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人物介绍18
梁辑卿
  梁辑卿(1912—1977) 原名世瑞。莱西上疃村人。1931年入掖县省立第九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以“同乡会”名义组织学生-,驱逐反动教员;并多次到掖县国民党政府-,迫使县长罢免了乱派苛捐杂税的0会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当地反帝大同盟组织,为配合平、津学生赴京-,带领掖县九中部分学生组成抗日救国宣传队,沿烟(台)潍(县)公路进行演讲宣传,为当时-的领导人。1933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九中开展党的工作。同年冬,九中党支部建立,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21977)
王崇良
   王崇良(1931—1977) 即墨人。全国先进生产者。13岁入青岛啤酒厂做童工。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10月被保送到青岛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7年入山东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深造。1961年毕业后到济南自行车零件厂工作。1964年国庆节前夕,在资料缺乏、设备简陋的情况下,由他设计、研制的国内第一辆可变速轻骑牌机动脚踏车问世。为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进一步完善“轻骑”15型车,他进行
(19311977)
宋洵光
   宋洵光(1916—1975) 即墨人。柳腔演员。自幼酷爱柳腔,18岁便与柳腔演员刘森、贾永红等搭班唱戏,专工小生。经常在即墨、平度、莱阳、崂山等地演出。40年代初,至青岛,改唱茂腔,主演小生,兼演老生。与张凤山、李玉香等一起演出。1949年,参加青岛市茂腔剧团。后调至金星柳腔剧团,工老生,兼演花脸,并被任命为该团团长。1956年,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中,与张秀云合演《割袍》,获演员三等奖,并灌制唱片。1959年,他带领部分演员参
(19161975)
张立栋
  张立栋(1911—1974) 胶南烟台东村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在1946年共产党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张立栋不畏寒暑,早出晚归,精耕细作,多打粮食,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他已超过支前民工的规定年龄,仍主动报名带领民工胜利完成支前任务。土地改革后,与村内老弱病残户自愿组成互助组,帮助他们经济翻身,上级多次表扬并推广他的经验。 1952年2月张立栋在县委工作组帮助下建立了胶南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被选为社长。他带领社员推广优良品种
(19111974)
高祀田
   高祀田(1929—1973) 青岛市城阳区夏家庄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944年考入华北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电气通信学院,1945年秋结业后到青岛市电报房值机。解放后任青岛市邮电局人工机报务员、值班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人工电报机值机工作实践中总结出“集中视听、掌握规律、密切配合对方、有规律有秩序进行操作”的经验。1952—1954年,1958—1959年,分别连续27个月和15个月,作报共172万字无差错。 其经验由山
(19291973)
陈淑德
  陈淑德(1925—1973) 女。青岛市崂山区东陈村人。全国劳动模范。13岁到沧口日商同兴纱厂(现青岛第八棉纺织厂)做工,1949年入青岛第三棉纺织厂当细纱车间络纱工。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青岛市最早的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她以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入增产节约运动, 试验成功“一绕生头操作法”,把纬纱废纱由每月10多筐减少到2筐,在全厂和行业中迅速推广。1952年担任细纱车间轮班长,一贯勤
(19251973)
杨德斋
  杨德斋 (1900—1972) 名道林。胶南东南崖村人。1918年8月赴日本东京高等预备学校就读。 1920年赴美求学。1928年6月毕业于美国北加罗林大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齐鲁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总务长、校长,山东医学专科学校教授,山东农学院副院长。日军侵华后,强占了齐鲁大学及附属医院,他拒绝日军的高薪聘请,并主动与中共党组织秘密联系,为中共秘密工作人员买衣购物,多方予以帮助。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共产党
(19001972)
许翰英
  许翰英,原名许景烈,生于1919年,平度城桥北村人。全国著名京剧演员。早在小学时期就喜爱京剧。1934年,考入平度县立中学读书,成为学校业余京剧团“名星”。1939年,到北平入“鸣春社”习艺。后由名伶李万春推荐,经考核后,得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师。经勤奋刻苦、精心琢磨,终得荀派真传,成为荀慧生的得意门生。 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时,许翰英经常巡回演出于北平、天津、济南、南京、上海、宁夏及徐州等地,因技艺精湛而名噪艺苑。1947年
(19191971)
王云九
  王云九(1903—1970) 青岛城阳王家泊子人。中共党员。1925年参加青岛纺织工人-。“七七”事变后,在崂山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争取国民党鲁东行辕特务团起义。1956年任青岛市副市长。“文革”中虽遭批斗,仍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工作。1970年,在塌方现场指挥抢险时,突患脑溢血去世
(19031970)
尤家骏
   尤家骏(1900—1969) 字修之。即墨人。医学专家。1926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2—193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皮肤病院留学。1947年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心医院进修。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后任济南市立医院院长。1948年作为中国麻风病学专家代表,参加在哈瓦那举行的第五次国际麻风病会议,作《关于麻风病分类》的发言。建国后,历任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医药卫生学
医学专家 (19001969)
王秀芳
  王秀芳(1934—1969) 女。青岛市李村镇人。全国先进生产者。1946年入银月纱厂(现青岛第九棉纺织厂)做工。青岛解放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增产节约运动, 虚心学习, 苦练本领,模范执行“郝建秀工作法”,1951年获得一等奖。1953年改进长纤维先分撕后拉断的包接法,创造出细纱单项优质接头每分钟22个的好成绩。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总结出看管机器与专件小维修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创造细纱操作1人6台车2400
(19341969)
常溪萍
   常溪萍(1917—1968) 原名昌德兰。莱西东王屋庄人。1933年考入平度中学。1937年9月在家乡参加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2月任先锋队区队部负责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任黄县县委组织部长。1941年1月以后,历任胶东区委秘书长、 南海专员公署专员、西海专员公署专员。1947年8月土改复查运动开始,他说服父亲献出土地,带动了全村土改顺利进行,被胶东《大众报》报道,被西海群众赞为“模范专员”。1949年3
(19171968)
李润生
  李润生(1901—1967) 又名李启清。青岛人。1937年10月,在青岛崂山一带参加抗日游击队,任队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供给处主任、南海军分区供给处主任、即东县工委委员、即东县行政公署主任、青岛行政办事处主任,胶东区铁路局局长、胶济铁路管理局局长、华东铁路局工务处处长,济南铁路局工务处处长、工程处处长,济南铁路局监察室总监察、合肥铁路分局、蚌埠铁路分局、济南铁路分局副局长等职。
(19011967)
吕尹波
   吕尹波(1921—1967) 曾用名吕泽、博泉、韧博。平度吕家集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平西县党组织发起人之一。1940年任胶东《大众报》社部长,后历任鲁中前线记者团团长, 新华社鲁中分社记者、主编等职。1946年1月任济南军调部记者团团长。解放战争期间长期兼任张鼎丞司令员的政治秘书。后历任中共华东局农村工作委员会组长、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中共龙岩地委书记、中组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审干办公室副主任、中组部政策
(19211967)
宁祥雨
  宁祥雨(1909—1967) 字瑞霖。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平度宁家村人。宁祥雨19岁到牡丹江谋生,22岁返乡当“货郎”,并学中医,习针灸。1940年再度离乡,背着一个“丝绸包袱”只身闯“南洋”。此后便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侨居,常以针灸为人治病,逐渐成为当地华侨中的知名人士。1945年日本投降后,宁祥雨在雅加达创办了新源公司,事业兴旺;同时参加了由山东籍华侨组织的“山东公会”,任交际股长。1949年,全印尼华侨团体“中华团结总会”成立,他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19091967)
高益伦
   高益伦(1905—1966) 民间艺人。胶州葛埠岭村人。自幼生长在民间鼓乐班世家, 6岁随父做差,11岁学吹唢呐。1922年,脱离其父的鼓乐班子,只身赴即墨投拜于伦仙、 于理仙、于文仙三名高师学艺。于1924年3月学成丝竹乐奏,回归故里组建起一个鼓乐班,活动于胶县、即墨、平度、青岛一带,名声鹊起。他吹奏的单管《牧羊》,曲调悠扬入耳;双管吹奏的《哭长城》,其音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大唢呐演奏的京剧《捉放曹》《黑风帕》《扫松下书》等,不
(19051966)
李兰香
   李兰香(1931—1965) 女。胶县(今胶州市)人。茂腔演员。其祖父李庄儿、父亲李元林都是茂腔艺人。 她7岁时在青岛随父亲学唱茂腔,后来也唱柳腔,擅演青衣、花旦。17岁与姐姐李玉香同台配搭演唱,后来玉香兼演小生,兰香便主要饰演旦行角色。1949年秋,以李玉香为主组成青岛市光明剧团,姊妹合作排演了《卖油郎独占花魁》《韩原借粮》等剧目。1954年,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兰香与玉香合演《闹书房》,获演员奖。1956年,山东省
(19311965)
郭振瑞
   郭振瑞(1934—1964) 曾用名郭黎明。全国先进生产者。平度西埠村人。小学毕业后到青岛一纸店当职员, 1952年入海军601工厂当工人。1953年担任汽车发动机修理组组长,带领全组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大搞技术革新。经其改进的发动机冷磨台与发动机内轴轴瓦研磨机,均由手工操作改为电力带动,提高工效达40倍。1956年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月病逝。
(19341964)
于伟功
   于伟功(1903—1963) 又名于文成、于维功。即墨湍湾村人。早年入四方机厂做工。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四方机厂工会执行委员、胶济铁路总工会常务委员。直接参与和领导了1925年四方机厂和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大-。1926年5月1日,代表胶济铁路总工会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1929年赴苏联学习。1957年回国在北京汽车修配厂工作。
(19031963)
于云光
   于云光(1911—1962) 曾用名于志珍。胶南于家官庄人。1935年先后在诸城、益都求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组织抗日游击队。1938年7月到山东省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藏马县、胶南县县长、胶南县委书记,青岛市崂山工委书记、青岛市委副秘书长、崂山郊区区委-等职。1958年,他不顾压力,倡导“办食堂应坚持群众自愿,不能强迫”,“要取得经验再推广”,减轻了一哄而起的损失。在“大办钢铁”运动中,他从实际出发
(1911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