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名人录
姚崇
  姚崇(公元605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则天朝以字行,时突厥叱利元崇发动叛乱,武则天不喜姚崇与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为了避讳“开元”的“元”字,复改为单名姚崇。他在武周、睿宗、玄宗三朝为相,皆兼兵部。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姚崇在武则天朝以门荫出身为仕。任孝敬挽郎职时,应“下笔成章”科举,授为濮州(今河南范县南之濮城东)司仓。曾先后五次担任则天朝的夏官(兵部)郎中。当时契丹侵扰河北,战务繁忙,军书积压特多,原夏官处理文书极慢。姚崇上任后,“剖析若流”,以极快的速度处理得井然有序,武则天甚为惊奇,越级提
[] 唐朝宰相 (650721)
高季兴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14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并亲自入朝觐见。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高季兴在荆南,经常截留各国贡品,又为获取赏赐而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被诸国称为“高赖子”。 926年,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开国君主 (858929)
成玄英
  成玄英唐代道士,道教学者。生卒年不详。字子实。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人。曾隐居东海(今属江苏连云港花果山)。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召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玄英是唐代初期道教重玄学派的大师,近代学者蒙文通说,道家之学。唐代前期,首推“成、李”。成,即是指成玄英。他继承了陈、隋之际的重玄思想,吸取了大乘佛学的部分观点,援佛入道,主张“双遣二偏”。他在《老子道德经注》中说:“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土,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一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了又玄,”认为主张“有”和主张“无”的人士都是患了认识上的偏病,
[]
高保融
  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948年―960年在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决断。高保融在位时期,称臣于后周,并曾劝说南唐、后蜀向后周称臣。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后,高保融愈发恐惧,因此一年内三次向北宋进贡。同年高保融病逝,死后追赠太尉,谥号贞懿王(一作正懿王)。因其子高继冲年幼,故遗命其弟高保勗继位。继承王位高保融,字德长,是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初任太子舍人、检校司空、节度副使、峡州刺史等。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十月,高从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 (920960)
高从诲
  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 ,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谥号文献王,其子高保融继位。高从诲性情通达,亲近和礼敬贤士,任用贤臣如梁震、孙光宪等人,省简刑罚,减轻赋税,使南平国境内得以安定。由于高从诲掠夺各地进献给中原政权的物品,而且还贪图各国赏赐,四处称臣,因此受到各国鄙视,称其为“高赖子”或“高无赖”。早年经历高从诲,字遵圣 ,是南平武信王高季兴的长子。 高从诲初仕后梁,担任供奉官,后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南平国第二任君主 (891948)
高保勖
  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亦作高保勗,字省躬,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 ,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君主,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被宋朝赠侍中。遗命其侄即高保融之子高继冲嗣位。早年经历后晋天福初年(936年),高保勖开始任职,担任汉州刺史。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病逝,高保勖的同母兄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没有什么才智和能力,无论事情大小,都委任给弟弟高保勖决定。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高保勖加任检校太傅,充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君主 (924962)
王继恩
  王继恩(?-999),北宋时期的宦官、防御使。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宋史》说宋太祖驾崩时,宋皇后急令王继恩召太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后来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但许多人相信有“斧声烛影”之谋篡疑案,认为是赵光义谋杀宋太祖,因而即位。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均顺叛宋,王继恩、雷有终率兵讨之。淳化四年(993年),李顺陷成都时,继恩任剑南西川治安使征讨之,-三万人。宋太宗去世后,与参知政事李昌龄勾结,继恩谋废太子。吕端发觉阴谋,奉太子真宗即位,并将王继恩下狱。人物生平周世宗显德年间在宫中为宦官。最初被一位姓张的人收为养子,取名德均。宋朝建立后,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方略
[] (?~999)
高继冲
  高继冲(公元943—973年12月11日),字成和(一作字赞平),五代十国末期南平国君主。为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勗之侄。高保勗病死后继位(其叔高保勗于公元962年11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南平,趁机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南平亡。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去世。高继冲,字成和(一作字赞平),贞懿王高保融长子,贞安王高保勗的侄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五任君主,也是末代君主。962年11月--963年在位。史称(南平)德仁王或南平侍中。公元960年,高继冲的父亲高保融去世,因高继冲年纪尚小,所以遗命高继冲的叔父高保勗继位。公元962年1
[]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五任君主 (943973)
高辅尧
  高辅尧是高保寅之子。宋太祖曾于殿上召对,对他慰问嘉勉,授掌书记。保寅还劝哥哥保勖说:“真主出世,天下将大一统。哥哥应该为诸国归顺朝廷起表率作用,不要帮助别人谋取荣华富贵。”保勖不听,宋太祖派慕容延钊等征武陵,出京口镇时,高保勖带队,用牛、酒犒军,太祖嘉勉了他,任命他为怀州知州,太宗时,知同、汝两州,享年60岁。高辅尧兄弟四人,名为辅政、辅之、辅尧、辅国。俱进士及第。辅政官至秘书丞。辅之官至太常卿。
[]
薛勉
  薛勉,字退珊,陕县张湾乡大峪口村人。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生于官宦地主家庭。其父薛端介是清朝文林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他以优廪生被聘为陕州中学堂主讲教师,是陕县首批新学教师。他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没落政治,非常不满。清政府几次要他出任官职,他都辞掉不干。中华民国建立,他才出仕任职为彰德府(河南安阳行署)地方检查厅检查官,又继升汝宁府(汝南)地方检察厅检查长。1913年调陕西省任澄城知县。当地土豪劣绅横行乡里,无人敢管。他到职后,首先将罪大恶极的三个魁首绳之以法。他又查出历年百姓捐税皆由豪绅征收,层层剥削,近半数落入豪绅腰包。他便颁布政令,革除宿弊
[] (18771928)
蔡迈轮
   蔡迈轮,又名恒俊。1915年出生于陕县大营村。自幼勤奋好学,读完小学、中学后,就读于北平大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蔡迈轮返里。1938年2月,担任陕县张汴岳庙小学代理校长。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地下党张汴支部书记、陕县县委书记、新安县委书记、陕州地委书记。建国后,担任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副主任、中南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河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务。1983年4月,病逝于郑州,享68岁。 1935年,蔡迈轮在北平大学求学时,曾参加过一二·九-。1936年,加入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任民先队组长。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回到
(19151983)
李凤祥
   李凤祥和李莲环是夫妇俩,陕县西李村乡塔罗村人。1945年8月,他们同时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被害时李凤祥50岁,李莲环37岁。 李家夫妇为生活所迫,1935年逃到洛宁县岳山寺,开荒种地,艰苦度日,1943年重返塔罗老家。1944年冬季,八路军在李村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李风祥被群众选为农会主席,李莲环选为农会小组长。他们带领贫雇农民,对地主进行减租减息,回赎土地的斗争。同时还揭露和惩处了匪霸李仁冠、李雨仙等。 1945年5月,王彦事变后,国民党军和还乡团卷土重来,对农民猖狂反扑,搜捕和杀害农会干部。李风祥没有来得及转移,被敌人用砍刀砍死在张洼学校。李莲环也被敌人带到村保公处,严刑拷打
[] (?~1945)
尤继贤
  尤继贤,陕县老城人,1913年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1930年,杨虎成率十七路军经过陕县,正值尤继贤贫困失学,迫于生计,参加了杨的部队。 1936年西安事变中,尤继贤在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队工作,奉命占领国民党陕西省警察总局,负责抓捕了警察总局局长马志超。1937年,调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九十八团三营七连任连长,驻扎在三原县西阳镇,与红军接触较多,受到共产党的思想教育。同年3月,由宋振华和省特派员申敬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尤继贤随军北上保定漕河、山西娘子关等地,抗击日军侵略。1938年,日军在张店南犯,尤继贤率一个连在平陆太臣防御狙击,打得日军狼狈逃窜。
(19131986)
贾彦璋
  德宗贞元以前在世。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官至库部郎中。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七、《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三。《全唐诗》存诗4首。
[]
陈启生
   陈启生,陕县大营村人,1928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农业互助组副组长、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大队总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河南省二届、五居、六届人大代表和-表等。曾多次出席县、地、省和全国农业先-表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特等劳模光荣称号。他为改变大营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动陕县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952年,陈启生和赵春印等13户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互助组。1953年,互助组增至36户,转为红星初级合作社,陈担任副社长。1955年冬,全村转为高级农业合作社,他担任社长。 1956年至1957年,为了把大营的棉花生产搞上去,他带领群众狠
(19281983)
卫作舟
  卫作舟,又名卫小强。陕县西张村乡石原村人。1908年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长大务农。他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 1936年,豫西一带连年旱灾,加上官府和劣绅0,压榨得农民始终喘不过气来。为了求生存,卫作舟在尤家湾红枪会杨国栋的影响下,起来反对当地政府。陕县南原以卫作舟为首,串连县西温塘村的聂治和,赵原村的尚拴虎,张村员金良及石原张希哲等18人为骨干力量,成立了红枪会。他们夜聚日散,拜师学法,吞符念咒,想借助神力的精神战术,抗拒国民党地方当局。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富济贫,抗粮、抗捐。开始没有0,卫作舟强收了他祖家爷卫国俊(地主)的看家枪,又利用夜间袭击石原联保处,收缴了联
(19081936)
马德华
   马德华,又名刘德明,陕县张汴乡窑底村人。1921年8月出生,1938年入党,1940年1月入伍。1945年9月在黑龙江省三肇地区开辟新解放区。1946年1月由于该地区发生-叛乱,马德华壮烈牺牲,时年25岁。 马德华出身贫农家庭,1938年在张汴岳庙小学读书,当时岳庙小学校长系地下党员蔡迈轮。学校师生经常到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马德华是学生中宣传抗日的积极分子,同年被发展入党。他积极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刻印和书写传单标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及不抗日的罪行。 1940年1月,党组织决定马德华担任张汴区委书记。这时全县地下党员已有30余人。国民党县政府因惧怕革命力量的壮大,不
(19211946)
王以悟
   王以悟,字惺所。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邢台遭荒灾,他上报朝廷求援,设粥棚、置棉衣,救济贫民。他亲自检查救灾事项,还用自己俸禄,赎回穷人卖掉的妻室儿女。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他调任山西参政,单车就道,行李简陋。后辞官回乡,隐居不仕,专门从事办学。他与张抱初、张春宇,吕豫石等文人学士培育了众多学生。他还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缚编》2卷。他教授学生著书立说,在陕州影响很大。去世后,人们在陕州城内建祠堂纪念他。
[]
黄璟
  黄璟,清代监生,祖籍广东南海。历任唐濬、沈邱,祥符等县知县。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由禹州调升陕州直隶州知州。陕州州当孔道,界连陕西,连年兵差络绎,素称难治。主要是苛捐杂税繁重,百姓不堪其苦。黄璟到任后,制定章程,量入为出,不任意加重百姓负担。对于横行乡里的恶绅土霸,不徇私情,从严惩处。 黄璟注重文化教育,创立三门书院,培植人才。并委人采访民风,续修《陕州志》,补辑礼乐、职官、兵防、人物等10卷续志,流传至今。黄璟鼓励开办实业,乐意资助平民办工厂做盐商,使其自食其力。他善诗章,长书法,常给人题匾联对,字迹苍劲入古。著有《草堂集》,将自己宦游经历,均吟咏于诗章之中。与人作诗论文,一时
[]
全部陕州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