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历史人物介绍5
王树槐
  王树槐 (1968~)湖南湘乡人。199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历任《初中生》杂志和《湖南教育》杂志,湖南教育书店经理,湖南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理事。副编审。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长篇小说《命运之角》,中短篇小说集《豁耳朵白额狼》、《生活在项伯梦里的老杨》、《划过心空的痕迹》,散文集《开花的梦》。散文《父亲的菜园》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命运之角》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入
虚云
  虚云(1840—1959),俗姓肖,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号虚云、别署幻游。湖南省湘乡人。清道光二十年旧历七月三十日生于福建省泉州。父为泉州幕府。虚云自幼恋佛。清咸丰八年(1858年)19岁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20岁依妙莲长老受戒。隐居后山岩洞,修头陀苦行,拜佛诵经三年。后回鼓山寺任职四年,水头、园头等诸苦行事,无不为之。光绪八年(1882年),为报父母养育之恩,由浙江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历时三年,直拜至五台山。光绪十四年,
(18401959)
成国钧
  成国钧,1954年5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昌坪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改嫁,是党和人民把他抚养长大。1973年,成国钧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一到部队就深深地爱上自己的连队,立志要为连队建设添光彩。在刚刚开始的军事训练中,他感到很吃力,尤其是投弹训练,只能投30多米。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投弹技术,他起早贪黑,苦练杀敌本领。每天清早,战友们还没起床,他就跑到营房前面的山头上练习投弹。他投了一遍又
革命烈士 (19541979)
唐朝晖
  唐朝晖 (1971~)原名唐朝辉。湖南湘乡人。1995年毕业于湘潭师院。1988年参加工作,为湖南铁合金总厂工人。1997年任《创作》杂志、部主任。2002年任湖南文艺出版社《芙蓉》杂志。2005年任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杂志部主任、执行副主编。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心灵物语》、《0与抗拒》,散文集《一个人的工厂》。
刘勇
  刘勇 (1925~2014.12.3)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村长、农业社社长、人民公社管理区党总支副书记。1960年调湖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任《工农兵文艺》主编,省作协秘书长、常务副主席。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小说集《一面铜锣天下响》、《两面红旗迎风飘》等八部,诗集《山歌倒满涟水河》、《幸福歌》等三部,散文集《我敬周总理一杯酒》等两部,戏剧集《初成和细英》等两部,曲艺集《十绣新农村》,儿
(19252014)
刘星灿
  刘星灿 (1937~)笔名乐辛。女。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语言文学系捷克文学专业。历任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中捷文化交流及中捷友好协会干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捷语教研组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编审。北京东城区人民代表。1990年曾获捷克斯洛伐克涅兹凡尔奖。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好兵帅克历险记》、《紫罗兰》、《情与火》、《捷克·斯洛伐克民间故事选》、《世界童话之树》、《捷克·斯洛伐
成之凡
  成之凡(1928—) 旅法华人社会活动家,法国总统候选人。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女,1928年出生于北京。其父是著名报人成舍我。其母杨璠是长沙人,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她在书香门第长大,从小跟母亲学钢琴、习作曲、跳芭蕾。11岁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1949年随父迁香港,被聘为香港圣学院音乐教师。1951年11月赴法国学习钢琴艺术。她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成年后又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兼得东西方文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4)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作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906年9月26日生于南京。1924年中学毕业后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接触革命书刊和进步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学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以短篇小说《二十一个》引起左翼文化界重视,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大众文艺委员会和《十字街头》刊物。1932年在南京组织
中国现代诗人 (19061984)
成舍我
  成舍我(1898—1991) 中国新闻公司总经理,《世界日报》社社长。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 原名成希宾,笔名舍我,1898年8月28日出生。他献身于报业,先后创办北平的《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和南京的《民生报》、上海与香港的《立报》、重庆的《世界日报》等多种著名报纸,是民国时期四大报人之一。15岁参加新闻工作。1916年在《健报》上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被逮捕,后经友人保释而幸免于难。流落到上海,在《民国日报》
(18981991)
刘涤源
  刘涤源(1912—1997) 西方经济学研究专家。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912年12月12日出生。1931年考入长沙市一中高师部。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货币相对数量说》获中央研究院杨铨学术奖。1942年至1944年,任重庆大学商学院讲师,讲授货币与银行等金融课程。194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专攻西方经济理论。1947年学成归国,回母校武汉大学经济系执教,任教授数十年。他是中国研究西方凯
(19121997)
黄国璋
  黄国璋(1896-1966) 九三学社中央秘书长,地理学家,教育家。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6年8月5日出生于湘乡县黄泥坪乡。早年就读于东山高等小学堂。1911年入湘乡驻省中学。1919年长沙雅礼大学毕业。曾任该校中学部英文、地理教员兼教务长。192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理系攻读研究生。1928年10月学成归国,任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1936年8月任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北联大训导长兼地理系主任。1
(18961966)
王季范
  王季范(1884-197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室参事,教育家。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84年生于湘乡县南熏乡一个小康家庭。是毛泽东的姨表兄。从小熟读经书,古典文学基础较好。本世纪初考入长沙优级师范(湖南大学前身),毕业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不久升为学监。1914年,毛泽东入第一师范读书,又成为师生,感情日益深厚。对毛泽东不仅经济上解囊相助,学业上认真教诲,还尽力支持其革命活动。当毛泽东因组织学生驱逐校长张干将被开除
(18841972)
陈知庶
  陈知庶(195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陈赓大将之子。1954年生。他具有良好的军人气质,戴着一副与父亲一样的眼镜。12岁时就自己跑去找聂荣臻元帅要求参军,还真进军营当了7个月兵。因为年龄太小,又被部队送回了家。后来又跑到东北找到沈阳军区司令员-要求当兵,被送到某部农场劳动了几个月。1969年,15岁时终于得遂心愿,正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兵30年,从基层部队到总部机关,受到长期军营艰
丁秋生
  丁秋生(1913-1995)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南京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913年10月生于湘乡县莲花乡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家贫,外出讨米,流落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做童工,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多次参加安源煤矿工人的-斗争。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连指导员、红九军团十四师四十
(19131995)
谭道源
  谭道源(1886—1946),字逸如,湖南湘乡人。1886年9月24日出生于湘乡县横铺乡沙子冲(今属梅桥镇)人。1905年毕业于湖南兵目学堂,次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襄组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历任云南陆军讲武堂训练、云南都督府机要参谋、四川督军署电报局上校局长。民国六年任湘军谢国光部参谋处主任,后历任团长、梯团少将司令、师长。1925年出席国民党一大会议。十五年誓师北伐,次年升任第十军副军长。旋受任第五十师师长。奉蒋介石命令参加对工农红军
(18861946)
吴剑学
  吴剑学(1883—1944),字熙农,湖南湘乡县潭市茶湾(今属湘乡市潭市镇)人。吴剑学1908年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以成绩优异,派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并于此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投入山西第六镇吴禄贞部任军官。吴禄贞被袁世凯刺死后,他便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第二期和第三期军事教官,嗣后回到湖南。他通过湘军中的一些关系,先后担任湘军守备队司令及湘军第二是第四旅旅长等职务。1916年率部参与湖南的反袁(袁世凯)驱汤(汤芗铭)斗
(18831944)
何海清
  何海清(1875—1950)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75年6月10日出生于湘乡县城前铺早家冲一个行伍家庭。1894年投入湘军魏光焘部。1895年参加甲午战争作战有功,被提升为先锋队排长。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被派往云南任清军第七十五标一营队官,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与朱德同在特别班见习,常在一起交流反清救国思想,情深谊笃,结拜为兄弟。1911年武昌
(18751950)
蒋益澧
  蒋益澧(1825-1874)清巡抚。清湘乡县人。字芗泉。生于道光五年(1825)。成丰初年,投身于曾国藩湘军,帮带亲兵营。咸丰四年(1854),随王鑫进攻岳州,擢从九品。为罗泽南添募新营,任统带。五年,随同援江西,攻陷义宁,擢升知县,并加同知衔。六年,随军回援武昌。罗泽南中炮死,李续宾接统其军,因告假回乡。攻陷武昌后,擢知府。咸丰七年(1857),广西兴安、灵川一带农民再次起义,占领柳州、平乐、庆远诸城,广西巡抚劳崇光乞援于湖南。时蒋益
[] (18251874)
李续宜
  李续宜(1823-1863) 清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清湘乡县人。字希庵,一字克让。续宾弟。生于道光三年(1823)。少时与李续宾同就学于罗泽南门下。咸丰二年(1852),随罗泽商在湘乡办团练。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江西省城南昌,李续宜随罗泽南赴援。此后,一直隶李续宾部,转战江西、湖北。时湖北巡抚胡林翼以其“功多为续宾所掩”,疏陈清廷,得进授知府衔。七年春,独领一军计1700人攻九江,旋自江西瑞州赴援湖北,会同胡林翼楚军,参与阻击太平军
[] (18231863)
易礼容
  易礼容(1898—1997) 中共中央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8年生于湘乡县新研乡。早年参加新民学会和驱逐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随后考入武汉明德大学学习,参加悻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1920年8月,与毛泽东、彭璜等共同创办了长沙文化书社,任经理。《文化书社缘起》中写道:“文化书社愿用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898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