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历史人物介绍
董学友
  董学友(1930~1990),平利县狮坪乡黄石村人,1951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70年代初,调任千家坪药材场场长。因兴药经济效益不好,连年亏损,1974年,县采纳董学友的意见,将药材场改为林场,易名千家坪林场,董任场长。他扎根深山,认真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使林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75~1990年,累计育苗720亩,出圃苗木5000多万株,营造用材林3.8万多亩,次生林改造3.4
(19301990)
田泽先
  田泽先(1945~1989),平利县清太乡水田河村人。1962年在平利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因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不作分配,他欣然返乡从事农业。1964年征兵时,他积极响应召唤,应征入伍,立志报国。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忘我工作,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荣立三等功,1974年以优秀干部提升为团副政委。1976年自己唯一的男孩患病,他为了工作拖延了医治时间,经抢救
(19451989)
王安友
   王安友(1958~1986),平利县张家乡鄢台村人,基于民兵。1986年10月8日,王安友、王安平、谢正学一同从镇坪县割漆结束回家,行至八仙乡双坪村第二组时,从河中传来呼救声。王安友奋勇当先奔向河边,发现一落水儿童正在拼命挣扎,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钻进潭中,奋力抢救。由于水急潭深,身僵力绝,英勇献身。1987年2月15日,平利县人民政府、平利县人民武装部决定:为舍已救人的基干民兵王安友追记三等功。
(19581986)
辜远祥
  辜远祥(1930~1985),平利县冲河乡人,共产党员。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石牛供销社和金石分销店营业员、长安供销社主任。一贯勤勤恳恳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坚持早开门,晚下班,热情耐心,使顾主高兴而来,满意而去。青壮年时期,常送货下乡,登门收购,出去一挑,回来一担,不辞劳苦。曾被评为全省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1985年病逝。
(19301985)
吴厚民
   吴厚民(1903~1985),名风淳,平利县女娲山乡忠义村人。少年饱学,熟读《四书》、《五经》,成年后,立志习医,刻苦钻研《内经》、《伤寒》等中医经典,自学成才。解放前,以务农为业,常应乡亲之请,义务治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先后在老县、魏汝、女娲山卫生院从医。行医50余年,救治危重病人甚多。一小儿患肺病,西医使用链霉素治疗数日,高烧不退,他用“清营汤”化解,服一剂热退,三剂而愈。50年代初,被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聘为通
(19031985)
杨源
   杨源(1919~1983),山西沁县人。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同日本侵略军作战时,负伤回家。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纵12旅,先后任排长、副连长,随军南下,创建陕南革命根据地。1948年白河县第一次解放,他任中共白河县第二区区委书记。1949年5月,从郧阳出发,随军西进,平利解放后,任平利支前大队长,带领民兵奋勇支前,直至汉中解放后,才回到平利。此后一直担任中层领导干部。从1953年开始担
(19191983)
乔长春
   乔长春(1929~1982),安康市金川街人,民国3.7年(1948)在安康中学毕业。1949年11月参加工作,任安康西关小学教育主任。1951年9月,到西北大学理化专修科进修一年。1952年9月,被分配到安康师范学校任教师。他治学严谨,讲课深入浅出,成绩显著,1956年4月,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赴北京出席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表彰。是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1957年,被调到平利县工作,历任平利县中学副校长、
(19291982)
卢作炳
  卢作炳(1914~1981),平利县仁河公社五星大队(今仁河乡桃园村)人,历任第4生产队队长兼大队林特副队长。共产党员。1965年,在上级提出“两手抓,双丰收”(粮食、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他首先带领本生产队社员,用红薯种在牛王沟换回“大红袍”等优良漆根25公斤,自育自栽漆树3500多株,又动员和指导其他3个生产队育栽漆苗。1975年始见效益,收漆200公斤,鼓舞了“士气”,相继年年扩大漆林。1977~1980年,全大队植漆树2万多株,
(19141981)
苏坤政
  苏坤政(?~1975),平利县龙门乡龙门村人。共产党员。连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1~1973年,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和社员群众,大干3个冬春,改造山河,把姚家坪110多亩乱石坡修成层层石坎水平梯地,粮食产量连年稳产高产。他在病危时,多次嘱咐两个儿子:“我死后,不要把我埋在好地里,要埋在梯地石坎下面”。他逝世后,家属遵照了他的遗愿。县政府追授他“珍惜土地的模范,农田建设的先锋”称号。
范幼文
   范幼文(1917~1970),原名范友刚,平利县八仙乡人,在高级小学毕业。以务农兼营小商为生,曾任保长、国民党区分部委员等职。民国38年(1949)夏,国民党-肖贵隆自发组建一支武装,自命“八仙自卫大队”。肖任大队长,范幼文当参谋,该大队初持中立态度,后在恶霸地主贺少章的拉拢下,肖贵隆投靠了国民党平利县-政府及国民党在八仙地区的驻军140师。在关键时刻,范幼文当机立断,率第3中队,绕道奔赴秋坪解放 区宣布起义。嗣后历任八仙区副区长、县
(19171970)
郭德胜
   郭德胜(1925~1968),平利县长安乡人。民国30年(1941)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当兵。民国36年(1947)在河南被解放并加入人民解放军,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松山支队战士,4野38军班长等职。1949年随部参加解放上海战斗,在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在火线上光荣入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夺取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右腿被炮弹炸断,仍坚持到战斗胜利。被定为二等甲级残废,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解放奖章”
(19251968)
蔡平
  蔡平(1911~1965),原名宝兴,字举之,平利县狮坪乡人。民国25年(1936)考入北京中山大学读书。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学校从事革命活动。民国27年(1938),日本侵略军步步逼近,北京危急。北京民国大学学生、堂兄蔡复之约他一同回家。他说:“没有国,就没有家”,“应坚持抗日救亡”,拒绝了堂兄的劝阻。毅然响应中共号召,离开北京,直赴边区,参加创建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民国27~34年间(1938~1945),他一直在平西、平北
(19111965)
饶逊安
  饶逊安(1900~1959),原名饶必谦,饶道明之子。他继承父业,同三弟兄统管漆业,扩大经营。民国十五年(1926)前后,年收购生漆常在100吨左右,占全县生漆年总产量的50%以上。为加速货物流通,饶逊安开创灞河水运,用小木船,从长沙铺发货,运至闾河口,转上汉江大船,销漆于外,购工业品回乡。抗战后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水路不通,则改用人力搬运,经镇坪到四川大宁,向外地漆商交货。并保持了名牌的信誉。平利解放,饶逊安邀工商界人士迎接中国人
(19001959)
贺少章
  贺少章(1899~1951),又名贺宗善、贺印,平利县八仙乡人。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他从小上学,16岁结婚,遂弃学随父贺清澄(清代监生)管理家务,经营商业,主要对农民进行地租和0剥削。民国21年(1932)其父死后,主持家务,对人民群众极尽搜刮之能事,不仅是八仙的土豪劣绅,更是国民党在平利县的要员,历任县提款委员、教育款产处主任、商会常委、八仙乡长和国民党在平利的驻军98军情报主任、140师宣传队队长、情报队长等职。依仗权势,横行乡里,
(18991951)
武超
  武超(1920~1951),别名啸虹,化名陈震,平利县城人,从小读书,毕业于安康中学。民国28年(1939)在战干团第四期青干班受训,回县后任战干团平利通讯联络站站长。对雇工极其苛刻,任意打骂,并打断女佣人邱氏的手臂。任书院巷小学校长时,残酷体罚学生,贫苦农民谢老八的大女儿被他一脚踢中丧命。民国33~35年(1944~1946),先后任三青团平利区队队长、平利分团干事长,发展三青团员246名。将知识青年周元诚、王贵芳作为“共产党嫌疑分子
(19201951)
黎时俊
   黎时俊(1919~1951)平利县大贵乡人。自幼读书,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某军团长时,率部在河南与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身负重伤,送至重庆疗养。内战开始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中央训练团中校中队长、安康保安副司令兼平 利县代县长等职,积极追随蒋介石走向-道路。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 军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斩关夺城,势如破竹,25日首战告捷,解放白河。接着兵分两路向平利方向
(19191951)
马江水
  马江水(1925~1949),河南洛宁人。民国34年(1945)参加人民军队,在八路军晋冀鲁豫野战4纵12旅34团当战士,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38年(1949)5月1日,部队在郧阳整编后,任解放军2野19军55师163团2营5连连长。5月25日,19军解放白河后,55师沿山区小道向平利进军。国民党98军构成以平利、竹溪之间的关垭子、老阳山,平利和白河之间的十八盘为重点的第二道防线,严密防守。5月29日16时,163团团长牛玉川把攻
(19251949)
吴成周
  吴成周(1920~1949),陕西米脂县人,逃荒至山西静乐落户,在苦难中渡过童年。1940年7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野战军第4纵队12旅34团当兵。民国36年(1947)7月,随军强渡黄河,进击豫西,转战陕南。民国37 (1948)2月,任陕南军区组建的郧白独立团2营6连连长,相继参加旬白战役、襄樊战役和淮海战役。在襄樊战役中,吴成周参与从城东北角突进城内巷战,直捣康泽司令部驻地杨家祠堂的战斗。同年11月,国民党黄维兵团在宿县双堆集被解放
(19201949)
洪九畴
  洪九畴(1918~1948),原名洪余勇,平利县城关镇人。祖父是医生,开有“善育堂”药铺,病故后,药铺停业。母亲主持经营米坊生意,其父为人忠厚,参加米坊劳动。母亲病故,米坊停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民国19年(1930),洪九畴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后改名书院巷小学)。他刻苦读书,成绩优秀。毕业后,适国民党安绥军1团(后改为陕西警2旅4团)在平利县城筹办黄州馆干部教育班,遂报名参加。其间结识了何继周、沈继余等一批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下级
(19181948)
杨钟
   杨钟(1918~1940),原名行庚,笔名巨锋,出生于平利县三坪乡一个农民家庭。民国15年(1926)镇嵩军刘镇华部进入平利县城,“沿门扫射”,“血肉横飞”。其父杨常青身负重伤谢世。杨钟幼时随祖父(塾师)读私塾。民国21年(1932)在县城亲戚于南山的资助下考入平利第一高等小学(今城小前身)。民国23年(1934)考入兴安师范学校,为二七级学生。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杨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于当年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
(1918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