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区历史人物介绍
马淑鸾
  马淑鸾(1930~1995) 著名人口学家。女,广西桂林人。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后分配到上海国棉二厂计划科工作,1955年调南京大学任教授。曾任中国人口学会理事,江苏省人口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从事中国小城镇人口问题、人口素质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委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撰写《经济改革中的小城镇人口问题》等著作11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篇。她
(19301995)
沈樾
   沈樾(1895~1975) 字伯荫,桂林市人。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历任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及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教师、忻城县县长、柳州区税捐局局长、广西省训练团总务处长、省田赋管理处科长、省府秘书处科长等职。长于书画,是广西美术会创办人之一,民国30年(1941)底与张家瑶、帅础坚、林半觉被选为该会理事。解放前其作品曾参加过广西美术会主办的“七·七”画展;解放后,其作品曾参加第二届国画展及多次广西画展。民革成员。1958年受聘
(18951975)
魏康侯
  魏康侯(1886~1953) 名官晋,字康侯,桂林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堂,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其祖辈于清末在桂林开设专营苏杭货的“介然堂”铺号,后相继去世,康侯遂由上海回桂林掌管“介然堂”,经营纸扇、龙井茶和果品等。自民国2年(1913) 起,多次担任桂林商会副会长、商会主席,并任桂林市参议会议长。33年秋日军进攻桂林,“介然堂”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热心公益事业,创办三街国民基础小学和“公安堂”消防组织。解放初期,捐献祖传的
(18861953)
魏继昌
  魏继昌(1886~1974) 字育清,一字默庵,桂林市人。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北京法律学堂,民国元年(1912) 至3年,在桂林任广西高等审判厅厅长,兼任广西法政学校教员,加入广西同盟会分会。5年至6年春,在广州任广东护国军第二军军部秘书长。其后又出任广东督军署秘书兼警卫军秘书长、护国军政府陆军部秘书长、广西大学秘书长。17年至38年,任桂林中学高级班国文教员。书法创作,造诣极高,抗战期间参加过桂林书画展。解放后,历任桂林市政
(18861974)
刘名誉
  刘名誉 字嘉树,桂林市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历官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贵州、河南主考,琼州、江宁、淮安等府知府。承其家学,宗法程朱,工词章、训诂、志乘、身心性命之学,对桂林地方沿革、宦寓、名胜、特产、人物等多所考证。曾参与总纂光绪版《临桂县志》。晚年回桂,任桂山中学校长,致力于辑古人之诗为启蒙读、物,对桂林教育事业多有贡献。著有《纪游闲草》、《桂隐辛壬集》、《竹雨斋诗抄》、《玩珠小记》、《越事备考》、《慕庵治心
唐岳
  唐岳(1821~1873) 唐仁次子。原名启华,字仲方,号子实,谥岳,桂林市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解元。咸丰元年(1851)与其弟启阴佐父主办广西地方团练,围攻太平军。后受广西巡抚劳崇光倚重,奏留总办广西全省团练,前后达16年。因办团练有“功”,升郎中,加封鸿胪寺卿衔,赏戴花翎。博学能文,年14受业于池生春门下,与吕璜、王拯多有交往。后致力于诗、词、古文。曾游广东,作《鹦鹉赋》。咸丰四年,将吕璜、王拯、龙启瑞、彭昱尧等师友文集辑
[] (18211873)
王恩祥
  王恩祥(? ~1863) 字芝庭,号钝翁。桂林市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二十四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云南学政。道光三十年,因太平天国军兴,请假回桂,奉广西巡抚劳崇光之命,参办通省团练,并以叙功保举道员。性喜山水,在任期间,曾游十三陵、昌平、宣化、榆林、张家口以及塞外白云山。光绪元年(1875)后,历主桂山、秀峰、榕湖书院讲席,讲学20余年,引进后学。常捐资帮助老弱贫困者,家居不乐仕进。工书画,精易义,山水诗作颇多,著有《
[] (?~1863)
况澄
  况澄 况祥麟之子。字少吴,桂林市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官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陕甘乡试主考官、御史、给事中、河南盐粮道兼按察使。在京为官4年,上奏议30余条;简放河南,不积私财。在外宦游20年,回桂林后,闭门不出,潜心治学。工诗词,擅考据,著有《西舍文遗篇》、《西舍诗抄》、《使秦纪程集》、《广千字文》、《两论纂说》、《春秋属辞比事》、《说文征典》、《杂体诗钞》、《粤西胜迹诗钞》等
[]
罗辰
  罗辰, 罗存理之子。字星桥,别号罗浮山人,桂林市人。清嘉庆间武生,自署武夫。工诗善画,书法亦佳。嘉庆七年(1802),参与《临桂县志》编修。居广州12年,以为南海吴荷屋绘游踪图扬名一时。道光十二年(1832)从广州起程,云游罗浮山、湖南岳麓山等地,“凡足迹所经, 或便道流连, 或纡途游览”。十四年回桂林,在榕湖南建宅作画写诗,名“芙蓉池馆”。平生性嗜山水,遍访桂林名胜,足迹涉及兴安灵渠、全州湘山、灵川、阳朔、灌阳、永福等地。所作山水,
[]
李宗瀚
  李宗瀚(1768~1831) 李秉礼之子。字北溟,一字公博,号春湖,桂林市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湖南督学、太仆卿、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浙江典试、浙江学政等职。为官期间,秉公办案,提携有识之士。喜藏书,爱好金石文字,曾构楼于榕湖南岸以收藏金石书画,题石额“拓园” (今碑存桂海碑林) 。辞官回桂后,杜门谢客,潜心钻研诗词书法。善诗词。其书法以行、楷见长,师宗王羲之、虞世南,内含而有
[] (17681831)
朱依真
   朱依真, 字小岑,号癸水潜夫,桂林市人。不事科举,自幼潜心钻研十七史。嗜声律,精诗词,诗格清高。善画山水花卉,画法秀润。与袁枚时相唱和,被袁枚誉为粤西诗人第一。清嘉庆三年(1798)应聘主纂《临桂县志》,嘉庆七年书成,凡32卷,别为35类。又曾任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分纂。去世后,好友李秉礼为其收集遗稿,邹显鹤为其校注,刊印《九芝草堂诗存》8卷。另撰有《纪年词》、《吊柳杂剧》等。
[]
李秉绶
   李秉绶, 李宜民之子。字芸甫,一字佩之,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桂林市人。曾官工部都水司,后辞官回桂林,以诗画著称于时,尤擅画梅竹。秉绶在其兄秉礼寓所湖西庄栽花治圃,又筑李园于叠彩山麓。所画梅竹,兴到落笔,脱弃凡近。其写意杂卉,以白石、白阳为宗,旁及青藤、石涛、新罗诸大家,兰石则专师择石。嘉庆十二年(1807)在虞山韶音洞、叠彩山风洞、伏波山还珠洞、普陀山七星岩口各刻兰竹两幅,为桂林石刻中的珍品。秉绶与朱鹤年、汤贻芬等齐名,有“乾
[]
李秉礼
  李秉礼(1748-1831) 李宜民长子。字敬之,一字阱云,号松圃、七松老人,桂林市人。其父曾为之捐官刑部江苏司郎中,不久辞官返回桂林。善绘画,工诗词。其诗宗法唐代韦应物,深受诗人袁枚赞许,所居寓所称为“韦庐”。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袁枚至桂,与之相交甚欢。嘉庆二十年(1815)在杉湖西岸建湖西庄,又依叠彩山筑环碧园,雅集骚人墨客,吟诗作画。曾将诗人朱依真的遗作辑为《九芝草堂诗存》。著有《韦庐诗内外集》。
[] (17481831)
罗存理
  罗存理, 字南潜,一字神谷,号梓园,因性好游览,自称五岳游人。桂林市人。出身布衣。工山水画,师从陕西蒋兴、法僧巨然,又不囿师说,讲求纵横驰聚,通神入化。喜作穹宕绝壑、灌木丛莽之山水画,尤以画桂林山水得心应手。凡有好的作品均以篆书署名。晚年画人物,用笔超脱,自辟蹊径,与当时的名家陈老莲、黄瘿瓢、罗两峰诸人齐名,为清代广西大画家,卒年80有余。一门三代,以画传家,其子罗辰、孙女杏初、媳查瑶溪皆能诗善画。
[]
朱若炳
   朱若炳(1715~1755) 字彤章,一字云亭,号桐庄,桂林市人。清乾隆二年(1737)进士。历官检讨、翰林院庶吉士,山东长山、菏泽、历城、安德等县知县,胶州、德州、九江、南昌等地知府。在山东任上,多有政绩。任胶州知府时,目睹该州滨海瘠壤,百姓贫困,遂及时发放救济粮,又向关东借米,并以工代赈,助民度荒;疏请凿通城东小溪为河,既便利商运,又灌溉良田百顷;筑珠山书院,教人育才。乾隆十八年,转知南昌府,勤于吏治;亲自批阅科举考试卷牍, 决
[] (17151755)
朱亨衍
  朱亨衍, 字浚伯,号清江,桂林市人。清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历官直隶甘肃知县、固原州事、平凉府盐茶同知等职,有“良吏”之称。雍正初年,为防固原州东南河沙侵袭和河水浸漫,下令筑堤数十里维护城隍,使州城得以安宁。升任平凉府盐茶同知后,仍驻固原,曾奏请迁驻所到海喇都,营建城廓廨署,方便百姓办事;又曾冒险劝诫军士,平息兵变,为人称道。博览群书,著述颇丰。著有《退耕轩杂著》、《海喇都初志》及《息肩吟》、《荔浦吟》、《陇首吟》等诗集。辞官回桂
[]
张文熙
  张文熙, 字念华,桂林市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由读书中秘,改御史,巡按陕西、浙江兼浙江乡试考官,以应天府丞、太仆卿致仕。为官执法宽严适度,调解纷争,公平善断,越人钦服,建祠以祀。辞官回桂后,赋诗撰文,以著书自娱,与其父张腾霄同为当朝桂林诗人。其子玉、辂、衡三人,同举乡试,有“三凤齐鸣”之誉。擅书法,在七星岩内书刻“第一洞天”四字。著述颇富,有《壬癸草》、《云岩集》、《罔[穴良]窝山房全集》、《按浙集》、《敉宁录》等。
[]
张茂良
  张茂良, 桂林市人,曾任湖南潭州善化(今长沙)主簿。对古典文献研究颇深,且有著作才,作文气高法古,为宋代广西一大家。象鼻山水月洞旁刻有其所作《广西经略显谟赵公德政碑》。
[]
谢顺慈
   谢顺慈(1874—1949) 桂林人。曾创办桂林从德女子学校,担任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师、桂林城第一区参议会议长、桂林慈善会会长、《桂林教育日报》董事、广西省政府咨议和参议等职。擅古文、工书法,专代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写应酬书法文字。1914年后以卖字为生。1921年孙中山之桂林行辕门楼题额“元首明哉”和中山公园纪念碑“中山不死”等字,均出自其手。曾书写《总理遗嘱》全文。抗日战争期间常与徐悲鸿互赠书画,结为挚友,有书画三绝之誉。所书周敦
(18741949)
余振柔
   余振柔(1905—1975) 女。艺名桂枝香,同行尊称其为桂娘。桂林人。1913年入桂林和园女科班学戏,师从林秀甫学习桂剧。先学小生,后改学花旦,兼工花脸,有真假两把嗓子,擅长唱工。饰演《法场祭奠》中的王金媛、《二皇登殿》中的贺后、《梨花斩子》中的樊梨花、《杏元和番》中的陈杏元等,字正腔圆,委婉动听,以声传情。白口与做工戏亦佳。与谢玉君、方昭媛、小桃红被誉为桂剧“四大名旦”。20世纪30年代后期,曾为融县(今分属融水、融安)文场戏《追
(1905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