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历史人物介绍15
胡润桐
  胡润桐(1898—1970),字斡周,淳安威坪镇人。先后就读于安徽歙县深渡镇教会小学和南京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后在吴淞工业专科学校攻电机工程,学成之后,胸怀实业救国之志,开办工厂。1921年,独资向美国购买柴油机和发电设备,在威坪镇创办威坪电灯厂。全镇几家大商号装有电灯30盏,每晚收费4分。1923年,又帮助其兄胡润梅在淳城镇开办明乐电灯厂。该厂夜间供照明用,日间兼营粮食加工,年加工能力1.5万石。同年,又与刘滋甫合股在港口镇开办博利安电
(18981970)
任一力
  任一力(1908—1969),原名程越,曾用名程趋、程永棠、程鸿耀、程勖,於潜(今临安於潜镇)景村大地人。上海政治经济专科学校毕业。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重新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淮南行署财政经济处副处长,新四军二师供给部长,山东兵团供给部长,七兵团后勤部长等职。解放后,任杭州市军管会财经部副部长,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省粮食厅厅长、党组书记,浙江省财委副主任,浙江省副省长等职。“文革”中,受林彪、-的破孩。19
(19081969)
吴叔丹
  吴叔丹(1893—1969),字协成,新登(今富阳新登镇)人。少即笃实持重。高小毕业后,就读杭州宗文中学,为教师钟毓龙所器重。1915年卒业后,回乡任新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兼任县学务委员。1918年,钟毓龙任宗文中学校长,聘之为数学教员,后任“学监”,前后长达20余年。在此期间,叔丹爱校如家,团结教师致力教学。对学生出于热爱之心,谆谆教导,要求甚严,不偏爱,不纵容。又强于记忆,熟识全校学生,见面尽能呼其姓名,故有“学生字典”之称,而为人
(18931969)
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萧山坎山镇人。因家母多病,从小立志学医。清光绪十九年(1893)随舅父学习中医。二十八年就学山西大学,次年转入山西法政学堂。三十二年毕业于北京京师法政学堂。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追随黄兴奔走革命。1912年起,在民国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参加编纂《陆军刑法》、《陆军审判章程》、《陆军惩罚令》三部法令。1917年出任湖南教育厅长,不到一年即弃政从医,并更名今墨,表示要以墨子“兼爱”思想施医
(18811969)
董绍庸
  董绍庸(1916—1968),杭州市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留校任教。1942年至1945年先后任成都修车厂厂长、中央工校教员、欧亚航空公司机械员。1945年留学英国,次年,入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1948年回国,任职于欧亚航空公司。新中国建立初,先在天津机场,后调任北京民航机务处工程科科长。1952年底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先后任器材处副处长、飞机发动机教授兼教研室主任。1956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授上校军衔
(19161968)
何思敬
  何思敬(1896—1968),原名浏生,笔名何畏,余杭塘栖镇人。自幼勤奋好学。13岁丧父,进书肆当学徒,后转银行打杂。1912年,进日本中等美术工艺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杭州天章丝厂从事图案设计。1916年春,再次东渡,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班。一年后,转仙台第二高等学校。1920年秋,以优秀成绩取得中国政府的官费生资格,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攻美学、德文和社会学。1926年春,又入帝大研究院进修。受经济学家河上肇教授影响,阅读马克思、恩格斯
(18961968)
邵裴子
  邵裴子(1884—1968),原名闻泰,又名长光,杭州人。早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课班习英文,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清宣统元年(1909)学成返国,历任浙江省高等学堂英文教习、教务长、校长。1913年去北京,在财政部任职,兼法政大学英文教授及教务长。北伐前夕返回杭州,任浙江大学教授,继任文理学院院长。1928年10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在任教期间,主张“学者办学”、“舆-开”,办学卓有成绩。蒋介石视察浙大时,动员他加入国民党,被拒绝。
(18841968)
叶熙春
  叶熙春(1881—1968),名其蓁,字熙春,以字行,祖籍慈溪,迁居钱塘(今杭州),幼随祖母居武林门外响水闸。5岁时至良渚与父母一起生活。稍长,从良渚名中医莫尚古习医,研考医学典籍,深得其旨。随师临诊,虚心好学,不数年即能独立行医。晚清名医姚梦兰见叶年少有志,延其侍诊二年,得传心要,医术大进。初行医于瓶窑镇,后悬壶于余杭镇木香弄。名诊室为“问苍山房”,以治病救人,问心无愧自勉。当年木香弄医家云集,各有千秋。一日,老中医葛载初治一湿温重症
(18811968)
沈祖绵
  沈祖绵(1878—1968),字念尔,号瓞民,-日本时化名高山独立郎,杭县(今杭州)人。早年执教于杭州求是书院。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章太炎会于杭州虚白堂,一见如故。谈及清初-,浙省士子受害最深。沈氏祖先也因与汪、查为姻娅而受株连。太炎谓:“此浙人一时之不幸,日后当以此为荣也。”后与太炎义结金兰,并命长子延国拜章为义子,从章研究古文。光绪三十年,投身革命,为光复会筹组人之一,先后七次亡命日本。辛亥革命中,参与攻打上海制造局之役。
(18781968)
邱关兴
  邱关兴(1908—1967),又名阿兴,萧山通济邱家桥村人。家境贫苦。幼年时读过3年私塾。13岁到所前赵泉源米店当学徒。1927年失业回家,后从事农业劳动。解放初,邱关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重视实践,相信科学,潜心钻研防治水稻螟虫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乡乃至全县掀起“掘稻根、捕螟蛾”的0。由于治螟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先后获中央人民政府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嘉奖各一次。1949年12月,邱关兴出席临浦区人民代表大会。1950年春,任邱
(19081967)
陈叔通
  陈叔通(1876—1966),名敬第,字叔通,杭州市人。早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清政府资政院民选议员、南京临时政府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反对袁世凯称帝,不满北洋军阀统治,退出政界,后长期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及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从事爱国-。1949年春,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从上海绕道香港到达华北解放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建立后
实业家、社会活动家 (18761966)
胡国宾
  胡国宾(1909—1965),字锦岩,建德麻车人。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后就读于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毕业后一直在国民党空军供职。历任飞行员,飞行大队长、科长,空军第三路军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空军总部第二署副署长,空军参谋学校教育长、校长,空军北平基地司令。抗日战争期间,在胡国宾任第三路军副司令时,常亲自率机飞临前线,与日机空战,曾获战功勋章及胜利勋章多枚。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胡国宾任空军北平基地
(19091965)
林枫
  林枫(1906—1963),原名宋书棠,化名王长善等,江苏溧阳人。1926年,在吉林铁路局工作时,结识了中共党员吴敏茂,并先后参加共青团和共产党。1927年冬,吴敏茂被捕,林枫离东北返回家乡。1932年,在溧阳再次入党。后组织遭到破坏,林枫被捕,在特务将他押送回乡强迫找保时乘机逃脱。1937年6月,林枫在上海重新入党,任上海地下党群众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工运。七七事变后,中共江苏省委着手开辟抗日武装斗争,林枫作为省军委书记张爱萍的助手,
(19061963)
瞿缦云
  瞿缦云(1883—1962),又名宪文,萧山大桥乡(今河上镇)大桥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杭州广济医学专科学校。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毅然离校,参加辛亥革命,到广州、汉口、上海等地活动,任少校军医,并加入国民党。1913年返回故乡,在友人的资助下,在城厢镇开设萧山医院,欲以医报国为民。1927年初,中共党组织派宋梦岐等来萧山工作。当时国民党萧山县党部在宋梦岐、傅彬然等共产党员的参与领导下,群众运动蓬勃开展,瞿缦云受之影响,
(18831962)
来裕恂
  来裕恂(1873—1962),字雨生,号匏园,萧山长河镇人。少时攻读经史诸子。清光绪十六年(1890),肄业于杭州西湖诂经精舍,得清末经学大师俞樾青睐,誉为“颇通许郑之学”。光绪十八年,一面自杭州宗文、紫阳二书院以窗谭博取膏火之资,一面设帐授徒为稻粱之谋。光绪二十五年,主宗文义塾智斋教务二年,即应求是书院任教职。光绪二十九年,因受新思潮影响,乃典衣举债东渡日本,入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教育,并考察日本各类学校的教育状况。次年,应聘出主横滨中
(18731962)
陈朵如
  陈朵如(1888—1961),又名选珍,萧山-柏山陈村人。幼年读私塾,性颖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与堂兄一起东渡日本,次年考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银行学科。1912年秋回国,任浙江银行协理。翌年,在浙江甲种商业学校任教。1916年离校,任中国银行兰溪支行行长。1917年3月,任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总管理处文牍主任,并任该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其间,陈朵如应用商业复利算术手段,首推“零存整付”储蓄,吸收许多社会闲散资金。192
(18881961)
金守淦
  金守淦(1877—1961),字任父,号六弢居士,富阳王洲乡(今属场口镇)塘下村人。早年就读于同邑举人柴锡堂主讲之东图书院。后考入邑庠,继又入杭州求是书院、上海中西书院攻读,与钱家治、邵裴子、马寅初等为同学。学成后,任职上海商务印书馆。旋受聘于教育家袁希涛所创上海宝山公学,任英文教员。在此期间,经蒋方震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与于右任、蔡元培等创办《启明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归国主政,守淦被派往武昌与黎元洪联络。1912
(18771961)
姚虞琴
  姚虞琴(1867—1961),名瀛,字虞琴,号景瀛,仁和亭趾(今属余杭)人。自幼潜心习诗作画,精鉴藏,尤以写兰,蜚声江南。早年习科举未第,曾在湖北水泥厂、造币厂工作25年。1916年到上海公茂盐栈当协理,与画家陈夔龙、程十发、陈祖香、吴昌硕等交往甚密,常聚会“海上题襟馆”,或挥毫论艺,或诗歌酬唱。多次与吴昌硕同游超山,在宋梅亭留有题咏。1921年为扶持家乡蚕农,出资建造庆成茧行。每逢家乡荒年歉收,辄出资赈灾,施米、施药、施衣。有求画卖钱
(18671961)
蔡咸章
  蔡咸章(1892—1960),字汉瞻,临安人。居吕家弄,家境清贫,兄弟五人,咸章行三。幼极聪颖,就读于钱继孚,蔡出类拔萃,极受器重。由亲友资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1919年五四运动,他是积极发起人之一,参加--,被当时北京反动政府逮捕,后由校方保释出狱。毕业后,在北京外交部任职。1923年赴菲律宾任华侨中学校长。1928年起,历任驻缅甸仰光、朝鲜釜山、印尼巨港等地领事及总领事,直至抗战爆发,日军侵入南洋。1
(18921960)
方殿华
  方殿华(1884—1960),又名植三,昌化(今临安昌化镇)人。原籍湖北。殿华从小读书,18岁中秀才;19岁为廪生。废科举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沪习英语;三十二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亚铁道学校,攻铁路专业4年。在日本曾聆听过孙中山的讲演,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回国,在上海投身民主革命活动。次年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上海铁道协会。辛亥革命爆发,方殿华由临时革命政府委派,回昌化县任民事长(县首官)。三月后辞去行政职务,从事专业工作
(1884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