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历史人物介绍2
张载熙
  张载熙(1917~1949)张载熙,宁乡县洋泉镇福田桥(今属回龙铺乡福田村)人,1917年8月生。少时就读于宁乡县玉潭学校,后入浏阳礼乐局国学专修学校、湖南中和国学自修专科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于1939年11月考入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第三期。武汉失守后,根据周恩来、叶剑英建议,该班由国共两党联合主办,叶剑英、李涛、边章伍等先后在该班任教。1939年,他经李涛、边章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被分配到湘鄂赣边区总指挥部参谋
(19171949)
廖意林
  廖意林(1915~1968)廖意林,女,笔名申之、施因、加兰、林以等,宁乡县仙凤乡永嘉冲(今坝塘镇永嘉村)人,1915年2月生。父干泉,曾任同盟会湖南支部长;母王世则,乐群女子职业学校校长,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县妇女部长。在家庭影响下,廖意林从小追求进步。1929年春考进含光女校,旋转入省立第二中学师范部就读时,对学校禁阅进步书刊极为不满,在一次读完《秋瑾集》后写下忧国伤时的诗句:“掩卷难藏家国泪,和风和雨落梧桐。”1934年秋她高中毕
(19151968)
鲁实先
  鲁实先(1913~1977)鲁实先,谱名佑昌,以字行,晚年号潦庐。宁乡县道林狮子山人,1913年生。自幼博闻强记,9岁能文,15岁人明德中学。由于对教师不能解决他的质疑问难表示不满,被学校认为“桀骜不驯”予以辞退回家。其父渭平,时任少将旅长,责其留家劳动,并自学母亲为他购回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等史书。乡间书籍匮乏,他便去祖父杭州任所,以3年功夫,将文澜阁旧藏四库全书的重要部分研读完毕,又去北平图书馆攻读4年,还到开
(19131977)
何际元
  何际元(1908~1950)何际元,号印三,宁乡县草冲任堂湾人,清光绪三卜四年(1908)生。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历任直属部队连长、营长,1937年后任武汉禁烟督察处巡缉队长、粤汉铁路护路队长,1941年升湘鄂赣边区挺进指挥部调查室E校主任。1942年6月,他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军第四纵队少将指挥。常德会战后,该纵队移驻南岳,接受中英、中美两次特种技术训练,结业后全部装备美式武器,并有美国顾问随队行动,分布于湘中、湘北
(19081950)
张毅
  张毅(1902~1980)张毅,名光梗,字子敏,号雄飞,宁乡县十都献宝台(今属巷子口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1913年起,他先后就读于云山高小、长沙岳云中学。1921年考入湘雅医学院,1925年因加入共产党被开除学籍,后转入武汉大学医科。次年参加叶挺部队任上尉军医,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在陆丰被打散后辗转回宁乡任教。1932年他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35年考取庚子赔款留英研究生,在伦敦大学生理系和爱丁堡大学药理系攻
(19021980)
陶晋初
  陶晋初(1902~1976)陶晋初,字震豫,号孝刚,宁乡县二都历经铺曲尺塘(今玉潭镇桐木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1927年他随友人赴北伐前线,旋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军官讲习所,不久参加第二次北伐,目击济南惨案,愤日军之残暴。1930年冬,他得贺耀组助赴日本人成城学校高级军事班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任第八师参谋。1932年冬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卜一期,毕业后留校任函授教官,编有《普奥、普法战史》、《航空战术》、《后方勤务
(19021976)
萧述凡
  萧述凡(1901~1926)萧述凡,又名树藩,笔名草肃,宁乡县沩山巷子口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1918年人云山高小,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时任国文教员的毛泽东喜其品学兼优,着意培养,先后吸收他加入新民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曾与王梁等发起成立崇新学社,同-者进行斗争;与教师汪馥泉等创办《野火周刊》,撰文批判傅熊湘、章士钊反对白话文的复古主张;与宁乡学友创办《宁乡周刊》,揭露邑中豪绅劣迹最力;在开展“留
(19011926)
贺执圭
  贺执圭(1899~1989)贺执圭,又名毓湘,别号志军,宁乡县回龙铺竹山湾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1915年秋,他与刘卫黄(少奇)、任克峻三人赴长沙求学,初入宁乡县驻省中学。1918年独自考入北京宪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湘军第一师第一团见习,由少尉排长迭升至师直属宪兵大队长。1926年,湘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他调任该师步兵团长,参加北伐。率部出江西,在武宁若溪之马回岭击败守敌谢鸣勋部,北伐军攻占南京后兼任南京卫戌
(18991989)
仇寿松
  仇寿松(1898~1928)仇寿松,字镇龙,祖籍宁乡县道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于长沙城内碧湘街。9岁丧父,次年从师习雕花木丁,出师后在长沙做木工,与任树德、朱友富、舒玉林等为邻,交往密切。他身材魁梧,性情豪爽,急人所难,曾于生活极端幽难之际,将岳父送来的一袋米分送给断炊工友,为同行所敬重。1920年冬,他与任树德、舒玉林等首批加入湖南劳工会。1921年秋,他和任树德等到船山学社修书架时得识毛泽东,在毛泽东指引下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18981928)
周世钊
  周世钊(1897~1976)周世钊,字悖元,号东园,宁乡县五都东湖塘石子冲(今东湖塘镇朝阳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六年,共寝五载。曾任学友会文学部部长,首批参加新民学会。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学习教育和文学,立志“教育救国”。大学毕业后,他任教于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后任《南岳日报》主编,并兼省立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的国文课教员。“马日事变”后离开《南岳日报》,先后在长沙明德中
(18971976)
鲁荡平
  鲁荡平(1895~1975))鲁荡平,字若衡,宁乡县五都花明楼元亨堂(今花明楼镇青木村元丰塘)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1910年5月经谭人凤、黄钺介绍参加同盟会,1915年毕业于北京政治大学,后回湘任国民党湘支部总干事并创办《民国日报》,声讨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1917年任益阳知事,1920年主持重修岳阳楼并作《重修岳阳楼记》以纪其事。1922年调任湘乡县知事,曾以工代赈修筑潭宝公路。1923年随谭延阉人粤讨伐陈炯明叛变,任湘
(18951975)
粱凤
  粱凤(1892~1982)粱风,号自强,晚号长眉老人,宁乡县南田坪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1916年肄业于湖南群治法政学校,旋投身军政界。从1938年起,他在陈明仁部任事,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部军法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部军法处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82年4月9日,梁风在长沙去世,终年90岁。梁凤长于诗词,武术亦造诣甚深,尤善书法,其中钟鼎文书法根底
(18921982)
周凤九
  周凤九(1891~1960)周凤九,原名祺,字凤九,后以字行,宁乡县一都白泥桥玉金山房(今双江口镇兴益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1915年毕业于湖南省高等工业学堂土木科,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毕业于巴黎土木建筑学校,同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及比利时岗城大学进修,1925年归国从事公路建设工作。他先后任湘中汽车路局工程师、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和局长、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等职,并两度任教湖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交通部技
(18911960)
欧阳镜寰
  欧阳镜寰(1891~1937)欧阳镜寰,宁乡县檀木桥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曾执教于哈尔滨工业学校。1924年修建潭宝公路时任工程师,对路和桥的设计、施工出力极多。该路系利用外国赈款,有外国人员参与工作,当时未置译员。他因精通英语,接待联系,指画无遗,深为中外人士所敬佩。当湘潭至湘乡公路建成通车后,即设潭宝汽车路事务所开展营运。他兼任事务坐办(经理),筹划经营,不遗余力,为湖
(18911937)
王觐
  王觐(1890~1981)王觐,宁漱萍,浏阳县三口般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上海中国公学政治科毕业,自费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科,1919年学成归国。于觐回国后在北京从教18年,先后任清华、北大、河北大学法科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代理过朝阳学院院长,所著《法学通论》、《法学通则》、《中华刑-》等共100多万字,被一些大学选为教材。1932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王觐激愤地向学生发表“反对口本侵略”的演讲,支
(18901981)
成光耀
  成光耀(1888~1950)成光耀,原名光辉,字谷泉,宁乡县西冲山万塘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宣统二年(1910)为寻找出路赴长沙投军,人四1九标,后转入五f+标。该军属清二十五混成协新军,经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等策动,反清革命气氛浓厚。他出身贫寒,很快接受反清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经洪兰牛介绍加入同盟会,被选为五十标标代表。宣统三年(1911)武昌首义成功,长沙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一举光复长沙。他积极参加此一壮举。不久
(18881950)
王凌波
  王凌波(1888~1942)王凌波,又名恕平,字抚之,宁乡县八都八区陈家塘(今枫木桥乡袁河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13岁就读于“小金陀蒙馆”,与谢觉哉、姜梦周、何叔衡为莫逆交。三十年,他考人湖南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宁乡、益阳县立高小、师范讲习所任教。1915年应友人邀赴广东,先后在河源县署、高雷镇守使署、高雷道尹公署任科长、秘书等职,后因感军阀混战,弃职还乡。1918年他由姜梦周、谢觉哉推荐到云山学校任教,旋被推为校长。其间与
(18881942)
刘先俊
  刘先俊(1882~1911)刘先俊,宁乡县道林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湖南长沙、江苏镇江等处新军任教习、管带。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成功后,为了早日推翻清朝,策动各省早日独立,他决计去新疆开拓新的革命阵地。经舅父陶森甲的推荐,他投奔新疆巡抚袁大化,被任为新军督练处督练官。他利用这个合法地位,暗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运筹起义事宜。联络革命党人田昔年、陈光模、唐晓云、万象春等秘密-,组成起
[] (18821911)
隆世储
  隆世储(1876~1918)隆世储,字竹卿,宁乡县沙坪朝阳庵人,清光绪二年(1876)生。二十六年人江南陆军学堂,毕业后任广东肇庆巡防营管带。他作战勇敢,曾在战斗中左足负伤。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广州独立,他率部参与北伐。1913年授陆军少将,简任广东惠州绥靖处督办。次年授钦(州)廉(州)镇守使,晋陆军中将。钦、廉与越南毗连,地形复杂,多匪盗,素难治理。他莅任未及一年,迭擒匪首夏烈山等,边境得安。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
(18761918)
洪兰生
  洪兰生(1875~1948)洪兰生,又名本楠,宁乡县西冲山鹿角窑村人,光绪元年(1875)生。二十六年,他在武昌参与林圭、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事败流寓汉口,与革命党人黄钺、成邦杰、黄易等人在上海组织“寰球中国学生招待所”、“广艺书局”;在武汉开设“益中书局”、“武库书局”、“大家来客栈”作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三十二年他经黄钺介绍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同年,清政府宣布原商办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1875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