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人物介绍18
陆子冈
  陆子冈(生卒年不详),一作子刚,原籍苏州太仓(今属江苏),迁居苏州。嘉靖、万历间(1522—1619)琢玉工匠。所制玉雕作品,选料精严,多数是青玉,部分是白玉。其玉雕技艺享称“吴中绝技”,起凸阳纹、镂空透雕、阴线刻划皆尽其妙,尤其擅长平面减地之技法,能表现出类似浅浮雕的艺术效果。作品多形制仿汉,取法于宋,颇具古意,并形成空、飘、细的艺术特点。均用图章式印款,有阳文或阴文。所制玉器人称“子冈玉”,时人与唐伯虎的仕女画相提并论。代表作玉水仙
[]
赵宧光
  赵宧光(1559—1629),字凡夫,又字水臣,号广平,又号寒山子,苏州太仓(今属江苏)人。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之后。监生。中年与妻陆卿子偕隐苏州寒山,以高士名冠吴中。营筑寒山胜,以景寄情,或咏叹或命名,既而拂拭斩岩,刻之崖壁,由此开创了寒山摩崖石刻群。“父子篆学,姑诗妇画”,被人称为“吴门三秀”。富藏书,善文学,精通文字学,工书,在篆书中掺入草书笔意,开“草篆”先河,对后世邓石如等人有深刻影响。著有《篆学指南》、《说文长笺》、《六书长
[] (15591629)
卫湜
  卫湜(生卒年不详),字正叔,南-江昆山(今属江苏)人。宰相卫泾弟。宝庆二年(1226),知武进县时,集礼记诸家传注为《礼记集说》160卷奏上,擢直秘阁。屡中锁厅,除太府寺丞,将作少监,皆未任。嘉熙间(1237—1240)知严州,后迁朝散大夫,直宝谟阁学士,知袁州。酷嗜典籍,建藏书室为“栎斋”,学者称“栎斋先生”。其居处豪华,有园林之胜,独以藏书为乐趣。与叶适有密交。《礼记集说》采用144家疏释宏通之论都注明其姓氏,其《后序》说:“他人著
[]
叶盛
  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蜕庵,苏州昆山(今属江苏)千灯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十四年,蒙古瓦剌军在土木堡俘明英宗后,迫近北京城,叶盛协助于谦在城外击退瓦剌军。升都给事中,镇抚燕云,巡抚宣府。天顺二年(1458),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两广巡抚。后官至吏部左待郎。谥文庄。性尤俭约,自两广归时,行李简单,只有碑刻三大箧,题为“五岭奇观”。善行楷,好读书,簿牍戎马之暇,手不释卷。藏书积至4600余册,22700
[] (14201474)
滕昌祐
  滕昌祐(生卒年不详),字胜华,唐末五代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广明元年(881)十二月初,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随唐僖宗入蜀避乱。初以文学从事,后隐居,不婚不仕,书画是好。情性高洁,常于所居树竹石杞菊,种名花异草,以供写生。擅作花鸟、草虫、蔬果,画鹅尤为著名。无师承而成大家。所写折枝花,下笔轻利,设色鲜妍,论者以为近边鸾一派。所画蝉蝶草虫,用笔点写,称为“点画”(即“点簇”)。兼善制作夹苎果实(以麻为胎骨,加漆制成果实之形),随类赋彩,宛然
陆淳
  陆淳(?—805),后因避唐宪宗名讳而改名质,字伯冲,号文通,唐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左拾遗,转太常博士,迁左司郎中,后改国子博士,历任信、台两州刺史,征为给事中。顺宗时征为太子侍读。柳宗元极称其学,以执弟子礼于陆淳为荣。陆淳曾师事啖助和赵匡治《春秋》之学,集此派之大成,并称中唐三贤。考辨得失,多异先儒,开宋儒疑经风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序认为,清代以前两千年经学“凡六变”,其中唐代的“孔(颖达)、贾(公彦)、啖(助)、
[] (?~805)
皇侃
  皇侃(488—545),又名儡,南朝吴郡(郡治今江苏苏州)人。三国吴侍中皇象九世孙。梁武帝天监(502—519)中曾任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精通儒家经学,尤明《三礼》学和《孝经》、《论语》。撰有《论语义疏》10卷,略于传统的章句训诂和名物制度,而多以老、庄玄学解经。其说与汉儒说经相去甚远,表现出南朝的玄学之风。他继承了汉儒的章句训诂之学和纲常孝道思想,同时受到了佛学理论的影响,而在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方面,则建立了玄学化的经学理论体
张充
  张充(449—514),字延符,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张绪子。南齐武帝永明中,官至中书侍郎,转给事黄门侍郎、明帝镇军长史,出为义兴太守,历太子中庶子,迁侍中。入梁后初官太常卿,迁吏部尚书,出为晋陵太守,征拜国子祭酒,历左卫将军、尚书仆射,除吴郡太守。卒赠侍郎、护军将军。卒谥穆子。
张稷
  张稷(451—513),字公乔,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张永子。张瓌弟。南齐武帝永明中,为剡县令,入为太子洗马,转护军司马,寻为本州治中。明帝时迁平西司马、宁朔将军、南平内史等。永元末,征为侍中兼卫尉。入梁,任侍中、左卫将军,迁大司马左司马、散骑常侍、中书令,封江安县侯。又为侍中、国子祭酒,领骁骑将军,迁护军将军、扬州大中正,以事免。后任度支尚书、前将军、祠部尚书,转散骑常侍、都官尚书、扬州大中正,出为散骑常侍、将军,吴兴太守,进号云
张种
  张种(504—573),字士苗,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张永、张岱弟张辨孙。张稷侄。南朝梁时,起家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任左民尚书。次年,权监吴郡,寻复本职,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后任太常卿、弘善宫卫尉,扬东、扬州大中正。宣帝即位(569),任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卒赠特进,谥元子。著有文集14卷。
陆缮
  陆缮(518-580),字士繻,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万载五世孙。幼有志尚,以雅正知名。南梁时历官中书侍郎,掌东宫管记,后授司徒右长史、御史中丞,未任。陈武帝永定元年(557),任侍中,又任贞威将军、新安太守。陈文帝即位(560)后,征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掌东宫管记,后出任贞毅将军、建安太守、散骑常侍、御史中丞等。陈宣帝太建初(569),迁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领扬州大中正,后加散骑常侍,改加侍中。迁尚书右仆射
孙瑒
  孙瑒(516—587),字德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鉴识,好谋略,博涉经史,尤擅书翰。南梁末,征讨侯景之乱,力战有功,封富阳县侯,累官至持节、仁威将军、巴州刺史。陈武帝至宣帝时(557—582),功名素著,屡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荆、巴、武、湘、信等州军事,曾任安西、安东、镇西、镇右诸将军及中领军、中护军,吴郡、建安太守,湘州、荆州、郢州刺史等,封定襄县侯。数因事免职。后主嗣位(583),复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军国
[] (516587)
顾琮
  顾琮(?—702),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陈给事黄门侍郎顾越曾孙。唐高宗时弘文馆学士、学者顾胤子。为补阙,尝有罪系诏狱,当伏法。门下侍郎薛稷奏刑失入,得免。武則天久视元年(700),官至天官(吏部)侍郎。秉性公直。时多权幸,公行嘱托,琮不堪其弊。尝因官斋见壁画,指谓同位曰:此亦至苦,何不画天官掌选乎?長安元年(701)五月,以天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卒于任。
[] (?~702)
林摅
  林摅(约1067—1124),祖籍福建长乐,寄籍福清,徙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父林邵,官至显谟阁直学士。以荫至敕令检讨官,迁屯田、右司员外郎。徽宗喜其尽言河朔利害,赐进士。擢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使辽国还,出知颍州、开封府等。后擢兵部尚书,进同知枢密院事、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劾知滁州,起为端明殿学士,终拜庆远军节度使,劾归姑苏。卒年五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钦宗靖康元年(1126),以蔡京死党,追贬节度副使。
[] (10671124)
严讷
  严讷(1511—1584),字敏卿,号养斋。南直隶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三吴地区遭倭患,又遇灾荒,百姓流离死亡几半,严讷上 书陈情,得以免征钱粮。神宗万历间,累迁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卒赠少保,谥文靖。著有《严文靖公集》。
[] (15111584)
张瓌
  张瓌(?—505),字祖逸,南朝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张永子。南朝宋时,历官至散骑常侍、骁骑将军等。父丧还吴。响应萧道成(即齐高帝),斩杀吴郡太守刘遐,因功被授予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为义成县侯,食邑千户。齐高帝建元元年(479),任侍中,加领步兵校尉。次年迁都官尚书,仍领步兵校尉。出为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四年(482),任度支尚书。至齐明帝建武元年(494),任给事中、光禄大夫等,后任平东将军、吴郡太守。梁初复为光禄大夫。梁武帝天监
[南北朝] (?~505)
王敬则
  王敬则(435—498),晋陵南沙(今江苏常熟)人。先世临淮射阳(今江苏宝应东)。文盲而能决断,少好刀剑射猎,业屠狗商贩于三吴,远至高丽。年二十余,以武艺被宋前废帝选补侠毂队主以护卫。景和元年(465),与寿寂之同杀前废帝。明帝即位,以功为直阁将军,除奋武将军,封重安县子。泰始初,以为龙骧将军、军主,随宁朔将军刘怀珍征寿春有功。除奉朝请,出补暨阳令,平劫盗,迁员外郎。元徽二年(474),随萧道成于新亭(江苏南京南)大破桂阳王刘休范叛军。
张绪
  张绪(422—489),字思曼,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张裕孙。张永、张岱长兄张寅子。举秀才。南朝宋明帝时为本州大中正,迁司徒左长史。后转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寻兼侍中,迁吏部郎,出为吴郡太守,迁祠部尚书。复领中正,迁太常,加散骑常侍,再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任中书令、散骑常侍,寻加骁骑将军。四年(482),初立国学,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常侍、中正如故。武帝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官终国子祭酒、
张岱
  张岱(约413—约483),字景山,南朝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祖敞,晋度支尚书。张永弟。宋孝武帝时(483—493),历官扬威将军、辅国长史,行会稽县事。会稽乱平,任司徒左西曹。以母老去官奉养。复起,任至骠骑长史,领广陵太守,高迁佐史。明帝时(494—498)),历官至益州刺史,征侍中,领长水校尉,度支尚书,领左军。迁吏部尚书。齐高帝时加散骑常侍。建元元年(479),出为左将军、吴郡太守,为护军,加给事中。武帝即位(483),复为散骑
张永
  张永(410—475),字景云,南朝宋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父张裕(字茂度)为汉张良七世孙,南朝宋时任长沙太守,始迁于吴。张永为张裕第三子。张畅从弟。初为郡主簿,州从事。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迁建康令,有治绩。历官扬威将军、冀州剌史,都督诸将,经略河南,青、冀二州剌史等。孝武帝孝建二年(455),任尚书左丞。后历官廷尉、吴兴太守、度支尚书、吴郡太守等,以功封孝昌县侯,官至太子詹事、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加护军将军。后废帝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