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历史人物介绍3
拓克宽
  拓克宽(1905~1931)又名拓荒,字和卿,本县周家圪乡佟家坬村人。其父拓廷佐,苦心务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克宽在省立四师上学时,全家搬迁绥德城北门湾居住。克宽七岁在本村入私塾,1920年考入苗家坪高小,1924年春考入榆林中学。7月克宽从榆中转入绥师上学。冬季,他由柳长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4月,克宽受党组织派遣,离别母校,经其姑夫文经章介绍,到河南高桂滋部队当了司务长,后来升任连长,开始了历时五年的兵运工作。这五年中,
(19051931)
杜修方
  杜修方(1905~1935)本县砖庙乡砖庙村人。1927年榆中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回家,白天下煤窑掏炭,晚上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和马文瑞、郭步岳等人在刘家坪、毛圪台、花牛峁、白家湾等地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组建和扩展革命地盘。1933年任秀延县十二区主席。1935年8月12日为配合牛刚游击队在驼耳巷老山峁和国民党艾捷三部队战斗,修方亲临前线英勇参战,一举击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当敌军组织多于我方几倍兵力反扑时,修方临危不惧,奋勇作
(19051935)
冯启民
  冯启民(1904~1976)原名祖佑,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1925年榆林中学毕业,1926年在横山县高小任教,经马云程、曹亚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推选为陪审员,曾与县长、农会主席一起多次清算土豪劣绅的劣迹。顽固分子仇视他,将他告到国民党陕西省民政厅,要求查办,但因组织暗中掩护转移,未遭抓捕。1928年任中共绥德区委委员、书记等职,1929年底任绥德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31年自行-。1940年绥德、米脂等地解放,启民重新参加工作
(19041976)
周发源
  周发源(1904~1976)本县周家镇李银家沟村人,出身地主家庭。青年时到榆林中学上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支部宣传委员。榆中毕业后,到定边教书。1926年2月汤中甫、周梦熊、周发源、龙惠民等人遵照中共绥德特支的指示,以定边高小为活动中心,建立中共定边支部,周发源任支部委员。同年6月,任中共定边特支书记。1928年10月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1931年白明善被捕,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形势恶化,周发源逃奔到山西汾阳,从此-
(19041976)
陈治明
  陈治明(1904~1975)本县裴家湾乡陈家崖村人,陕西省农业劳动模范。治明自幼爱树成癖,和树结下不解之缘。他从刚会劳动之始,每年春秋在自己的畔、山坡陡坬上栽树,被人唤为“树娃子”。合作化初期,他就有营造大面积树林之夙愿。1962年大队成立林业专业队,划地千亩,治明担任队长,率众几十,绿化山沟陡坬。他一年中除了寒冬腊月在家食宿外,其余时间都守在林区看护山林。1963年被评为陕西省林业劳动模范,并出席省群英会。经过十几年的辛勤栽种和精心管
(19041975)
拓元国
   拓元国(1904~1974)本县裴家湾乡张家山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1942年起先后任乡长、区长,但他和普通农民一样坚持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为边区政府贡献粮食150余石。40年代曾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后因脑病经组织批准回乡务农。回乡后从合作化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二十多年,他率领乡人治山治水,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成绩显著,多次出席省、地、县先-表大
(19041974)
刘正平
  刘正平(1904~1931)原名刘嘉善,字鹏举,本县三川口乡阳湾村人。他幼年在米脂龙崖高等小学上学,1923年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由于校长教务主任以及多数教员属于守旧人物,教学方法落后,质量低劣,学校死水一潭,学生对此深为不满。刘正平和白明善曾代表学生向校方提出意见,但遭到无理斥责。次年开学时学生又公推刘正平、白明善、杜少勋、李明轩为代表,呈书省教育厅,揭发了校方的守旧行为和-教育经费等问题,取得了胜利。省教育厅
(19041931)
李映旭
  李映旭(1904~1981)字明亭,本县双湖峪镇人,名中医。1920年受父命入姜家崖“自成公”药铺当学徒,1923年转入双湖峪镇李景铭“万和兴”药铺做事。在李景铭先生的培育下,明亭自修读了不少医学著作。后来到米脂、绥德等地求学问医,特别是米脂“宏济”药房的刘老先生对他指导甚确,受益非浅。1944年他正式行医,1956年到子洲县医院当医生。明亭从医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学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待人和蔼,不贪钱财,医德高尚,深受乡人敬重。19
(19041981)
周伯勋
  周伯勋(1903~1957)原名养初,本县周家人。其父周文治字赞卿,同周文郁一块办周家小学,并潜心经营22年,训诲严明,1923年受省长传喻嘉奖。伯勋受其父影响,自幼刻苦学习成绩优秀。1922年春入榆林中学,与刘景桂(志丹)同窗关系甚密,一块学习,一块参加进步组织,一块宣传革命。1925年榆中闹-,刘志丹等人遭到井岳秀的搜捕,伯勋同几个好友深夜用绳子床单等将志丹等人吊下城墙,此事深为杜斌丞校长嘉许。榆中毕业后于1926年受聘在绥德职业传
(19031957)
冯文俊
  冯文俊(1903~1966)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自幼好学,才智超人,在榆林中学上学时是全校出名的高材生。1924年榆中毕业后考入寄岛大学进修,期满后于1925年开始从教,先后在米脂、绥德、子洲任中小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从教40余年。文俊为人耿廉,治学严谨。在米脂中学执教十五年间,以振兴米中为己任,潜心治校,任劳任怨,使米中校风整肃,学风甚浓,学业精进,每年有不少学生考入大学,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奖励,深为米脂群众钦佩。
(19031966)
刘占保
  刘占保(?~1936)本境周家镇双庙湾村人,红军兵运员。1935年,占保通过本村教师朱正红、寨头刘长军与国民党左协忠团的一个姓陈的班长相识,之后经常用大烟土换取子弹,然后把子弹送到庙坪驻扎的牛刚游击队。时长日久,陈的行动被左协忠察觉,几经审问,陈供出刘占保,左协忠遂派人于民国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七日(1936年1月21日)将刘占保抓捕,押往周家,当晚杀害。
杜良荣
  杜良荣(?~1935)本境西庄乡楼坪村人,米西红军负责人。1934年正月参加陕北红军23支队,先后在楼坪、毕家、尚石磕、草湾、寨山、朱家阳湾、大沟石畔等32个村子搞地下工作,不久担任米西区农会主席。他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于1935年派来一营队伍驻扎楼坪,并首先抓捕了保长进行审讯,保长供出良荣,致使良荣被捕。在审讯中良荣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敌人一无所获,将良荣在毕家杀害。
李临铭
  李临铭(1902~1959)曾名瑞廷,本县双湖峪村人,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创始人之一,第一任特支书记。临铭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山西汾阳铭义中学,该校为教会学校,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不少教师是共产党员。1924年春,临铭由一姓刘的教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安排他转回绥德师范,以念书为掩护,搞党的地下工作。1926年秋冯玉祥让刘郁芳在兰州创办国民军政治干部学校,派钱清泉到绥德师范招收学生,钱到绥德师范和李子洲取得联
(19021959)
安尔禄
  安尔禄(1900~1976)字茆堂,本县双湖峪村人,书法家。他出身书香门第,早年肄业于中州大学,曾任延安四中教员,双湖峪小学校长。后弃教从戎,先后在国民党陕西警备旅旅部、86师政训处、228师师部任书记、科员、教官等职。1949年在内蒙古沙县随部队起义。1951年6月开始担任子洲县政府文书,1962年退休。尔禄澹泊一生,廉正不阿,唯酷爱书法,坚持苦练不辍,终达较高造诣。他主张学好书法要做到四点:其一,习字要勤,要做到眼勤、手勤、脑勤。所
(19001976)
高彦喜
  高彦喜(1901~1935)本县何家集乡蛇沟村人。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春秀延县成立赤卫队他担任队长,在老君殿一带,拉豪绅斗地主,打富济贫。1934年11月驻老君殿镇的国民党李营长派人在蛇沟将彦喜逮捕,严刑拷打要他供出中共党员和领导人名单与联络地址,但铁骨铮铮的彦喜,强忍巨痛,大骂出口:“党员只有老子一个,领导只有老子一人,要杀要剐由你们!”李营长老羞成怒,将他杀害,头颅悬挂蛇沟多日。
(19011935)
艾捷三
  艾捷三(1900~1954)名克明,字捷三,本县双湖峪村人。他自幼好动,早在上小学时就被称为“打架王”,但因天资聪悟,一听就懂,加之个子高力气大,且在劳动中舍身吃苦,虽管教费手然颇讨教师喜欢。1920年考入榆中就读,此间他参加了军事训练,学会了吹军号、投弹、射击等军事技术。毕业时由教师刘敬亭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回乡后在本镇小学任教,自行-。一年后,经人介绍考进了北京军官学校,之后参加了国民党,连年擢升,升任营长,不久任84师高桂滋部
(19001954)
鲍亮声
  鲍亮声(1898~1970)本县马蹄沟镇满堂沟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娴熟农耕,以种田高产闻名乡里,边区政府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更加积极努力,早起贪黑,辛勤耕耘,连年增产,且踊跃交送公粮。1943年,绥西办事处奖给他枣红马一匹,同年11月,被选为劳动英雄,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亮声为人正直和蔼,乐于助人,常为村民排忧解难,声望很高。他为别人评理说事,耐心公道,从不收受馈赠,一次有位盐工感谢他的帮助,
(18981970)
李景铭
  李景铭(1898~1952)字星恒,本县双湖峪村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文化教育的熏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在其祖父的悉心指导下,刻苦自学《内经》、《本草纲目》等古典医著,医术精进。景铭擅长脉学、精治伤寒,经多年临床,医术更为精湛。1926年在双湖峪镇开办“万和兴”药店。景铭一生救死扶伤,医德高尚,深受乡人爱戴。
(18981952)
李树林
  李树林(1897~1968)艺名海卜志,本县驼耳巷乡李家渠人。树林兄弟二人,他为0,幼时因生活贫困,随母到山西汾阳外祖父家寄居,弟兄俩以揽工放羊维持生计。山西的晋剧戏班十分活跃,树林弟兄都是戏迷,每到农闲就到处追随戏班并给做些杂活,既混了肚皮,又满足了看戏。由于他俩聪明灵巧,且身材魁梧,五官端正,被一家戏班看中选用,只管吃不拿工资。从此哥俩在跑龙套中勤学苦练,不几年树林便显出了表演才华,他以脸盘宽大,身材魁梧,嗓门宏亮,扮净角为得手。之
(18971968)
郭富才
  郭富才(1890~1954)本县马蹄沟镇水浇湾村人,原籍本县三川口乡,23岁时逃荒到水浇湾,先后给姜姓、栾姓几个掌柜做河滩(熬盐),尤其给盐地主姜白业家做的时间最久,夫妇二人起早贪黑,饱尝人生艰辛。1935年本境南川闹红,他和红军有了联系,并让红军负责人住在他家开展革命活动。1940年春,十里盐湾成立盐工工会,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时,他虽年过50,且身体有病,仍带头开展大生产运动,每年产盐40多石,比一般盐工多产1/3。1943年11
(1890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