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人物介绍15
徐芝纶
  徐芝纶(1911年6月20日—1999年8月26日),出生于江苏江都。工程力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徐芝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自重好学,勤奋努力。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4年7月于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留校当助教。193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美。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接着转入哈佛大学学习,于1937年又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当时,中华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11999)
吴征镒
  吴征镒,植物学家。原籍江苏仪征,1916年6月13日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40°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组织领导了全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62013)
吴征铠
  吴征铠,物理化学家、放射化学家 1913年8月8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扬州。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教授。1940年起历任湖南大学化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1960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扩散部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扩散总工程师。1978年至今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早期工作以分子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32007)
王葆仁
  王葆仁,高分子化学家 1907年1月20日生于江苏扬州。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193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9月12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中国最早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化学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聚甲基-、聚己内酰胺。对有机硅高分子,特别是硅碳硅氧链高分子的合成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71986)
童宪章
  童宪章,(1918.1.10-1996.1.31),石油工程学家。原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1941年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1941年开始参加玉门油田创业工作,参加和主持第一批油井的测井、钻井及开采,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专业人员。最早主持中国油田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设计及实施工作。从大庆油田发现起即负责几个区第一口井试油工作,以后常为中国主要油田开发工作的组织者。多年研究注水油田规律,提出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81996)
施履吉
  施履吉(1917.10.26-2010.12.14),,细胞生物学家。1917年10月26日出生,江苏仪征人。1940年获浙江大学园艺系学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用高精度、高灵敏度定量定位法证实胚胎发育双梯度的理论,是国际上最早发现细胞质内DNA的科学家之一是首先用受精卵作DNA受体细胞探讨DNA的作用,为高等动物遗传转化打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72010)
柳大纲
  柳大纲(1904年2月8日—1991年9月14日),出生于江苏仪征。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柳大纲于1904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仪征县一书香门第。其父亲是前清秀才,在乡村当小学教员,家教严格,其母早故。柳大纲聪颖好学,1920年毕业于扬州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学部。1924年南京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设立本科。柳大纲于1925年毕业于该校化学系,获得学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41991)
李方训
  李方训(1902~1962)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江苏仪征人。民国10年(1921)考入金陵大学,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民国17年赴美留学入西北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民国19年回国,任金陵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民国29年后,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化学会会志和化学学报编委。民国37年后获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并获该校金钥匙。1949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任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 (19021962)
黄宪
  黄宪,有机化学家 1933年12月1日生于江苏扬州。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研究,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新反应和新方法。关于有机硒碲化合物在合成多取代烯烃中的应用和聚合物负载的固相合成的研究,发现了有机碲盐在不加碱的情况下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烯烃,并提出亲卤反应机理。利用a-高碘取代叶立德与亲核试剂反应,使叶立德的a-碳极性逆转。发现快基砜及亚砜进行锆氢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2010)
黄鸣龙
  黄鸣龙,有机化学家 1898年7月3日生于江苏扬州。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年研究中药延胡索和细辛中有效成分。后研究甾族化学,发现了甾族的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发现山道年的4个类似物在酸、碱作用下可以“成圈”地转变,由此推断出其相对构型,使后来国内外在解决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绝对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41979)
陈桢
  陈桢(1894.3.14-1957.11.15) 号席山,又号协三。江西省铅山县人。著名遗传学家、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生于江苏省邗江县瓜洲镇,幼年在江苏读书,1912年,改入江西省铅山县籍,年末参加江西省公费生考试,初试、复试皆名列榜首。1913年以公费进入上海中国公学院大学部预科学习,1914年毕业,同年秋考入金陵大学农林科,1918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留校任育种学助教。同年冬考取清华学校留美官费生。1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41957)
黄琳
  黄琳,控制科学专家。1935年11月30日生于江苏扬州。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1年北京大学数力系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系统稳定性与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给出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单输入系统极点配置定理,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存在性、唯一性与线性控制律。建立输出反馈实现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充要条件,指出一般情况下该问题无解。首先给出稳定多项式其凸组合保持稳定的充要条件。与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忠和
  周忠和,古生物学家,1965年1月19日出生于江苏扬州。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9年获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现任该所所长。主要从事古鸟类研究。研究发表了20多种早白垩世发现的新的鸟类化石,在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和分类、分异辐射、飞行演化、功能形态、胚胎发育、繁殖行为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发现和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在中生代鸟类研究领域的工作。此外,还在热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骏
  陈骏,地球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54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扬州。198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2年和1985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校长。长期从事表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用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揭示亚洲风尘潜在源区,发现中国黄土和北太平洋深海风尘沉积物质具二源性特征;通过对我国北方沙漠和黄土风化成壤过程中元素活动性研究,创建指示古季风气候变化的风尘地球化学指标,明确指出亚洲季风对大陆风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晓亚
  陈晓亚,植物生理学家 1955年8月21日生于江苏扬州。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5年获英国里丁(Reading)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从事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早期曾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在植物次生代谢(特别是倍半萜生物合成)、棉纤维发育和植物抗虫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克隆鉴定了棉酚合成途径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礼和
  张礼和(1937.9.8-) 江苏扬州人,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7年9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并留校任教。1964年考取著名药物化学家王序教授的研究生,从事核酸药物研究,1967年毕业,继续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1年至1983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进修。1983年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1984年任北京医学院抗肿瘤药物研究室主任。1985年任北京医科大学药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明
  江明k,高分子化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38年生于江苏扬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多尺度相结构研究。发现嵌段共聚物/相应均聚物相容性的链构造效应,得到高分子共混物的密度梯度模型在高分子间的可控氢键相互作用导致的增容和络合方面,提出高分子共混物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可实现“不相容-相容-络合转变”的概念,并发现通过对荧光探针芘的化学改性可使其成为碳氟微区的靶向探针,可用于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加安
  严加安, 数学家 1941年12月6日生于江苏邗江(现为扬州市邗江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随机分析和金融数学研究,在概率论、鞅论、随机分析和白噪声分析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建立了局部鞅分解引理,为研究随机积分提供了简单途径给出了一类可积随机变量凸集的刻画,该结果在金融数学中有重要应用用统一简单方法获得了指数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鑫
  孙鑫,凝聚态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籍贯江苏扬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主要从事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研究,近年着重将凝聚态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相结合,研究有机光电功能的机理。曾解析求得相变理论中的临界指数 δ =7,并表明其能满足全部七个Scaling等式;与合作者预言了孤子存在一类新的振动模,后来得到实验证实;发展了宽能带的 π 电子关联理论,澄清了高分子“共轭结构”产生原因的争论;提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志宏
  周志宏(1897.12~1991.2),出生于江苏扬州。冶金学家、冶金教育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周志宏出生于扬州市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家庭。1913年从两淮小学毕业,考入扬州中学。1917年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23年毕业,获工学院学士学位。1924年去美国南芝加哥炼钢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25年秋,进入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1926年获冶金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7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