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名人录
徐成章
  徐成章,原名天宗,字惠如,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演丰镇昌城村人。1892年10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徐正佩是私塾先生,父亲长年在南洋出卖苦力,除了维持个人基本生活之外,根本无法接济家庭。家中兄弟姐妹6人,全家仅有水田一亩多,主要靠租种地主田地和开垦荒坡种植番薯维持生活。徐成章少时在府城肇新小学读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府城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加入琼山县演丰乡进步人士组织的励志社,秘密开展“反清”宣传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海南支会,参加琼崖讨袁军。为了加强和统一琼崖讨袁军的领导,1914年2月,将琼崖各地不同名称的讨袁军汇集起来,成立以陈侠农为总司令的中华革命
(18921928)
李爱春
   李爱春,原名李春荣,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演丰镇爱国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亲靠种田捕鱼为生。在琼崖读书时,他与冯白驹等进步学生创办“同志互助社”,倡导进步思想。1924年在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考入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预科。在广州读书期间,受孙中山国民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特别是听取了从苏联留学归来担任共青团两广区委书记的杨善集介绍十月革命成功、工农当家做主的情况后,随即向中共党组织提出入党要求。1925年,由杨善集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时,他觉得自己的名字李春荣像个女人的名字,经常使人误会。于是征得党
(19011927)
陈秋辅
  陈秋辅,原名陈秋补,别名陈春、陈一夫,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大致坡镇排城村人。1900年10月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陈来益,字谦吾,母亲陈邢氏,娘家在蛟塘村。父母生育子女六人,陈秋辅排行第六,是家里最小的一个。陈秋辅跟随父亲在村里私塾念书,由于聪明伶俐,同学都称他为“小先生”。不久,父亲身染重病,因没钱治疗而瘫痪残废了。大姐二姐先后出嫁,大哥秋举、三哥秋壮漂洋过海到柬埔寨去当胡椒园工人,三哥秋佐流浪到文昌县铺前墟附近农村为人家养牛。这样,家里只留有老弱的祖母、病残的父亲、母亲、二嫂及年幼的秋辅了。一家的重担全落在母亲和二嫂的肩上。陈秋辅为卧床不起的父亲倒屎端尿、做饭、洗衣服、喂猪养鸡
(19001929)
林克泽
   林克泽,1909年生,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演丰岐山村人。1926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22年春,在演丰塔市乡道立小学任教。受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先后多次参加-、--、张贴传单、-等革命活动。1927年3月,任岐山村农会主席。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该村党支部书记。8月,参加塔市-和攻袭盐警队。1927年至1928年共发展两批党员,其中,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琼崖女杰刘秋菊就是林克泽介绍入党的。1928年下半年后,海南土地革命转入低潮,林克泽等人根据上级党组织“化整为零、利用社会关系和亲戚朋友、分散潜伏、保存革命力量”等指示,于1928年冬来到国民党势力
(19091995)
蒋习统
   蒋习统,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三江镇后山村人,189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除了在家务农外,还在三江墟经营一间小小的棺材铺。母亲冯氏,娘家在茗山村。1920年,蒋习统考取琼山中学。他热心爱国宣传活动,能言善辩,富有演说的才能,成为府海学生中闻名的人物之一。1924年,他考取上海的大学,接触进步的社会活动分子和革命人物,阅读了介绍马列主义和民主革命的理论刊物,经历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月,蒋习统以广东省农-动特派员的身份被派回琼崖开展农运工作。回到三江后山老家后,他发动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废除旧礼教,号召群众拥护国民革命。为了开展农村的革命活
(18991927)
韦义光
  韦义光,又名韦家瑞,字伯甫,1892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三江镇美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思想较开明,身材魁伟。他曾拜师学得一身好武功,被各村庄的农民兄弟称为“拳师傅”,为人耿直,不惹是生非,但爱打抱不平,平生务农,在农闲时传授武功,或逢各墟镇集市日从事“相牛”(指观察牛后估计这头牛的价格,从中得些收入)生意。大母一贯在乡间耕种,没有生育能力。其父在五十余岁时为了传宗接代,续娶后妻,生下一男孩,父喜不自胜,按族谱辈序取名为韦家瑞。后来生母病故,靠大母抚育长大。1917年秋韦义光考取琼山中学,倾向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每逢假期回到家乡,就向村中父老兄弟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以及革命道理
(18921940)
林平
  林平,原名林芳祥,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灵山镇涌潭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1年考上大学,到北京读书。接触到不少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深受他们的言行感染,积极阅读各种进步书刊,接受共产党的主张,不久被吸收为共产党员。 1926年初,受党组织的委派,林平以广东省总工会特派员的身份回到琼崖,担任海口市总工会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负责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他和吴清坤等人不辞辛苦,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人、雇员当中,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鼓动工人树立信心,发动工人起来为自己的权益斗争,建立各种分会。他不失时机地组建和扩大了海口市总工会。到1926年底,已建立包括海口市总工会、琼山县总工
(19021927)
徐天柄
  徐天柄,又名徐坚,字仲叔,曾用名吴青,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演丰镇昌城村人,189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农为业,农闲时兼作小贩维持生活。与徐成章(即徐天宗)是堂兄弟,天资聪颖,灵敏过人,能说会道,还写得一手好文章。青年时期与徐成章一起加入进步人士组织的励志社。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与徐成章、梁秉枢等人在琼山县演丰镇昌城村附近的白石溪设立海南讨袁总机关,以公开名义从事种植和畜牧业,而暗中组织机关进行讨袁活动。参与在文昌潭牛墟、抱罗墟、南阳墟和琼山县的树德乡分设联络站,并从南洋及香港等地筹集经费,运回0,为建立讨袁军打下了物质基础,这一年在大致坡附近的厚林铺仔袭击袁氏派回
(18901930)
张世英
  张世英(1918~1990),海南省琼山县三江镇人。1918年2月13日在泰国出生,6岁时回家乡,读完初小,外出当泥瓦工,后续读高小,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培党小学当教师,开展中共党的工作,并担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日本军队侵琼后不久,参加琼崖游击队抗日独立总队,任第二大队政工队队长。1940年秋,任独立总队第一支队第七中队指导员。1941年冬至1945年春,先后任第一支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和第一大队大队长,参加著名的大水战斗,并率领第三大队挺进琼山二区,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为主力部队挺出外线作战创造了条件。1945年夏,任琼崖抗日独立纵队挺进支队副支队长、
(19181990)
冯安全
   冯安全,原名冯尔秋,字月天,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大致坡镇墩玉村人,1903年出生。1926年5月,冯安全带头创办金堆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任农军队长。同年8月,冯安全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开展反对土豪劣绅、-污吏的斗争。1927年国民党发动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冯安全受中共琼山县委书记冯白驹的派遣,深入各区乡建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冯安全先后担任金堆乡农民讨逆军连排长、琼崖工农红军连长、琼山县十二区委委员、琼文经济委员会委员、琼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琼文县委常委、琼崖西南区临委常委等职。1930年11月,冯安全奉命执行琼崖特委“夺取海口、扫除海府外围之敌”的计划,和刘秋菊
(19031990)
李汉
  李汉(1904~1989),原名李永启,海南省琼山县演丰镇芳园村人。1924年考上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后因家庭困难休学一年。1926年复学,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同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在儋县秘密活动,任中共儋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常利用“老银客”身份做掩护,到新州月本理发店的联络站和设在白马井潘富海家的联络站,以及光村、新英、海头等地与各地的党员接头、开会和检查指导工作,为恢复党组织到处奔波。经他和县工作委员会其他人员的共同努力,到1936年5月,中共儋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儋县委员会时,全县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立了6个
(19041989)
冯裕芳
  冯裕芳(1881~1949),海南省琼山县三江镇水源村人。家境贫穷,童年失学,给地主放牛。8岁前往泰国,由经商的胞兄裕源(早年同盟会会员)接济读书。20岁往日本求学,结业于日本庆应大学领事科。留学期间,是中华革命党发起人之一,同盟会东京支部部长,襄助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事业。中华民国成立后,一直追随孙中山。1928年到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国际公法和哲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参加英国共产主义小组,研读马克思著作,后因病在印度尼西亚隐居9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担任设计专员,与周恩来来往甚密。后南下香港,与蔡元培、张一雷、许地山等从事新文学运动,并参加胡愈之创办
(18811949)
吴乾鹏
  吴乾鹏(1911~1952),海南省琼山县大致坡镇文风村人。父亲是美术教员,少年时随任教员的父亲在琼山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6年在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就读。1927年9月,考上北京大学美术系,专修西洋美术,六年学业,四年修毕。1931年提前以优秀成绩获得毕业证书。1932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任教。1933年底,遵父命受聘回家乡的琼山中学,兼教美术、音乐2门课程。在琼山中学,率先采用开拓学生心智的新型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到户外写生、唱革命歌曲、演出话剧等,给琼崖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936年春,受聘在文昌中学任教,继续推行新法教学,创立碧波话剧社(七七事变
(19111952)
杨启安
  杨启安(1912~1941),原名杨来泰,海南省琼山县演丰镇塘内村人。出生贫苦家庭,在早年参加革命的六叔影响下,少年时期就同情革命,参加传送情报、散发传单等活动。1928年冬到泰国,1929年下半年回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常往返琼山县、儋县以及海南岛西南等地传递信件。1933年4月,联络琼山县瑶城、塘内等村的党员,成立中共瑶城党支部。1934年春参加红军。1935年5月,任中共儋县工作委员会书记。1936年1月,任中共儋县委员会书记。同年夏任中共琼崖西南临时委员会书记,注重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到1937年上半年,将昌江县、感恩县2个县党员发展到120多名,建立3个区委员会和14个党支部
(19121941)
林明
   林明(1918~1969),原名林诗荣,海南省琼山县三江镇国营三江农场新埠人。1934年2 月,入府城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读书,毕业后在家乡田尾村初级小学当教员。1939年4月,前往泰国谋生,6月加入泰国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回琼。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被派往琼崖抗日独立总队警卫连任文化教员、党支部书记。1941年5月至1950年4月,先后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四支队政治处组织股长、总支书记、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组织部党务科长、第二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挺进支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副政治委员等职。1950年5月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
(19181969)
王健民
   王健民(1920~1984),海南省琼山县演丰镇和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任中共琼山县和东区委员会、远东区委员会组织部长。1940年2月,到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党校学习。5月任琼崖抗日公学政治部干事。12月任中共澄迈县特别区委员会副书记、书记。1941年9月,任中共澄迈县三区委员会书记、中共琼山县四区委员会书记。1942年10月,任中共琼山县一区委员会书记。1944年12月下旬,任琼山县群众联合会主任。1945年10月,任中共琼山县委员会民运部长。1948年4月,任中共府海特别区委员会书记。1950年5月,任中共海口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宣传部长、海口市郊区土地
(19201984)
钟锦泉
  钟锦泉(1868~1961),原名钟斗兴,祖籍海南省琼山县灵山镇福同村。家境贫困,清光绪六年(1880年),随父亲到海口铜锣园天主教堂(今海口市大同路)当童工。神父教他学习英文、法文,且吸收他参加了天主教。七年,又安排他去香港薄扶林区圣心学校读英文、法文。十四年(1888年),修完学业后与父亲一起到越南海防谋生,被几家华侨大商行争聘为洋务员。二十一年(1895年),被旅越海南大商家阮德兴推荐给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海防分行当华人经理,投资中西餐厅、旅游、航海等业。不久便成为海防、河内、西贡等地的知名人士,先后当选为海防市参议院议员、南越堤岸海南同乡会名誉会长、时习华侨中学和侨英中学的校董,并汇一笔款
(18681961)
王黄文
   王黄文(1916~1988),海南省琼山县灵山镇拾桂村人。自幼酷爱琼剧,1932年,开始涉身梨园,17岁开始登台演戏,演小旦、净角,后改演须生。参加过10多个文武大、中、小班,在《秦香莲》、《搜书院》、《海瑞回朝》、《红叶题诗》等100多个古装、时装戏中扮演重要角色。艺术风格豪放洒脱,台步矫健有力,功架苍劲挺拔;塑造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气质高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唱腔脍炙人口,在海南内外广为传唱。尤其是在《秦香莲》里塑造的包拯一角,被誉为“活包公”。从1951年起,历任海口集新剧团演员兼团长,广东琼剧团副团长,广东琼剧院副院长、一团团长,海南文化局戏工室副主任,广东琼剧院艺委会主任、艺术指导
(19161988)
徐天恩
   徐天恩(1895~1968),号爱之,海南省琼山县演丰镇塔市乡青园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24年12月,广东公医专门学校毕业。历任广州市保生产科学校、广东公医专门学校教师、教务员。1928年9月,返琼开设“爱之医社”诊所。1936年七八月间,海口发生霍乱流行,由美国人、法国人掌控的海口福音医院和中法医院拒绝收治霍乱传染病人,许多患者病毙街头,致使疫情扩散,发病率约高达4‰,死亡率达2%。危急关头,与林筱海医师率先组织同仁义务应诊,利用坐落在盐灶废弃的德国领事馆楼房,设立海口“临时传染病院”,专门收治霍乱病人。一个月后,疫情得到控制,逐渐平息。1939年日本军队侵琼,迁往湛江广州湾行医。
(18951968)
全部美兰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