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历史人物介绍2
颜蕴三
  颜蕴三,族名杰礼,字蕴三,号逢吉。清道光六年(1826年)出生于威远县南乡颜家坝。卒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自流井盐业史上最有声望的技术人才,其人一生发明了不少凿井工具,被誉为井场“鲁班”。颜蕴三自幼家贫,靠做簸箕为生。稍长投自流井盐商、本家叔父颜昌英,在其永兴井驶牛推卤。蕴山虽识字不多,但天资聪明,喜与井场山匠、管事、技工生活在一起。不数年,井灶生产的整个过程。蕴山即能熟记于心,加之他又虚心好学,手勤脚勤。
[] (18261899)
王伯乔
  王伯乔(1871~1944),字贞杰,威远县向义镇里河沟人,少年时代曾就读于1874年由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的成都尊经书院,师从经学大师王闿运,四川留法预备校毕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川总督岑春煊为训练新军,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王伯乔任教官。宣统元年(1909),王伯乔随四川新军协统钟颖率兵入藏,任秘书长。到藏后任驻藏大臣衙门参议,后升至参赞,继任登科府府官(四品)。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任川边经略史署参赞。时任川边经略史
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 (18711944)
胡素民
  川大教授──胡素民(1867-1943),名冀,威远县界牌场人。1903年中举,善诗词,著有《自得堂文集》、《自得堂编年诗集》等。1904年任威远县高等小学堂(严陵镇中心校)第一任校长。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勉谕学生。1910年任天津长葫盐茶道尹。后参加同盟会,并辞去道尹职务,任天津《民国报》,写出了“不怕皇帝恨”,万言堪“异哉”的《民族论》。他兼管川汉铁路股款,不曾挪用分文,教子“宁愿尔等贫无立锥之地,不愿尔等良心受苦”。1916
(18671943)
刘作华
  刘作华,男,汉族,1964年7月生,四川威远人,大学,农学学士,研究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营养分会理事、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理事、重庆市畜牧兽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第八届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刘作华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部(省、市)及国际合作项目33项,完成22项,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励17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
张家德
  张家德(1913—1982),四川威远人。193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后先后设计中央大戏院、沙利文舞楼、聚兴城银行等工程。1941年至1949年在重庆开办家德建筑事务所,系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人民大礼堂建设工程完工后不久,调到城市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工作,后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82年5月2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张家德身为中国当代建筑师中的前辈,又身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总
(19131982)
傅品三
  傅品三(1900—1930),又名傅品章,威远县同胜乡人,12岁就读私塾,16岁辍学务农,1928年加入镇西地区农民协会。1929年春,中共威远县委派刘执中、孔方新到镇西开展工作,常住傅家,傅品三于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担任中共镇西区委及农协会负责人。在他的领导和宣传下,镇西农户纷纷加入农协会,会员人数居全县第一。农协会打行罢市,惩罚奸商;反对加租另佃,抗交苛捐杂税。1929年6月9日,傅品三参加双青铺截打县团练局差役斗争,救回了
(19001930)
沈文林
  沈文林(1918—1942),威远县严陵镇人,自幼受父母熏陶,爱好文学。1920年,举家迁南京,沈文林考入钟南中学。在这里,他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积极投身中共党组织领导的-,常在《赣江日报》上发表诗文。面对当时国民党特务对青年学生的猖狂绑架杀害,他毫无畏惧,并告诉母亲:“如果我一天两天不回家,你不用找我。”1937年,上海沦陷后,沈家返川,文林寄居成都舅公家,在父亲的支持下,于次年4月赴延安考入抗日军政大学,为第四期四大队学员。他多次聆
革命烈士 (19181942)
韩秉炀
  韩秉炀(1921—1949),威远县新场人,曾化名韩玉、韩斌。周岁丧父,家境贫困,孤儿寡母,受尽欺凌。1936年,到成都求学。次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队,为抗日奔走呼号。同时,刻苦攻读《列宁主义问题》、《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等革命理论书籍,思想日趋激进。1939年,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中断了同党组织的联系。1943年秋,韩秉炀考入内迁乐山的武汉大学电机系,参加了武大“七月
红岩英烈 (19211949)
缪竞韩
  缪竞韩(1927—1949),出生在威远县严陵镇一个教师家庭。1942年,考入自流井私立蜀光中学高中部。时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他在班里组织“噪音团”,演出呼吁抗日救国的剧目。辩论会上,他抨击国民政策,论据充分有力,被同学们称为“劲喉”。毕业前夕,他和同窗好友以决不报考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决不参加国民党,永远要为真理而斗争共勉。1946年,缪竞韩考入四川大学法律系后,和同学们成立“立心法研会”,接办《蜀光》专刊,参加“黎明歌唱团”。
十二桥烈士 (19271949)
傅开阳
  傅开阳(1906—1932),学名傅运生,化名傅亚霖、胡俊、蝴蝶,1906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出生于威远县镇西镇梧桐场猴子凼(今镇西镇金竹村一组)。青少年时期曾在荣县、江津读书。毕业后,先后在江津县和荣县的章佳、高山乡等地教书。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教师职业作掩护,在荣县章佳、威远梧桐场一带创建中共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发展农协会员一百多人,多次发动惩治土豪劣绅、营救农协会员、抵制苛捐杂税的农民斗争。1928年夏至1930年春,任中共荣县
雨花台烈士 (19061932)
范洪兴
  范洪兴(1871—1966),又名国清,祖籍威远县白鹤坝(今严陵镇平山村)。祖父早年外出谋生,安家建昌(今西昌)。1871年(清同治十年),范洪兴于建昌出生,幼年父母双亡,九岁流落回威远,开始船上生涯。范洪兴为人豪爽正直,遇事能言敢当。尤怜贫扶弱,疾恶如仇。曾有两位九旬老人,分别跛足瞎眼,他收留供养至死,深得船工及民众敬佩。1926年起,他相继被推任威远县水道团团正,威远县水利协会会长、主任,威远县船工职业工会常务理事和威远县总工会理事
(18711966)
廖炳章
  廖炳章(1921—?),1921年1月出生在威远县古佛乡,1944年到威远煤矿当采煤工人。1949年4月7日至12日,威远煤矿工人举行第二次大罢工。为了加强工人内部团结,与矿方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廖炳章作为工人推选的五位代表之一,与威远县政府谈判。1949年4月7日,威远煤矿的井下工人因忍受不了饥饿熬煎举行大罢工。矿方闻讯立即组织纠察队进行镇压,并将一工人打伤,推至坎下,昏死在地。赤手空拳的罢工工人只好退到半坡12号工棚,据险抵抗。为了
燕翼
  燕翼(1921—2003),原名张洪芝,1921年12月生,山东梁山人。1937年冬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初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纵队连指导员;1942年任冀南滏西支队特派员;1945年,先后任二野第十军28师83团政治处副主任,同年11月,任83团副政委;1949年12月8日晚,燕翼率二野十军28师83团二营解放威远;1951年任83团政委;同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任高等军事学院教员;1970年初
(19212003)
曾俊臣
  曾俊臣(1888-1964),号正然(原名臣勋,字云安),威远县百胜乡(今东联镇)人。他幼年时,家道中落,寄居自流井外祖父家。9岁进盐井当学徒,20岁派做泸州庄客。1912年,曾俊臣在泸州开始独立创业,自营“荣记粮店”。1914年在泸州开设“大餐楼”酒馆。1920年投资经营“复兴荣”盐号,家业逐渐殷实,一度成为盐业大户。1921年,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曾俊臣与留学德国归来的泸州人税西恒在龙溪河下游兴建电站。1923年,电站开工。修建拱形
(18881964)
刘从云
  刘从云(1883-1957年),又名宗培,威远县新店区望集乡(今民望乡)人。早年曾教私塾,常以算命、占卦骗取钱财。清宣统三年(1911年),自号“白鹤”,创建所谓儒、释、道三教混合的“一贯先天大道”,宣杨“浩劫临头,沧海变桑田。信道可免。”一时受愚之众甚多。民国九年,威远及附近诸县有道徒万余人,先后开设坛馆108,设6个通部(总坛),最高机构-“明通”设其家中。1925年,“一贯先天大道”(简称“-”)开始向军政界扩张,分别在成都、重庆
(18831957)
林南甫
  林南甫(1901—1994)威远县界牌镇人。幼年在威远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后随父学习中医。民国年间在界牌场自营“集义生”中药铺,坐堂主方。1951年任威远县第二防疫委员会主任,1953年任界牌乡联合诊所主任。1954年当选为县第一届人民代表,1955年调任县城区中心联合诊所门诊部医务主任,同年5月,任县人委卫生科副科长,1971年任县革委民委组副组长。1972年8月,任县卫生局副局长。1977年当选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1979年,先
(19011994)
王质彬
  王质彬(1911—1985)四川省威远县山王镇人。自幼读私塾,1927年随祖父、父亲学习中医正骨,勤恳钻研。通晓中医骨科理论,对人体生理骨骼掌握熟练,中医汤头背诵如流。1931年在山王农村独立行医,1941年行医兼保民代表,1946年至1949年行医兼山王乡第八保保长。1950年被捕入狱判刑,1955年提前释放,自愿留-农场为犯人及周边群众治病。1956年8月调威远县人民医院任中医骨科医生。1960年,王质彬正骨医术日臻成熟,能对各种骨
(19111985)
张家和
  张家和(1883-1960)字节之,威远县镇西镇人。清光绪秀才,善碑匾书法,字画装裱。1909年在成都铁道学校毕业后,从事川路修建工程技术工作,后被刘湘、邓锡候等川军将领聘为幕僚,也曾辗转于乐山、自贡、荣县等地中学任教。所到之处,均以其精湛的书画为人称羡,乐山乌尤寺匾“秋寒来此听江声”、成渝铁路资中段凿岩题辞“劳动创造世界”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均出自张家和之手。建国后,张家和回到家乡,曾任县乡人民代表。1960年病逝,享年77岁
(18831960)
刘泌文
  刘泌文(1877──1944),又名宗沛,字泌子,威远镇西人。19岁中秀才,1903年被推荐进入日本弘文师范大学学习。1905年,和吴玉章等人在东京参加同盟会,同年毕业回国,任威远县高等小学校长。两年后赴北平,挂职清廷内务部,实际担任“京津同盟会”总干事。1908年就任日本驻华使馆馆区警察署长,扣押在大街上殴打中国人的德国驻华使馆医官和驳斥了德国使馆的无理抗议,御史大夫赵熙(荣县人)曾为此挥毫做文,赞扬他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权益。191
(18771944)
杨绍南
  杨绍南(1874-1913),威远县永高乡人。自幼受教私塾,喜读孙武兵书,后为新场哥老会“义”字大爷,曾经营销煤窑。煤窑停产,将地变卖,维持工人生活。1911年8月,杨绍南与唐林瑞鸣锣举旗,倡建新场地区保路同志军。队伍迅速增至数百人,杨绍南被推为统领,人称“杨三统领”、“杨大王”。杨绍南分别于瓦窑坪、鸡公岭两败清军,声威大震,同志军壮大到7000多人,10月初,又率部参与攻占自贡的战斗,并与胡驭垓等汇攻威远县城,成立军政府。1911年1
(1874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