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历史人物介绍12
郑澣
  唐郑州荥阳人,本名涵,郑馀庆子。德宗贞元进士。累迁右补阙。敢言不讳,迁考功员外郎。文宗立,入为侍讲学士,累迁尚书左丞。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户部尚书召,未拜而卒,谥宣。 集三十卷,今存诗五首。
[]
郑据
  郑据,唐,荥阳人,右龙武军长史。曾作七老会诗一首
[] 香山九老
郑畋
  郑畋(tián)(825年-883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郑畋出身于荥阳郑氏,考中进士后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郑畋进入朝廷,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后,郑畋被召回朝中担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77年),郑畋任门下侍郎、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乾符六年(879年),郑畋在招安黄巢之事上与卢携发生争执,被罢免相位,贬为太子宾客。广明元年(880年),郑畋
[] 唐朝诗人,唐朝宰相 (825883)
郑仁表
  郑仁表,字休范,荥阳人,累擢起居郎,刘邺作相时,贬死岭外。诗二首。
[]
郑审
  郑审[唐]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瑶子。乾元(758—759)中任袁州刺史。善诗,与杜甫交善。善画,其事具张彦远所撰彩笺诗集。《旧唐书·岐王范传、历代名画记》
[]
郑延昌
  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官至尚书左仆射。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唐懿宗咸通(861年—874年)末年,郑延昌中进士。迁监察御史。 前宰相郑畋(与郑延昌无亲戚)大约于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
[南北朝] 唐朝宰相
郑綮
  郑綮,[唐](公元?年至八九九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光化二年。第进士,累官庐州刺史。黄巢掠淮南,綮移檄请无犯州境,巢笑,为敛兵,州独完。[唐](公元?年至八九九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 光化二年。第进士,累官庐州刺史。黄巢掠淮南,綮移檄请无犯州境,巢笑,为敛兵,州独完。僖宗嘉之,赐绯鱼。岁满去,赢钱千缗藏州库。后它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及杨行密为刺史,送都还綮。王徽为御史大夫,以兵部郎中表知杂
[] 唐朝宰相
郑朗
  郑朗(?一856)唐宰相。字有融,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郑珣瑜次子,郑覃弟。穆宗长庆元年(821)登进士甲科,入迁右拾遗。开成中,擢起居郎,累迁谏议大夫,为侍讲学士。会昌初,任给事中,出为华州刺史,迁定州刺史,入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出为鄂岳浙西观察使,进义武、宣武二节度使。后入朝历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复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迁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大中十年(856),因病辞职,官终太子少师,卒赠司空。
[] 唐朝宰相
郑肃
  郑肃(?一847) ,唐武宗宰相。字义敬,荥阳人,儒学世家。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第进士,书判拔萃,补兴平尉,历佐使府。文宗大和初(827)入朝为尚书郎。六年(832)转太常少卿。长于经学,博士有疑,必就决之。以谏议大夫兼长史进尚书右丞。文宗开成初(836)出为陕虢观察使。开成二年(837),召拜吏部侍郎。帝以肃尝辅导东宫,言论典正,诏兼太子宾客,为太子李永授经。既而太子母爱废驰,终以忧死,肃出为检校礼部尚书、河中节度使。武宗立,累迁
[] 唐朝宰相
郑覃
  郑覃(?-842年),封荥阳公,唐朝大臣,德宗朝宰相郑珣瑜之子。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之一。官至太子太师,后以病辞官。武宗初授司空。出身官宦郑覃出自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珣瑜在唐德宗、唐顺宗父子年间任宰相,他也因此得以在弘文馆担任校书郎,步入仕途。郑覃此后担任过拾遗、补阙这样的小官,后又历任考功员外郎、刑部郎中。入朝为官在唐宪宗年间的819年,郑覃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当上了高官。当宪宗想派五位宦官率军运粮到西北的回鹘
[] 唐朝宰相 (?~842)
郑絪
  郑絪(752年-829年)唐德宗时宰相。宪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居相位凡四年。后自河中节度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絪守道寡欲,治事笃实,世以耆德推之。太和中,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曰宣。絪著有文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唐朝宰相 (752829)
郑珣瑜
  郑珣瑜(738——805),是唐代宰相。字元伯,河南荥泽(今郑州市)人。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养母。代宗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清静惠下,颇有政绩。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顺宗立,以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忧愤而卧家七日不出。罢为吏部尚书,数月病卒,谥号文献。郑珣瑜生于唐朝的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由于父亲早亡,郑珣瑜幼年的家庭生活非常艰难。唐朝天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他在家一边耕田,一边
[] 唐朝宰相 (738805)
郑余庆
  郑余庆(748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
[] 唐朝宰相 (748820)
李揆
  李揆,[唐](711 ― 784)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开元末进士。封姑臧县伯,官至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卒年七十四,谥曰恭。美风仪,善奏对。肃宗叹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故时称三绝。善文章,尤工书。《唐书本传》、《书史会要》。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秦府学士、给事中玄道玄孙,秘书监、赠吏部尚书成裕之子。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改右补
[] 唐朝宰相 (711784)
李日知
  李日知(?一715) ,郑州荥阳人。唐代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武则天天授年中 (690—691),累迁司刑丞,时法令严厉,吏争为酷,独日知执法宽平无冤滥,曾为一犯量刑与少卿胡元礼强争,终免囚死。唐中宗神龙初(705),为给事中,寻加朝散大夫
[] 唐朝宰相
崔元综
  唐宰相。新郑人。武则天天授中,累迁秋官侍郎。长寿元年(692),擢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勤于内政,从不懈怠。相貌敦厚,性厉严苛。每审案,必穷究而后止。长寿二年(693),流放振州(今海南三亚市西),朝野贼子称庆。遇赦后任监察御史。中宗时,累官尚书左丞,官终蒲州(山西永济)刺史。野史逸闻崔元综崔元综,则天朝为宰相。令史奚三儿云:“公从今六十日内,当流南海。六年三度合死,然竟不死。从此后发初,更作官职。后还于旧处坐,寿将百岁。终以馁
[] 唐朝宰相
常香玉
  张妙玲(1923-2004),改名常香玉。河南省巩县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9岁随父亲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其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代表演艺戏剧有《花木兰》、《拷红》、《白蛇传》,
豫剧表演艺术家 (19232004)
谷德振
  谷德振(1914~1982),河南新密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工程地质、地质力学家。 1942年,谷德振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2年~1946年任职于四川省地质调查所,1946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程师,1946年~1949年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导下从事地质力学和矿产资源的研究,特别是在小构造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认识。他撰写并与同事合著《四川南江旺仓间火成岩体侵入之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41982)
张伯声
  张伯声(1903~1994),曾用名张谲骏,河南荥阳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 张伯声父亲张铭宸,为河南省议员,南阳中学监督。张伯声幼年就学于农村,经常参与农事,深知农民疾苦。1913年,进荥阳县城高小学习,喜爱自然地理。1917年考取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同年进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6年,他在清华毕业,遂被公费保送赴美留学。张伯声先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不到两年就提前毕业,获硕士学位。随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31994)
郑虔
   郑虔(685—764),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他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以及历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书法家等专业性辞典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至德二年(757)寒冬腊月,郑虔以老弱残
[] (68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