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名人录
田大武
  田大武祖籍四川省大宁(今巫溪县)田家坝,清初迁居镇坪。幼时家境贫寒,无钱读书,以务农、砌石夯坝卖力谋生,练就过人臂力。后参加清军赴甘肃过着戎马生涯。时逢新疆张格尔第三次叛乱,遂以马夫身份随署陕甘总督钦差大臣杨遇春所率陕甘兵众入疆平叛。道光七年(1827),张格尔全军覆没,只身逃匿于喀尔铁盖山巅荆棘丛中。腊月二十九日,已是大年除夕,杨部官兵仍密布于雪山四周,搜拿张格尔。田大武携带葛藤、镰刀,上山给马割草,无意间发现草丛中有人蠕动,认得正是叛军首领张格尔,大喝一声,猛扑上去,两臂像铁钳般将张格尔死死箍住,在同去的胡超、段永福的协助下,生擒回营。道光八年(1828)六月张格尔被解往京都时,要求面见擒
[]
张孝德
  张孝德(1911—1964)镇坪县曾家乡向阳村人。幼年丧父,母因衣食无着再嫁。未随母走,孑然一身,流落乡里,被舅母收养。稍长,不堪舅父严厉管教和生活上的刻薄,出走平利县城卖工谋生。1930年10月,到国民政府平利县建设局当公务员。同年12月,调国民革命军17师通讯班当通讯员。至1935年5月,连续被提升为上尉办事员。值此全国民众掀起民主抗日0之时,又在红四方面军经陕南入川期间,他听到红军作战英勇、打富济贫、主张抗日等情况,同年7月,赴川西北寻找红军,至镇巴,交通线-,决计北上陕北。行至凤县,遇旧交陕西警备第2旅4团9连连长张锡武,同时结识了进步青年何济周(振亚)、苗鸿鑫等,倾谈之间,志趣相投,
(19111964)
皮昌魁
  皮昌魁首善乡(今钟宝乡)人。清咸丰三年(1853)从军陕安镇。七年(1857),随军调往安徽,因卖力于清军,累官至千总。同治二年(1863),回陕镇压陕西回民起义。攻克渭南等处回民起义军,以守备补用。三年(1864)克复平凉,升都司,赏花翎。又以克清水县等处回民起义,以游击补用。四年(1865)克复固原州,赏二品顶戴。同治五年(1866),带领亲兵马队,血袭洪河川回民根据地,升参将,授加锐勇巴图鲁名号。同年七月,管带精骑马队头旗赴岐山。六年(1867)解回军对岐山之围。七年(1868),又以重兵攻克回民义军根据地三不通,补为副将。八年(1869),血袭永丰堡白吉原一带回民起义军,杀义军统帅于彦
[]
符瑞
  符瑞祖籍镇坪,住首善乡(今钟宝)接官厅。清嘉庆五年(1800),家道中落,后迁至平利石牛河。符瑞生于同治间。光绪初,赴安康应童子试,成绩优良,入选,但因复试时不懂规章(当时复试只须点誊原作,而瑞另作)被除名。遂愤不欲生,正欲投汉江自尽,遇救得免。求学不第,求死不成,遂自感无颜见乡里父老,投笔从戎,转战疆场,数年不与家书。在戎马生涯中,遂屡建功勋,官至甘肃知州,加知府衔。后办理边防善后工作有功,以知府用。光绪十二年(1886),署理库尔哈喇乌苏。政绩优良。十九年(1893),授新疆哈喇少尔直隶知州。后遂办理矿务,部属-。查办不力,遭到谴责,弃官回乡。
[]
刘立仁
  刘立仁字宝三,镇坪县竹溪河人。民国初就读于高等警官学校,民国五年(1916),任南郑县-长,当时各地烟毒盛行,种植和吸食者甚多。政府当局虽严令禁绝,但奉行者大都借查禁之机,行0之便或互为渔利。立仁虽任微职,但做事大胆负责,常思烟毒之害,决意严禁不贷,以振兴民族。于是同县知事商议,亲自驰赴乡村,督饬铲除,先后走遍南郑各乡村,卓有成效。然当时种烟者多受当地驻军包庇,适值收获季节,可获巨金,闻立仁力主彻底铲毁,恨之入骨,乃密遣亲信数人,便衣短枪,先立仁而往,守伺僻处,待其至突然袭击,即中弹身亡。当局以被匪杀害,呈请国民政府明令褒奖给恤其忠忱。时年仅40岁。
[]
于子凡
  于子凡(1914—1983)女,上竹乡大坝村人。从小耳闻目睹山区贫苦人民的穷苦生活和国民党的腐败行径,有淳朴的反叛思想和坚强、勇敢、不畏艰险的性格。1932年到北平,半年后考入北平师大附中。一二·九运动爆发,为学生领袖之一,发动组织-、--;在国民党-包围下,只身爬上电杆,散发传单;在警戒森严的夜幕里,张贴标语;带头同国民党-搏斗;抢救被高压水龙冲倒和行将被捕的学生,腿关节被-打伤,终生未愈。后被开除学籍。积极倡导和参加党组织的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沿平汉路到农村宣传革命。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被推选为北平市女二中民先队队长兼任学生会主席。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北平市学
(19141983)
于振瀛
  于振瀛(1901—1960)原名方端,字海澄,号振瀛。上竹乡大坝村人,早年求学北平,参加五四运动,加入国民党。1923年就读北平国立医科大学,参加陕西旅京学生进步组织共进社。1925年担任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监察委员,拥护并推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人李大钊合作。后遭军阀破孩,逃离北平。1926年,任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四一二政变后,愤而反蒋,举办干部训练班,培养爱国青年。后被蒋介石关押。1929年,被陕西省主席宋哲元释放,东渡日本,就学早稻田大学。1935年,中共党员潘裕儒电召回国,从此接受党的领导,长期从事情报工作。1936年,在北平做宋哲元工作,鼓励宋
(19011960)
杜藻翔
  杜藻翔(1917—1977)镇坪县洪石乡青台村人。幼读书,16岁拜师学医,民国27年(1938)避匪于竹溪岳父家,随其岳父学医,三年后回家,在洪石河杜家大院开办“利兴福”药铺,坐堂行医。因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又坚持重义轻利、济世救人的从医信条,深得群众信赖,生意日隆,威望日高。民国30年(1941),县政府为借其威望,统治洪石河一方,委任杜为洪曾乡副乡长,杜无意染指政事,撕毁《委任状》,遂被县政府关押三天。1951年因历史问题被捕入狱。在狱中,为犯人、看守人员及其家属治病,每每见效,慕名求医者日众。政府以其有一技之长,又能服法,于1953年宽大释放,杜深受感动。在政府的资助和支持下,社将其原
(19171977)
冯祖维
  冯祖维(1896—1975)曙坪乡林河人。世代以兴植黄连为业。幼时随父学兴黄连,勤于思考琢磨,敢于创新,使家种黄连棚日益扩大,家境日渐宽裕。民国18年(1929),土匪王三春盘踞曙坪乡朝阳坪冯家老屋场,将冯祖维家洗劫一空。家破后,寄希望于改进兴植黄连技术,终于钻研出子种采集、贮藏保管、育苗移栽、棚间管理一整套经验,使出苗率比传统做法提高20%,出圃率高一倍,育苗期和生长期各缩短3到1年多时间,产量提高76.5%。然而,兵匪连年祸害,官府横征暴敛,家境更加困难。民国25年(1936),冯祖维全家逃荒至晶珠乡(今牛头店乡)五尺沟,受雇于地主刘定一,为其栽种黄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祖维有了自己
(18961975)
李致忠
  李致忠(1892—1969)别名李荣兴,生于小曙河乡竹垭子。家境贫寒,幼时仅读书两年,给地主放牛度日。父早丧,母亦身染重病,无钱医治,即许神割股,奉与母食,亦无效。李致忠为母病所焦虑,别无良策,于1916年自行阉割,并为其妻招夫度生,自己入庙吃斋念佛。自此得“李斋公”、“李骟人”之称。但并未能使其0得救。在极度悲愤之后,决计出走,遍访名医,求师学艺,以解除他人痛苦。因好行善事人称“李善人”。后投方体仁门下为徒,数年后自行行医。一次为上竹黄显清的孩子治病,因配药错误致使孩子昏迷不醒,黄亦扬言若孩子死去,要致忠垫尸示众。致忠不计较个人名誉和安危,连夜奔寻当时医术较高的汪发印,叩拜认师,恳请解救孩子
(18921969)
刘式金
  刘式金(1871—1928)原名刘美伦,字幼宾,镇坪县石砦河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试,入陕西省优等师范学堂。辛亥革命时,刚毕业不久,即加入革命运动,跟随时日知会会党领袖张云山,任秘书长。参加辛亥10月22日攻占西安战役,后任乾州、邠州知事。民国元年(1912),调往紫阳,任代理知事,检束豪强,奖掖后进,集办团练,发奸擿伏,兴办农桑学校。政令严明,为后人称颂。民国3年(1914),因政见不合,辞官归里。民国7年(1918)秋,时值孙中山在南方组织的护法运动时期,滇军靖国军叶荃部援甘,取道镇坪,邂逅相遇,略相倾谈,叶惊为奇才,聘为参谋长。式金亦感知遇,悉心为之筹划。随叶转战陕甘,使孤军
(18711928)
张世清
  张世清(1906—1959)女,生于小曙河乡马镇,18岁由父母包办与本乡李云松结婚。因为不满遂逃命于四川巫溪,嫁与船工金庆国。民国34年(1945),夫妻双方逃回镇坪,先栖于瓦子坪木朳湾口岩洞,后移肖家湾附近。1951年加入农会,成为该村第一批农会会员。不久即被选为农会委员。1952年参加并领导了该村土地改革运动,工作积极热情,办事公正,深得群众拥戴,同时分得土地房屋。当时,张世清一家四口人,同盖一床破被,村农会分给她一床被子,她却让给了比她更穷的李银河,虽然遭到丈夫的白眼,但她以宽厚坦荡的心说服了丈夫。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加入初级农业社,1957年转为高级社。入社后更加积极热情地为
(19061959)
肖赞康
  肖赞康(1893—1938)字福田,首善乡(今钟宝乡)肖家湾人。喜结纳交游,待人宽厚,长习武艺,家境殷富,有田产数百亩和纸厂、油坊、水磨坊等。20余岁承父业,每逢收租,总叮嘱家人,让租二三成,若逢灾荒,酌情减免,或施舍粮饭;家仆、长工多系收留逃荒讨饭之人。夏老汉从四川逃荒至肖家,已60余岁,肖收其看管纸厂。未半年,夏抽烟不慎烧毁纸厂,人们都担心夏老汉难以活命。肖回家后,夏老汉长跪求饶,肖说:“算了,你不烧,土匪来了也要被烧。”而立之年后曾数次出任区长。时逢兵匪交织,组织民团,修筑山寨,保卫桑梓,颇为民众所服膺。土匪深恨恶,于民国24年(1935)左右,先后于凹岩林寨子、高峰村松树朳两次暗害未遂
(18931938)
王吉占
  王吉占(1882—1951)牛头店乡窝坑人,参加过国民党、三青团,曾任保长、区长、总团总、参议长及镇坪县自治委员会主任等职。王吉占父母早亡,自幼养成好赌嗜烟恶习,设赌场、开烟馆,引诱良家子弟吸烟-,图谋钱财。乡邻王兴盛有火纸厂一个,王吉占垂涎已久,不得到手。民国28年(1939),勾结赌友周彩芹,勾诱兴盛-,玩弄伎俩,哄骗兴盛大量银钱,使其无法偿还。兴盛惧,请王吉占担保,十日偿清,逾期以纸厂作抵。到期,王吉占对兴盛说:“我这次背了时,担保还要还钱,纸厂谁要,只有我吃个亏得到。”遂垂手得了火纸厂。民国9年(1920),当保长、区长以后,除继续放0、浮派粮款、中饱私囊外,还勾结土匪,坐地分赃。民国
(18821951)
代兴祥
  代兴祥(1905—1987)牛头店乡水晶坪人。7岁丧母,由伯父抚养,家境贫苦。未及弱冠,便到湖北竹溪石板沟胡家入赘。后搬回牛头店竹叶关落户。以为人割漆、补锅、铸铧养家糊口。性开朗,自幼喜唱山歌及薅草锣鼓歌,每逢远近亲朋红白喜事,他必然凑一份热闹。天长日久,遇喜事主人家大都要请他。解放后,历任乡农会主席,乡支部书记,县民政科副科长,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办事公道、清正、廉洁,深受群众爱戴。1956年,农业社没有仓房,主动将自己仅有的两间房屋让出一间储粮。1968年4月,“造反派”抢复兴粮管所仓库粮食,抢粮队伍每日百余人,并煽动许多农民参与。代兴祥无法制止,含泪阻拦也要去抢粮的儿子代中海。粮管
(19051987)
易大宾
  易大宾(1889—1966)号达三,四川奉节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独自来镇坪县旧城(今钟宝)投中医罗万盛门下为徒。白天调剂、采药、加工,夜间攻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因勤学好问,刻苦耐劳,得罗万盛钟爱,招大宾入赘,悉心传授医术。终不负岳父厚望,医术上精益求精,讲求医德,药房日渐兴隆。后因罗万盛吸鸦片,家事败落,药房垮台。大宾贷款自开药房,开始独立行医。民国20年(1931),土匪曾世忠焚毁县城,药房化为灰烬。遂携家躲避深山,靠种地养家糊口。期间,为了给落难百姓治病,亲自上山采药加工,跋山涉水,走乡行医,先后10年。虽自家穷困潦倒,但治病多不取报酬。发动群众上山采药,教授
(18891966)
蔡忠凯
  蔡忠凯(1896—1967)艺名蔡安庆,平利县八仙人,1955年偕子孝文迁镇坪县茅坪乡金坪村。忠凯9岁随父学艺,12岁赴安康拜范大德、乔癞子为师,学唱汉调二黄,后又拜汉口苟兴友为师,技艺猛进,擅长娃娃生、文武小生、苦老旦、苦老生。唱腔清脆、洪亮,表演传神,在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湖北郧西、襄樊地区以及四川万源、云阳一带搭班演出,名噪一时。后因面部生疮破相,改演皮影。因其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进步很快,唱做言行统一,动作形象、自然。其子蔡孝文,7岁随父学艺,9岁时登上凳子学唱演皮影,成人后专务主角的演唱和表演。在其父的言传身教下,逐渐掌握了皮影表演各角色行当的规程和特征,对唱念做打的技巧能精益求精,
(18961967)
杨少卿
  杨少卿(1882—1946)原名仕培。石砦乡文彩人。家道殷富,幼时就读私塾,民国初,考入西安一高等学校,毕业后回籍,深感家乡文化落后,矢志办学,任教高等小学堂。民国15年(1926),接任校长,力主改革学校制度,倡导实行强制入学,废除私塾,从各保招考优等生,不分贫富贵贱,择优录取,家贫者免费入学,按程度编班授课,凡期终考试成绩前三名,分别奖励包谷五、四、三斗,以资鼓励。民国16年(1927),县知事李启安惧匪欺民,搜刮膏脂。遂动员学生,联合地方势力,控告李启安。民国19年(1930),代理知事刘洪绪贪婪暴戾,滥杀无辜,杨少卿将刘之罪恶编成歌谣,教学生到处歌唱,刘因恨之,抓杨入狱,狱卒、杨之学生
(18821946)
刘大经
  刘大经(1889—1934)字东壁。祖籍湖北麻城。清乾隆中,其高祖常来镇坪经商,因喜爱镇坪之雄秀山水,遂迁于镇坪。幼聪颖,以神童闻名乡里。民国6年(1917),毕业于西安一高等学校,父年衰,代父经商,屡谋屡中,获利倍增,因之财雄一方。性慷慨,好施舍,凡地方义举辄倾囊,不少吝惜。县创办民团,捐水旱稞100石为常年经费。民国13年(1924),任县财政局局长,不久,被推选为陕西省议会候补议员;民国14年(1925),任陕西省教育厅会计主任;16年(1927)任安康区九县学务调查员,便道回家,见父老体衰,不再出门任职。适值地方匪患日炽,县长惠永惠委任其办理团防,保卫桑梓。大经带团搜剿流匪,奋不顾身,
(18891934)
全部镇坪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