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历史人物介绍4
卢镇澜
  卢镇澜(1879-1967)字润州,镇江人。在南京水师学堂轮机班肄业,成绩优异,正拟保送赴英深造,以其曾参加学潮而被除名,乃赴湖南某学堂就业。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士学位。在东京认识孙中山并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镇江光复,被推为军政府司法部长;不久改称地方审判厅厅长,筹设法政学堂,自任教务长。两年后,调任浙江杭州高等审判厅厅长及鄞县、松江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6年(1917年)到广东护法军政府内务部任第一司司长,以后改任大理
(18791967)
袁佐良
  袁佐良(1887-1966)镇江人,幼读家塾,后转承志学堂肄业。不久即与其兄袁耀楣同入大纶丝厂工作,参加同盟会。武昌起义成功,袁佐良与其兄袁耀楣等相率签名,共谋响应。同年9月,李竟成来镇江策动革命,曾邀袁氏兄弟去三义栈密谋举事。袁氏兄弟策动驻军管带刘德贵、哨官林泽英起义,林泽英欣然接受,并说服两营官兵全部归顺。镇江光复后,袁佐良去上海从事钱业、银行工作,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稽核。解放前曾筹资助建镇江弘仁医院。解放后,将其书画、古籍图书、楠木
(18871966)
张鹏
  张鹏(1876-1966)字翼云,镇江人。曾留学日本,习法政,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在宁镇一带参加赵声推翻清廷的活动。辛亥后,任江苏都督府警务处处长。以后历任丹徒县知事、溧阳县知事、镇江县长、江苏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镇江县长。抗日战争期间到重庆,胜利后,镇江水电事业整理委员会聘其驻会主持日常工作。解放后任镇江市政协委员、常委,为民革党员。张主持镇江县政时,注意保护风景名胜区域。当时有向建设厅承包工程之营造厂倪玉记,在南郊风景区开山取石。
(18761966)
蒋义祥
  蒋义祥(1895-1965)镇江人,生于瓦匠家庭。自小习瓦工手艺,在砌青灰墙、盖瓦做脊、做瓦头、粉刷、地坪刻花等方面技术全面,手艺精湛,与仇兆玉、朱万龙合称为“三把瓦刀”。他的乱砖青灰足浆到顶回刀缝倍见功力,现在观音桥巷还留有他手砌的不挂线的青灰弧型墙。他的长砖短砌,纵向横向都能产生拉力,上下不同砖,能做到雨淋不倒,缝不透亮。他还擅长彩绘,如一般小庵小庙中的-画像,不用底稿,信手画来,比例等称。他的这种本领并无师承,而是他从民间画本上临
(18951965)
张海澄
  张海澄(1888-1965)镇江人。家境贫寒,经亲戚帮助至上海读书,考入复旦公学,因成绩优异,免交一切学杂费用,是该校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至北京考入京师大学堂读书。在推翻帝制活动中,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国民大学任教,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转至西北大学任教。民国12年(192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系攻读。回国后,历任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南通中学、南京中学校长职务。在南京中学工作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群众性的抗日救亡
(18881965)
张怿伯
  张怿伯(1884-1964)镇江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电报学堂。在清北洋海军海琛巡洋舰任正电官。辛亥革命时,参与策划海军起义。民国成立后离开海军,任赣皖电政管理局文牍员。民国14年(1925年)秋,与上海家庭工业社创办人陈栩园,在新河街设无敌牌镇江分厂,生产无敌牌蛤油,因其质量超过当时霸占市场的日本“老都王”蛤油,被誉为国内四大名牌蛤油之一。后又生产无敌牌蚊香,行销苏、皖、赣、湘、鄂、蜀、鲁、豫、晋等省。民国20年改组成立无敌牌镇江工厂股份
(18841964)
张立瀛
  张立瀛(1882-1964)字芷津、子京,号梯青,镇江人。出身书香世家,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是镇江较早的留日学生。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清末为驻镇陆-察分队队长,积极参加镇江光复。曾任镇军军政府宪兵司令、镇江警务公所警务长。民国5年(1916年),参加高等文化考试,以政治科优等成绩分至内务部补授佥事。后任安徽庐江县、江苏启东县县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江苏省政府江南行署荐任秘书、人事处长等职。建国后,当选为一、二届市政协委员。其子张骏祥,是当代
(18821964)
鲍长叙
  鲍长叙(1878─1962)字敦典,号凤石。镇江人。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回里主持求已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该学堂改名为丹徒县立第二高等小学,他仍任校长,兼任省立第六中学教员、小学教育研究会主任。民国12年,任县教育局视学,同时被聘参加《续丹徒县志》的协修工作。他办学主张以育人为先,以“勤俭勇公”四字为宗旨。他比较守旧,跟不上“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潮流,不适应白话文的教学,遂在民国16年后,离开教育界,从事社会慈善事业。民国26
(18781962)
法度
  法度(1890-1961)字审仲,镇江人。清末肄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后又入江苏省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初任小学教员,后历任铜山中学、江苏省立第九师范、镇江中学、扬州中学等校教员。在第九师范任教时兼任九师附小主事及九师学区的地方教育指导员。民国18年(1929年)受冷遹、黄炎培之聘,任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校长。在任职期间不辞辛劳,为学校多方集资,设置蚕桑专用教室及实验室、仪器标本室、冰库、全部蚕具等专用设备,开辟桑园3处,编印了《养蚕
(18901961)
戴棣龄
  戴棣龄(1884-1961)字秾季。镇江人。幼时在同文书院、南洋公学等校学习外语。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日本长崎医学专门学校。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先后任南京军医学堂教员、陆军医院主任、天津军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军医学校校长、河北大学医科教授,其间曾再度赴日深造。民国12年(1923年)日本东京大地震后,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医疗队到日本帮助救灾。民国16年回到镇江担任私立弘仁医院院长。弘仁医院为贫民专设减免名额,门诊每天50个
(18841961)
吴庠
  吴庠(1879─1961)原名清庠,后去清字,字眉孙,别号寒竽,镇江人。少读诗书,后来又攻读新学,30岁时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清末,诗文与丁传靖、叶玉森齐名,人称“铁瓮三子”。他尤工于词,“豪迈而不失之伧,沉骏而不失于放”。是南社社友。民国4年(1915年)到北京交通银行任秘书。后随总行迁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又迁香港,旋受总行派遣又回上海修行史。香港沦陷,他蛰居上海。每年“七七”或“八一三”,都写《鹧鸪天》纪念。他年轻时曾与赵声为友,赵声
(18791961)
章成之
  章成之(1904-1959)字次公,号之庵,丹徒县人。幼年丧父,以一个偶然机会为孟河名医丁甘仁赏识,带到上海进入丁办的中医专门学校半工半读,后又在广益中医院临床实习3年。他受江阴名医曹家达力倡《伤寒》、《金匮》的学术影响和孟河派丁甘仁、余听鸿的陶冶,行医重在辨证施治,不拘门户之见,时或采用民间草药单方。诊断时运用现代科学,接受西方关于病源、病灶的认识,选用有效的西药。历任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中医部主任,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苏州国医专门
(19041959)
张禹门
  张禹门(1890-1959)镇江人,父张筱楼、祖张凤楼都是镇江的名医,幼年随父亲攻读中医典籍。宣统三年(1911年),就读镇江新医学堂。以后又赴南通医学院深造,回家后随父侍诊实习,继承祖辈的临床经验,参考西方医学理论和诊断手段,对治疗儿科疾患尤为出名。当时牛痘苗虽已应市,而民间仍多迷信“鼻苗”(人工感染),为了遏制天花,推广牛痘,他特地编写《种痘略说》一册,自费刊印,赠送医界同道,并在社会上广为散发,破除保守落后思想,宣传普及种痘技术。
(18901959)
闵春华
  闵春华(1907-1958)又名张英,回族,镇江人。民国14年(1925年)在江苏省第九师范读书时受“五卅”运动影响,积极参加反帝斗争,并于同年先后参加国民党及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初任国民党镇江市党部工人部长。北伐军抵镇,镇江总工会成立时,被选为总工会常务委员(即工会主席)。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17年7月成立中共镇江县委时任县委书记。月底,因遭到通缉,潜至上海从事地下斗争。民国19年1月又回镇江酝酿伤兵暴-动,数月后离镇
(19071958)
罗鸿年
  罗鸿年(1882-1957)字雁峰,镇江人。清末秀才,曾留学英国,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回国以后,历任中国银行总司库、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教育部次长。后任上海天章纸厂总经理,又任英国德纳罗印钞公司华人经理。精通英文,有译著。抗日战争期间,避乱于香港,解放后定居上海,经常参加上海徐汇区政协活动。生前遗嘱将其179幅字画捐献给家乡。
(18821957)
柳诒征
  柳诒征(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又号劬山髯,镇江人。7岁丧父,与母、姐住外祖家读书。16岁与赵声同案进学后,设馆授徒,以维持家庭生活。后由陈庆年介绍到缪荃荪创办的江楚编译局任助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随缪荃荪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南京与茅谦、陶逊等办创思益小学堂,成为南京第一所新制小学。后又任江南中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学堂、江南高等商业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教员,自编《历代史略》等教科书。辛亥革命时任丹徒县临时议
(18801956)
杨其源
  杨其源(1881-1952)字济川,镇江人。16岁到上海学徒,自学英文、数学、物理,钻研电学,成为电器专家。宣统二年(1910年),他到裕康洋行工作,与叶有才、袁宗耀共同研究试验,制成电风扇,但因无资金而搁置。后又为上海电厂大股东祝兰舫试制电流限制器成功,销路大开。在此基础上,于民国5年(1916年)创办华生电器制造厂。民国13年电风扇正式投产。当时经营奇异牌电风扇的美商慎昌洋行,先以50万美元收购华生招牌未成,又以削价来竞争,杨其源则
(18811952)
杨瑞祥
  杨瑞祥(1905-1978)又名键,字管北,镇江人。在润州中学读书时与徐国懋、李公朴为同学。在校时曾获华东地区教会中学辩论演讲会第一名,后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民国16年(1927年),北伐军攻克上海,由李公朴介绍入东路军总指挥司令部政治部任股长。济南惨案后,与李公朴同任上海-委员会委员。后为杜月笙办正始中学,担任校董,从此成为杜门谋士。接着又到苏浙皖内地面粉厂同业公会任职。民国19年,上海大达轮船公司因管理不善,陷入困境,杜月笙推荐杨瑞祥
(19051978)
陈志
  陈志(1901-1978)丹阳人。幼年只读过几年私塾。抗日战争初参加抗日部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江南第四保安司令部短枪队队长。民国30年(1941年)8月,党组织为搜集敌军情报,决定派陈志打入丹阳日伪内部开展工作。在丹阳城内广结日伪头目,结拜24兄弟,以消除日军的怀疑,有效地控制了一部分日伪人员,从而取得大量情报,通过设在城内的联络点送往丹北抗日根据地。民国32年,茅山地区镇丹县县长包建华叛变投敌,密告陈志投奔日军是假。陈志巧妙地
(19011978)
丁士青
  丁士青(1901─1976)名竹如,别号焦石山农、蜀江渔父、蜀江老渔,人称丁七(排行第七),镇江人。上代五世为丝绸织工。幼习丹青,辛勤自励,尤擅山水,亦善指画。其画注重写实,结构严谨,以骨法用笔,设色古秀沉厚,气韵不俗。其诗也颇见功底。建国后,曾任镇江市国画室主任、市政协委员、江苏省美术协会会员、全国美术协会会员。1957年调江苏省国画院任副画师,专司国画。他深入生活,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960年9月,曾参加省国画院组织的“行万里路”国
(1901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