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人物介绍18
筱奎童
  筱奎童(1920~1974年) 筱奎童,原名张广胜,江苏邗江人。从小学戏,八九岁就练武功,被京剧武生陈禄庆看中,悉心指导,苦练武功,又帮助练猴子戏。以后正式拜师,陈禄庆长子叫大奎童,便授名他筱奎童。1950年,普陀区成立华联扬剧团,筱奎童为剧团的主要演员。他演戏刻苦认真,精心琢磨每个角色,能演文、武、老、小、娃娃生、小花脸、大花脸。观众说他“装龙象尤,装虎象虎”,同行们赞誉他是“生角全才,净丑英才”。1954年参加华东
(19201974)
石小喜
  石小喜(1933~1994年) 石小喜,曾用名连和,江苏江都人。民国36年(1947年)逃荒来到上海,在鞋摊上学皮匠手艺。解放后,1958年进西新街制鞋合作商店当鞋工。 60年代初,为了维护顾客利益,方便顾客修鞋,主动要求放弃室内工作,到中山公园西首一条石子弄口设摊。工作中,处处为顾客精打细算,时时急人所急,令顾客称心满意。有一位第二天赶赴北京机械学院报到的大学生,因一双新布鞋尚未楦好,向石求助,石立即答应,只用30分钟时间
(19331994)
源根
  源根(1883~1972年) 源根,女,原名崔觉照,江苏仪征人。因家境贫寒,6岁在常州虹庙出家。后适逢常州福缘庵废除子孙制,改为十方选贤制,老师太往虹庙挑选接班人,延请源根到福缘庵为第三代传人。 民国12年(1923年)春,老师太病重,源根法师接替该庵住持。当时有两徒不服,把庵内财物全部卷走,又把门窗拆去,仅留空庵一座,源根并不灰心,白手起家,重建庵堂。两年后,福缘庵佛事繁忙,香火鼎盛,庵内发展客师、职工等20余人,在常州颇
(18831972)
辛德培
  辛德培(1913~1986) 曾用名辛勤,江苏扬州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民国23年(1934年)起,先后任教于扬州正谊中学和盐城省立联合中学。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扬州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负责人,并任《抗日周刊》。学校内迁重庆后,历任江苏旅渝中学、求精中学教师,重庆中华职业学校、重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教务主任等职,并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组织“鲁迅研究会”(后改名为“国际问题研究会”),担任过黄炎培私人秘书。民国34年
(19131986)
赵丹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肥城,生于江苏扬州,迁居南通。16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课余参加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的演剧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激于爱国热情,取艺名赵丹,演出《决心》、《乱钟》等话剧。民国22年(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同年,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录用,拍摄无声片《琵琶春怨》;后连续参加《时代的女儿》、《乡愁》和《热血忠魂》等近30多部影片的拍摄,以及《回春之曲》等话剧的演出。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 (19151980)
魏正荣
  魏正荣(1908~1980) 江苏扬州人。13岁到上海一玉器作坊学艺。民国27年(1938年)自开玉器小作坊。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长于制作走兽和水生小动物,在同行中颇有名气。建国后,参加上海雕刻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后被选为理事会副主任。他是南派玉雕艺人的代表,擅长花草鱼虫、飞禽走兽及人物的设计和制作,“相玉”、“用料”、“俏色”(亦作“巧色”)是他的“三绝”。他曾从废料中拣回一块蟒黄皮玉料,经洗琢后竟是一块羊脂白玉。他用这
(19081980)
江上青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清宣统三年(1911 年)三月十二日生于江苏扬州江都县仙女镇一中医世家。民国16 年(1927 年)江上青考取南通中学,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特别是李大钊、-的文章,开始参加-。同年11 月加入共青团。民国17 年,转学扬州中学,仍秘密从事-,引起国民党当局警觉。不久在东关江家桥的家中被捕,关押于苏州司前街监狱。其父请律师辩护,法院判“年幼无知”予以释放。江上青出狱后,至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学习。行
江上青,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111939)
吴应熊
  吴应熊(1634年-1674年5月18日),吴三桂之子,额驸、少傅兼太子太傅,娶建宁公主为妻。因多尔衮对吴三桂有戒心,故以额驸之名让吴应熊留在京城作为质子。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被杀,其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人物生平吴应熊 (1634—1674年5月18日),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三桂因擒杀南明永历皇帝,将其赶出云贵,逃往缅甸,一举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奉命永镇云南,兼辖贵州。由于他
[] (16341674)
杨鸣玉
  杨鸣玉,祖籍江苏扬州甘泉县,原名阿金,字俪笙,号鸣玉,乳名娃子,因排行第三,故人称杨三。职业是京剧演员,清嘉庆二十年农历乙亥九月十八日出生。艺术经历自幼入苏州科班学昆生,后改昆丑。奠定扎实的文武戏的功底。道光年进京后曾搭和春、双奎、老嵩祝成各班,后搭四喜班,专演昆丑,功底深厚,文武皆精,每戏均有绝妙。代表剧目武戏能演《盗甲》、《问探》等,文戏能演《借靴》、《测字访鼠》、《风筝误》等。所演《芦林》、《惊丑》、《扫秦》、《相梁刺梁》、《拾金
[] 同光十三绝
鉴真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人物生平14岁随父于扬州大云寺出家,从智满禅师为沙弥。26岁,鉴真成为了精通佛教
[] (688763)
周嘉敏
  小周后(950年-978年),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大周后周娥皇的妹妹,代表作有《击蒙小叶子格》。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李煜立小周后为国后。开宝八年(975年)南唐灭亡,小周后也随李煜被俘虏于京师,宋太祖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978年,李煜去世,小周后不久后也离世了。人物生平入宫封后小周后,本名不详,南唐司徒周宗次女,大周后(周娥皇)之妹。小周后比大周后小14岁,大周后与李煜成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因为亲戚关系,小周后常出入内宫
[五代十国] 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 (950978)
周娥皇
  大周后周娥皇(936年-965年),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史称大周后。周娥皇“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莫不妙绝,尤工琵琶。公元965年,周娥皇于瑶光殿与世长辞,时年二十九岁,谥号昭惠,葬于懿陵;李煜遵从周后遗愿,将其最爱的烧槽琵琶陪葬。人物生平入宫受宠周娥皇,父亲周宗,南唐元宗李璟时以司徒致仕,居金陵。周娥皇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莫不妙绝,尤工琵琶,曾为元宗弹奏琵琶以祝寿,元宗深为赞叹,赏赐以烧槽琵琶。
蒋贵
  蒋贵(1380—1449年)字大富,江都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擅长骑射。早期随燕王朱棣起兵,因功官任指挥佥事,后镇守边关,战功极多,官至平蛮将军、定西伯。正统十四年(1449年)去世,追赠其为泾国公、谥武勇。蒋贵早期以随燕王朱棣起兵,高大有力,善于骑射,因功任昌国卫指挥同知。后又随大军征讨交趾和沙漠,升为指挥佥事,掌管彭城卫事务。 宣德二年(1427年),四川松潘番人反叛,蒋贵充任造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去征讨。他招募向导,越险阻而进
[] (13801449)
蒋琬
  蒋琬 ,泾国公蒋贵之孙,蒋义之子,江都人。因父亲蒋义有病不能袭爵,他直接承嗣祖父的定西侯爵位。天顺末年,佩平羌将军印,总兵甘肃,筑甘州沙河诸屯堡。成化八年召还,协守南京,兼督操江。十年入督十二团营,寻兼总神机营兵。上言:“太祖肇建南京,京城外复筑土城以卫居民,诚万世之业。今北京但有内城。己巳之变,敌骑长驱直薄城下,可以为鉴。今西北隅故址犹存。亟行劝募之令,济以工罚,成功不难。”又言:“大同、宣府诸塞下,腴田无虑数十万,悉为豪右所占。畿内
[]
江德量
  江德量的曾祖父江浧,祖父江世栋,全都没有作官。他的父亲江恂从拔贡生,直到最后任徽州府知府,以才干而人称于时。江德量天生就有不一般的禀性,他的父亲喜好金石上的文字,收集、整理了很多,江德量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继承了下来。他父亲说:“我有这样的儿子,就是金石上的文字对于江家,会得到更多。”乾隆四十二年,江德量拔贡。乾隆四十四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乾降四十五年,会试中式,入殿试。荣获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一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
[]
贾国维
  贾国维(?~?),字千仞,字奠坤,号毅安。江南扬州府高邮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王云锦进士第三人。贾国维时在京会试时用的是王兆凤的名字。(也有称其弟为兆凤)他与弟弟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解元,同榜成进士,选为庶常,任职泽州。相国陈廷敬尝有“花砖联步”之额纪念贾国维兄弟双双登科的盛况。贾国维是孝廉贾良璧的次子。早年博通经史,善长于诗、古文辞、书法。康熙三十五年,贾国维得中康熙丙子科顺天府乡试举人。贾国维开始凭借擅长书法,在内廷食
[]
季愈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季愈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御赐季愈鼎甲一甲第二人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据记载,季愈的父亲为掾吏时,湖西奸民刘某图谋不轨,被官府查获。于是,有命令要将与刘某有关联的人穷追到底,将党羽全部治罪。季愈的父亲以掾吏受命搜查刘某家,发现有一本册子,一看上面都是他素来就知道姓名的人,这些人根本没有不法行为。他有心解救他们,但是当时的形势,他也不敢藏匿这本小册子。到摆渡过湖时,佯装一失足坠落水中,趁机将这本册子
[]
陈倓
  陈倓,江苏仪征人。字定先,号爱川,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于清乾隆四年(1739)。清雍正十一年(1733)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陈倓天性纯笃,有宏远志向。九岁时已经能写文章,年少负有成器才名,一直刻苦自励。他的父亲陈在璿,训子相当严厉。陈倓体会父亲的期盼,他“昼夜苦读,学益进,摇笔文就,惊倒宿儒。弱冠补诸生,试辄高等。”陈倓不将富贵荣华放在心上,但“每语国计民瘼,则往复筹划,历历可施行。此其器量远大”。康熙五十九年(1720
[] (16951739)
叶允武
  叶允武(?~1584?),字健庵,江苏山阳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武举会试第一人,一说万历二十一年(1593)癸巳科武举会试第一人。叶允武的祖上叶淇,字本清,景泰五年(1454)进士。据《明史》记载,天顺初年,叶淇受石亨的诬陷,下吏部接受考讯,因查无实证而放还,被降为武陟知县。宪宗朱见深即位后,叶淇累官至大同巡抚。孝宗朱皊樘登基,叶淇被召回京师受到重用,官至户部侍郎。弘治四年(1491),又代李敏为户部尚书,不久又加太子
[] (?~1584)
景旸
  景旸少年聪慧,曾随父亲任职广州。刘大夏读了他写的文章后称赞道:“此儿今后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弘治十一年(1458),景旸考中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会试考中第三十四名,殿试夺得第二名,授翰林编修。当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倚仗权势,排挤打击朝中正直大臣,朝中大小官吏见到刘瑾都毕恭毕敬,连大气都不敢喘,只有景旸等少数几位翰林不去依附,但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为此景旸心中十分惭愧,曾写了一篇名为《自罚》的文章,深刻地检讨自己“虽职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