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历史人物介绍6
郭配
  郭配,字仲南,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祖父郭全,东汉晚期官至大司农;父郭缊,官至雁门太守。其兄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大将军,进封阳曲侯。郭配本人有重名,官至曹魏城阳郡太守。郭配女郭槐,嫁西晋权臣贾充,生贾南风(贾后),为晋惠帝皇后,擅权干政,败坏朝纲,终至西晋-。
[]
郭全
  郭全(东汉大司农)出身于东汉太原郡名门,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守光禄大夫巡行天下。子郭缊本人在东汉末官至雁门郡太守。其长孙郭淮,字伯济,东汉建安初被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后长期在军中任职。
[] 东汉大司农
郭缊
  郭缊,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东汉大司农郭全之子,东汉末官至雁门太守。其子郭淮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大将军,封阳曲侯。 郭缊出身于东汉太原郡名门,其族祖父郭遵,东汉兖州刺史,曾守光禄大夫巡行天下。郭缊的父亲郭全是东汉大司农,郭缊本人在东汉末官至雁门郡太守。其长子郭淮,字伯济,东汉建安初被举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后长期在军中任职。长子郭淮 ,魏国名将;次子郭配,官至城阳郡太守
[]
王收秋
  王收秋山西省太原市邮政报刊发行投递局西山分局大虎沟投递组乡邮员,1967年10月出生,2010年8月入党,初中文化。王封乡地处太原市西山地区,山高坡陡,道路蜿蜒崎岖,而且村与村相距较远,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这条乡邮道上只能靠步行背送邮件。从1985年开始,王收秋便成为这里的步班邮递员,他每周出班6天,每天天不亮就出班,天黑才能归班。两个饼子,一瓶凉水,就是他的午餐;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都不落下一封信件、一个包裹。27年来,在这
祁巂藻
  祁巂藻(1793-1866)清朝大臣。山西寿阳(位太原市东)人。字叔颖,又字实甫,自号春圃。仁宗嘉庆间进士,历任户部、吏部侍郎。1839年(宣宗道光十九年)曾偕黄爵滋视察福建海防及禁烟事。擢兵部尚书。鸦片战争中,邓廷桢于厦门将英国兵船击退,忌者谓其不实。1841年,他前往勘查具陈战胜属实。1841(宣宗道光二)年调户部尚书,命为军机大臣。1850年,迁体仁阁大学士。文宗咸丰年间反对肃顺等铸大钱。1861年(文宗咸丰十一年)穆宗同治帝即位
[] (17931866)
郭荣
  郭荣,字子荣,隋太原人。也有载说“其自称祖籍太原”。生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卒于隋大业十年(614)。在其父辈影响下,较早步入仕途,身经百战,历仕北周三位皇帝,隋朝两位皇帝。出生于官宦之家的郭荣,在其家庭和社会的熏陶下,自小谨慎诚厚,豁达勤奋,史称,“容貌魁岸,外疏内密,人多爱之。”初入仕时,北周权臣皇帝之堂兄宇文护,见郭荣身伟性淳,便引以为亲信,重用他为中外府水曹参军。时北周、北齐尖锐对峙,形同水火,边陲战火不息,互有胜负。郭荣
[] (546614)
王劭
  王劭,字君懋,生卒年不详,隋代并州晋阳人。著名史学家。史载,王劭出生于官宦世家,其先祖自魏晋以来多任高官。其父王松年,为北齐御史中丞。王劭幼时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少年时代即闻名乡里。年尚不足20岁,便被北齐尚书仆射魏收看中,先后委职参开府军事、太子舍人,待诏文林馆。某次,魏收与祖孝徵、阳休之等当时名人学士,论及前朝古事,有所遗忘,遂找来王劭询问。王劭毫不匆忙,侃侃而答,“具论所出,取书验之,一无舛误。”(见《隋书》)于是,声名渐噪,为时
[] 隋代著名史学家
王慧龙
  王慧龙,无字无号,北魏太原晋阳人。生于晋太元十五年(390),卒于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北魏抗刘宋名将,官衔累至荥阳太守、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慧龙祖父王愉为东晋国相王坦之之孙。逮王愉为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尚书仆射、江州刺史时,年方七八岁的王慧龙为王愉孙辈中最聪慧者,深得惜爱,尝谓为“诸孙之龙”,遂以慧龙为名。早在王愉为州刺史时,后来的刘宋皇帝刘裕怀才不遇,曾投靠王愉欲谋个好前程。然而,王愉很看不上刘裕,不仅没有起用,反而待
[南北朝] 隋唐太原王氏之祖 (390440)
王翃
   王翃,字宏肱,唐太原晋阳人。生于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卒于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家世史无载。王翃少年之时酷喜兵家之学,研读兵书,戏习阵战操演,长成后以多智有威而知名乡里。约20岁,正值玄宗朝日隆日盛之时,步入军武,天宝年间先后任翊卫尉、羽林军宿卫。因其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后中制策,才兼文武科(投考“武科”中),遂授任辰州(今湖南沅陵)刺史。“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朝军队骄兵傲将之风日炽,藩镇割据大势趋成。襄州(今湖北襄樊)叛将康
[] 中唐名将 (732802)
王锷
  王锷,字昆吾,唐太原人。生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卒于元和十年(815)。家世史无载。初入仕途,效命于曹王李皋,并得主子信任。时李皋虽是太宗裔孙,并不为朝廷所重用,官为湖南(治潭州,在今湖南长沙)团练使,王锷则为团练府裨将。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在朝为高官的杨炎被贬,外放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司马,上任途经潭州时,与王锷结识,极为投机,杨炎非常赏识王锷之才干,并通过王锷交好于曹王李皋。德宗即位后,重新重用杨炎,擢拔为当朝宰相。杨炎则
[] 功过参差的中唐重臣 (740815)
药元福
  药元福,名、号不详,以字元福传世。五代太原晋阳人氏,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卒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一生经历唐末至宋初的整个“五代”的混战时期。五代历朝,四代源出军国重镇太原,每位创业之帝均有在太原生存、发展、拼搏、征战的经历,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无一例外。生于太原、长于太原的“五代”战将药元福,自小尚武,擅长骑射,及长从军行武,杀戮疆场,由军卒小校起家,后唐时累迁至天平军(驻唐明镇)内外马军都指挥使,后晋天福年间
韩通
  韩通,名、号史无载,五代太原人。生年不详,卒于后周显德七年(960)。因其性刚烈、鲜于言表,燥时瞠目瞪眼,绰号“韩瞠目”。史称,韩通少有膂力,年方20岁即应募投军,因身强力壮、勇于陷阵而闻名,并因之而补任骑军队长。后晋开运三年(946),契丹大军南侵,饮马黄河,兵临晋都开封。后晋出帝石重贵,兵不能抗,开封城破,-于契丹之手。时为后晋中下级军官的韩通,兵败之后,闻河东节度使、北都太原留守刘知远称帝于故乡晋阳,遂投奔其帐下,为刘氏效命。未几
[五代十国] (?~960)
乔松年
  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清山西行省太原府徐沟人 (今地属山西清徐)。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光绪元年(1875)。世出官宦之家,祖父乔人杰官至湖北按察使,生父乔邦哲为遵化州(今河北遵化)知州,嗣父乔邦宪为翰林。松年自小继于嗣父,长在皇城脚下,晓事敏捷,读书勤奋。年方19,乡试中举,会试中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时道光十五年(1835)。可谓春风得意,少年得志。步入仕途后,先授工部主事,再补(工部)铅子库主事,迁(工部)都水司员外,再
[] (18151875)
杨二酉
  活跃于清乾隆元年(1736)至十年(1745)间政治舞台上的“言官”杨二酉,是一位勤于职守、直谏敢言、曾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骨鲠之臣。他的仕途生涯仅18年。前三年在雍正朝,为翰林院庶吉士,默默无闻。是乾隆登基给他带来机遇,更准确地说,是他秀隽的书法和锦绣的文章,被乾隆看中,为其仕途打开了通道。然而,作为一生为监察官员的他,因其恪躬职守,耿介如石,被污臣贪宦视作洪水猛兽,尤其是遭到被他弹劾和检举的个别封疆大吏和朝中重臣的攻讦,终至被乾隆皇帝
[] (17051780)
马全
  阳曲马全是继贾廷诏之后十多年间又一位武状元。乾隆《太原府志》载:“马全,初名马王泉,字具堂,号绳斋。”生于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先后任二等御前侍卫、福建游击将军、头等御前侍卫、署理南昌镇总兵、江南提督。史称,马全出自武官世家,家风尚武。其父马云翔,官至陕西守备,调任金川参将,殉职任上。马全自幼深受家风濡染,父辈熏陶,练就一身好武艺。加之,个人身高马大,足智多谋,又能左右开弓射箭,所以,在十七八岁时便考取
[] (17321770)
刘璋
  清康熙年间,有一部影响较大的古典白话讽刺小说行世,其名叫做《钟馗斩鬼传》。此著虽然存在着“辞意浅露”的不足,但是,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尤其是讽刺类小说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开拓题材的重要作用。它的作者长期以来不为人知,只是以“樵云山人”、“烟霞散人”、“瓮山逸士”、“阳直介符刘先生”等笔号传世。直到一幅由山西博物院馆藏的“青山绿水”画轴,展现在人们面前时,画轴上的款署“太原刘璋”及款后印章“樵云山人”,才为后人第一次提供了“樵云山
[]
傅霖
  太原城中有老街曰傅家巷,旧说乃因傅山的友人购得街中某院赠予傅山,傅山曾居住于此,故名。然而,史实并不是这样,傅家巷早在傅山出世之前,便已得名,所以称为傅家巷并闻名于太原府,乃与其曾祖傅朝宣及其三个儿子傅霖、傅震、傅霈,也就是傅山的祖父、叔祖,渊源颇深。傅霖——— 傅山的爷爷,便生于斯、长于斯、闻名于斯,与傅家巷万缕千丝。傅霖,字应期,“傅氏三凤”之首。其祖籍大同,后迁忻州,再迁阳曲,以阳曲籍得功名。生于嘉靖十二年 (1533年),卒于万
[]
周经
  周经,字伯常,太原阳曲人。生于正统四年 (1439),卒于正德五年(1510)。少年时,母慈父肃,家教颇严。逮长成,精于学。20岁乡试中天顺已卯科举人,21岁会考,中天顺庚辰科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叶,周经被选为侍读、中允,侍读皇太子朱樘于东宫,某日,讲《文华大训》,依例太子站立拱听。阁臣怕太子劳累,议请坐下听讲。周经则说:这是0规矩,不可偏废。耿直率真之性,跃然纸上。成化二十三年(1487),太子登基,是为孝宗,周经亦
[] (14391510)
周瑄
  周瑄,字廷玉,明初太原阳曲人,生卒年均不详,依史料所推,约生于永乐四年(1406)左右,卒于成化十九年(1483)前后。据《明史》“屡疏乞休,久之,乃得请,家无田园,卜居南京”所载,似可析出,其祖上非富庶之辈,其家非农桑之家,乃久居阳曲县城之平民。周瑄属大器晚成一流。大约在30岁时,乡试得中,为宣德乙卯科(宣德十年、1435)举人。获得功名后旋入国子监,在明朝最高学府就职。四五年后,约天顺六年(1441)前后,迁为刑部主事。在刑部,周瑄
[] (14061483)
郭守文
  郭守文,名号不见于载,北宋并州太原人。世出将门之后,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卒于北宋端拱二年(989),终年55岁。守文之父郭晖,行伍出生。五代时,追随后汉太祖刘知远,北伐南征,为护圣军使牞在与郭威征讨河中之役时,死节沙场。当是之时,4岁的郭守文随父从军,郭威见郭晖战死牞守文无人眷顾,遂收留其帐下,代为养育。若干年后牞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逐渐长成的郭守文,充其麾下,为护卫军校,被任左雄殿直、东第二雄副都知。郭威、柴荣死后牞赵匡胤“
[] (935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