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历史人物介绍6
饶辅廷
  饶辅廷,男,汉族,1881年出生于广东梅州 ,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孙中山等人策划领导的广州起义,被捕后英勇就义,时年30岁,遗体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饶辅廷,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名可权,字竞夫。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入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宣统二年)毕业归里,充高等小学堂教师。1911年3月,与妻同赴广州,策划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并被推举管理粮饷。4月27日起义发动,在攻打督署之际被捕,清吏严刑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11911)
任钧
  任钧 (1909~2003)原名卢嘉文,笔名卢森堡、孙博。广东梅县人。九三学社成员。1928年后历任太阳社、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诗歌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员。大夏大学、四川省立戏剧学校教授,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冷热集》、《战歌》、《任钧诗选》、《为胜利而歌》,诗论集《新诗话》,译著长篇小说《乡下姑娘》、《爱的奴隶》,专著《俄国文学思潮》、《艺术方-》、《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19092003)
丘峰
  丘峰 (1941~)原名丘滔珍,笔名秋竹。广东梅县人。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上海文艺出版社、《花城》杂志、《大墙内外》杂志、副主编、总,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常委,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同济大学和嘉应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空降团里的女翻译》,长篇纪实文学《椰风蕉雨故园情》,小说集《夏夜,上海滩》、《当死神招手的时刻》,散文集《醉雀》、《故乡门前的龙眼树》,文学评论集《文学探踪录》、《-遐思》、《澳门
黄子平
  黄子平 (1949~)广东梅县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曾任海南岛国营农场农工,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中文系讲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芝加哥社会心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及浙江大学文学院作过访问研究。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教授。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沉思的老树精灵》、《文学的意思》、《幸存者的文学》、《边缘阅读》、《漫说文化》、《害怕
黄伟经
  黄伟经 (1932~)广东梅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广州三联书店见习生,广东台山县区工委秘书,《南方日报》记者,《羊城晚报》记者、记者组长、采访部副主任,广州航道局黄埔处政工办主任,花城出版社《随笔》杂志主编,编审。广东省作协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告别〈随笔〉》、《一个当代神话的终结》、《访苏散记》、《文学路上六十年——老作家黄秋耘访谈录》,
黄浪华
  黄浪华 (1940~)笔名浪花、余学田。广东梅县人,生于马来西亚居銮。1949年回国。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广东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解放军海南军区团宣传干事,广州军区政治部专业创作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组长、副社长,中国华侨出版社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海内与海外杂志社社长、总,编审。1965年出席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会。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飘泊
郭伟强
  郭伟强 (1937~)笔名山天虎、钟玉操。广东梅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外贸经济系。历任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教师,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处长,副译审。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客从何来》、《生死树》,译著长篇纪实文学《日本帝国的衰亡》、《从乞丐到元首》、《天外来客》等。
古远清
  古远清 (1941~)广东梅县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吉隆坡出版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庭外“审判”余秋雨》、《古远清自选集》、《余光中:诗书人生》、《诗歌分类学》等20多种著作。2005年获
张又君
  张又君 (1915~1992)笔名黑婴。广东梅县人。民盟成员。1932年入暨南大学外语系。1933年在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历任印度尼西亚《新中华报》、《雅加达朝报》,印尼《雅加达生活报》总。回国后任《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主编,高级。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漂流异国的女性》,短篇小说集《帝国的女儿》、《时代的感动》,中短篇小说集《红白旗下》,散文集《异乡和故国》,随笔集《作家剪影》、《文海潮汐》
(19151992)
张宿宗
  张宿宗 (1941~)笔名程乡、石螺。广东梅县人。196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历任《湖北日报》、文艺副刊主编,《旅游导报》社长、总,《湖北日报》高级。湖北作协杂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汉作协、湖北省诗词学会理事。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记者的古文素养》,杂文集《趣事中的哲理》、《世象笔丛》、《张宿宗杂文随笔集》,杂文及随笔《很像鼠的猫》、《迎春酒家内外》、《走出苦恼有道途》、《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我就是我》、
崽崽
  崽崽 (1949~)原名郑国琳。广东梅县人。1991年毕业于海南大学成人学院。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椰城》杂志,海口市作协秘书长,《天涯》杂志,海南省作协秘书长、创联处副处长。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海口女人》、《谷街后》,随笔集《寻找自己》等。短篇小说《埋藏黄金的土地》获广东省作协新人新作奖,小说《遍地黄金》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
杨向红
  杨向红 (1937~)原名杨美美,笔名杨柳、杨扬。女。广东梅县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编审处干部,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中国寓言研究会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秘密基地》、《A星球的隐身》,中篇小说《秘密的红箱子》、《米罗海上的鱼美人》,小说集《一盒首饰背后的魔影》、《倩影背后》,长篇童话《海底激战》、《猩猩探长》,
杨宏海
  杨宏海 (1951~)笔名洋青。广东梅县人。中共党员。1988—1990年深圳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1968年在广东梅县插队。1972年后历任广东梅县交通机修厂工人,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师兼学报副主编,深圳市文化局主任科员、处长,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研究员。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文化深圳》、《深圳文化研究》、《打工世界》,报告文学集《打工潮追击》,诗歌集《深圳民间歌谣》。曾获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
萧向荣
  萧向荣(1910~1976)萧向荣,原名萧木元,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少年时在家乡新田村初级小学就读。民国8年(1919)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两年,后考入梅县石扇高级小学。民国14年,得同族伯叔资助,考进梅县东山中学。期间,受大革命浪潮影响,与进步同学发起组织“学生救国运动团”,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民国15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委任为共青团梅县地委秘书。民国16年1月,由
(19101976)
谢益卿
  谢益卿,又名双玉;谢梦池,又名春生、荣光,他们是父子俩,梅县松口镇铜盘村人。益卿20多岁时远渡南洋谋生,先到荷属婆罗洲之坤甸一家进出口货栈当助手。由于他忠诚能干,数年后被提升为财库,以后又委为总管。经过近十年努力,他取得了经商理财的经验,便到离坤甸不远的山口洋埠自行创设“双生栈”,专门经营土特产进出口业务。这时,他的大儿子谢梦池亦由家乡南渡,到谢益卿店中帮理生意。父子俩勤奋协作,生意迅速发展。四五年后,分别到荷属棉兰、泗水,英属槟榔屿、
[] (?~1918)
潘祥初
  (1851—1911)潘祥初,梅县南口寺前村(今南口镇侨乡村)人。清同治六年(1867),随乡人飘洋过海到爪哇巴城(今印尼雅加达)谋生。起初到一间商店务工,平日省吃俭用,几年后,积下了一笔钱,便自设商店经营。由于他为人忠诚可靠,恪守信用,多谋善贾,商业务日益发展。先后在南洋各埠和港、澳地方开设商店,经营出入口庄、百货、炮竹等的商号不下数十间。20世纪初,他鉴于香港已成为交通枢纽和国内外货物集散地,遂与堂叔潘立斋一起在香港合资开设兼营出口
[] (18511911)
郭典三
  郭典三(1877—1911)梅县丙村联和村人。辛亥革命先烈。早年随父到荷属东印度(即现印度尼西亚)亚齐经商。时孙中山在海外鼓吹革命。郭典三受此影响,毅然回国参加同盟会,入松口体育传习所,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朱执信、胡毅生等人在广州密筹支援河口起义。正苦于无军事人才,乃由姚雨平急电松口谢逸桥兄弟,令其速派郭典三、黄嵩南等体育会骨干来省,由谭人风率领取道海防前往河口。讵料郭典三等人船刚靠岸,所藏军用器械、军旗、号、
[] (18771911)
饶辅庭
  (1879—1911)饶辅庭名可权,字竞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梅县松口石盘桥村人。幼年因家贫无法入学。仅在劳动之余跟同村儿童学习认字。稍长,读书能自悟新理,深知必须推翻帝制才能富强。光绪三十四年(1906年)在二兄的帮助下,进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并秘密加入同盟会。1909年毕业后返乡,次年在松口公学任教。时同盟会员谢良牧、温靖侯、姚雨平等聚集在松口,饶辅庭与他们联系甚密。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饶偕新婚夫人温慧玉出国,途经香港候轮期
[] (18791911)
周增
  周增(1892—1911)周增,字能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世居梅县松口蟹形周屋。性刚直,善技击。15岁时弃学从商,随父在松口经营木材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周增到同盟会员谢良牧、温靖侯、姚雨平开设的“公裕源米店”(同盟会秘密通讯联络机关)帮理店务,并加入同盟会。当姚雨平、张碌村、温靖侯在松口温氏精庐创立“松口体育学堂”时,他亦去帮理后勤工作。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广州起义前夕,谢良牧向统筹部入集敢死志士30多人,组成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921911)
温生才
  (1870—1911)温生才,梅县丙村红光村人。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早年在镇平(今蕉岭县)读书。后赴广州投军。因目睹清政之腐败,乃洁身引退,转赴香港改习修理机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温生才往南洋谋生,在新加坡当锡矿工人,后又在吉隆坡钟表店当工人。因孙中山到南洋宣传革命,对其思想影响很大,常怀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立志投身革命。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在霹雳埠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归
[] (187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