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名人录
王玺
  王玺(1405-1452),字廷璋,祖籍河北,生于龙州(今绵阳市平武县)。其祖先王行俭是南宋末年进士,因守土有功,被封为龙州三寨长官司(即土司),子孙世袭其职,镇守一方。王玺为第十代土司。明宣德二年(1427)、宣德八年,松潘少数民族两次叛乱,王玺奉调出征,很快平叛,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0立下战功。宣德九年,朝廷褒奖王玺,将龙州升为宣抚司,王玺由从七品土判官越级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并加封昭信校尉。由于王氏土司家族是经由读书进入仕途的,所以既非常重视子孙教育,又在守土一方的同时,不忘改善民生,发展地方文教。《明史》记载王玺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辟东南堡栈”,发展民族地区交通,方便了
[] (14051452)
曾福兴
  曾福兴,1951年4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平武县。1971年5月参加工作,1974年4月从平武县平驿铁厂选调到平武县-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平武县--队副政治指导员,1985年任政治指导员,1989年2月任副局级侦察员,同时任局党总支委员,1993年1月被授予“三级警督”警衔。做公安工作经常处在艰苦与危险中,在关键时刻,危难之中,曾福兴总是身先士卒,挺身而出。1980年12月,木座藏族乡境内,一座悬崖下发现一具尸体。当时根据现场和尸体检验报告,初步断定为失足摔死,曾福兴随同志们到达现场后,他主动请求攀着树藤,沿悬崖勘察,结果在悬崖中部一把茅草上发现了一滴血,引起干警的注意,
曾福兴 (19511993)
张秀熟
  张秀熟(1895.9.27-1994.3.25),四川平武县人,著名教育家,绵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1994年3月25日因病去世。1916年,张秀熟考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高师读书期间,受王右木的影响,张秀熟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五·四”时期,任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成为四川爱国-的领袖。1926年3月,张秀熟加入中国0。1927年担任0成都市委第一任-和川西特委-。当年7月,张秀熟在江油建立了绵阳第一个党支部──0成都特别支部省二中支部。1928年2月至10月,张秀熟任0四川省委常委,4月,省委-傅烈等被捕牺牲后,1928年5月代理省委-。1928年
(18951994)
曾维益
  曾维益 平武籍学者,绵阳市区域民族文史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曾赴北京大学等地讲学。 主要作品有《白马人族属研究文集》、《火溪沟社会历史调查》、《虎牙藏族》等11本专著,达400万字。《白马人族属研究文集》被《四川省社会科学手册.民族学》收入,肯定为民族研究的新成果。 曾维益经过十多年对李白文化研究发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二十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在此之前,历代学者都把《蜀道难》的创作时间视为千古之谜,且“诸解并起,众说纷纭”。 曾维益在其著《李白〈蜀道难〉新探》中认为,李白少年早慧,“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四川江油
阿贝尔
  阿贝尔 阿贝尔:本名李瑞平,曾用名李金勇,出生于龙安镇(原长桂乡)长河村胡家坝。毕业于江油师范学校,先后在南坝中学、水晶小学、阔达初中教书。1993年开始供职于县地方志办公室。从读师范开始爱好文学。1987年开始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至2013年已出版散文集《隐秘的乡村》(湖南教育出版社)、《灵山札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和长篇小说《老屋》(上海远东出版社)。作品刊登在《人民文学》、《中华散文》、《散文》、《上海文学》、《花城》、《天涯》、《大家》等几十种纯文学杂志,入选多个选本。散文《怀念与审判》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零度水》获台湾第三十届《中国时报》散文奖,散文集《
全部平武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