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名人录
崔与之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少年时即“卓有奇节”,不畏路途遥远,到京师(今杭州)太学就读。南宋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成为广东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授任浔州司法参军。那时,储存谷物备荒的常平仓年久失修,每逢雨季,粮食受潮变质,与之及时修复,受到地方官的器重,推荐授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当地人出现不堪土豪逼债诬告的斗殴命案,主管-拟严刑惩处,与之从宽发落,秩序安然。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素称难治,与之任知县时,适逢歉收,有人哄抢公粮,与之坚决严惩为首者,平息事件,使贫富安然。任邕州(今广西南宁市)通判时,该地守官是个粗暴武夫,对部属苛刻无状,士兵哗变
[] 宋朝宰相,南粤先贤 (11581239)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小名伙秀,族名仁坤,后因避讳天父爷火华而改名秀全。秀全出生于花县官禄㘵村一个农民家庭(一说出生于福源水村,后举家迁往官禄㘵村),其祖先洪㳂三于康熙年间从嘉应州石坑村迁来花县,洪秀全为第六代;其父镜扬,勤劳朴实,为人公正,曾任官禄㘵的“堡尊”,对掌管村中事务,调解族人纠纷,都有较高威信。洪秀全七岁入本村书房阁读书,勤奋聪明,五六年间,熟读《四书》、《五经》并涉猎历史、地理等书籍。16岁时,因家穷而辍学,随父兄种田。第二年,得一位同学资助,到县城附近鹫岭古寺伴读一年。后在本村书房阁及下寮村、莲花塘、八沥ի
[] 南粤先贤 (18141864)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自号双清楼主,祖籍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今东漖镇海南村棉村),出生于香港。其父何炳垣是香港一大地产商,支持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光绪二十八年,她与廖仲恺东渡日本留学,何香凝先进东京日白女子大学,后转入女子师范预科就读。光绪三十四年改入东乡女子美术学校,在高等科学习绘画,清宣统二年(1910)秋在美术学校毕业。早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何香凝夫妇于东京就结识了孙中山,并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光绪三十一年她第一批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二个女会员。宣统三年(1911)春,何香凝回到香港,
(18781972)
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广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读广州教忠学堂,与舅父汪精卫及古应芬等组织群益学社,探求新知。光绪三十年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入法政速成科。留学东京期间,博览群书,广交朋友,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深受革命思想影响。光绪三十一年,经胡毅生介绍,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并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兼书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同康、梁等维新派展开了中国要不要革命的激烈争论,朱执信参加了这场论战。自《民报》创刊后,朱在该报上发表了《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心理的国家主义》、《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土地国有与财政》等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 (18851920)
陈澧
  陈澧,字光甫,番禺县捕屡人(今钟村),九岁能文十七岁中秀才,官位河潺训导,后改授国小学录衔。陈澧学识过人,主张破门户之见,互为补充,各取所长。同治四年,受两广总督瑞麟及广东巡抚郭嵩焘之聘,与学士赵婴齐测绘广东省全图。陈澧著作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大学述义》、《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声律通义》、《广州音说》、《广东图说》、《忆江南馆词》、《番山县志》、《菊坡情舍集》、《孝经纪律》、《老子注》、《公孙龙子注》等。陈澧祖籍江苏江宁(今南京),在他的祖父时代,一家人迁移到广东,但由于父亲的广东户籍没有办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后来通过捐钱买得一个知县。1810年,陈澧出生在广州城木排头。7岁
[] 南粤先贤 (18101882)
张维屏
  张维屏(1778~1857),字子树,号南山,晚年又号老渔,广东番禺人。父亲张炳文,曾任四会县学训导,因而家学渊源,熏陶有素,幼即能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时年十三,应县试。同里方姓者,家有园池一区,值白莲盛放,招集名士赏莲赋诗,张维屏时所作诗最好,方氏便以女许配给他。但尚未成婚,该女病逝,他写诗哀悼,词哀艳动人,为时人所传诵。嘉庆九年(1804),参加广东乡试,中举人。及至京会试,落第,返粤和番禺林伯桐、黄乔松、段佩兰,香山(今中山)黄培芳,阳春谭敬昭,南海孔继勋在白云山筑“云泉仙馆”,据蒲涧廉泉之胜,为日夕诗酒唱酬之地。广州知府伊秉绶,特为之书“七子诗坛”匾额。道光二年(1822)
[] 南粤先贤 (17781857)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广东南海县人。伟大的爱国工程专家。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后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张铁路在内的多条铁路。因积劳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3时30分在汉口逝世,享年59岁。 詹天佑:占尽道德之美的铁道专家 “要想富,先修路”以及“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之类的民谚至今仍口耳相传,正因为民间对交通有着这种天然的、虔诚的、长久的崇拜,詹天佑铁道专家的姿态才一直没有为人们所淡忘。在小学教材里,詹天佑高
南粤先贤 (18611919)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州番禺龙导尾乡(今属海珠区二龙街)人。父亲邓焕芬是茶叶商人。少年时期,世昌目睹清政府腐败,逐渐荫发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在随父飘泊上海的日子里,又亲眼看到外国兵舰在黄埔江上横冲直撞,胡作非为,更使他感到国家要有强大的海军,才能不受外人欺凌。同治六年(1867),他考入我国第一所海军学校一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他学习刻苦,各门功课都是优等。且爱好艺术,擅长书法,因而深得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器重。同治十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清军水师“建威”号练船实习驾驶。同治十三年,以五品军功任“琛航”号运船大副。光绪元年(1875),调任“海东云”号舰管带。后又任“振威
[] 南粤先贤 (18491894)
骆秉章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俊,以字行,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旋署湖北巡抚。咸丰三年(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任上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咸丰十年(1860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
[] 晚清八大名臣 (17931866)
王道夫
  王道夫(1235~1279年),字以行,号见雷,番禺县东圃车陂乡(今天河区车陂街车陂村)人,祖籍山西太原,另一说原籍福建蒲田。王道夫生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出身书香门弟。王道夫生于乱世,父母对此子寄予厚望,愿他成长为国效力,其名为道夫者,正道以行,尽忠报国;号见雷者做事雷厉风行,为人轰轰烈烈。长大后,王道夫聪明过人,乡试取为秀才,省试取为举人,随后第一次临安赴考,结果落榜。后来王道夫拜名士陈大震为师,修文习武,常以岳飞作楷模。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王道夫再赴临安参加秋试。王道夫在试题策论国策吏治中,深表为臣之道,抗敌之志,卓有见识,于是一举得中进士,时年33岁。同年官
[] (12351279)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州番禺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父亲早逝,童年随母亲和外祖父生活,常受母亲唱诵的儿歌、粤曲的熏陶,自幼萌生了对音乐的爱好。宣统三年(1911),外祖父病逝,冼星海随母亲至新加坡,靠母亲做佣人维持生活和读书。民国7年(1918)回国,在岭南大学附中学习。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文科。他学习勤奋,喜爱文学、书法、美术,尤其酷爱音乐,被誉为“南国箫手”和“小提琴家”。为了探索和深造,于1926年考上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音乐理论和小提琴,同时担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次年,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他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参加了反对学院滥加宿费的-,被学院
作曲家、钢琴家 (19051945)
许拜庭
  许拜庭,清朝人,广州著名盐商。(1772—1846),名赓飏,字美瑞,拜庭为其号。广州许地许氏家族的创始人。13岁在盐店当学徒,凭借聪慧勤奋,经数十年努力,成为清代广州富商。因出资组织剿灭海盗而被嘉庆皇帝赐议叙同知加一级,后又获“诰封中议大夫”奖赏。底层发家许拜庭毕竟是从低层奋斗发家致富的,看到下层人民生活困窘,他的内心越来越生出一种隐隐的不安。他想到行善积德,除了能在现世博取更大的声望外,还望来世得到好报。所以,他越到晚年,越加热心桑梓的公益事业。就在他61岁,也就是道光十三年(1833)时,广州流花湖、西村一带洪水暴发,淹没了大半个城区。许拜庭“募船救渡,人皆从窗棂引出,日炊米十馀石周给之
[] 广州许地许氏家族的创始人 (17721846)
李昴英
  李昴英(1201~1257),字俊明,号文溪,宋代末期先祖从南雄迁至广州番禺鹭江村(今属海珠区新滘镇)。昴英博学多识,一览成诵。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被朝廷任用,宝庆二年(1226)中探花,是历史上第一位广州籍探花。绍定二年(1229)任汀州管刑狱推官,后调任太学正、太学博士。抵京见帝,力陈时弊,建议进贤纳谏,励精图治。次年秋试,奉命阅卷,公正衡选,深得人心。不久,调任校书郎兼荣王府教授、擢权兵郎等职。后昴英以亲老为由,请求回乡。3年假满,复授直秘阁,出任福建建宁县粮仓提举,刚到任,贪吏望风解绶而去。因上年大饥,昴英多方赈济,受益者甚众。当时杜范为相,首荐昴英为吏部郎官。昴英指责史嵩之等人
[] 南宋廉洁谏臣 (12001257)
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元明,表民泽,避祖讳,改名雨,后定今名。广东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贝村人,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湛若水资质端庄凝重,无妄动,无妄言。少年时因家庭多事,16岁才入学。22岁被荐举为应试士子在广州府求学,弘治五年(1492)在乡中举。弘治十八年(1510)参加会试中进士。先后官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礼部、吏部、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简。弘治七年(1494),湛若水赴新会拜著名理学大师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献章(号白沙)为师,认真钻研心性之学,有独特见解,深被献章器重。献章逝世前一年,即弘治十二年(150
[] 南粤先贤 (14661560)
梁佩兰
  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又号紫翁,晚年更号郁洲,祖籍南海县西浦乡西浦村(今东漖镇海北村西浦)。清初诗人,与屈大均、陈恭尹合称为“岭南三大家”,又与程可则等6人并称为“岭南七子”。梁佩兰自幼聪敏,早有诗名。清顺治十四年(1657)应乡试,列第一名解元,时年29岁。其后屡试不第,致力攻诗,与屈大均、陈恭尹等唱酬,名播海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会试,中第10名进士,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敕授征仕郎,后被吏部任命为知县。此时,他年事已高,没有到任,便留在京都以写诗为乐。一年后告假还乡,隐居于广州西关丛桂坊,其后又筑居仙湖,与好友结诗社于兰湖,主持粤中诗坛。康熙四十二年(1
[] 一代诗才逐流水 (16291705)
庄有恭
  清代,广东先后出现过三位状元,分别是乾隆时的庄有恭、嘉庆时的林召堂、同治时的梁耀枢,而庄有恭的政治建树最大。庄有恭(1713~1767),字容可,号滋圃,番禺(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人。祖籍福建晋江,其父在奕仁时才定居番禺。有恭在兄弟七人中排行0。史载有恭“生而颖异,十三通五经,旋补诸生以选贡考,授宗人府教习”。乾隆四年(1739)庄有恭被钦点为状元,开始其近30年的政治生涯。庄有恭早期的政治道路可谓一帆风顺。他初次面见乾隆时,就给皇帝留下良好的印象。“殿试日,公对策有云:不为立仗之马,而为朝阳之凤”,深得皇上喜爱,“此二语当时颇传诵之”。乾隆见其“风度端凝,天颜喜甚,赐及第,授修撰。次日,
[] (17131767)
许崇清
  许崇清(1888~1969),别号志澄,广东番禺县(今属广州市)人。许少年时期,在教会学校读书,曾和宋教仁、黄兴等革命者相识交往,从而接受了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经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日本留学15年,许对自然科学、哲学和教育学都做了广泛的研究,并掌握了日、英、德语。民国6年(1917年),许最早向我国学术界介绍爱因斯坦的学说“相对论”。民国11年(1922年),许从日本学成回国,应孙中山邀请回到广州,任广州市教育局长。民国14午,许向国民政府提出《教育方针草案》,认为中国只有摆脱旧的制度,才有发展的可能;教育方针与
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8881969)
李明彻
  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清代天文学家。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 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李明彻兼学了西洋油画的画技而被视为通晓西方艺术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携带西洋油画进京城向朝廷进贡,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从而开阔了对传统的天文学认识。回到广州后,他依据自己历年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成果,并结合中西方天文学的资料,陆续写成了《寰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
[] (17511832)
潘达微
  潘达微先生(1880~1929),原籍广东省番禺、即今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棠东村人。原号铁苍、别号景吾。清宣统元年(1909),潘达微先生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墓表曰:“君毕生致力革命,同情人间疾苦。性恬淡、擅丹青、尚道义”他为革命事业无私无畏,为振兴华夏文化、革新文艺及慈善事业等,作出毕生的努力,实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奇人。2000年元旦,《广州日报》“新千年纪念特刊”第116版,以“慈善名流潘达微”为题,图文作了翔实的介绍,其中述及在“1911年3月29日,革命党人(同盟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之役’当年‘冒险犯难’牺牲的烈士不少,遗骸散落在大街小巷,‘尸肉肿胀
(18801929)
全部广州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