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历史人物介绍
北沙
  北沙,原名徐光焰,曾用名徐方伯,男,汉族,1919年4月出生,陕西镇安人,1936年12月参军,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月在西安一中就读,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事变,积极参加张学良、杨虎城逼蒋介石抗日的兵谏,到陕北云阳县参加红军,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员,1937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转到陕北公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汾城县牺盟会工作员,山西乡吉特委机关政治指导员,一一五师独立支队一大队政治指
(19192012)
毛全秀
   毛全秀(1889~1936)陕西镇安人。家境贫寒,自幼在家务农,好打抱不平,因腿曾摔断,人称毛跛子。1929年被推为熨斗乡大刀会的首领,带领农民进行抗粮捐、抗兵匪斗争。1935年1月,由鄂豫皖实施战略转移的红二十五军到镇安,毛带领二弟、次子参加红军,为红军侦察敌情,并向农民宣传红军打富济贫的事迹。2月,由红军帮助组建的鄂陕第七路游击师在西沟河成立,毛被任命为副师长。他率领六七十名战士驻熨斗滩石佛寺,模范执行红军纪律,深得群众拥护。在反
(18891936)
朱启山
   朱启山,1911年生,云镇区红洞乡团一村人。1930年始拜当地兽医徐发奎为师,学习兽医,同时先后自学《牛经大全》《元亨疗马集》等古典兽医基础书。新中国成立后,经常走乡窜户,出入群众的牛棚猪圈,为家畜家禽送药治病。经过反复实践,医术提高很快,在当地颇有名气。1964年被国家录用为集体职工,先后在云镇区、红洞乡兽医站工作。 朱启山从事兽医50多年,不仅能治疗一般的常见病,而县能治破伤风、肺癀、黑水泻等很多疑难病症。医治大牲畜一万多头
黄铭章
   黄铭章,原名黄玉铭,生于1912年,现住镇安县云镇区结子乡。童年给地主放牛,读过半年私塾。1934年12月在山阳县唐家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历任班、排、连、营长,军事科长、作战参谋,游击大队长,法院审判员、区长等职。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1935年10月,七十四师留陕南坚持游击战争。黄铭章英勇作战,三立战功。1937年2月初,调至红七十四师教导大队学习(驻地长安县大峪口葫芦村),由丁国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
白明峻
  白明峻,1913年生,镇安县两河街人。1921年后读过两年私塾,因家贫辍学。1924年后,给人放牛或卖工度日。1935年元月初,红二十五-战两河时,报名参军,编入二二三团三营七连新兵排,后调手枪班当战士。因作战勇敢,升任班长、鄂陕游击司令部特务队副队长,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培养,曾参加店垭子干部训练班,接受革命教育。1935年2月下旬,在郧西县二天门,由中共鄂陕特委书记郭述申介绍,秘密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镇安县境内最早的一名共产党员。
闵耀雷
  闵耀雷原名文光田,镇安县米粮区白塔乡寨二岭人,生于1916年。早年参加群众自发-武装——大刀会。1935年2月在店垭子参加红二十五军,被编在五路游击师五团五连任排长。193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闵耀雷先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辎重营、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四团、中央警卫教导大队、中央总务处管理科、中央卫生处干部疗养所、延安大学行政系预科等单位任战士、管理员、股长、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兵站部辎
白文亮
  白文亮(1842~1890),镇安县铁厂区两河乡人,县安业书院廪生。一生酷爱书法,七岁开始习帖,因家贫无力购笔墨、纸张,雨后便从河滩背回晒干的泥块,以水化泥汁代墨汁,用龙须草作毛笔练字,寒署从不间断。日久,他的字渐为邻里所知,常为群众书写喜庆对联和丧葬挽词等。后在私塾教书授徒,中年在西安、关中一带卖字为生。在西安结识了书法家刘利刚道人,二人经常磋研书法。书法界常称“刘利刚的一勾,白文亮的一点,堪称西安数一数二。” 白文亮以行书和草
(18421890)
赵清平
   赵清平(1870~1953),艺名安子,镇安县云盖寺人。家庭经营工商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因灾破产。赵安子迫于生计,只身流浪关中,被泾阳县云阳镇安吴堡子安吴寡妇(系资政大夫吴介侯的夫人)收留,拜二黄名家贺鸿生为师学艺。由于他勤学苦练,很快成为汉剧须生中文武兼备的演员。清末民国初,在陕、甘、豫、鄂四省,被誉为二黄须生的“泰斗”。据《陕西戏剧史料丛刊》第二期《汉调二黄的地域流派及沿革简述》记截:“赵安子素以生末见长,多演三国戏,艺
(18701953)
瑚燮阳
   瑚燮阳(1900~1957),号岩屋樵梓,镇安县岩屋河仓房村人。高中毕业,喜国文,善书法,性情开朗,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从叔父瑚楠廷(拔贡)入私塾,读五经四书,民国4年(1915)考入镇安县立高等小学堂,经史成绩优异。7年(1918)考入省立二中,11年(1922)毕业回乡,适逢其母病故,随父兄居家务农。 民国14年(1925)镇安县烟酒局局长潘子馀乱派烟酒税、大烟款,00。他受乡民委托到县政府告发,潘之局
(19001957)
尹定贵
  尹定贵(1919~1966),字胜堂,艺名毛娃,镇安县云盖寺人。民国初年“三合班”名艺人尹生的次子,商洛名须生来金榜的徒弟。与陈胜志(艺名刚娃),张胜林(艺名田田)、张胜华(艺名苦娃)为同辈跟班师兄弟。他六岁学艺,七岁半登台,有“二黄七龄童”之称。 他从小随父浪迹江湖,阅历丰富。幼年启蒙于“三合社”,青年成长于“五福班”,中年扬名于“安乐班”,并先后四次在“抗建”、“三圣”等班任派师(即剧团业务股长)。多年的舞台生活,使其得以记会
(19191966)
刘宗银
  刘宗银(1903~1973),女,回族,镇安县西口区茅坪乡人。祖辈务农为生,幼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5人,她排行老三,人称“刘三姐”。婚后在街上以卖饺子为生。他勤劳朴实,心底善良,乐于助人。因学会土法接生,常为乡邻的产妇接生。1955年丈夫不幸去世,一直寡居。 1952年,陕西省防疫大队医疗队到西口茅坪为老区人民免费医疗。她看到新法接生既干净卫生,又安全可靠后,决心学习新法接生。当时刘宗银已年近半百,且不识字,学习新法接生困难很大。
(19031973)
叶先准
   叶先准(1899~1979),又名叶准,镇安县西口区腰庄乡阴坡台人。幼时家贫,只读了两年私塾便到一家药铺当学徒。后来他拜名医为师,潜心学医,18岁始在本县和旬阳、安康一带行医。 叶先准擅长内科、妇科和眼科,尤以“四诊”(望、闻、问、切)详准而出名。有“望诊如神,入骨三分”之称。他辨症仔细,下药巧妙,既尊重古方,又不泥古,灵活加减,药少量轻,运用古今单方以小胜大。1955年被县医院聘为中医科门诊医生。在县医院工作时,一位孕妇浑身水
(18991979)
晏安澜
  晏安澜(1851~1919),本名晏文采,字海澄,号丹右,别号虚舟,镇安县北阳山庙坪(今月西乡悦爱村)人。光绪三年(1877)殿试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升员外郎,度支管榷司郎中兼司长,右参议丞、盐务处提调、盐政院院丞,会典馆、礼制馆、-编查馆、资政院等纂修、监修、顾问、咨议,四川盐运使等职。 晏安澜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十岁即去旬阳沙沟岁进士程西园学馆攻读。其父认为子幼、路远,再三劝阻,但他执意前往求学。两年后,其父见子勤奋
[] (18511919)
江天合
  江天合,号乾斋,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初监生,镇安县城后街人。幼时丧父母,贫困度日,后以开矿办厂(在回龙二台子办铜矿多年),经商致富。性直慷慨,乐于助人。重视文化教育,特聘当时名流为其子授课。喜为群众谋福利、,做善事,当时从政者均难以相比。光绪初,县内大部分公益、慈善事业都是由他倡办。如施义地、建义仓、修道路、开矿藏、整修书院、收集学款等,深受群众的爱戴。对历任知县的工作都能鼎力相助。因此被呈报“花翎五品”冠饰。
[]
郑世伟
  郑世伟,生卒年不祥,镇安县柴家坪人。光绪年间,岁贡郑世伟不以官位或舌耕为重,而注重实业技术的发展,他悉心研究《蚕桑辑要》《邠风图考》等书,取其新法,进行实验,亲手栽桑万余株,并热心帮助农民发展栽桑养蚕,获得显著成效,被誉为蚕桑专家。设立学馆,招收学徒,传授蚕桑技艺,并派学徒分赴汉南、省城各实业学校考查新法,决心推广蚕桑技术,造福后代。自此,县西的柴坪、达仁、木王等地桑养蚕甚盛,大宗蚕丝运往外地。这全是郑先生提倡之功。
[]
白光德
   白光德(1896~1966),镇安县和平乡后坪村人。自幼家贫,九岁帮人放牛。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兵担任互组组长、行政村主任、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乡农会副主席、公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升坪大队队长、后坪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自1956年后六次出席县、地、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是镇安县治山治水的模范人物。白光德在和平乡任农会副主席时,被抽调搞土地改革工作。四个多月中,他自带粮菜,连乡上每月补助给他的生活费也婉言谢绝。每次在村民
(18961966)
邓自有
  邓自有(?~1973),镇安县铁厂乡新声村人。贫苦农民出身,小时讨饭,十岁给地主放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互助组长、农业生产合作社副主任、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1962年前后,他带领群众巩固集体经济,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中,邓自有白天接受批判,晚上把生产队长召集家里开会,商量工作。任劳任怨,以建设家乡为已任。经常关心群众疾苦,把温暖送给群众。第一队社员王生禄因生活困难,准备搬家到关中居住,他立即将自己的几升包
李垂街
   李垂街,字重创,生年不详,卒于明万历末年,葬磨里沟东长沟。明嘉靖年间朝令由-县迁居本县磨里沟花园。清初,因战乱后裔迁居滑水河洞塬。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垂街举进士,曾任直隶顺天府香河县知县、工部员外郎、九江道台。万历二十六年(1598)于县城后街立进士坊一座,上 书“黄甲开先”以示旌表。为人质性端谨,居官清廉。万历三十六年(1608)六月,请假归里,倡修山城,整修街道,起名“永乐街”,即今永乐镇。同年重修文昌阁并作《
[]
姜兰泽
  姜兰泽(1902~1933),字惠茹,宁陕县江口区竹山沟口人,从小刻苦读书,成绩优良,能歌善舞,且为家中长女,颇得父母钟爱。 1918年,姜兰泽与黄群霸结婚。黄群霸牺牲时姜兰泽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丈夫被害,家产荡尽,生活无着,使她悲痛至极。她含泪把丈夫的尸体暂厝后,便走出家门,投身于教育事业。 1930年,姜兰泽被镇安县改良女子小学聘为第一任教师。当时镇安经济、文化落后,妇女被禁锢在封建礼教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桎梏
(19021933)
黄群霸
  黄群霸(1900~1928),字翠如,出生于镇安县东川区崇家沟(1958年前属柞水辖)一个书香门第的殷实之家。时值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庚子赔款,正巧他出生,其父黄吉文(清末秀才)便给他起乳名庚子,学名群霸。 黄群霸幼年先后在宁陕县江口私塾、柞水县立高级小学校读书,聪颖好学,乐助校友。1920年毕业回乡,渴望进步自由。1922年变卖家产,求学保定,后转北京大学。1925年就业天津,曾到上海、南京、武汉、西安逗留。此期耳闻目睹,“五四”
(190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