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人物介绍16
沈子球
  沈子球(1908—1959),又名沈九云,化名朱秋、朱近人,笔名沙戟,浙江省临安(现为安吉县)人。1927年4月,他参加共青团。不久,奉命回临安发展共青团的工作。1928年春,共青团临安特别支部建立,任团特支书记;不久,团特支扩建为团临安县委,他任组织部长。1929年初,团临安县委改称为团余(杭)临(安)孝(丰)边区工委,他为工委负责人之一。2月,担任改组后的团孝丰县委书记。4月1日,在孝丰县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国民党孝丰监狱。8
(19081959)
沈炳铨
  沈炳铨(1902—1959),又名永泉,富阳春江乡月台村(今属富阳镇)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省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法律本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初,任富阳县党小组组长,组建并领导富阳县总工会,出任国民党富阳县临时党部执行委员兼工商部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捕,囚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1928年,经多方营救出狱,避居南京,与共产党组织脱离关系。嗣后,经友人介绍,任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教诲所所长。利用职务之便,曾帮助狱中共产党员和进步人
(19021959)
汪馥泉
  汪馥泉(1900—1959),字浚,杭州市人。早年求学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积极响应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与俞秀松、宣中华、沈端先等人创办进步刊物《十月》,后改名《浙江新潮》,同年,去日本留学。1922年回国,在上海从事进步作品翻译工作,一度曾去长沙第一师范任教,与田汉、赵景深共事。1926年回上海,因家遭火劫,去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棉兰等地任报社。1928年回国,与陈望道合办大江书铺,出版社会科学书籍颇多。30年代初,先
(19001959)
缪凤林
  缪凤林(1899—1959),字赞虞,富阳县城(今富阳镇)人。1919年夏,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勤奋向学,博涉中外史籍,与陈训慈、张其昀均为柳诒徵门下高足。在校所撰论文《哲学与史学》、《三代海权考证》,在《史地学报》上发表后,深受学术界好评。凤林高等师范毕业后,去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北伐后南归。时值柳诒徵任江苏国立图书馆馆长,即在该馆印行部工作,所选印诸善本书,世称盔山精舍佳椠。1928年秋,应中央大学之聘,任文学院史学系教授,主讲《中
(18991959)
章乃羹
  章乃羹(1885—1959),字梅先,别号富春山樵,富阳长春乡大章村(今属常绿镇)人。父定瑜,清光绪举人,宦游江西,历任泸溪、新淦知县。乃羹幼从外祖父刘眉峰读,后随父至江西任所,亲承庭训。宣统元年(1909),就读于宁波法政学堂。不久,以父病辍学。此后,潜心于古文辞钻研,由桐城而溯唐宋,文笔日臻犀利,时人称其文,“有骏马追风,一日千里之概”。平日严以律己,作《客座约》:“不谈-,不谈讼词,不谈-,不谈无稽之说。”1916年后,历任绍兴越
(18851959)
张辅忠
  张辅忠(1889—1957),字僿无,别号佐时、一仁,余杭良渚镇人。少年时就有志科学救国,家贫辍学,未能遂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杭州任小学教员。以所得作学费,入安定中学。1913年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药科第一期。1916年毕业,任夏超部第八团司药正,驻杭州。1922年,应上海五洲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五洲”)总经理项松茂之聘,任五洲固本皂药厂药部主任。业余时间自修德、英、日三国外语,好学不倦,生活节俭。受项松茂赏识,
(18891957)
王烈
  王烈(1887—1957),字霖之,萧山临浦镇人。我国著名地质教育家。1906年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读格致科,并跟从德国学者梭尔格学习地质。1909年考取公费生出国留学。1911年赴德国弗赖堡大学攻读地质学,1913年学成回国,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系教授,后在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教,并兼任地质调查所工作。1918年起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执教。当时由于地质文献参考资料稀少,王烈为悉心培养年轻地质人才,不辞劳苦,将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所著《
(18871957)
蒋伯潜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以字行,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府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在阆苑小学、美新小学任教。1920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在钱玄同、胡适、鲁迅诸名师熏陶下,学业日进。“五四”-中,积极参加-、-,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毕业后,先后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教员、校长以及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中学等校教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讲授基本知识,诱导学生阅
(18921956)
盛震叔
  盛震叔(1912—1955),原名鸣远,乳名小毛,曾用曾纾、雨辰、姚鸣等名,余杭闲林镇人。1931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倾慕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余杭、萧山、奉化和安徽、广东、上海、广西等地中、小学校长、教员等职。1933年11月,在上海参加陶行知举办的生活教育社,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奉为至理,身体力行。办学求实求新,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提倡文体活动,亲为学生抚琴伴奏;讲课扼要清晰,引喻得宜,深入浅出;生活俭朴,
(19121955)
沈佩兰
  沈佩兰(1903—1954),女,萧山云石沈村人。她9岁读书,聪慧好学。18岁嫁至朱村桥乡塘坞村。塘坞村地处偏僻,村里文盲居多。沈佩兰在家开设私塾,免费招收贫苦孩子20余人入学。后至孝丰为家塾教师。1934年,塘坞村建立小学,她又回村任教。1940年2月,日本侵略军进犯浙赣铁路沿线,国民党192师119团扼守朱村桥猫头山和云石郎岭等地。是月17日,与日军交战,日军退守塘坞,设指挥部于沈家中。119团随即包围塘坞,双方相持。此时,沈佩兰见
(19031954)
金百顺
  金百顺(1878—1954),字润泉,萧山石岩金西桥村人。幼年时家境清贫,读书不多。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杭州盐桥乾泰钱庄当学徒。后至同兴钱庄和裕源大钱庄做工。二十四年被宝泰钱庄聘为副经理。任职期间,金结交全浙铁路公司总理汤寿潜和北京日商正金银行买办陈静斋等人,后经汤寿潜荐举,金出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辛亥革命后,金百顺调任南京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经理。后随中国银行总行迁往北京,继任原职。1913年,中国银行在杭州增设分行,金任副行
(18781954)
许廑父
  许廑父(1891—1953),名与澄,字弃疾,又字一庵,别署颜五郎,萧山浦沿许家里村人。幼入私塾,曾就读于杭州宗文中学(现杭十中)、上海中国公学。1920年,为粤督莫荣新的秘书。后抵沪,由《民权报》主笔何海鸣推荐,靠写作为生,在文坛初露头角,尤以《八仙得道传》出名。其作品多以言情为主,文笔快捷,数量众多,人称“许一万”,为上海会文堂书局的特约撰稿人,后又主编《小说日报》。1929年受会文堂书局之邀,续编蔡东藩未尽的《民国通俗演义》后两集
(18911953)
戴瑞浩
  戴瑞浩(1923—1951),一名瑞镐,富阳春明乡鸡笼山(今属富阳镇)人。小学毕业后,以做伞骨为业。1937年12月,富阳县城及邻近各乡沦于日本侵略军。1939年2月,戴由日伪富阳农工会会长朱关星带领,进城放牛。因其生性狡猾,善于逢迎,博得日本侵略军头目小早川宠爱,认为义子,并命从日本侵略军翻译徐仲辉(台湾人)学习日语。旋被派入部队服役,先后在日本侵略军22师团85联队第一中队及“枪部队”充当翻译,并兼任密探队队长。戴背叛祖国,为虎作伥
(19231951)
赵汉卿
  赵汉卿(1889—1950),名建藩,字叔屏,号汉卿,萧山临浦镇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为光复会会员,曾任该会领导人陶成章的机要秘书。辛亥革命后,赵自沪返绍兴,参加创办《越铎日报》,期间,加入沈定一领导的公民激进党。清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南方革命政权与袁世凯举行南北议和时,赵任南方议和团秘书。1912年,绍兴成立“成章女校”,赵汉卿与鲁迅、蔡元培等为该校校董。同年,任省参议,并在杭州主办《浙事新闻报》。1913年赴闽任龙溪县
(18891950)
包汝羲
  包汝羲(1880—1950),字仲寅,号笑庐,建德乾潭镇人。髫年中秀才。随即补为廪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进日文预备学堂,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部攻读理化博物科。光绪三十一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严州、衢州等中学担任博物教师。与余光凝、邵次珊等同盟会员鼓吹革命。1912年9月至1913年4月任浙江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长。由于办学成绩卓著,1924年5月荣获教育部呈准颁发的中等学校校长六等勋章
(18801950)
楼曼文
  楼曼文(1908—1949),女,又名方娘,小名梅园,萧山岩山(今楼塔镇)伊家店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1921年随家迁居杭州。1924年就读于杭州女子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楼曼文参加杭州学生联合会,并被推选为中学生女代表,上街--。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她在浙江工大预科班学习,四一二-政变后-辍学,避居乡间。不久,只身赴沪,入上海艺术大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蔡叔厚(中共党员)结婚,一起在家研
(19081949)
叶良辅
  叶良辅(1894—1949),字左之,杭州人。1916年毕业于地质研究所,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192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进修,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先后任地质调查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1935年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著有《北京西山地质志》、《中国接触变质铁矿带闪长岩的研究》、《安徽北部铁矿的类型与成因》、《安徽南部铁矿的种类与来源》及与人合著《长江巫山以下地质构造与地文史》、《湖北阳新、大冶、鄂城之地
(18941949)
叶景葵
  叶景葵(1874—1949),字揆初,别署卷庵,清仁和(今杭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光绪二十四年入通艺学堂,学习英文、数学,研求新知识,致力探究改革富强之道。中进士后,放弃入翰林之选,自愿赴长沙,入湖南巡抚赵尔巽幕下,掌理财政、商矿、教育三门文案。三十三年随赵尔巽至沈阳,任盛京部文案总办、奉天财政监理官,努力重振日俄战后凋敝的东北民生,因功荐升道员。同年,南下上海,加入浙江铁路公司为股东,创办浙江兴业银行。宣统三年(191
(18741949)
鲁光钊
  鲁光钊(1917—1948),萧山临浦镇人。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期间,受进步书刊和马列文献影响,曾发起组建“荆山共学社”,宣传革命理论。“卢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于次年毕业,被分配在党中央社会部工作,摘录、编写《书报简讯》,供中央领导参阅。因其工作出色,1939年被评为延安“十模范青年”之一。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们
(19171948)
王宝庆
  王宝庆(1899—1947),原名宝铨,萧山进化墅上王村人。是江浙“苏州文戏”创始人。他4岁丧父,后与继母一起靠杂耍技艺生活。20年代初,进入上海“十里洋场”,不久继母病故,由苏州籍街头艺人罗禹卿收留。先后在沪“宣卷”和“南方歌剧”班说唱,并在罗禹卿帮助下,邀集10多位同行组成“吴语小戏班”,挂牌名为“苏州文戏”,由王宝庆带班主演。因其人灵活,又有杂技功底,担当小生演技出色,扮净、丑诸角亦演得动人。小戏班之初,在上海虹口、闸北、曹家渡等
(1899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