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名人录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
[] 南宋爱国将领、杰出词人 (11401207)
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房玄龄是唐代初年名相,是唐朝开国功臣。名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自幼聪敏,博览 经史,工草隶、善属文。贞观年间,辅佐李世民选贤任能,审定法律,治理天下,深得
[]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 (579648)
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隋末唐初名将,封爵翼国公(死后追改胡国公),是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琼曾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帐下任职,最后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玄武门事变,助李世民夺得皇位。因常年征战,秦琼也时常病痛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追赠徐州都督。人物生平早期经历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随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帐下任职。秦琼母亲去世后,来护儿派人前往吊唁,其他军士对此感到奇怪,问道:“将士们家里有丧的很多,为什么偏偏吊唁秦琼家里?”来护儿说:“秦琼骁勇彪悍,而且有志向,人品又好,将来肯定能自己取得富贵,不会永远都卑微。”隋大业八年(612年),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638)
王敕
  王敕(1446~1511),字云芝,一字懋纶,另字嘉谕。山东历城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李竁榜进士第三人。王敕曾获乡试第二名,会试第十七名。殿试夺得探花后授翰林编修。成化二十三年(1487),因尹龙一案受牵连,贬为降州判官。弘治三年(1490),升为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任上他“考遗书,遵国典,定祭祀乐舞之式”。九年考绩,升河南提学副使。正德二年(1507),再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四年(1509),考察京官,敕令自陈,遂致仕归乡。正德六年(1511)春去世。王敕体貌魁梧,丰颐戟髯,生性聪慧,博学多能。然也常因此而自负,不检点自己的言行,常被士林看轻。其为祭酒时,贪放尤著,名
[] (14461511)
房彦谦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支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历城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的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大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
[] (547~?)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李攀龙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死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9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18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后为大学士,有文名)、许邦才(后为王府长史,济南诗人)约为知交。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耐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人目为狂生。嘉靖十九年(1540年),攀龙取乡试第二名,3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历顺天乡试同考官、
[] 后七子 (15141570)
房遗直
  房遗直,房玄龄的嫡长子。嗣父亲梁国公的爵位,永徽初年,为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弟弟房遗爱,娶唐太宗女高阳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公主骄横,密谋废黜房遗直而夺其封爵,永徽年间,诬告房遗直对她无礼。唐高宗令长孙无忌审理此事,查出了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的情况。房遗爱伏诛,高阳公主赐自尽,诸子流放到岭表。房遗直以父亲的功劳特赦,除名为庶人。停止房玄龄的配享。五世孙房阶为大理司直;房阶子房鲁,字咏归;房鲁子房重,字慕,武功尉;房重子房谔,大理评事;房谔四子: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生卒年不详,唐初名相房玄龄长子,驸马房遗爱的哥哥。房玄龄给三子分别取名“遗直”、“遗爱”、“
[]
房遗爱
  房遗爱,名俊,字遗爱,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54年,唐代名臣房玄龄次子。妻子为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后封合浦公主)。娶高阳公主后,房遗爱宠冠诸婿,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又封右卫将军,随太宗征高句丽。其兄房遗直在父亲死后应当以嫡长子的身份拜为梁国公,以高阳公主故,房遗爱谋罢房遗直封爵。唐高宗即位不久,房遗爱被降为房州刺史。后又因谋反事件被捕杀,高阳公主亦被赐死,诸子配流岭表。房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尚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深得帝宠。房玄龄死后,其嫡长子房遗直本当承继为银青光禄大夫,遭高阳公主要挟,让给弟弟遗爱,唐太宗不许,高阳公主因此很失望。唐高宗时,房遗爱被任命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
[] (?~654)
韩金甲
  韩金甲(?~?),字号不详,山东历城人。清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武进士第一人。咸丰九年,韩金甲进京入试。二月十三日,因上年顺天乡试科场舞弊一案,咸丰帝亲御勤政殿召见王大臣等,谕曰:“科场为抡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严。”柏茨以一品大员身任大学士和主考官即行处斩。“嗣后科场大典,秉文衡者皆当洁已虚怀,杜绝于请。应试士子,亦各立品自爱,毋蹈汇缘覆辙。朕此次执法严惩,正为士林维持风气,尔在廷诸臣,当能默喻朕衷也。”经过“丁巳顺天科场案”后,对韩金甲他们这一科监核更为严格。咸丰九年十月,试中式武举韩?等36人于太和殿前。己亥,咸丰皇帝御紫光阁阅试中式武举骑射。庚子,皇帝御箭亭阅试中式武举技勇。御
[]
终军
  终军(?—公元前112年),字子云,济南人。西汉少年外交家、爱国英雄。终军“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汉书》本传,下引同)。18岁选为博士弟子。到长安后,他上 书武帝,谈自己对治理国家的建议,武帝非常赏识他的文章,拜他为谒者给事中。有一次跟随武帝到雍去祭祀五峙,随从人员捕获一只白麟,一角而五蹄;同时又见到一棵奇怪的树,树枝旁出,又回合复盖于树上。武帝问群臣出现这两种异物,是什么征兆。终军回答说,这是国家统一、人民安泰的吉兆,“若此之应,殆将有解编发,削左衽,袭冠带,要衣裳,而蒙化者焉。”武帝听了很高兴,“由是改元为元狩。”恰好数月之后,越地及匈奴各王有率众来归降的,当时都认为终军言中了
[] 西汉少年外交家、爱国英雄 (前133前112)
鲍叔牙
  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举荐管仲代替自己的职位,并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从此日渐强盛。 济南东30里鲍山下,旧有鲍城,为鲍叔牙封地所在。其墓相传在今日济南王舍人镇,所在高地称为鲍山。宋曾巩有《登华不注望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茅戟,心中那得叔牙城。” 原始文献: 《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
赵世卿
  赵世卿(?—1618年),字象贤,历城(今属山东济南市)人,明代政治家。万历中期担任户部尚书9年,致力于明代财政的整顿。在神宗刚愎自用、挥霍无度的情况下,他精心筹划,确保了明朝财政艰难地维持下去。他谏止神宗派遣矿监税使加重对百姓的掠夺,为朝野上下所称道。赵世卿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授为南京兵部主事。万历改元,张居正以首辅佐少年神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些措施过分严厉。例如,各地每年死刑犯都硬性定数,完不成受罚;地方官催征赋税,不满九成要降调等等。赵世卿反对张居正这些举措,上疏劝神宗宽大为怀,开放言路,被张居正以“不谨”之名免职归里。张居正死后,赵世卿复出
[] (?~1618)
张宓
  张宓(生卒年不详),字渊仲。元代济南历城人,张荣之孙。张氏自张荣起兵反金,一门荣贵,蝉连数代,为济南的豪门华宗。张宓之父张邦宪是张荣第七子,为淮安路总管,死后追封为济郡公。张宓年幼时就以质子身份入侍皇太子海山(即武宗),赐名蒙古台。武宗即位(1307)后,授尚沐奉御。武宗曾于便殿召见张宓,垂问古圣人中可效法者。张宓回答说:帝王之德,莫大于孝,臣济南人,济南有舜祠,舜是圣人,事父母可法者,莫如舜。后来山东大旱,遭遇蝗灾,武宗命张宓到济南舜祠祭祀。仁宗即位(1311)后,张宓出知滕州,后入为度支监丞,转拜兵马司都指挥使。不久任彰德路总管,着力缉盗,境内安然。天历(1328-1330)初,张宓改任保
[]
边贡
  边贡(1476—1532年),字庭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齐名,时称“四杰”。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 书弹劾贪冒军功、卑怯无能的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上《言边患封事疏》。当时监军太监苗逵为皇帝所宠信,镇军统帅是宗室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边贡奏文疏直激切,闻者凛然,表现出他关心国事、直言敢谏的品格。此间,
[] 前七子 (14761632)
朱庆澜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子樵、紫桥。山东济南市历城人,祖籍浙江绍兴钱清镇秦望村人。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刑名师爷,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北,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三营统领,凤凰、安东知县,东三省营务处会办,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陆军步队第二标标统。同年入陆军将校研究所,充督练公所参议。朱庆澜 还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命名者。1968年获韩国建国勋章。祖籍浙江绍兴钱清镇秦望村人。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刑名师爷,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
(18741941)
张鼐
  张鼐(?-1510)字用和。明代济南历城人。成化十一年(1475)中进士,先授襄陵知县,不久入京为御史。时宪宗皇帝厌恶言官,曾多次传旨杖责。张鼐冒死劝谏,并多次上疏弹劾宪宗宠信的妖僧、方士等,引起宪宗皇帝的不满,被贬出京,巡按江西。他协助巡抚王摧抑豪强,受诬获罪,被贬为郴州判官。弘治初年,升为河南佥事,不久擢为参议。弘治十五年(1502),再升转为河南按察使。张鼐在河南任官多年,治理黄河水患颇见成效,河南百姓为其建生祠。是年秋,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针对辽东军备废弛、粮饷困难的实际,提出定马制、核屯粮、清隐占、稽客户等主张,获准推行。还亲自监修从山海关至开原的千余里边墙。经过整顿,辽东的边防
[] (?~1510)
汪懋琨
   汪懋琨(?—1912)字瑶庭。历城县人。曾任山东商务总会总理。1886年(光绪十二年) 中进士,以知县签分江苏。1890年(光绪十六年),任江苏桃源县(今泗阳)知县, 倡兴文化,重修文庙、文昌阁,建淮滨书院。两年后因病卸任。1894年 ,任江苏甘泉县(治今扬州)知县。后任长洲(治今苏州)知县,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改任上海知县。适值京、津等地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上海华洋各商十分恐慌。汪懋琨与苏松太兵备道余联沅会商,派员昼夜巡行,参与“东南互保”。日俄战争时,俄军舰载大量溃兵至上海,游衅街头,酗酒滋事,虽多方交涉,不能制止。汪懋琨毅然登舰,与俄将领陈说利害,据理力争。俄将理
[] (?~1912)
朱纲
  朱纲(约1674~1728)字子骢。清代济南历城人,朱宏祚之子。自幼随父宦游四方,讲求经世之学。13岁时补高唐州诸生,后捐得兵部武库司主事之职。父母去世,朱纲服丧停职,服丧期满补原官职,后转任刑部江西司郎中、天津道副使。因晋见皇帝时奏对称旨,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擢直巡道。两年后,调任河南按察使,平反许多冤案。雍正元年(1723年),调任湖北按察使,旋又调任湖南布政使。在湖南期间,兴利除弊,颁布崇尚节俭、慎于用人等六条训令以约束属吏。朱纲往来于洞庭湖,目睹覆舟之惨,命置十余艘救生船分布于九马嘴、布袋口等险要地带,以备不测。雍正五年(1727年),朱纲晋升为云南巡抚。时正值西藏用兵,朱纲尽
[] (16741728)
张觙
  张觙(1734-1803)字虎子,一作虎人,号雪鸿、芷园、木者等,晚号止止道人。清代济南历城人。祖籍江宁(今江苏南京),其父于清康熙年间在山东为官,迁至济南。张觙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人,官湖北房县知县。天姿高迈,幼从师读书顽皮,老师曾以手指点其额呵斥,张觙偷偷地将此情景画图一幅,神情逼肖。性潇洒,遇权贵则意气兀傲。在京师友人处游玩,有一高官来访,张觙避入内室不见。高官见墙上悬挂的张觙画,十分喜欢,托主人索画并许以重金。张觙听说后,怒而不应。任义乌知县时,浙江布政使面索其画,应之,但却始终未给。一天,到省城见布政使,布政使问道:“你的画如此难求?”张觙对道:“朝廷让我来作官,不是让我来做
[] (17341803)
全部历城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