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人物介绍19
汤寿潜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蛰先,又作蛰仙,清萧山城山大汤坞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书,“早岁颖异,以文学见称”。青年时曾出任浙江金华书院山长,主张教学以实用为务。光绪十二年(1886),入山东巡抚张曜幕。十六年作《危言》一书,共4卷,提出精简冗员,改革科举,推广学校,开发矿藏,修筑铁路,兴修水利,加强海军防务等,并阐述其改良主张。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逾两年,授安徽青阳知县,数月即辞;后受聘当幕僚,游历各省。二十六年
(18561917)
吴祥达
  吴祥达(1851—1914),又名星亭,清淳安桥西镇田中人。出身贫寒,10岁时随太平军辗转潮州,由一位好心人收留修文习武。28岁后,因抗击侵略者,骁勇善战,多次立功,提任潮州府和梅州府镇守使,掌握辖区军务。光绪年间,升任广东省陆路提督,统兵驻守广州。吴祥达担任提督后,关心桑梓,归故里为家乡做了三件好事:一是出资修桥铺路——计划铺设上至桥西,下达渡市,长达10里的青石板路,因经手人从中-,只铺设一半;建造两座拱型石桥。二是接济穷苦乡亲——
(18511914)
汪珪
  汪珪(1878—1913),原名璋甫,字旦庵,清萧山城厢镇东肠桥下街人。少年时爱好读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化工系就读,其间,结识陶成章、王金发等人,逐渐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陶、王引荐下,结识宋教仁、黄兴等,后人光复会。旋又为筹备同盟会而东渡日本。回国后,化名汪继德,任上海《神州日报》主编。辛亥革命时,参加革命军攻打南京,任敢死队队长。民国建立不久,袁世凯篡权,孙中山起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时南京、上海等地有识
(18781913)
汪康年
  汪康年(1860—1911),字穰卿,晚年号恢伯,清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应聘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习。中日甲午战争后,愤朝廷丧师割地,力赞变法图强,提出:“非将教育、政治,一切经国家、治人民之大经0,改弦易辙,不足以变法。”不久,至上海与诸名流集议,探讨“中国之所以贫弱,西方之所以富强”的原因。二十一年,参加上海强学会。次年,与黄遵宪创办《时务报》,担任经理,聘梁启超为主笔,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
[] (18601911)
陆元鼎
  陆元鼎(1839—1910),字春江,号少徐,清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被朝廷以知县任用,历任江宁知县、泰州知州、江苏粮储道、江苏布政使、湖南巡抚、江苏巡抚、漕运总督等。他在任泰州知州时,组织疏浚城河,整修里下河水道,续修范公堤,建斜丰港,使泰州、东台两境一时无水患。任江苏巡抚时,严禁-,察核吏治,整修塘圩,修筑道路,并多次上疏论及治国之策。在处理对外事务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光绪六年(1880)任江宁知县时,曾据
[] (18391910)
王文韶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一字赓虞,清仁和(今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三年(1864)任湖北安襄荆郧道盐运司,后由左宗棠、李鸿章举荐为按察使,十年升为湖南巡抚。光绪四年(1878)补礼部左侍郎,后调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十三年任兵部侍郎。十五年擢云贵总督。二十一年调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二十四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处,为军机总理衙门三大臣之一。二十六年后充国史馆副总裁、正总裁,授体仁阁大学士、政务处大臣
[] (18301908)
方克猷
  方克猷(1870—1907),字子壮,号凤池,清於潜(今属临安)方元人。生而奇慧,品性端凝,7岁束发受经,过目成诵。12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入泮。当时县宰出联:“方元鼓打到更楼太阳来哉”;克猷应声而对:“藻溪鱼跳过横塘化龙去矣”,均为於潜地名,对得工整绝妙。光绪十一年(1885)选拔贡,七试皆冠其曹。十六年赐进士出身,任刑部主事。二十二年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父丧丁忧三年。二十六年服满,仍任职总理衙门,专司军务电报。次年考取出使德国
[] (18701907)
濮振声
  濮振声(1844—1907),字景潮,清分水招贤乡(今桐庐高翔乡石青村)人。同治贡生,以训导衔候选在家。家境殷实,慷慨仗义,精技击,善医道。为桐、分、新、富、於、临六县客民总董事,白布会首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振声以保护乡里为名,借会众创办团练,称宁清团(或宁清会),加紧组织反清武装力量。时各地因教民专横,官不能制,群众自发的反教会斗争此起彼伏。濮振声见时机成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一月,率白布会会众,以灭天主堂为名,誓师殿山(
[] (18441907)
陈光颖
  陈光颖(1830—1904),字伯蕴,原名光仁,字元蕴,萧山城厢镇人。喜爱书法,工草书。家富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知县朱晓南推动下,集资20余万银元,于萧山东门外转坝创建合义和丝厂,时为萧山最早使用电力机器的工厂。二十五年,又集资50余万银元,在合义和丝厂附近创办通惠公纱厂,为本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工业,也是当时全省著名的大厂。两厂均聘嵊县楼景晖为经理。机器设备均系进口。合义和丝厂有丝车200余台,职工800余人;通惠
[] (18301904)
仲学辂
  仲学辂(?—1900),字昴庭,清钱塘(今杭州)长命乡仲家村(今属余杭区)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授宁波教授。生平博览群书,好宋代二程(程颐、程颢)之学;尤精医,善用古方,稀用峻药,常药到病除。时人有非议者,而章炳麟则特意作《仲氏世医纪略》一文赞之,称“先生(昴庭)独祖述仲景,旁及孙思邈、王焘之长,以近世喻、张、柯、陈四家语教人。病应汤辄效,人以为神。”时俞曲园疾病委身,恨俗医下药辄增人病,发愤作《废医论》,卧床以待天命。后延仲医
[] (?~1900)
袁昶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号重黎,清桐庐坊郭(今桐庐镇)人。同治四年(1865)举乡式。光绪二年(1876)登进士,授户部主事。九年,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历充会典馆、方略馆、天文算学馆诸差。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任内整顿吏治,奖励农商,提倡教育。督修芜湖西南滨江圩堤12里,昶捐资5000余两,逾年竣工。从此,堤内田庐数万顷,蓄泄有资,旱涝无患。皖人设生祠于中江书院。朝廷因外患日益严重,令地方官筹议练
[] (18461900)
丁丙
  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晚年号松存,清钱塘(今杭州)人。自幼好学,一生淡于名利,终身不仕,热心公益事业,爱好收集地方文献。太平天国时期,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乱中散失,他与兄丁申不避艰险,四方搜寻和收购,得书近万册。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钟麟重建文澜阁,次年落成。丁丙将所得书送入重建的文澜阁珍藏。后丁氏又多方搜集和补钞,至光绪十四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恢复原貌。他爱藏书,私人藏书丰富,沿用祖父丁国典的
[] (18321899)
盛鸿
  盛鸿(1818—1898),字蕉亭,清富阳上官乡人。咸丰二年(1852)中举。光绪初,考取景山宗学教习,教授清室八旗子弟。后历任直隶(今河北)肥乡、西宁、灵寿、完县、广昌、曲州、青县等县知县,保安州知州。公明廉洁,时人誉为“直隶第一清官”。盛鸿在官常轻装简从,微服出行,遍走城乡,访问民间疾苦。衙署中不用门丁,亲自受理讼案。凡批示、判牍均不假手于幕僚。每值荒歉之年,则为民请命,减免赋役,并筹拨银米,以工代赈。秉性刚直,不肯趋奉权贵。时直隶
[] (18181898)
姚梦兰
  姚梦兰(1827—1897),名仁,字仁斋,号梦兰,以号行,清仁和(今杭州)永泰钱家兜(今余杭区獐山镇)人。初习儒,年长后患肺痨病,垂死。瓶窑镇回龙寺老僧接至寺中,授以气功,每夜相对-,年余病愈。又授以技击,竟成伟丈夫。从此改学医术。刻苦探研,终成良医,擅治湿热,精内、妇、儿诸科。40岁后,医名大振,在杭、嘉、湖一带享有盛誉。远近求医者,日逾百人。为当时浙江四大名医之一。平时乐善好施,贫病者求治,不收分文。姚受业弟子颇多,遍及江、浙两省
[] (18271897)
朱彭年
  朱彭年(1837—1896),字莘潜,又字仲铿,清富阳灵峰十庄(今里山镇)人。父楷,秀才出身。彭年自幼聪慧,勤奋好学,12岁已读毕《尚书》、《诗经》、《左传》。18岁以县试第二名中秀才。后又入杭州崇文书院深造。每逢岁、科试均名列前茅,补廪膳生。清同治六年(1867),朱彭年中浙江乡试第一名解元。旋即先后应聘任嵊县县志纂修、奉天学政幕僚。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授职知县,分发江西,历任兴国、新淦、贵溪知县,其间又两度调省任江西乡试同考
[] (18371896)
王家坊
  王家坊(生卒年未详),字左春,清分水(今属桐庐)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拔贡选任山西知县,先后署理过10县。光绪初,三晋大旱,朝廷发放钱、谷助赈。时家坊代理潞城知县,在辖境内按户赈给,实惠均沾。并大力推行凿井、种薯等救灾措施,上司极为赏识,令各州县仿行,无数灾民因此得救。后任高平知县,当地百姓为主额赋役所困扰,生活凄苦,逃捐抗粮比比皆是。家坊到任后,据产陈诉,请求豁免逃绝之农户钱粮。并重定税章,减轻负担,百姓处境有所改善。宁武原
[]
张曰珩
  张曰珩(生卒年未详),字楚卿。清附贡生,曰珹三弟。曰珹殁后,曰珩起而继之。在苏州设立武盛茶叶公司,加强与各方联络,业务益加扩充,经营范围延伸至哈尔滨、海参崴一带,销势年有起色。为拓宽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在杭州曹家巷成立建(德)淳(安)分(水)会馆,作为本邑及邻近茶商交流信息、联络业务之场所。并亲自订会章及茶叶贮存、保管方法,使茶商有章可循,得益匪浅。
[]
张曰珹
  张曰珹(1867—1894),字玉轩,分水柳柏乡(今桐庐百江镇)人。清末邑廪生,广有文名,且富胆识。父殁后,经商。分水盛产茶叶,由本邑商人运往苏、杭一带销售,因受牙行中间盘剥,常致亏本。曰珹愤怒不平,乃倡议于江苏吴江开设同德和茶行,直接设立经销点,从而挽回地方利益,茶商皆大欢喜。为使产品适销对路,还联络本地茶农,改进制茶工艺,提高茶叶质量。产品经海道远销至辽东,生意十分兴隆。曰珹还热心乡里公益事业,地方上的事情多赖其整顿。
[] (18671894)
孙诒经
  孙诒经(1826—1890),字子授,清钱塘(今杭州)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以太平军攻占杭州,乞假归奉其母。同治元年(1862),他曾与宁绍台道张景渠统率清军,在浙东镇压太平军。三年入直南书房,曾历任会试同考官、国子监司业、陕西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国史馆纂修、詹事府詹事、咸安宫总裁、福建乡试正考官、福建学政等职。光绪四年(1878),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后迁工部、刑部左侍郎,调户部右侍郎
[] (18261890)
王銮
  王銮(1817—1890),一作鸾,字子和,清富阳人。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义祖,能书善画,颇有文名。王銮从小受富春山水熏陶,又经其祖父指授,初解画理。少年时期,随其舅父周凯游金、厦,涉台、澎,饱览江山丘壑之美,画艺大进。归故里后,闭户习画,不问世事,“松花砚边落,闲来枫书眠”,以书画自娱,其亲朋大多跻身仕途,“而銮不慕荣利,足迹未尝人公门”,被人誉为“品致高洁”。王銮画学周凯,追踪元、明诸大家。早期作品工细秀丽,后转写意。山水大多取材本地
[] (1817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