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名人录
毛遂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前257年,秦围赵都,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以解郸邯之围,毛遂自告奋勇要随平原君赴楚,平原君因平时未听说过毛遂其人,不愿带其前往,毛遂极力说服,才勉强得到平原君允诺。在与楚王谈判过程中,他机智勇敢凭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说服楚王与赵歃血为盟,发兵救赵。事后平原君慨叹道:“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不敢再失去这样的人才了”。毛遂故里在原阳县城西12公里的师寨镇路庄村,这里有自荐亭和十余通石刻,记载着毛遂自荐的动人故事。 生平经历脱颖而出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
陈平
  陈平(?~公元前178年),西汉阳武(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东南)人。他足智多谋,用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陈平曾在项羽手下做过谋土,但不被重视,后来就投奔了刘邦,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重贿对方将领,实施反间计;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离间项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 第四,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第五,假游云梦擒韩
[]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 (?~前178)
张苍
   张苍(前253—前152年),阳武(今河南阳武县城东南)人,战国秦汉时期科学家、儒学者、阴阳家。西汉开国功臣,丞相,北平文侯。张苍年轻时师从战国儒家大师荀子,授左传,后仕秦为御史,负责管理图籍文书(因侍立于殿柱下,故称为柱下史),后因直言惹恼秦二世,避祸逃归故乡阳武。不久,刘邦的军队经过武阳时,张苍投靠刘邦。随刘邦进攻南阳时,张苍有罪当斩,适逢王陵路过,见张苍为人长大美白,向刘邦请求赦免其罪。张苍被赦免后,从此对王陵感恩,如父亲般服侍王陵,几十年如一日。在王陵死后,在其升任丞相后仍然每天坚持下朝后先去向王陵的夫人问安并待侯其吃饭才回家。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张苍随从入汉中。后来常山王张
[] 西汉开国功臣 (前256前152)
娄师德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人物生平早期事迹娄师德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后累迁至监察御史。戍边屯田678年(仪凤三年),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讨吐蕃,并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娄师德虽是文臣,却头戴红抹额前去应募。唐高宗大喜,任命他为朝散大夫,让他随军出征。同年九月,李敬玄兵败,大将刘审礼被俘。娄师德在洮河收集散亡将士,后又奉命出使吐蕃,与吐蕃将领论赞婆会于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他宣扬唐朝威信,陈述利害,使吐蕃既敬畏又心悦诚服,被改任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主持屯田事务。682年(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军(治今青海
[] 唐朝宰相 (630699)
韦思谦
  韦思谦,(611—公元689年),字思谦,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三品丞相。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唐朝丞相,为原阳十二丞相之一。其二子韦承庆,韦嗣立皆为丞相。《旧唐书》载:“父子三人,皆为宰相,又四职替代,有史以来,莫与为此”。韦思谦,进士出身,后任监察御史。唐高宗时 ,任尚书左丞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迁凤阁鸾台三品(丞相)。韦思谦一生光明磊落,性格鲠直。人物生平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
[] 唐朝宰相 (611689)
韦嗣立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其父韦思谦,为进士,累任御史大夫,以太中大夫致仕。韦嗣立初由进士为双流县令,政绩卓著。公元695年(证圣元年),其兄韦承庆为凤阁舍人,因病去任,朝廷召时任莱芜县令的韦嗣立代为凤阁舍人,深得武则天信任。武后长安时为凤阁侍郎。当时酷吏横行,人人自危,他却敢于挺身而出,犯颜直谏。提出“兴学校、洗枉滥”,但未被采纳。遂以凤阁侍郎身份为检校汴州刺史。由于其兄韦承庆依附张易之兄弟,二张被诛后,
[] 唐朝宰相 (654719)
时彦
  时彦(?—1107),字邦彦,古河南开封(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时庄和师寨镇香时庄均称其为自己村)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状元。存词仅一首。时彦少年好学,孜孜不倦。中状元后,被授笠书颍州判官,入为秘书省正字,累官至集贤校理。绍圣中(1094—1098),迁左司员外郎。因出使辽国失职,被罢免。不久,官复集贤院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蹇序辰出使辽国回来,-时彦擅自接受辽国赏赐,匿而不报,使之又被罢官。徽宗即位(1101),召为吏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以直龙图阁为河东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未及赴任,拜为吏部侍郎,徙户部,为开封府尹。当时,都城开封苦于盗贼横行,治安混乱,
[] (?~1107)
万俟卨
  万俟卨[mò qí Xiè](1083年—1157年),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 ,南宋初年0臣。政和二年(1112年),考中举人,初任湖北提点刑狱,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秦桧之意打击主战派,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后与秦桧争权,遭到罢黜。秦桧死后,万俟卨被召回京。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升任尚书右仆射。继续执行投降政策,为百姓所恨。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万俟卨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谥号忠靖。评价万俟卨起初党附秦桧,担任言官,他所说的大多出于秦桧的意图;等他任宰相后,不受秦桧控
[] 宋朝宰相 (10831157)
杨再思
  杨再思(634年-709年),名綝,字再思, 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杨再思明经出身,早年曾任由玄武县尉,后累迁至御史大夫。延载元年(694年),拜相,担任鸾台侍郎,次年又任凤阁侍郎。神龙元年(705年),杨再思担任中书令,后改侍中,进爵郑国公。杨再思担任宰相期间,极力迎合皇帝,先后依附张氏(张易之兄弟)、韦氏(韦皇后)等势力,阿谀奉承,毫无作为,但却官运亨通,在政治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景龙三年(709年),杨再思升任尚书右仆射,不久病逝,追赠并州大都督,谥号恭。早期事迹 杨再思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被授为玄武县尉,累迁至天-外郎,后历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担任宰相 694年(延
[] 唐朝宰相 (634709)
韦承庆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父为宰相韦思谦。 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关于韦承庆的生卒年代,两《唐书·韦思谦传》所附的《韦承庆传》中都末谈到;故而《辞典》的《韦承庆》词条也不曾涉及。仅依文献资料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韦承庆(640-706),字延休,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武后朝宰相韦思谦子。擢进士
[] 唐朝宰相 (639705)
韦济
  韦济(生卒年不详)唐代大臣、诗人。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韦思谦孙,宰相韦嗣立第三子,少以能文知名。开元初为鄄城令,三迁库部员外郎。又历任户部侍郎,河南尹,尚书左丞,冯翊太守等职。史评其“从容雅度,以简易为政”。韦济早年以文辞扬名,与大诗人杜甫、高适有交往。升迁轨迹:开元四年(716年)任鄄城令。唐玄宗亲召新授县令,殿试安民策一道,韦济得第一名,因而擢为礼泉令。累迁库部员外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任尚书户部侍郎,累擢太原(今属山西)尹。天宝七年(748年)为河南(今洛阳)尹,迁尚书左丞,后出为冯翊太守。韦济为政有绩,颇为当世称道。
[]
赵振业
  赵振业(1937.11.13- )金属材料专家,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姚村。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 40多年来一直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和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主持并为主完成“300M钢应用研究”,创新发展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思路,设计长寿命起落架等总体技术方案,提出“无应力集中”抗疲劳观点,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并获得抗疲劳微观机理,创新和集成创新抗疲劳和氢脆应用技术体系和先进工艺技术。用于300M钢制造歼8Ⅱ飞机主起落架,疲劳寿命达到6000h(其中包括增载30%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郭曰方
  郭曰方,1941年5月生,河南省原阳县人。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曾任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随员,外经部办公厅、国家科委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中国科学报社总编辑、中科院京区党委副书记、中科院院机关党委书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全国科技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艺术委员、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中科院美术家协会、中科院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1年1月胃癌手术后,以顽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科普、书画等各类著作90余部;主编、编审各类著
常君实
  常君实 (1920~)笔名石桥、黄河。河南原阳人。1940年前后在西北师范学院学习。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重庆《工商导报》、南京《中央日报》、北京《新民报》、人民出版社等、记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顾问,“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编委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编导言集》,童话集《马和狼》。出版文学、历史等丛书“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国古典诗词丛书”,“作家与作品丛书”、“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丛书”、《张恨水全集》、《唐弢文集》,郑振铎著《西谛书话》,“三家村文库”:《邓拓全集》、《吴晗全集》、《
冯焕卿
  冯焕卿(1902~1964.7),原名冯存芝,艺名玉虎,外号洋人,河南原阳县土寨村人。冯出身贫苦,早年丧父,9岁随母讨饭度日。母死后,寄养在兄嫂家中,嫂不贤,受歧视。15岁时,私逃开封入天兴班。因其聪明伶俐,学戏不足一年便登台演出《对松关》(饰罗章),以表演真切,唱腔感人而崭露头角。16岁入新郑薛店科班,改工彩旦,兼习青衣、红脸等行当。以《蜜蜂记》、《翠屏山》最为拿手。17岁应邀到禹县搭班演出,声誉渐高。18岁因倒嗓辍演,回乡务农年余。后又应邀入汲县头快班演出,技艺大长。1924年又回到开封天兴班,成为该班的主要演员。30年代他演于相国寺国民舞台、豫声剧院,40年代演于快乐戏院、和平戏院,解放
(19021964)
霍金花
  霍金花,女,汉族,1962年3月生,河南原阳人,在职大学学历,管理学硕士,高级讲师,民盟盟员,1981年10月参加工作。1978.11—1981.10,河南省焦作卫生学校医疗专科专业学习1981.10—1991.02,河南省焦作卫生学校妇产科教师1991.02—1992.06,河南省焦作卫生学校教务处副主任1992.06—1996.07,河南省焦作卫生学校教务处主任1996.07—1996.10,河南省武陟县副县长1996.10—1999.01,民盟河南省焦作市委副主委,武陟县副县长(1994.09—1997.09河南教育学院自学考试生物教育专业学习)1999.01—2001.09,民盟河南省
卞光兴
  卞光兴 (1939~)笔名卞卡。河南原阳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奔流》文学月刊、小说散文组组长,《莽原》杂志副主编,《专业户报》、《文艺百家报》主编,《散文选刊》主编,编审。河南省文联第四届委员,河南省作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河南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火红的英雄花》,散文集《采桑女》、《花信风》、《大地风流》、《雪飘雪落》等。《大地风流》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刘文新
  刘文新 (1956~)河南原阳人。中共党员。1980年毕业于新乡师专中文系。历任新乡地区文化局创作组专业作家、局办公室副主任,新乡地区文联部主任,新乡市文联副主席,新乡利民机械工业公司总经理。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初夏的雨》、《山村蒙太奇》、《河滩之恋》等。散文《形象》获1990年《人民日报》金马人物特写征文二等奖,《采桑葚儿》获河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三等奖,《富星》获1991年《人民日报》当代共产党员江铜杯文艺特写征文二等奖,《大山里的碑刻》获1998年《人民日报》开拓者的足迹征文二等奖,电视连续剧剧本《农民的儿子》(16集)、《太行公仆》(上、下集)
王继兴
  王继兴 (1940~)河南原阳人。中共党员。1976年到北京大学新闻研究班学习。1960年参加工作。历任《河南日报》总编室主任、编委,高级。《大河报》首任总兼《漫画月刊》杂志主编。郑州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河南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随笔集《编报余墨》、《黄叶集》、《萍踪感悟》、《云影笔踪》、《秋林散步》等,诗集《醉享夕阳》。散文随笔集《编报余墨》获河南省优秀社科论著奖。1991年获中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荣誉奖。
全部原阳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