专署专员、温州市市长、宁波地委顾问等职。
(19081985)
李文升
  李文升(1914—1985)沂水县张马庄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任乡农业合作社主任。他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以林促农,仅1956年全村即造林4970亩, 获山东省大面积造林一等模范奖。1955—1957年,他连续3年被评为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1958—1966年任村支部书记,继续带领全村坚持封山造林。
(19141985)
刘庆亮
  刘庆亮(1922—1985)沂水县上窑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出身农民家庭。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入伍,在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直属侦察连当战士,参加了鲁南、淮海等战役、战斗。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侦察排排长。他数次深入敌后侦察,为指挥机关提供了重要情报。1951年3月,他带1个班在执行任务中,用手雷炸毁敌坦克4辆、装甲车3辆。 在一次侦察敌情时,他单身毙伤17名敌人
(19221985)
王义祥
  王义祥(1904—1985)沂水县岳庄人。1944年任村长。新中国建立后任农业社社长。 1956年实行科学植棉,使皮棉亩产达130公斤。棉花标本曾送省展览。1957年,又使5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1335公斤,同年被评为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是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
(19041985)
于瑞昌
  于瑞昌(1921—1985)沂水县东河北村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秋奉命赴黑龙江做地方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任佳木斯市市长、七台河地委书记等职,为当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19211985)
董廷会
  董廷会 (1903—1984)沂水县桃花坪村人。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任村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进行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发动大家组织变工组、纺织组和运输社, 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4年《大众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1945—1946年,相继被评为鲁中区劳动模范和鲁中区农业一等模范。1948年后任区长、县园艺场主任等职。
(19031984)
徐增阳
  徐增阳(1891—1984)沂水县张家庄子村人。1950年他对棉花实行科学生产管理, 使皮棉亩产达到49公斤,他种植的玉米和地瓜亩产分别达到250公斤和2500公斤。 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后又连续3次获省生产模范和农业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18911984)
熊家风
  熊家风(1902—1983)沂水县王家庄子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在陕北参加工农红军,转战山东、东北地区,曾任四野四十七军军部管理主任。1949年因伤残复员回乡。回乡后带领群众兴修水利,科学种田,完成了1100亩的水土保持工程。1958年后任公社管委会副主任。1963年因病回家休养,仍向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59年5月被评为全国烈军属、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是山东省第
(19021983)
张孝智
  张孝智(1910—1983)沂水县西墙峪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村长。新中国建立后任农业合作社社长。他带领群众闸山沟、修塘坝、整土堰,使生产条件明显改善。1951年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1951年被评为省水利劳动模范,1956—1957年,两次被评为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
(19101983)
张志法
  张志法 (1920—1981)沂水县张家荣仁村人。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乡总支书记。1956年回村任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挖渠引河水、建塘坝,扩大水浇地1680亩。1958年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1964年11月18日,《大众日报》曾介绍了他实行农业科学管理的经验。1979年当选为省五届人大代表。
(19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