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历史人物介绍5
张琚
  张琚,生卒不详。明代名宦,葭州龙寿里人。禀性慈善,深明经书。明朝嘉靖年间,任大宁县尹,多行惠政,百姓爱戴,升任介休知县。离大宁时,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似失慈母。后来,大宁县民在县衙公堂树政绩碑一通,称其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在介休担任知县数年,矢志清白,门无私谒,士人评其有古良吏风。晚年,辞官归家,布衣疏食,以耕读传教子孙,与乡邻和睦相处,百姓亦若忘其为辞官归来之人。他将为官时的积蓄分给族人和邻居,并说:“毋遗子孙,以长其傲也!”其侄
[]
牛秉忠
  牛秉忠,生卒不详。字西泉,明代良将,世居葭州城北。幼时有大志,臂力过人,明嘉靖年间,蒙古人吉能常率兵犯境。秉忠奋起入伍,因功升为百户、千户、指挥等职。嘉靖四十一年(1562),延绥镇巡抚请呈皇帝,意在要隘处添设游击一员,以便防守策应。朝廷下诏,命牛秉忠领兵三千,驻延安设防,延安府各州县守兵,亦由秉忠调度。明水湖战役后,秉忠跟随总兵赵苛在威武寨打败土匪,升为宁夏平虏参将,又升为延绥镇驻孤山副总兵。后鞑靼军侵犯,秉忠设计追剿,屡建奇功,擒斩
[]
屈维亨
  屈维亨,生卒不详。字一泉,葭州人。少时有才名,曾为山西省石楼知县。石楼地处偏僻,土瘠民贫,士不知文。维亨到任后,振衰起废,剔弊安良,修筑城墙,营葺喾宫,延师讲学,并亲自教诲士人。不到三年,民风士俗大变。石楼任满后,升为山西省应州知州。应州北连雁门关,路途多有暴客,行凶抢劫。他严设保甲,村村互相盘查,贼盗没有巢窟,边境得以安宁。后来升任宁夏庆蕃王府左长史。时人都称赞他贤明,官吏中颇负盛名。
[]
崔镛
  崔镛(1530~?),字汝洪,崔经次子。少年不好学,十二岁入学,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人,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潞安府推官。又迁户部主事。四十三年(1564)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阳和,进左参议,再进按察司副使,隆庆四年(1570),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俺答叩边求还。崔镛按照明穆宗旨义,“爵以官使其贡款,还我叛人”,妥善处理,使其听服,崔镛因此改任井、陉道。万历中又任岢岚道,进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巡抚山西、提督雁门诸关
[] (1530~?)
崔经
  崔经(1506~1578),字邦济,号石溪,其祖先为颖上人(清康熙《延绥镇志》),后移居今通镇西山村。其始祖崔程以义勇从明太祖征建昌有功,授榆林百户,世袭。其父崔林益因累次建功授副千户,封武略将军。明嘉靖年间,鞑靼大兵入塞,诸将畏敌自保,崔经却领孤军与敌激战六昼夜,身受数创,粮草断绝,仍坚持战斗。恰遇天降大雨,敌兵退去。此后,奉命守八角城,匈奴兵畏惧崔经威名不敢进犯。嘉靖三十六年(1557),升任辽东都阃(京城外军事负责人)。时辽东大饥
[] (15061578)
柴希高
  柴希高,生卒不详。明代书法家。字汝愚,号牛山,乌龙铺柴家老庄人,祖籍山西省临县兔坂柴家沟村,后迁居州城。少时体貌魁梧,聪颖过人。最初在本村窑湾书舍随樊先生学习。他勤学好问,才识英敏。后拜张玑(今木头峪村人,曾任明迪功郎、重庆府经历)为师,学业大进,成为当时名士,于明正德五年(1510)中举。时京都皇宫五凤楼额因年久字迹剥落,模糊不清,正德皇帝下诏补写。其阁系元朝书法家赵松雪所书,京城名家云集,书法却无有逾赵者,皇帝郁郁不乐。有人推荐柴希
[]
柴旻
  柴旻,生卒不详。明代名医。乌龙铺柴家老庄人,祖籍山西省临县兔坂柴家沟村。明成化年间(1465~1487)任皇室太医。他医术高明,求医者甚多。一次,御妹患病无人能治,柴旻入宫,走线切脉,药到病除。宪宗朱见深龙颜大悦,赐葭州乌龙铺丁地1200亩以为酬谢(此地一直延续至土地改革时)。柴旻殁后,葬于佳芦镇高家畔山顶榆皮塌,建有十二层的“栖云塔”(亦称“名医塔”)以示纪念。该塔现已无存。
[]
曹琰
  曹琰(1469~1541),字器之,葭州和市都人,明成化五年(1469)八月生。父名彬,取妻冯氏。琰性贤孝,状貌魁伟,读书一目数行。父母去世早,独立起家。正德中(1506~1521)荐为贡生。嘉靖三年(1524)授河北省济县(清初并入通州,今属北京市通县,县东南有漷县镇)知县。潡县为三辅要区,乡间多权贵,倚势作威。曹琰在途中,已知张永福等人仗势横行乡里,百姓苦不敢言,前历任知县都避而不管,公事废弛,无人过问。曹琰赴任三月,经察访,择其不
[] (14691541)
刘建章
  刘建章(1897~1958)原名师晏。陕西葭州(今佳县)人。因家贫,少时只读过一季“冬书”和两年小学。1913年,为抵还父亲欠债,到绥德一家地主店铺当伙计。1915年逃出,到山西临县借钱做小本生意。后回佳县务农。192 7年佳县大旱,携全家逃荒到延安县的南庄河落户。1935年,延安县城以外的大片土地已被红军占领,老百姓开始扬眉吐气。刘高兴地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冬,刘按照中共组织的指示,在延安南区沟门参与创
(18971958)
杜衡
  杜衡(1907~1965)又名杜振庭、杜振清、杜励君。陕西葭州(今佳县)人。1925年在绥德省立四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绥师特支组织干事、共青团绥德地方执委会宣传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石谦部队做兵运工作。1927年到西安,先后担任中共西安第二部委书记、陕甘区执委会候补委员、陕西省委委员。1928年初,杜以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身份,到绥德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中共陕西省委“九二六”扩大会议精神,并建立中共陕北特别区
(19071965)
乔国桢
   乔国桢(1907~1945)原名乔如桢,化名王拯民、高鹤龄、乔干卿、乔胶治、贺凝、蒙子学、焦复生、高子香。陕西葭州(今佳县)人。1924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底转为中共党员,旋赴开封,在国民军第二军学兵队任排长、中共支部干事。1926年5月赴广州第六届农-动讲习所学习。同年秋毕业回陕,在三原、富平等县从事农-动,组织农民协会,被誉为“农运大王”。1927年6月,乔在富平被捕,关押在三原陆军
(19071945)
李乃良
  李乃良 (193612—) 陕西佳县人。擅长漫画。省图书馆主任 ,陕西省漫画学会会长,一级美术师。编选出版《外国幽默300幅》、《中外人物幽默画 300幅》、《名人·名言·肖像》、《陕西漫画40年》。作品有《乐善好施》、《大头娃》 、《酒逢知己》、《正事不足》、《机关兵马俑》,《靠面子》分获第二、四届全国漫画大 赛佳作奖,《路遇》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武海成
  武海成 (1955.9—)陕西佳县人。擅长版画、油画。1993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干部。作品《高原雪》入选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展,《福音》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墙》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押运途中》、《光荣的岗位》、《待发》、《戈壁路》、《保养》、《出巡》等曾入选全军美展。
尚飞鹏
  尚飞鹏 (1954~)笔名弗帕。陕西佳县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榆林学院中文系,1993年结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1981年从榆林文工团调榆林群艺馆从事音乐工作,1997年调陕西省乐团创作组,1998年调省艺研所任《艺术界》常务副主编,研究馆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情王》、《情后》、《舞者》、《膜拜大地》,文论集《说话》。诗集《情王》获陕西省第八届文学奖,另有论文、诗歌、歌词、歌曲等
任士增
  任士增 (1926~2013.6.3)笔名力耘。陕西佳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起历任西北文联《西北文艺》,《延河》部、小说组组长,中国作协创作组专业创作员,陕西省创作研究室创作员,西安市作协创作组组长,专业作家。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不平静的河流》,短篇小说《寄兰》、《拦羊记》、《高原彩凤》、《家慈》、《冯家堡子》,散文《塞上行》,报告文学《山秀珍》等。
(19262013)
武玉笑
  武玉笑 (1929~)陕西佳县人。中共党员。1939年参加八路军,历任话剧团宣传干事、副团长、导演,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及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剧本集《武玉笑剧作选》、《一个快乐的苦命人》、《艾克拜尔和莎丽娅》,短篇小说《快乐的包尔江》、《路友》等,散文《哦,阿拉图拜》、《啊,柳巴》、《怀念冯牧》、《延安寻梦》等。曾获全国话剧汇演剧本创作
刘亚莲
  刘亚莲 (1967~)女。陕西佳县人。中专学历。1990—2005年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物资局工作,2005—2008年在佳县文化局工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我酷我容易吗我》,散文《雪孩子》、《金戒指》,纪实文学《毛泽东在佳县》,报告文学《黄土地上的毕加索》、《用生命播洒阳光》等。
张达志
  张达志(1911~1992),原名锦瑞,代号老郑,店镇南坬村人。1926年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国民党。1927年2月考入绥德师范,同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村党、团基层组织。期间,历任中共葭县特区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特派员、特委委员。参与组织了木头峪-,协助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1934年冬,参加了中国工农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11992)
徐凤银
  徐凤银,1964年4月出生于佳县上高寨乡。1984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成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位矿井地质学博士,1995年博士后出站于西南石油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总地质师、中国科技会堂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徐凤银对青海油田的贡献可以用4个字概括,叫“降狮伏猪(侏)”,在他对柴达木盆地狮
李有源
  李有源(1903-1955)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壮年时因家中生活艰难,以放羊维持生计。直到家乡“闹红”,他和穷苦兄弟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因此,他打心眼里感激中国共产党,感激党的领袖毛泽东。1942年冬,采用陕北民
(1903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