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名人录
张达志
  张达志(1911~1992),原名锦瑞,代号老郑,店镇南坬村人。1926年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国民党。1927年2月考入绥德师范,同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村党、团基层组织。期间,历任中共葭县特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特派员、特委委员。参与组织了木头峪-,协助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1934年冬,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政委兼第一团政委。1935年4月任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总指挥部党务书记,协助刘志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苏区的第二次“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11992)
阎揆要
  阎揆要(1904-1994)陕西省佳县人。一九二四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第三军骑兵团营长。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陕北清涧起义。曾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041994)
乔国桢
   乔国桢(1907~1945)原名乔如桢,化名王拯民、高鹤龄、乔干卿、乔胶治、贺凝、蒙子学、焦复生、高子香。陕西葭州(今佳县)人。1924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底转为中共党员,旋赴开封,在国民军第二军学兵队任排长、中共支部干事。1926年5月赴广州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秋毕业回陕,在三原、富平等县从事农-动,组织农民协会,被誉为“农运大王”。1927年6月,乔在富平被捕,关押在三原陆军监狱,后被在陕军任旅长的中共党员许权中营救出狱,任华县高塘民团教练,组织农民加入民团,进行训练,使当地中共组织初步掌握了一支农民武装。1928年3月,乔在华县再
(19071945)
柴希高
  柴希高,生卒不详。明代书法家。字汝愚,号牛山,乌龙铺柴家老庄人,祖籍山西省临县兔坂柴家沟村,后迁居州城。少时体貌魁梧,聪颖过人。最初在本村窑湾书舍随樊先生学习。他勤学好问,才识英敏。后拜张玑(今木头峪村人,曾任明迪功郎、重庆府经历)为师,学业大进,成为当时名士,于明正德五年(1510)中举。时京都皇宫五凤楼额因年久字迹剥落,模糊不清,正德皇帝下诏补写。其阁系元朝书法家赵松雪所书,京城名家云集,书法却无有逾赵者,皇帝郁郁不乐。有人推荐柴希高,他挥毫补写,呈请帝阅,龙颜大悦,遂将“五凤楼”3字补起,一时名扬全国,授江苏省常州府通判。任职期间,举贤才,施惠政,为民请命,深得百姓爱戴。但希高深感官场人
[]
贺大增
  贺大增(1906---1977) 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二三四团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十旅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政治委员,第二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政治委员。海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61977)
高景德
  高景德(1922-1996),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男,汉族,陕西佳县人。著名电机工程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电机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副校长、校长。1980年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方针,使学校成为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管、文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推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高层次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形成规模,初步形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21996)
钞启达
  钞启达,生卒不详。清代勇士,今佳芦镇大会坪村人。清乾隆年间以勇闻名于葭州、包头一带,因排行第三,时人称“钞三爷”。启达壮年,家中打点资金差其到包头买两船红盐,回乡出售。他却直奔河南少林寺求学武功。经刻苦磨练,功成艺高,又回家中。其父深恶痛绝,欲置之死地。一日,启达在村头神楼下酣睡,父亲趁机抱起一块压菜石,向其头部砸去。启达只翻了个身,用手摸摸头,又睡去了。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道:“把老子的家产费了,学得也有点功夫了,嗨!”启达后来闯荡江湖,在府谷混迹于赌场。一次玩牌中,欲吸烟,便令身边一大汉为他取火,那大汉孔武有力,正想炫耀。见启达裤腿上卷,两腿裸露,便随手从炉火中抓出一块红火炭,放在启达大腿
[]
刘建章
  刘建章(1897~1958)原名师晏。陕西葭州(今佳县)人。因家贫,少时只读过一季“冬书”和两年小学。1913年,为抵还父亲欠债,到绥德一家地主店铺当伙计。1915年逃出,到山西临县借钱做小本生意。后回佳县务农。192 7年佳县大旱,携全家逃荒到延安县的南庄河落户。1935年,延安县城以外的大片土地已被红军占领,老百姓开始扬眉吐气。刘高兴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冬,刘按照中共组织的指示,在延安南区沟门参与创办全县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并担任会计。当时,由于新生的民主政权的威望尚未完全树立,加上头一年试办合作社亏了本,因而群众对入股办社没有积极性。刘为了说服群众,自己借
(18971958)
魏长清
  魏长清,生卒不详,清葭州峪口村人。其父魏嗣龙,靠闹船致富,30岁后才娶妻成家,故将长兄之子长顺过继为子。长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中武举,曾任兵部差务。魏嗣龙40岁又生子长清。长清英武,膂力过人,以勇闻于乡里。长清母病逝,长顺感于婶母抚育之恩,告假离京,回家守孝。期间,训导弟长清习武练功,不久刀马娴熟,武艺出众。道光九年(1829),赴京应试,遇河南人郝官甲,见长清相貌不凡,体甚魁梧,疑为对手,趁其下棋之机,从后猛击一掌,使长清肩部受损。结果郝官甲获得武状元,魏长清得了武进士。后来,郝官甲专程来葭州峪口村谒见长清,表示歉意。此事传为美谈。长清得中武进士后,任府谷麻地沟千总、榆林游击,擢升灵
[]
曹琰
  曹琰(1469~1541),字器之,葭州和市都人,明成化五年(1469)八月生。父名彬,取妻冯氏。琰性贤孝,状貌魁伟,读书一目数行。父母去世早,独立起家。正德中(1506~1521)荐为贡生。嘉靖三年(1524)授河北省济县(清初并入通州,今属北京市通县,县东南有漷县镇)知县。潡县为三辅要区,乡间多权贵,倚势作威。曹琰在途中,已知张永福等人仗势横行乡里,百姓苦不敢言,前历任知县都避而不管,公事废弛,无人过问。曹琰赴任三月,经察访,择其不法者流放数人,百姓拍手称赞,为之歌曰:“曹公治任擒老虎,漷县改为开封府,期年后捕除巨盗,修筑城垣与学校。”在任期间,整理衙厅,广修道路,兴办学校,百废俱兴,因而
[] (14691541)
崔经
  崔经(1506~1578),字邦济,号石溪,其祖先为颖上人(清康熙《延绥镇志》),后移居今通镇西山村。其始祖崔程以义勇从明太祖征建昌有功,授榆林百户,世袭。其父崔林益因累次建功授副千户,封武略将军。明嘉靖年间,鞑靼大兵入塞,诸将畏敌自保,崔经却领孤军与敌激战六昼夜,身受数创,粮草断绝,仍坚持战斗。恰遇天降大雨,敌兵退去。此后,奉命守八角城,匈奴兵畏惧崔经威名不敢进犯。嘉靖三十六年(1557),升任辽东都阃(京城外军事负责人)。时辽东大饥,崔建议赈济,救活平民甚多。三十八年(1559),升为通州(今通县)游击将军,以功封昭勇将军。三十九年(1506)以病告归。后因其次子崔镛功名晋封昭武将军、轻车
[] (15061578)
李有源
  李有源(1903-1955)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壮年时因家中生活艰难,以放羊维持生计。直到家乡“闹红”,他和穷苦兄弟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因此,他打心眼里感激中国共产党,感激党的领袖毛泽东。1942年冬,采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唱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革命歌曲《东方红》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无
(19031955)
高汝励
  高汝励,生卒不详。字献捷,清朝将领。今乌镇核桃树墕村人。幼时孤独,家境贫寒。成人后,身材魁梧,胆略过人,胸怀大志。明崇祯末年,汝励因社会-失业,又被里人羞辱,怒而离家,奔走江淮一带。遇清军下江南便投入军门。在吴地、巴蜀征战,多立战功,升为参将。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叛,汝励率部去救沅州。沅州城陷后,四川都抚举城投吴。汝励锐意讨伐,又挥师北上。十四年(1675)因随靖逆将军张勇(洋县人)讨伐陕西提督王辅臣有功,特授总兵。二十年(1681),吴三桂、王辅臣等俱被扫平,朝廷追论战功,授汝励风翔、宝鸡等处总兵及都督同知,后又调任贵州、安南驻防将军。晚年告归故里,常见儿童牧羊,践踏庄稼,滋生口角,
[]
牛秉忠
  牛秉忠,生卒不详。字西泉,明代良将,世居葭州城北。幼时有大志,臂力过人,明嘉靖年间,蒙古人吉能常率兵犯境。秉忠奋起入伍,因功升为百户、千户、指挥等职。嘉靖四十一年(1562),延绥镇巡抚请呈皇帝,意在要隘处添设游击一员,以便防守策应。朝廷下诏,命牛秉忠领兵三千,驻延安设防,延安府各州县守兵,亦由秉忠调度。明水湖战役后,秉忠跟随总兵赵苛在威武寨打败土匪,升为宁夏平虏参将,又升为延绥镇驻孤山副总兵。后鞑靼军侵犯,秉忠设计追剿,屡建奇功,擒斩首五六百级,手刃亦有百级。夺得牛、马、驼无数,从此威名大震,鞑靼军再不敢入侵,边疆得以安宁。朝廷嘉奖其功,提升都督佥事,镇守宁夏,挂征西将军印,任宁夏总兵。万历
[]
张金佩
  张金佩,生卒不详。清初名士,字玉振,今佳芦镇张家庄村人,清顺治年间(1644~1661)选贡。少时多才,父居官德安府,金佩随居,学识精进,诗词古文,落笔千言,时人谓之天才。康熙十九年(1680),学宪叶忠督学陕西,搜罗名士,于葭州得八士,称为“八俊”,金佩居“八俊”之首。二十五年(1686)授陕西省麟游县教谕。四十五年(1706),葭州知州尚崇年制修志书,迎请金佩司其事。他详加考证山川古迹,记述前朝事迹、近代人物,书成后为六卷,可惜散失,无传后世。晚年设教里中,著作颇多,所传《第一峰文集》脍炙人口,称颂当时。至今所作八景词仍被人们传颂。(葭州八俊:张金佩 张中光 张奇猷 屈自超 申大策 张显周
[] (16441)
崔镛
  崔镛(1530~?),字汝洪,崔经次子。少年不好学,十二岁入学,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人,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潞安府推官。又迁户部主事。四十三年(1564)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阳和,进左参议,再进按察司副使,隆庆四年(1570),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俺答叩边求还。崔镛按照明穆宗旨义,“爵以官使其贡款,还我叛人”,妥善处理,使其听服,崔镛因此改任井、陉道。万历中又任岢岚道,进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山西、提督雁门诸关。后因与御使不合告归故里侍奉父母,乡里皆效之。因丧父过哀得病而卒。
[] (1530~?)
张祥
  张祥,生卒不详。今方塌镇折家畔村人,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木匠,技艺超群,遐迩闻名。咸丰初年,朱官寨金山寺佛爷正殿五檩四椽移动寸余,殿宇濒临危急。僧人化缘募资,兴动民工100余人,将顶脊砖拆开,堆上沙袋,欲移动梁架,但效果不佳。张祥趁民工午睡,巧用机械拉动力牵引,五檩四椽全部合龙,时人传为佳话。张祥箍水捅,一次就把木板推平,箍时不用斧子,只用手掌拍打,箍成的木桶经久耐用。他给石家坬石某箍水桶,用手拍成后,石某不知其妙,嫌手拍打的不耐用,硬要斧子来箍,张祥只好再用斧箍打,水桶箍好后说:“用去,担不了3次就炸!”结果正如张祥所料,只担了3次水,桶就炸破了。张祥做木活、制家具,合缝好,
[] (18211861)
张琚
  张琚,生卒不详。明代名宦,葭州龙寿里人。禀性慈善,深明经书。明朝嘉靖年间,任大宁县尹,多行惠政,百姓爱戴,升任介休知县。离大宁时,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似失慈母。后来,大宁县民在县衙公堂树政绩碑一通,称其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在介休担任知县数年,矢志清白,门无私谒,士人评其有古良吏风。晚年,辞官归家,布衣疏食,以耕读传教子孙,与乡邻和睦相处,百姓亦若忘其为辞官归来之人。他将为官时的积蓄分给族人和邻居,并说:“毋遗子孙,以长其傲也!”其侄儿鸿羽,曾任河北省滦州通判。轻财好施,不计取予,每遇公事率先解囊,为乡人倡。兴办学校,倡导文明进步。因此,葭州人都称其为好义者。
[]
张兴元
  张兴元,生卒不详。字鼎三,葭州城人,清朝将领。清同治二年(1863)由武童投入军营,打仗奋勇当先。时陕甘宁回民起义,占据陕西高陵县及光泰庙、马家堡、白起营等十三村。兴元于是年七至九月间随队攻占之。复与回军战于西安梁家桥一带,回军失利。三年(1864)攻占甘肃张家川、盐关及高楼堡等回民军根据地。四年(1865)攻占固原、熟阳城、董家堡等处,解巩昌府之围。五年(1866)解镇番县之围,攻占裴家营堡,疏通西路。六年(1867)攻占米拉沟等处。七年(1868)攻占洮河东西等地,并占据回民聚居之陈庄、马庄二村。以战功累迁至副将,并奖给花翎。八年(1869)加总兵衔。
[]
全部佳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