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历史人物介绍3
张煜南
  张煜南(1851-1911),号榕轩,广东梅县松口人,张鸿南兄。清末民初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侨实业家、侨领。清咸丰元年(1851)生。少年时,因家贫中途辍学经商,在松口镇做米谷生意,后因经营亏损,便告别双亲,只身漂泊,抵达巴达维亚谋生。起初,投奔张弼士门下,后自立门户,转到当时荷兰殖民者开始经略的苏门答腊棉兰地区,发展事业。光绪四年(1878),张煜南与张弼士合资开办笠旺公司,垦荒种植橡胶、咖啡、椰子和茶叶,后又合伙开设日里银行,以调剂全埠
[] (18511911)
张文
  张文(1887-1960),原名芹元,字香池,广东梅县三乡小都村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广东北伐军参谋长。清光绪十三年(1887)6月29日生。自幼聪敏。光绪二十二年(1896),10岁入学,先后就读于私塾和介文学校,后考入潮州韩山师范学校,毕业后执教于介文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投笔从戎,以学生身份报考入伍,加入新军。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广东陆军讲武堂学习,旋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并任同盟会保定支部军
(18871960)
张步青
  张步青(1885-1963),字公善,号浩龙,广东嘉应州(今梅县)松口溪南南下村人。近代著名侨领,中华民国外交官。清光绪十一年(1885)4月30日生。出身名门望族,其父张榕轩(煜南)为著名华侨实业家、潮汕铁路创办人。张步青少年时就读于松口公学,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其家又聘嘉应州举人杨青为家庭教师,指导其学习古典诗词、书法,由是文才猛进。光绪三十年(1904),岁试,嘉应州学使朱祖谋将张步青录取入嘉应州学,考取秀才,旋仕途得志,曾任兵部主
近代著名侨领,中华民国外交官 (18851963)
曾宪梓
  曾宪梓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梅州梅县出生日期:1934年2月22日职业: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毕业院校:中山大学曾宪梓:“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人物”,现为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北大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等。人物履历曾宪梓曾宪梓人物履历金利来艰难的成长处境曾宪梓1934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一个农民家庭,全家人生活一直很艰苦。曾宪梓小的
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19342019)
李金松
  李金松,男,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博士。世界客属总商会主席、美国七星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现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机构副主任、政府协调委员会主任,世界客属总商会主席、香港中原华商总会主席、中国侨联常委。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李金松原本是在国外土生土长的华侨青年。五十年代,印尼旋起排华浪潮,李金松有感于“华人在海外只能是二等公民”,决心报效祖国。于1960年回国,在艰难环境下学习,终于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
侯杰昌
  侯杰昌,曾任武汉大学校长。空间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在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关系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3月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956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64年在武汉大学完成研究生学生并留校任教。1980年从讲师破格提升为教授,先后担任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和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系系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主任。199
空间物理学家
叶选平
  叶选平,1924年11月生,广东梅县人,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参加工作,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毕业,大学文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个人履历1941—1945在延安自然科学院机械系学习1945—1947为延安兵工厂工人、军委工业局干部1947—1948为晋绥边区第一机械厂干部1949—1950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短期学习1950—1951任沈阳第一机床厂车间副主任1952—1953赴苏联机床厂实
(19242019)
杨泰芳
  杨泰芳,1927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梅县城北区。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电信专业学习;1947年5月参加党的地下组织“爱国民主协会”,194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香港工作。1949年10月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干事、组织处干事。1953年7月后,任广东省邮电管理局长途电信科副科长、基建科科长,省邮电科研所所长兼书记。“文革”中受到破孩。1970年1月后,
(19272012)
刘均益
  刘均益,1943年10月生,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6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6月参加工作。大学肄业1年。技师。1962年6月参军,为某部战士。1964年4月入团。后广州钢材厂工作。“文革”开始后任广州钢材厂革委会副主任。1968年9月任广东省革委会常委。1970年12月任广东省委委员。1973年4月任广州市委常委。12月任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党组书记。1977年5月停职审查。1982年11月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一切职务。19
(19431999)
钟育民
  钟育民(1914~1982),原名钟希廷,化名李振、钟福祥,广东梅县官塘圩鹅峰乡人。少年时在家乡读小学、务农。1930年参加东江苏维埃武装队伍,同年苏区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投奔泰国兄长钟若潮。在泰国当过理发工人、小学教师、商店售货员、缝衣工人。1933年加入暹罗(泰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曼谷市委委员及曼谷青年部部长等。1937年负责暹罗华侨工人抗日救国联合会工作。1938年10月回国参加抗日救国战争。先在八路军驻香港办
(19141982)
温健公
  温健公(1908—1938),河北抗日民军总部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原名文淦。曾用名杰雄、湘萍。1908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梅县松口车田村一个贫农家庭。1922年秋,考入广州南武中学,担任该校学生会会长,组织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带领一百多名同学参加广州各界的反帝--。1936年考入中山大学预科,因参加-,被迫离校。1927年秋,考入南京国民党军队总政治部举办的政治工作人员养成所。结业后,到河南郑州,
(19081938)
刘国用
  刘国用(1898—1937),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一四七旅少将副旅长。号剑豪,广东梅县白渡镇凤岭虎形村人。出生在新加坡,早年就读于新加坡中华学校,后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教导队教官和第十五师二团排长、连长,参加过东征北伐,智勇兼长,颇具战绩。1930年起历任第十六师一团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南昌分校中校教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刘国用任第九师
(18981937)
黄腾睦
  黄腾睦(1935~1983),广东省梅县西阳黄坊人,主治医师,爱国华侨亲属。腾睦少年时期在梅县黄坊、西阳、畲江中、小学读书,努力学习,思想进步。1954年加入共青团。1956年高中毕业,因学业优异由校方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习,翌年春,因病复员休养。1957年考入武汉医学院卫生系,1963年毕业分配到横山工作。先后任医士、防疫组长、县医院副院长。1980年县人代会上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腾睦为人正直
(19351983)
郑任良
   郑任良(1889~1950),原名郑平坡,广东省梅县城西镇黄竹洋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曾作为敢死队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中山大学经济系执教。1928年参与陈铭枢主编的《海南岛志》编纂工作,具体负责经济部分,随同中山大学几位教授一起来琼考察,并到过西沙群岛。书稿完成后,1933年辞职去东南亚劝说华侨回琼崖合资开发实业。邀荷属爪哇(即印度尼西亚)、英属马来亚(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集资,共收资本金国币
(18891950)
何如
  何如(1890~1989) 著名法语专家。广东梅县人。民国16~25年(1927~1936),留学法国。归国后曾任政治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全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他在留法期间,因创作法语长诗《贵妃怨》,而闻名法国诗坛。1952年参与组建南京大学法语专业,曾参加《毛泽东选集》的法文翻译工作。他译成法文的作品
(18901989)
邓玉璇
  邓玉璇(1936~)广东梅县人。1954年入福建龙岩地区群声汉剧团,习小生、青衣、花旦。聪颖灵慧,学习刻苦,学习2年即为该团主要演员。先后在80多出戏中扮演角色,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西厢记》(饰张君瑞)、《白蛇传》(饰白素贞)、《桃花扇》(饰侯朝宗)、《秦香莲》(饰秦香莲、陈世美)、《孟丽君》(饰孟丽君)、《贵妃醉酒》(饰杨玉环)、《二度梅》(饰陈杏元)、《状元媒》(饰柴郡主)、《春娘曲》(饰春娘)等。饰演小生、旦角俱佳,功底深厚,表演细
罗范群
  罗范群(1917~1994)罗范群,又名严峰,别名小严,广东梅县人。早年考入梅县县立第五中学,高中毕业后到蕉岭县立中学任校部文书,旋入蕉岭新铺中学任附属小学教员。民国23年(1934)秋考入中山大学文理学院就读。在学期间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同盟秘密外围组织——时事研究小组。其后加入了广东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从事-。翌年12月,积极参加了支持北京“一二·九”-的广州大中学生--活动。并于民国25年9月由苏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
(19171994)
胡一声
  胡一声(1905~1990)胡一声,原名水庭,别号蔡若愚、何家烈,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归国华侨家庭。早年在梅县梅州中学毕业。民国15年(1926)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返回家乡参与建立中共梅南区支部。翌年“四·一二”事变后,他与郑天保回梅县筹划农民武装起义,并任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政治委员。起义失败后,他于民国17年秋转移至新加坡,旋被中共新加坡特委指派至印度尼西亚的泗水开展工作,并创办《侨声日报》。民国1
(19051990)
郭翘然
  郭翘然(1901~1989)郭翘然,广东梅县人。中学毕业后曾在家乡丙村任小学校长。民国14年(1925)间在广州,先是进入广州法官学校,后转入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后改为广州法学院)读书。在这期间,曾目睹广州公社起义的壮烈情况,开始接近进步人士,关心国家政治。民国19年(1930)在法学院毕业后,应当时任钦州县长的梅县人黄嵩南的邀请,先是在钦州师范学校短期任教,后与李伯球到钦州县政府工作,李任黄的秘书,郭任教育科长。民国20年(1931),
(19011989)
李伯球
  李伯球(1904~1986)李伯球,原名李琳,广东梅县人。因家贫,少年时期就外出谋生。民国14年(1925)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民国16年随军北伐,任第十二师第四团指导员。大革命失败后,辞去军职。翌年入上海大陆大学就读,后因该校被当局关闭,李亦因参加-而被通缉,开除了国民党党籍。民国19年(1930),应钦县县长黄嵩南之邀任县府建设科长。翌年5月,入陈济棠部任政治部科员,后任虎门要塞司令部政训处主任。他组织“茅庐图
(1904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