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人物介绍12
严禹嵘
  严禹嵘(1683—1752年)严禹沛之弟。字殿英,号蓉斋。国学生,长洲甫里人。早年即放弃科举,做起生意来,不久发了财,拿出钱来买一笔田产,与兄共分。当年兄严禹沛初到宁夏中卫县任知县,经济匮乏,严禹嵘毅然“挟千金策骑弛往”。乾隆五年(1740年),知县要求乡里建社仓,积粟备饥荒,就“捐高敞地一区,营建仓房,并捐谷260石。又在社仓旁建了一所“义学”,免费教育乡里子弟,每当遇到荒年、青黄不接时,粮价暴涨,便平粜米千余石,稳定人心。捐重赀修建
[] (16831752)
严禹沛
  严禹沛(生卒年不详)清代中卫县首任县令。字武迁,一字扶千,号西圃,人称“西圃先生”。长洲县甫里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戊子科举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考中乙未科进士,留京做教习。雍正三年(1725年),被选授宁夏府中卫知县。中卫刚建县,正常制度尚未建立,工作千头万绪,他一心为百姓做实事,为官清正廉洁,以法严治,刚正不阿。为当地的政治、文化、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禹沛70岁以后才归田回到乡里。平生夙好吟讽诗赋,擅长五言诗,著有
[]
陈惟中
  陈惟中(生卒年不详)字尧心,号颖川。甫里人,陈吾典之子(陈吾典是元代名医陈良炳的第十一世孙)。子承父业,以医著名,尤精儿科。陈惟中是长洲儒学高材生,为儒林所称道。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陈惟中曾说:“往者金问川、赵甫阳诸先辈曾有纂集里志之举,惜未成书,沧桑以后复散佚。”于是立志纂修《吴郡甫里志》(12卷)及家谱,终成书。
[]
陈明智
  陈明智(生卒年不详)甫里人,清康熙年间昆剧演员。原在甪直一带农村草台班演戏,并未引起人们重视。有一次,偶入苏城,适遇昆曲名班寒香部在显贵人家演出,班子人才济济,名角众多,独缺净角。熟人便邀陈明智临时入班充数,扮演净角,参加演出。陈明智嗓音宏亮,唱做俱佳而一鸣惊人,深得观众和同行的赞赏,被誉为“甪直大面”。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月南巡苏州时,观看了陈明智的演出,颇为赏识,因此,予以嘉奖,选入清宫内廷,前后达20年之久,后因年老告归。
[]
许廷鑅
  许廷鑅(1675—1760年)字子逊,号竹素,甫里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中举人,后授官福建汀州武平知县。为官公正廉洁。百姓颂其为好官。曾应好友高文良的聘请,到广东担任粤秀书院山长,辛勤教育培养,选拔出陈弘谋等一批人才。后来陈弘谋中进士,派到江苏任官。他先后执教于潮阳韩山书院、三山鳌峰书院、江阴澄江书院、太仓娄东书院。著有《竹素园诗钞》《竹素园集》等行世。热心乡里公益,行善乐施,逝世时则“家徒四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于家
[] (16751760)
许定升
  许定升(1623—?年)文才卓著,为官廉洁。字升年,号香谷。长洲县甫里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中副榜贡生,入太学,后选为镶红旗官学教习,以“师道自尊,朝夕训诲不怠”。三年期满还归家乡,力行善事,为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尽心尽力,遇荒年,拯救饥民。康熙十六年(1677年),任山东济南府禹城县县令。劳心淳淳,视民如子,廉平不苛,办案“决断明敏”,政绩卓然,朱铨特地作《禹城治略》称赞,可敬可佩。能诗善文,著有《高阳社近言》《归田杂志》《香谷
[] (1623~?)
徐南复
  徐南复(1608—1704年)明末清初的名医,又是一位多才多艺,寿近百岁的老人。字休仲,号雪凡,一字雪厂,甫里人,家居张陵山西。徐南复继承家业,行医治病,拜著名医学家李士材为师,学得一身好本领,名震四方,深受百姓爱戴。又“雅好古文词”,吟诗作文,十分精到,曾拜里人赵甫阳为师,相与考古论学,寒暑不辍。又擅长书法和绘画,善作篆籀文及水墨花鸟。喜欢旅游,游览名胜,吟诗作画,一生作诗300余首,结集名《凭虚语录》。著有《道德经约文》《匏系集》《
[] 明末清初名医 (16081704)
李朴
  李朴(1600—1670年)字天木,一字紫中,号雪斋,吴郡甫里人,明万历庚戌(1600年)二月十二日生。十三岁离家求道,于朝真观,拜朱凤源为师。天木学道勤奋,又受高师传授,遂成为0师。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在镇东交界弄(又称塔弄或姚家弄)底,汤天颖创建玄白堂,又名玄白道院、翠林院,延请羽士李天木挂瓢辟毂于此。汤天颖原是李天木受籙弟子,天木一口应允。筑室延师时,里人张川琏、陆天佑等资助田亩,以供奉佛像香火及羽士们日常生活。李天木精通法
[] 诗书画俱佳的道士 (16001670)
法慧
  法慧——明代保圣寺高僧法慧,字溪云,明成化年间,法慧为保圣寺西房安隐堂僧,嗜学能诗,为当时文征明、陈白阳、张石川、归震川等学家所器重。昆山归震川(归有光)常与法慧互赠诗文,交往甚密,因战乱携眷避居甪直保圣寺。法慧与震川谈及“寺之兴,或有所待,而文章不可无”时,震川云:“文章为天地间重也”。遂请震川为保圣寺作《安隐堂记》,此文是至今所发现记述保圣寺历史最长、情节最详的文稿。法慧主持寺务前,东西两房不睦,安隐堂内也分成二派。法慧使其复合为一
[] 明代保圣寺高僧
许自昌
  许自昌(1578—1623年)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玄佑,号霖寰,又号去缘居士、梅花主人、樗斋道人,又署高阳生。长洲县甫里人。他从小好读书,但后来接连四次赴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父亲许朝相出钱为他捐了个官,选授文华殿中书舍人,后以养双亲为由告归故里,在甫里“筑梅花墅以娱亲”。许自昌能诗善文,又能作传奇,家中蓄养戏班子,戏曲创作及其家乐戏班,在当时曾名闻江南。创作了《水浒记》《橘浦记》《报主记》《弄珠楼》《临
[]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15781623)
金士衡
  金士衡(生卒年不详)明代甫里人,金应征长子。字秉中,号昆源。国子生,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清苦自励,擢南京工科给事中。敢于直谏,曾疏陈矿税之害,批评皇帝“明知乱征,而泄泄从事,是以天下戏也”(《明史》)。皇帝不听,不久出任南京通政参议。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因党争谪降两浙盐运副使,没有赴任。天启初年,起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太仆少卿。不久引疾离位,回到家乡,最后卒于家中。著有《昆源集》《留垣疏草》行世。
[]
金应征
  金应征(1531—1587年)字懋德,号绿野,明代甫里人,家住安桥南。自幼聪明,刻砺于学,写文章从不打草稿,一挥而成。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领乡荐,次年考中乙丑科进士。历任奉新知县,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工部郎中,江西按察副使,云南参政等职。以诚服民,以廉能著称。在江西奉新县当知县时,带头捐献俸禄,终于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后来发生“土寇之变”,县城得以守住。当年又遇上罕见的旱灾,亲临第一线组织抗旱,并徒步跣足祷雨。是年“奉新独有秋”
[] (15311587)
沈铠
  沈铠(生卒年不详)字幼威,甫里人,沈钟之弟。从小“奋志力学”,家中特建读书楼,与兄弟整天在读书楼上。工夫不负有心人。明成化四年(1468年)中戊子科举人,成化八年(1472年)中壬辰科二甲63名进士。在甪直众安桥西、蜡烛弄口,旧时有座高大的双进士牌坊,就是为纪念明代进士沈钟、沈铠兄弟而立的。沈铠墓在张陵山官字圩。
[]
沈钟
  沈钟(生卒年不详)字钟律,明代长洲甫里人。从小读书认真刻苦,博通经史,精于“制义”。明景泰七年(1456年),中丙子科举人。天顺四年(1460年),又一举考中庚辰科二甲36名进士。后授验封主事,改南京礼部主事,与章懋、罗伦为友,时称“十君子”。升山西提学佥事,以副使提学湖广、山东。沈钟为人耿直,不依权势,一生“仕余三十年,无所干谒”。李西涯曾感慨地说:“今之不识相门者,沈钟律一人耳!”沈钟少有文声,平生好赋诗,擅长品题,作诗近万首,与吴
[]
陈公贤
  陈公贤——明朝太医院御医陈公贤,初名庆,以字行,更字公尚,陈道后裔。七岁丧父,长大后随叔父习医,成为明代中期著名的儿科医生。成化年间(1465~1487年),征召为太医院医生,至京都。后以母亲年老而告归。母亲逝世后,再次召入太医院,入御药房,不久授御医。公贤医术高明,用药辩证,所开药方“累奏其效”,于是进升为太医院院判。明孝宗即位,授迪功郎。陈公贤生性孝友,为人不事表面,曾“吟诗自警,直禁垣十四载”,恭慎周密,“赐赍甚渥”。医德高尚,多
[]
谢徽
  谢徽——《元史》篆修者之一谢徽,明初《元史》篆修者之一。字玄懿,长洲甫里人,深邃于群史。年稍长于高启,两人在甫里时常往来。洪武二年(1369年),两人一同应召赴金陵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兼教功臣子弟。洪武三年七月二十八日,皇帝朱元璋“御阙楼召对”,高启、谢徽入对称旨,擢高启为户部右侍郎,谢徽为吏部郎中。两人都以“逾冒进用”为辞请求回乡,得到允许,赐内帑白金,放归故乡。洪武六年(1373年)谢徽再次被征召到京城,任国子助教,最后卒
[]
陆德原
  陆德原——甫里书院创办者陆德原(1282—1340年)字静远,又字志宁,号杞菊,人称杞菊先生,生于甫里,为晚唐著名文学家陆龟蒙的后裔。曾祖陆迈,祖父陆文明,父亲陆应祥,母亲周氏。德原是个善于经营的儒商、实业家。乐于兴学立教,在白莲寺旁创办甫里书院,建有夫子殿、明伦堂、求志轩、甫里先生祠等。又在苏州城里(今十全街)创办义塾,建明伦堂、大小学斋等,亲自担任书院山长。因办学业绩显著,调徽州路儒学教授。后人称他“兴学立教、厥功甚伟”,“能尚义而
[] (12821340)
寂堂禅师
  寂堂禅师(生卒年不详)姓祝,名师元,又名道原,平江府华亭县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寂堂来到平江府长洲县,买下陈湖(今称澄湖)北岸费氏之碛砂洲,并创庵其上,后扩建为延圣禅院,世称碛砂寺。寂堂禅师布教-,信徒众多,影响广远。寂堂圆寂后,碛砂寺历任住持,为完成寂堂禅师遗愿,雕版刻印《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自1216年开工,历宋、元两朝九十余年始成。《碛砂大藏经》是中国较早刊刻的大藏经之一,更是现存已知大藏经中扉画较多的一种,是一部闻
[]
张镇
  张镇——张陵山的守护神张镇(246—325年)字羲远,晋散骑常侍、建威将军,曾任苍梧郡与吴郡太守、奉车都尉、兴道县德侯。逝于晋太宁三年(325年)。葬于张林西山。张林或因张镇葬于此亦名“张陵”。甪直民谚有云:“先有张陵山,后有甪直镇。”1975年—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吴县文管会对张陵山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大量精美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以及多座晋代古墓。在四号墓中发现张镇夫妇合葬墓。其墓志铭和部分文物现为南京博物院收藏。张陵山建有张镇祠,甪
[] (246325)
马友直
  马友直(生卒年不详)字伯忠。宋全吴乡六直里下北港(今甪直镇下北港)人。以孝义著于全吴乡。兄弟六人皆力田,友直独以儒业自奋,入京师太学,宋元符二年(1100年)荐春官。迨宣和水灾,全吴之田悉与江通。兄弟皆狼狈营妻子,友直独迎其亲徙于邑之进贤里,僦屋以居,躬养菽水,母子晏如。登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李易榜进士,初授武康主簿,次监潭州南狱庙,尚强健,即挂冠,以宣教郎卒,享年76岁。侍郎唐公辉、御史王公葆皆敬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