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历史人物介绍3
王涌波
  王涌波(1916年~1950年) 原名王泽广,南乐县千口乡前林家村人。1933年考入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他积极参加由进步学生组织的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并从中吸取革命营养。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涌波回乡参加抗日救国十人团,协助团长郭献瑞等在韩张、福堪、千口一带发展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0月,王涌波参加地方抗日武装四支队,于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冀南区委党校学习结业后,王涌波任中共南乐县东区组织委员。19
(19161950)
刘法尧
  刘法尧(1916年~1943年) 名宗堂,南乐县福堪乡刘吕村人,生于中农家庭。1931年考入福堪完全小学,教师刘泽普、刘即景、高进廷等经常向学生讲授革命理论。刘法尧初步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北三省,刘法尧义愤填膺,与进步师生一起愤怒声讨日军的侵略行径,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亡,发动群众-。 1933年,刘法尧考入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与进步学生郭献瑞、李本桥、王涌波、赵秉谦等秘密组织读书会,学习
(19161943)
李非平
   李非平(1913年~2003年) 原名赵桂岭,字湘源,曾用名冯克强。南乐县近德固乡东吉七村人。考入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时,受共产党人刘大风教育和培养,加入县学生联合会,参与抵制英、日货和爱国反帝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教员相继-离校,李非平辍学,于1928年秋考入大名第十一中学,后因家庭经济不济而休学。1929年冬,李非平随其长兄赵桂山(即赵一峰)入天津河北工学院化工试验厂当学徒工。1931年秋,李非平考入河北省立保定第二职业学校机
(19132003)
赵秉谦
  赵秉谦(1912年~1984年) 原名赵辑盈,南乐县近德固乡赵家庄人。1932年在学校参加读书会,1933年在河北省立大名师范读书时参加反帝大同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秉谦返乡参加抗日活动,于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河北抗日民军四支队,任排长、指导员等职。1938年5月,赴太行山晋南干校学习,于10月转入地方工作,任冀南行署第二督察专员公署财政科长。1939年1月后,历任河北省肥乡县县长,冀南行署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
(19121984)
孙汉章
  孙汉章(1911年~1999年) 南乐县梁村乡孙村人。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一中学。 1929年,经刘同方介绍,孙汉章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并组织了反对校长薛起昌压制民主、无故开除进步学生的-斗争。由于计划不周,加之泄密,-斗争失败。孙汉章被开除学籍后,又考入大名七师。期间,七师爆发了挽留谢台臣校长(中共党员)驱逐校长郭鸣鹤的斗争。孙汉章与白映秋被推选为濮阳、东明、长垣三县代表,领导学生与当局进行坚决斗争。由于学校
(19111999)
刘同方
   刘同方(1911年~1943年) 又名刘炘,化名杨化南。南乐县北五花营村人。1929年8月,考入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曾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和读书会。在中共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刘同方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冬,刘同方担任七师党支部书记,组织学生-,在学生中发展积极分子入党,扩大党员队伍。 1933年2月,刘同方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开除学籍,离开七师到中共直南特委担任青年团书记,并参加中共大名中心县委工作,与大名中心县委负
(19111943)
郭良才
  郭良才(1909年~1991年) 南乐县梁村乡前翟村人。生于普通农家,两岁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叔父郭子明,见郭良才读书心切,便带在身边供其读书。靠叔父帮助,郭良才得以读完乡师,到袁庄小学任教。1932年调南乐县教育局,历任帮办事务员、教育委员、督学等职。 1937年10月,郭良才参加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四支队。后,郭良才被中共组织派往南乐县城西做群众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城西区区委书记。1938年2月,郭良才到中共直
(19091991)
刘峰
  刘峰(1908年~1964年) 南乐县佛善村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一面苦读诗书,一面耕种田地。 1927年春天,刘峰遇同村族人刘大风(安明,中共地下党员)谈起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做的共产主义生活,心情非常激动,随即表示要参加中国共产党。刘大风说:旧政府知道了是要杀头的,你怕不怕?刘峰坚决地说:不怕。10月,刘峰经刘大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峰热心党的工作,先后发展潘斌、刘介寿、吴思温等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佛
(19081964)
赵一峰
  赵一峰(1907年~1987年) 名桂山,南乐县东吉七村人。1922年考入大名中学,1924年转入天津中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于1926年考入北洋大学,次年在校加入国民党。暑假返乡,其家无力供给返校资费,赵一峰遂到长垣县谋生。1928年暑假后,赵一峰返津,转河北省立工学院勤工俭学,不久声明退出国民党。1932年,赵一峰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不久即晋升为副教授。 1934年,赵一峰受中央国民政府要员宋子文之邀,到上海全国经济研究委员会
(19071987)
刘大风
  刘大风(1906年~1986年) 原名刘介风,又名安明。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6岁进私塾,14岁入官庄私立高小读书。1923年考入大名七师。求学期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时为濮阳八才子之一。受校长谢台臣等影响,逐步对《语丝》、《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发生兴趣。后与同学共同刊物《曙光》,宣传新文化。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刘大风参加领导大名七师、大名十一中、五女师等校的反帝爱国活动,
(19061986)
张西三
  张西三(1906年~1976年) 名汉杰,以字行世。南乐县西梁村人。1924年考入大名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即大名七师)。1926年,张西三因祖父患重病,家业无人操持,-辍学返乡。一面操持家业,一面兴办教育。先后担任村学董、学区区联学董(管辖11个村的小学),号召群众送子女入学。校舍不足,他带人将庙中神像拆除,庙堂改为课堂。张西三创办醒南第五女校,任校长;又创民众夜校,帮助成年人学习。1930年,张西三当选为村长后,组织打更队,禁烟拒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61976)
郭宝珊
  郭宝珊(1904年~1971年) 原名郭宝,南乐县元村镇操守村人。1909年冬天以后的两年中,郭宝珊一家陆续逃荒到陕西洛川谢家峁村(今属黄龙县三岔乡)。1928年8月,郭宝珊父亲郭大成与宝珊的弟弟郭二宝在驮粮食途中遭段茂功部下抢劫,奋起自卫,将一士兵当场打死,夺枪逃脱。段部连长韩凤子发誓捉拿郭宝珊一家抵命。郭宝珊一家被逼外逃躲藏。郭宝珊便与山大王陈老石(山中较开明的土匪)拉拢结交,图谋报仇。陈老石便派部下两个连支援郭宝珊攻打韩凤子。郭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41971)
胡通三
  胡通三(1900年~1975年) 南乐县留固店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因该村早已存在依经济状况而划分的两大集团--穷党和富党之间的斗争,胡通三在本村穷党学校读过小学,后靠姐姐资助考取大名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于1926年由石仙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胡通三在小学执教,以此为掩护从事中共秘密组织工作。在校发展学生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小组,任党小组长。利用回家度假之机,胡通三在留固店村发展胡冲霄、胡建勋入党,发动
(19001975)
王振华
  王振华(1899年~1971年) 名文麟,字振华。南乐县西古寺郎村人。幼时聪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2岁考入直隶省立第十一中学(简称大名十一中,即大名中学)。毕业后,边耕边读,18岁考入保定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学习生物,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兴趣。五四运动前后,王振华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尤其是李大钊、-、鲁迅、胡适、瞿秋白等人的文章。1922年夏,王振华毕业,受南乐县教育局之聘,到元村集高级小学任教。1923年,直隶省(后改为河北省
(18991971)
乔清秀
  乔清秀(1910年~1944年) 女,原名袁金秀,南乐县乔崇疃村人,祖籍内黄县店儿集。幼时,其父袁相巽吸毒,家产荡尽,暗将袁金秀母女卖给他人。其母张氏(南乐县元村集人)闻知,伤心致极,遂带金秀姐妹到娘家避难。不久父病故,母改嫁,袁金秀只身流落大名南关外祖母身边,到附近小学堂读了几年书。她聪颖敏慧,酷爱曲艺,尤爱河南坠子。 1923年,乔利元到大名县城南关说唱,收了14岁的女徒弟袁金秀,改艺名为乔清秀,并精心指导她演唱。他对乔清秀
(19101944)
乔利元
  乔利元 (1898年~1940年) 小名春秋,乔派坠子创始人。南乐县北乔崇疃村人。出身普通农家。少时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十几岁到本村一户姓杨的富户家当掌鞭(雇工)。东家会唱山东大鼓,又会弹三弦,乔利元就跟东家学弹唱。17岁那年,乔利元离开杨家到大名县龙王庙镇投师名艺人程长会,正式学唱山东大鼓,开始了梨园艺术生涯。不久,乔利元改唱河南坠子,唱腔带有浓厚的梨花大鼓味儿,听起来耐人寻味,别具特色。
(18981940)
魏明初
  魏明初(1893年~1958年) 名元光,南乐县城关镇南大街人。出身书香世家,获化学硕士学位,二级教授。15岁以优等成绩考入县立高等小学。1911年考入直隶省立大名第十一中学,与晁哲甫、王振华同班读书。1912年秋,魏明初报考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附设中学,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翌年秋,入天津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科。1918年毕业,学校介绍他到直隶工业实验所工作。 五四运动前夕,魏明初决心发展民族工业,在老师韩举贤的大力支持下
(18931958)
唐之道
   唐之道 (1880年~1931年) 字润甫,南乐县东唐王庄人。自幼随父唐际泰读习诗书,20岁列为庠生,以聪明机敏闻名乡里。后遵父命投笔从戎,与其兄廷选双双考入保定武备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毕业,立志继续深造,又东渡日本留学,与孙中山、陈英士、李协和结为友好。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唐之道加入中国同盟会。 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肄业归国后,唐之道经同学介绍,受蔡锷聘请,与蔡锷一起创办粤西干部学堂,造就了一批新军人才。19
(18801931)
魏广微
  魏广微 (1576年~1627年) 字显伯,号道冲,字奢安。允贞次子,直隶南乐县人。自幼资质聪慧,学业日进,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历任南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等职。后入内阁,参与朝政。 魏广微为人阴险狡诈,无气节。天启初年,宦官魏忠贤专权,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大兴刑狱。魏广微托人求见,并以同乡(魏忠贤为河北肃宁人,南乐与肃宁明时同属直隶所辖)、同姓相攀附,称魏忠贤为叔。魏忠贤见魏广微精明能干,有才气,加
[] (15761627)
魏允贞
  魏允贞 (1542年~1606年) 字懋忠,号见泉。明代南乐县人。一生刚直不阿,清操绝俗,为民请命,直言敢谏,被海瑞誉为直言第一。 万历五年(1577年),魏允贞举进士,授荆州府推官。荆州是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故乡。张居正虽为一时名相,但其子侄家奴却依仗权势横行乡里。在此居官者多畏张家之威势而奉迎,魏允贞则照章行事,廉洁奉公。 万历十年(1582年),魏允贞以政绩卓绝升任监察御史。当时,选官考试舞弊严重,先是张居正私荐其
[] (1542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