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名人录
陈可钰
  陈可钰(1882—1944年)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9月,乳名阿书,字景瑗,石潭镇雷坑田心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后被选入陆军讲武学堂学习,加入同盟会及参加辛亥革命。民国2年(1913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先后任粤军总部少校参谋、兼副官长、任新成立的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 民国10年(1921年)5月,陈被任命为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上校团长。民国14年(1925年)6月,为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参谋长兼十二师师长,后升任为副军长兼国民革命军-表,出镇琼崖。北伐期间,陈曾任前敌
(18821944)
郭仪长
  郭仪长(1732—1809年)字震元,号豫堂,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祖居清远县(今清新县)太平大埔岗,迁居县城,居住在下廓后街迎恩社兴仁里。郭仪长52岁时才中举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奉旨补授河南司主事兼办江苏司事,四年后,升为刑部奉天司员外郎,常侍乾隆左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升为刑部山西司郎中。郭仪长很受皇帝器重,清嘉庆元年(1796年),奉命参加乾隆退位仪式。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乾隆和嘉庆两帝在宁寿宫举行“千叟宴”,御赐郭仪长16种宫廷物品。在嘉庆年间,钦命巡视北城察院,掌江西道监察御史,兼署江南道监察御史和浙江道监察御史。仪长巡视北城察院时,群众
[] (17321809)
郭志珩
  郭志珩(1802—1842年)字兼山,郭见猷之子。清道光皇帝以“台湾军功保举”为由,特授福建布政司经历、敕授儒林郎。历任福建长汀、上杭、建宁、泰宁等县知县。清同治年间,升署福建平潭海防同知(海防副司令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郭志珩在福建前线指挥作战,染病逝世。道光皇帝特封他为“卓义侯,加三级”。郭善诗词,著有《乘风破浪图咏》一卷。
[] (18021842)
侯勉忠
  侯勉忠 (1824—1900年)(民国版《清远县志》为侯陈带),原名位锦,号鸿山,太平镇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响应太平天国号召,以学拳习武为名,在农村中秘密组织天地会。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1851—1864年),先后在陈金缸、陈显良两支农民起义军中担任左都元帅职务,转战于清远、贺县、连州、英德、四会等地,被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为列侯。侯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英德大湾率2万人降清,任守备之职。侯勉忠拒绝帮助清朝廷追杀其他起义部队。清光绪九年(1883年)前往中越边境参加中法战争,跟随老将冯子材、刘永福在越南抗法,得到清政府奖给花翎和技勇巴图鲁称号。官至琼州镇总兵,委为骧武将军,记
[] (18241900)
朱汝珍
  朱汝珍(1870—1942年)原名倬冠,字聘三,号隘园。祖籍太和镇八片村,后定居清城南门街,生于仕宦之家。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 朱汝珍22岁考入广雅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殿试(封建社会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以第一甲第二名钦点榜眼及第。诰授光禄大夫、南书房行走、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选派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法律。回国后先后任刑部主事、京师法律学堂教授,奉命创定商律,并参与修订国家刑律,编修《德宗实录》。 朱汝珍经常与县内外文人墨客交流。如禾云马蹄坝朱国琛和龙颈水东的刘富文、刘清华父子就与朱汝珍素有来往。马
(18701942)
郭志融
  郭志融(1812—1860年)字藕舡,郭见猷之子。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考中进士,即被派驻西蜀任职,先后任大足、成都县令。士民立清官亭以记之。不久升叙永厅同知,再署潼川府知府,再任四川知府,调任安徽安庆知府。清咸丰七年(1857年)调任扬州知府。后调回广东参赞海防军务,郭亲驻虎门督兵,修台置炮。《北京条约》签订后,任江苏苏州知府,不久升为安徽兵备道加按察使衔。咸丰十年病逝于任上。郭志融政余喜爱习诗,著作甚多。著有《瓿余诗草》、《栈云草》、《六息草》、《握冰草》、《听波草》、《噫尘草》、《窍蝇草》、《拾余草》、《藕舡诗草》和《郭观察诗集》六卷等,诗集均已散失
[] (18121860)
郭见猷
   郭见猷(1770—1839年)字驾舫,郭仪长之子。祖籍清远太平大埔岗,后迁居清城下廓街,先后任广东龙川县教谕,山西省襄垣县知县。善诗,著有《槐荫问》《从军图题咏集》。
[] (17701839)
白元洁
  白元洁(生卒年不详)字静臣,祖籍石马(今龙颈镇),世居清城天湖塘。明万历元年(1573年),任清远卫指挥使。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惠州碣石寨备倭把总,参与抵御倭寇。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参加援朝抗日,战争胜利后升为都督佥事。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参加平定播州(今遵义地区)杨应龙的战事,以功晋都督同知,再参加西南抚苗,调任广东都指挥使。曾-建议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朝廷纳谏,即改播州为遵义府。白元洁在《备倭刍议》中对抗击倭寇从兵法上提出个人的见解,袁崇焕为该书作序。他写的《征播抚苗录》是当时西南战争的历史记录。
[]
王桂昭
  王桂昭(1896—1975年)字鼎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禾云镇井建马安村。孙中山卫士,一直追随孙先生革命,16岁赴广州,由亲戚介绍给教会黄牧师,荐入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镇由美国人开办的美理中学就读。民国3年(1914年)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番禺县党部加盟,投入反袁(袁世凯)讨龙(龙济光)的中华革命军,在讨龙军北江第一支队司令部任军事委员。民国4年(1915年)7月17日密谋策划刺杀龙济光,事泄后潜逃南洋避难。民国9年(1920年)8月参加讨伐北洋军阀之役。民国10年(1921年)7月,王桂昭由几位老同盟会员引领到广州观音山(今越秀山)粤秀楼晋见大总统孙中山。自此,
(18961975)
崔广秀
   崔广秀(1888—1974年)又名广福,原籍南海县沙头乡,出生于江口(今飞来峡镇)。幼年时读私塾,民国元年加入同盟会。民国3年(1914年),自筹资金开设文轩印务局,并参加国民党。民国14年(1925年)被选为国民党南洋支部主席。次年,代表吉打支部出席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选为海外英、荷属地南洋总支部主席。崔曾任国民党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民国20年(193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党部海外党务委员会委员,又被委任为广州银行监督。民国24年(1935年)12月当选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民国25年(1936年),任花县县长。民国32年(
(18881974)
方觉魂
  方觉魂(1906—1982年)回澜(今太和镇)黄泥村人。15岁离乡到香港谋生,加入当时香港最大的华人工人组织——洋务工会。民国14年(1925年)爆发“省港大-”,方投身-行列并加入工人纠察队。“省港大-”结束后,回到香港,后到越南西贡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又返香港组建九龙娱闲乐社,被选为主席。不久被选为娱闲乐社九龙分社主席。民国26年(1937年)4月,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广州沦陷,方先在惠(阳)东(莞)宝(安)人民抗日游击队工作,后任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第四团分队长。民国29年(1940年)初,奉命回香港发动工人支援抗日。次年12月,方在东江纵队抗日人民游击队港九独立大队负责-、
(19061982)
朱松龄
  朱松龄(?—1827年)号苍山,朱汝珍伯祖父。祖籍太和镇八片村,朱澧之子。20岁补弟子员,旋作禀生。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优贡选入国子监读书,嘉庆年间受命纂辑《清远县志》,一载书成。清道光四年(1824年)任阳江县训导,专心课士,创建学宫,次年倡修阳江尊经阁,深得阳江文化界的信赖和尊重。后被聘为阳江濂溪书院两任山长。清道光七年病逝于书院。朱松龄生前博览群书,著有《四书口义》十三卷、《香芸斋各体诗文》五卷、《清远县志》稿八卷(未刻),亦通医学,著有《岐黄管豹》三卷。
[] (?~1827)
王度慈
  王度慈(1900—1953年)禾云镇人,民国元年(1912年),在肇庆的广肇罗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在鹤山县坪岗乡平民学校当教师,并从事农-动。民国12—14年(1923—1925年),先后担任共青团鹤山县支部书记和中共鹤山县支部书记。民国15年(1926年)陈可钰率北伐军到达曲江县时,王是广东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委员(此后王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关系无史料可查)。民国16年(1927年)经陈可钰推荐回清远担任县署卫生局长兼农业局长,后任滨江自治委员。民国17年(1928年)在家乡创办井塘乡第一小学(井建小学)和井塘乡第二小学(井塘小学)。民国22年(1933年)任县垦殖委员会副主任兼县立苗圃主任期
(19001953)
白常灿
  白常灿(生卒年不详) 白元洁之孙,字灿玉,世居清城天湖塘。明崇祯九年(1636年)承世荫清远卫指挥使,后以武功升任广东都指挥使,官至都督同知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左都督。清初抗清复明,率城中族人和明朝兵勇战死于清城。清城沦陷,清军洗城,清城白氏全被追杀,幸存者或改姓、或奔走他乡,无一人敢在清城立足,以至今在清城很少见白姓踪迹。常灿文武全才,擅长诗文。投戈之余即召集文人雅士设坛吟诵,名誉一时。崇祯年间,主持编修《中宿文献录》三十卷。
[]
何文献
  何文献(1906—1951年)太平镇天井坑村人。他在清远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报考广州警官学校,毕业后被政府派往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法律。民国20年(1931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律系。民国24年(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交通兵团翻译员。历任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司令部政训处中校政治科长和国民党第四战区中校政治科长。同时担任日文翻译员。民国27年(1938年)何文献跟随将军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在开赴抗日前线前夕,他曾专程回到家乡,激励不少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民国30年(1941年),应乡亲请求,辞去军职,回乡办学,任岐新中学(今太平中学)筹委会主任。民国32年(1943年)
(19061951)
丘昭文
  丘昭文(1885—1975年)字少海,新洲(今属禾云镇)人。幼年时随父在清城学习诗史文学,后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京师大学堂(今国立北京大学)。民国4年(191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公费赴美国迪宝罗学院留学,民国9年(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为清远县第一位法学博士。曾任英德、东莞、广州等地方法院推事,国民党清远县党部监察委员,华侨协会会长,广州律师公会副会长,全国律师协会常委,广东法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法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司法会议律师代表,-自由职业团体律师代表,广州市清远同乡会理事长,广东勷勤大学、国民大学兼职法学教授,《广东法律月报》杂志主编,著有《国际法概论》一书。抗日战争胜利后
(18851975)
白廷用
  白廷用(约1374—1406年)字致甫,龙颈水东村人,生约明洪武七年(1374年)。世袭锦衣卫百户。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白廷用剿灭顽匪有功,封清远万户职。后署清远卫指挥使,时逢福建倭寇猖獗,奉调任福州卫指挥使,为绍剿将军,屡平倭患,永乐四年五月初九(1406年)于任上病故。清新县城芋头岗圆岗仔有白将军墓。
[] (13741406)
林实初
   林实初(1879—1932年)字昌秀,清新县山塘镇马安岗村人。林文章颇有名气,曾在乡间设馆授徒。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广州设馆讲学。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返清远协助工商业巨子麦楚珍从事实业,开办民兴火柴厂、光远电灯公司、当铺商店、兴建清(远)银(盏)公路。先是担任清远光远电灯公司经理,后兼任西南电力联合会委员、主席及香港和安祥纸庄经理等职务。民国4年(1915年),林实初被选为清远0主席。任职期间,关心清远县公益事业,创办日益会,倡议设立慈善救火会,筹办红十字会等等。民国20年(1931年)县境两次遭遇洪水灾害,林实初以0主席名义,发起募捐救灾活动。 民国
(18791932)
郭嵩祖
  郭嵩祖(1816—1853年)郭志融之侄,字春淦,号春泉。18岁的郭嵩祖以“岭南才子”冠军之誉进郡学,授江苏试用县丞。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参加顺天乡试,授国史馆誉录。再任京师东城兵马司都监。其处事刚正,案无留牍,不久授京师西城兵马司正指挥。郭嵩祖在任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十年内被留任三次,有“郭青天”之名。郭嵩祖文武兼备,著作有《竹篮管文集》、《笔花轩诗赋钞》等。清咸丰三年(1853年),郭嵩祖在任内病逝。
[] (18161853)
全部清新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