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历史人物介绍
张景华
  张景华,1923年11月出生,山东省汶上县五区张董村人。1938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学员、文书、干事、连支部书记、副指导员、指导员、中队政委、连政委、总支部书记、营副政委。参加了东河、班鸠店、梁山北徐庄作战,平原寿张县突破合围,东平九区八里湾、张铁正作战及征讨刘本功、孙秉贤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组织参加了徐州古城、陇海路李庄车站作战,淮海战役小杨庄作战及强渡长江等战役战斗。
(19232015)
路迎
  路迎(1483-1562)字宾旸,山东汶上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初任南京兵部主事,旋迁入郎中。后转任襄阳、松江、淮安知府等。路迎处事沉稳,平易近人。与人交结首先施以仁爱。即使对下级官吏,亦严慈并施,以慈为本。以兵部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时,他深入实际,甚至跟士兵结交,一举查清了用改名换姓、虚报兵员等手段冒领钱粮的大案。之后,擢升副都御史、山西巡抚。回朝后,任兵部左、右侍郎。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兵部尚书。因上疏告老乞休,违背皇帝
[] (14831562)
李荣昉
  李荣昉,(②清康熙《松溪县志》卷七《职官志·宦迹》。)山东汶上人,是一位革除弊政、关心百姓疾苦的廉吏。元至大二年(1309)任松溪县尹。他鉴于宋元以来,松溪地方三遭兵灾,百姓逃亡,田园荒芜,加上富豪官吏勾结,弄虚作假,贿赂公行,造成赋籍混乱,虚假赋额甚多。全县每年应交纳赋米三千多石中,有赋户无人或有赋额无田的“诡户”赋竟达八百余石。历任县官沿袭旧法,征不到田赋,便抓“诡户”同姓者或名字近者顶替,以拘禁责罚等办法强征逼取,怨声载道。李荣昉
[]
黄国民
  黄国民,著名山水画家, 1961年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祖籍兖州市黄屯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画家、江苏国画院特聘参展画家。先后就学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其作品先后荣获“金丝猴杯”东方书画艺术大展金奖,纪念邓小平诞辰 10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银奖,庆祝建国50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全国书画大展银奖,新亚欧大陆桥美术作品汇展铜奖,21世纪
王恩谱
  王恩谱 (1931—1973)汶上县疃里村人。1945年入伍,194 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信班长、副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航空兵二六一五部队飞行大队长、 团长等职。曾立三等功2次。1973年,王恩谱主动接受了对飞机进行高难度试飞的任务。飞机飞至宝坻县上空时,发动机突然熄火,故障无法排除,地面指挥命令他火速跳伞。 但这时飞机已滑翔在3处村庄上空,若弃机而逃,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于是他毅然驾机滑过村庄,随机坠地,光荣牺
(19311973)
任心会
  任心会(1920—1969)汶上县任仓村人。植棉能手。1953年,他领导播种的棉田, 亩产皮棉达40余公斤。1956年他扩大生产面积80余亩,最高亩产皮棉达875公斤。多次作为代表受到国家和省的表彰。
(19201969)
王国福
  王国福(1922—1969)汶上县义桥乡孙汪人。12岁时逃荒至北京,后定居大兴县大白楼村。1952年,带领两户贫农,人拉犁,小驴套车,组织起全乡第一个互助组,任组长。1955年,他同群众一起夺取了合作化后的第一个丰收年。他当了基层干部后,坚持同群众一起劳动,平时锨不离手,外号“万年劳”。带领群众治碱治硝,治理粮田,组织群众发展养猪业。1969年,他所在的生产队粮食亩产由建国初几十公斤增至362.5公斤, 人均超过千余斤,同时达到每人饲养
(19221969)
徐又彬
  徐又彬 (1918—1968)原名育彬。 汶上县义桥乡人。1937年考入武汉炮校,1938年脱离国民党炮校,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被安排到青年训练班干部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国民党38军中做策反工作。1945年7月发动起义成功,部队改编时任团政委。淮海战役后,任师政治部主任。1955年调空军政治部任主任。“文革”中遭诬陷破孩。1981年空军党委予以平反昭雪。
(19181968)
李又邨
  李又邨(1913—1966)原名丁景宇,曾用名丁九荣。汶上人。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泰西区抗日武装起义。八路军山东纵队组建后,任六支队一团-队队长,后任八支队参谋处股长。1939年3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三旅连队指导员,后任教导四旅代教导员。1940年10月任湖西军政干部学校指导员兼政治教员。 1942年1月,调一一五师情报处工作。 根据组织决定更名为李又邨,同年7月被
(19131966)
陈伯衡
  陈伯衡(1906—1939)原名宪璇,笔名行鱼。汶上县汶上镇南周村人。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积极参加了北京大学组织的赴南京--活动。1935年毕业后在济南齐光中学任教务主任。1938年参加领导汶上永安寺武装起义,建立了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陈伯衡先后任挺进队长、东进梯队司令、六支队一团团长。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在郑海战斗中牺牲。
(19061939)
王踽臣
  王踽臣(1868—1911)字墨村。汶上县北门大街人。辛亥革命烈士。1907年加入同盟会,不久投笔入新军。在新军中组织山东同乡会,积极准备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冯玉祥部被监视,他在与冯玉祥私晤时被捕遇害。1936年冯玉祥代表国民政府追赠王踽臣为陆军少将。
(18681911)
刘韵珂
  刘韵珂 (1792—1864)字玉坡,号荷樵。汶上县刘楼村人。1806年(嘉庆十一年),中拔贡,朝考第一,授刑部七品官。后擢升员外郎、郎中。1826年(道光六年),京察列为一等,授道府级品位。其后,历任徽州、安庆知府,云南盐法道、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陷定海。浙江巡抚因守卫不力被革职,调刘韵珂继任。赴任后,奏请皇帝拨款设局,赈济集于宁波等地的难民,修筑沿海各府口岸炮台, 扩充守卫军队。
(17921864)
曹元用
  曹元用(1268—1330年),字子贞,汶上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一生在元朝中央担任重要官职。他精通历代典章礼制,对元朝礼乐制度建设贡献极大。他学问博大精深,有多种著作流传后世。曹元用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其父曾做过德清县主簿。他质禀俊爽,幼年时便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毅力。曹元用十分喜欢读书,记忆力极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常常读书到深夜。他的父亲怕他累坏了,每天赶着他熄灯睡觉。为了避开父亲耳目,他每晚用衣服把窗户挡起来,继续苦读。
[] (12681330)
郭延礼
  郭延礼 (1937~)笔名春笋、孔一青。山东汶上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历任山-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文学院分会副主席、山东大学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吴茂泉
  吴茂泉 (1940~)山东汶上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德州地委五七干校干部,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政工组干部,齐河县委宣传部干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干事、、记者、处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省作协党组书记兼秘书长。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我漫步在自由大街》、《七月之夜》、《雪天意象》、《致一位老人》、《凋落的记忆》等110余首,评论文章30余篇。
李向春
  李向春 (1936~)笔名向春、黑牛。山东汶上人。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曲阜师范,1958年考入菏泽师专文史班。曾在济宁县教学,在枣庄矿务局朱子埠煤矿当工人。1983年调入矿区工会搞文学创作。1995年调枣庄市文联工作。曾被任命为朱子埠煤矿政治处副主任,被选为枣庄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市政协第二至五届常委,市八届人大代表,省作协委员,全国煤矿作协副主席等。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
白英
  白英(1363—1419年),字节之。明初著名农民水利家。山东汶上颜珠村人,后迁居汶上彩山。白英是运河上的一位“老人”(10余名运河民夫的领班,不是指上年纪的人),治水、行船经验相当丰富,十分熟悉山东境内大运河及其附近地势、水情。因治河有功,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被追封为“功漕神”,建祠于南旺。清雍正、光绪皇帝追封他为“永济神”和“大王”,受到人民敬仰。白英自幼聪慧好学,早年以耕田为业,十分了解汶上的地理水势。相传明初运河水量不足,
[] 明代著名民间水利专家 (136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