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名人录
廖乾五
  廖乾五(1886~1930),原名正元,又名华龙,化名刘省三,平利县八仙区龙门乡龙门村人,出生于革命家庭。廖乾五自幼读书,聪慧勤奋,喜文爱武,注重身体锻炼,少年时代就钦佩其二哥廖定三(早期同盟会员)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与村民一道背石料,垒桥墩、架桥补路,热爱劳动,做好事,助人为乐,村民誉为好孩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一,告别父母兄嫂和新婚妻子顶风冒雪,跋涉千里,到武汉投靠其二哥廖定三,经其二哥引荐,结识进步绅士顾元伯、孙武、熊晋槐等知名人士,积极投入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五四”运动后,在董必武、陈谭秋的领导下,于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
(18861930)
李逢亨
  李逢亨(1744~1822),宇垣斋,号培园,又号平湖,平利县人。童年时,由其父李岩送往兴安州读书。他敏而好学,品学兼优,能诗善文,精通《禹贡》,门齿伶俐。乾隆四十四年(1779)拨贡,充四库校录议叙理问,分发北直隶,借补蓟州州判,掌管治河工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调任霸州同知。该州州治为九河趋汇之区,旧设埝以御众流,岁久不治。他与剌史商酌立法十条,率士民实力兴筑,是年各河皆涨溢,幸得无虞,迁永定河 三角淀通判。嘉庆六年(1801),任永定河南岸同知,在任凡九年,筹划悉合机宜,所至兵民用命,化险为夷。嘉庆十一年(1806),永定河水暴涨,北岸漫溢,南岸下游决堤数十丈,溜劈堤身,仅存一线,
[] (17441822)
张惠民
  张惠民,原名张志润,1905年12月25日出生于陕西省平利县冲河乡张家湾一个破落的封建世家。曾祖父张承燮,做过资政大夫、山东临清知州,“居官三十余载”,喜藏书,著有《孔孟志略》、《儒先述》。祖父张祖阶,做过山西盐运使。父亲张有,清末做过山东盐运使,1931年以前任平利东第二区区长。张惠民幼时读私塾,1921年考入平利县第一高级小学。为人诚朴,惠爱同学,且好学,成绩优良,为师长赏重。他喜爱历史课,特别爱听老师讲述岳飞、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他痛恨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他经常向同学们宣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志向。1923年高小毕业后,张惠民不愿再过那种寂寞的田园生活
(19051943)
陈得胜
  陈得胜(生卒年不详),平利县人,青年时从军,任平利白土营营兵。清同治元年(1862)5月,太平军赖文光部到达陕西渭南,回族人民起义响应。起义军迅速控制了渭河两岸。同时,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回民也纷纷起义。史称“西北回民起义”。这次声势浩大的回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了挽救危局,清政府四易主帅,调兵入陕,司时将平利白土营(绿营兵)调到陕西关中,-回民起义军。陈得胜因调剿出力,由六品军功累功至游击。同治三年(1864)陕西回民起义军失利,退往甘肃。同治六年(1867)陈得胜随陕甘总督、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部进驻甘肃围剿起义军。寻克巩昌府。陈“奋勇先登 ,生擒首逆”(指起义军首领),以
[]
洪九畴
  洪九畴(1918~1948),原名洪余勇,平利县城关镇人。祖父是医生,开有“善育堂”药铺,病故后,药铺停业。母亲主持经营米坊生意,其父为人忠厚,参加米坊劳动。母亲病故,米坊停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民国19年(1930),洪九畴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后改名书院巷小学)。他刻苦读书,成绩优秀。毕业后,适国民党安绥军1团(后改为陕西警2旅4团)在平利县城筹办黄州馆干部教育班,遂报名参加。其间结识了何继周、沈继余等一批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下级军官。教育班结业后,他被分配在国民党警2旅4团9连当文书。民国24年(1935)冬,4团奉调执行防止红军74师进入关中的作战任务。12月11日夜,9连在连附何继
(19181948)
黎时俊
   黎时俊(1919~1951)平利县大贵乡人。自幼读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某军团长时,率部在河南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身负重伤,送至重庆疗养。内战开始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中央训练团中校中队长、安康保安副司令兼平 利县代县长等职,积极追随蒋介石走向-道路。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 军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斩关夺城,势如破竹,25日首战告捷,解放白河。接着兵分两路向平利方向挺进,步步逼近。国民党平利县长袁增华率部弃城南逃,驻扎狮坪。袁增华害怕民众反抗、自卫团倒戈,仓惶出逃,绕道到达安康,向督察专员李静谟辞职交印。5月31日,人民解
(19191951)
李联芳
  李联芳(生卒年不详),字实斋,陕西平利县人。幼年家贫,敏而好学,师王端夫喜其才华,资他深造。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历放广西、山西、云南、甘肃考官,得士最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身居高位后,对恩师尊为父母,俸禄所入必分给兄弟。光绪二十年(1894)他以丁忧归,读礼家居,欣然接受邑知县杨孝宽之托,主编光绪《续修平利县志》。几经寒暑,细缕密针,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版问世。全志设《分野》、《地理》、《建置》、《田赋》、《官师》、《选举》、《人物》、《土产》、《艺文》十卷。并为爱国英雄田大武、革命英烈李玉荣等立传。
[]
邢景周
   邢景周 (?~1862),字楷夫,平利县城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请假归籍,值湖北农民起义军入境,邢称“楚匪作乱,窜扰邑东”,即倡募团勇防御,赏加赞善衔。后请终养家居,复奉旨“帮办本地团练”。同治元年(1862)七月,四川农民起义军抵平,劫富惩官,不扰贫民,被邢诬为“川匪窜境,势焰张甚”,立即率勇(团练)攻击。起义军佯败,诱勇深入。邢以为义军“大败”、“逃遁”,遂率勇乘“胜”追剿。七月十六日,行至洛河巴山,被入数万义军围击,团勇崩溃,邢景周被执斩首。
[] (?~1862)
余闲云
  余闲云(1838~?),原名求亨,字锡龄,又字葆贞,号闲云,平利慈气沟(今仁河乡慈气沟村)人,清国子监学生。他与堂兄余锄云(名求元,字善长,又字葆初,号锄云)、堂弟余霭云(名求达,字畅庵,号霭云)为祖传-中医。他们潜心习医,精通歧黄术,对医治伤寒尤为见长,许多垂危患者多被治愈,时称“医中三杰”,外地慕名就医者日众。闲云、锄云兄弟二人曾应诏到西安为慈禧太后治病,疗效卓然。慈禧太后赠书“龟寿二难”(“二难”即“难兄难弟”)匾额。著有《临床验方》,失传。
[] (1838~?)
廖定三
  廖定三(1882~1922),原名正全,又名华鼎,平利县龙门乡龙门村人。 他自幼“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不甘在穷乡辟壤蜗居苟且,一心寻觅报国之门,遂去武汉求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孙中山、黄兴发起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廖定三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武汉求学时因参加反清遭-,经越狱脱身。随后,东渡日本留学,并参加中国同盟会。为了推动和领导长江流域各省革命运动,革命党人宋教仁、谭人凤、陈英士等筹划成立中国中部同盟会。廖定三回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他和霍雄飞寿命“赴沪联络,并在宁(南京)组织一支部”。通
(18821922)
吴成周
  吴成周(1920~1949),陕西米脂县人,逃荒至山西静乐落户,在苦难中渡过童年。1940年7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当兵。民国36年(1947)7月,随军强渡黄河,进击豫西,转战陕南。民国37 (1948)2月,任陕南军区组建的郧白独立团2营6连连长,相继参加旬白战役、襄樊战役和淮海战役。在襄樊战役中,吴成周参与从城东北角突进城内巷战,直捣康泽司令部驻地杨家祠堂的战斗。同年11月,国民党黄维兵团在宿县双堆集被解放军包围,吴成周连和兄弟部队,打退从小孙庄左翼阵地突破的敌人。不久,吴升任1营副营长,淮海战役结束,吴成周出席第4纵队第二届群英会,民国38年(1949)正月十四
(19201949)
廖乾吾
  廖乾吾(1886-1930)原名正元,又名华龙,曾用名刘省三。陕西平利人。曾读私塾,考取贡生。北京京师农业学校肄业。个人经历斗争1922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1924年1月赴广州,作为汉口代表出席国民党一大。会后派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参与国民党武汉执行部工作。不久再度赴广州,入黄埔军校政治部任教官。同年被周恩来指派入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车队国民-表、中共党小组长。曾与铁甲车队正副队长徐成章、周士第等率部先后参加支援广东广宁县农-动、平定滇桂军阀叛乱和“五卅”-后-香港的沙鱼涌战斗。1925年11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协助师
(18861930)
田泽先
  田泽先(1945~1989),平利县清太乡水田河村人。1962年在平利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因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不作分配,他欣然返乡从事农业。1964年征兵时,他积极响应召唤,应征入伍,立志报国。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忘我工作,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荣立三等功,1974年以优秀干部提升为团副政委。1976年自己唯一的男孩患病,他为了工作拖延了医治时间,经抢救无效死亡。1978年3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79年7月毕业。回部队后,任团政治委员,因工作成绩优异提前晋级,1984年调某炮师任副政委。198
(19451989)
蔡平
  蔡平(1911~1965),原名宝兴,字举之,平利县狮坪乡人。民国25年(1936)考入北京中山大学读书。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学校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7年(1938),日本侵略军步步逼近,北京危急。北京民国大学学生、堂兄蔡复之约他一同回家。他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应坚持抗日救亡”,拒绝了堂兄的劝阻。毅然响应中共号召,离开北京,直赴边区,参加创建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民国27~34年间(1938~1945),他一直在平西、平北地区工作,历任游击支队政治处主任、县长兼县大队长、地委敌工部长、军分区武装部长等职。他组织和带领抗日武装,英勇抗日,收复失地,粉碎日军扫荡,屡建奇功,威震遐迩。
(19111965)
贺少章
  贺少章(1899~1951),又名贺宗善、贺印,平利县八仙乡人。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他从小上学,16岁结婚,遂弃学随父贺清澄(清代监生)管理家务,经营商业,主要对农民进行地租和0剥削。民国21年(1932)其父死后,主持家务,对人民群众极尽搜刮之能事,不仅是八仙的土豪劣绅,更是国民党在平利县的要员,历任县提款委员、教育款产处主任、商会常委、八仙乡长和国民党在平利的驻军98军情报主任、140师宣传队队长、情报队长等职。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抢劫财物,霸占民女,杀害无辜群众达20余人。派人在川陕交界的界梁一次杀四川商人4人,劫大烟数百两;在鸦河抢龚、罗二姓财物,杀了在场的外地客人邓文林(邓认识贺)灭
(18991951)
武超
  武超(1920~1951),别名啸虹,化名陈震,平利县城人,从小读书,毕业于安康中学。民国28年(1939)在战干团第四期青干班受训,回县后任战干团平利通讯联络站站长。对雇工极其苛刻,任意打骂,并打断女佣人邱氏的手臂。任书院巷小学校长时,残酷体罚学生,贫苦农民谢老八的大女儿被他一脚踢中丧命。民国33~35年(1944~1946),先后任三青团平利区队队长、平利分团干事长,发展三青团员246名。将知识青年周元诚、王贵芳作为“共产党嫌疑分子”,逮捕镣押看守所。民国35年(1946),中国人民解放军王树声及罗厚福部,从中原突围出来,向鄂陕川边区挺进。武超伙同武言如(国大代表)、武布宣(公管会主任委员
(19201951)
严汉卿
  严汉卿(1897~1929),平利县狮坪乡黄石村人。先后在平利县高等小学堂、兴安职中、省法政学校读书,在西安和广大师生一起参加了驱逐军阀刘镇华的斗争。民国13年(1924)考入北京法政大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反对段琪瑞政府的-罪行的活动。民国15年(1926)冬,中共北方区委派至陕西,被分配到长安农民协会作秘书兼宣传工作。在中共长安中心县委书记兼长安农民协会主任陈嘉惠的领导下,为推行“新-”,发展农-动,作出了贡献。民国16年(1927),陕西军政当局追随蒋介石叛变革命,开始在陕西“清党”。严汉卿设法脱险,回到原籍平利任第二高等小学教师,常给学生教《国民革命颂》歌,带领学生到
(18971929)
马江水
  马江水(1925~1949),河南洛宁人。民国34年(1945)参加人民军队,在八路军晋冀鲁豫野战4纵12旅34团当战士,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年(1949)5月1日,部队在郧阳整编后,任解放军2野19军55师163团2营5连连长。5月25日,19军解放白河后,55师沿山区小道向平利进军。国民党98军构成以平利、竹溪之间的关垭子、老阳山,平利和白河之间的十八盘为重点的第二道防线,严密防守。5月29日16时,163团团长牛玉川把攻占十八盘的任务交给第2营(含马江水连),该营立即发起强攻,在黄昏时完成任务。55师由此直奔平利,并于31日首次解放平利县城。白、竹、平战役后,19军奉命战略转移
(19251949)
吴厚民
   吴厚民(1903~1985),名风淳,平利县女娲山乡忠义村人。少年饱学,熟读《四书》、《五经》,成年后,立志习医,刻苦钻研《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自学成才。解放前,以务农为业,常应乡亲之请,义务治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先后在老县、魏汝、女娲山卫生院从医。行医50余年,救治危重病人甚多。一小儿患肺病,西医使用链霉素治疗数日,高烧不退,他用“清营汤”化解,服一剂热退,三剂而愈。50年代初,被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聘为通讯员。1959年,代表平利县中医界同仁参加在汉中召开的中医研究会,采集方论,著书立说,有些验方被《陕西中医验方》一书选登。自撰《民间验方》、《内科、妇科、小儿科
(19031985)
全部平利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