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历史人物介绍2
郭万礼
  郭万礼(1888—1970),定边县姬塬镇郭崾崄村人。所生两子,长名维纲、次名维统。万礼从小家贫,无法上学,经自学脱盲。他热心乡村文化教育事业,民国年间就积极带头创办了高庙湾和郭崾崄两处小学。当时没有教室,他就腾出自己的窑洞供学生上课。后来他带领村民为学校修了3孔窑洞,周围四五十里地的乡亲把孩子送来读书。山区吃水困难,远来上学的孩子需要办灶,万礼主动出钱买了一头毛驴,雇了一个民工,给上灶的学生驮水。他不但在办学上操心,而且还对上学有困难
(18881970)
王建基
  王建基(1899—1969),字子元,出生于新安边镇杨湾村农家。王幼入本村私塾就读,民国6年(1917)入安边高小,成绩优异,与同学任志勋被选送榆林省立第六中学(现榆中前身)深造。时值“五四”运动,子元颇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与同学刘志丹、马明芳、谢子长、马秀川、黄执中、杜聿明等,过从甚密。毕业后,受陕北镇守使井岳秀聘为见习军官,只半年即厌恶军政官吏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苟蝇行径,借故请假弃职回乡。时有井岳秀收编之绥远土匪赵有录部驻扎吴旗
(18991969)
张成仁
  张成仁(1884—1967),定边樊学乡马坊掌村人。青年时家贫,只有30垧(每垧3亩)山地,因缺乏耕畜,每年只能种10余垧,勉强维持全家5口人的生活。民国17年(1928)岁荒大饥,张成仁拖儿携女逃荒前往吴忠堡,贩煤炭度日。灾荒过后返回原籍。在官绅、兵匪、灾荒、捐税、疾病的困扰下,张在无意中又染上了吸鸦片的毛病,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民国25年(1936)定边解放,张成仁戒掉毒瘾,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被推举为乡主席(后改称乡长)。民国
(18841967)
汤中甫
  汤中甫(1901—1967),又名若斌、登科。定边县白湾子镇天池塘人。世业农,颇殷实。族中弟侄,多人参加革命工作。汤为定边县最早参加共产党的党员。民国14年(1925),在榆中读书时由张肇勤、李登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转为共产党员。被派榆林惠记工厂搞工运,因当局查究甚严,时值杨明轩在榆组织国民党,经组织决定,汤与李象九、谢子长、史维然、高岗、王尚德、曹力如、贾拓夫、王子宜、赵通儒、张金印、王生然等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
(19011967)
马长世
  马长世(1910—1967),定边周台子乡公布井村农民。幼年家贫,揽工牧羊放马。长大后精通饲牧,众称其为畜牧“行家”。1956年以后,一直担任公布井农业生产合作社及生产大队的畜牧股长,曾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和省畜牧业先进工作者。他熟知牲畜活动的规律,全大队每头大家畜和每只羊子,他都了如指掌。一次,大队马群数日不归,放牧员向马长世报告后,他根据马群走失地点、近日气候变化和方圆几十里内的草场情况分析后,测定马群在东南50多里的长茂滩沙窝里,派人
(19101967)
崔岳瑞
  崔岳瑞(1896—1965),字跃坤,红柳沟镇卜掌村人。幼年牧羊,曾读过两年私塾。岳瑞21岁时,嫂患脚漏病,父请巫神作法,让他伺候巫神至本村庙堂提拿作崇的凶神恶鬼,结果鬼神未见,病人依旧。嗣后,复陆续请巫神驱邪,请了几个巫神都无效,迁延3年,人死财尽。岳瑞目睹巫神骗财害命诸端恶迹,深信人世间并无鬼神。于是,他潜心研读中国历史,从中得出“神鬼非骨肉之躯,乃艺匠想象做成,是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之法程”的结论。从此,他决心学医,致力于中医和针
(18961965)
窦文焕
  窦文焕(1909—1961),字子章,安边人。从政后以字行。民国12年(1923),窦子章入安边工业职业学校就读,毕业后留校任会计。民国16年(1927),加入芙产党。后任安边二府会计。民国17年(1928),在二府学款处任经理。民国19年(1930),到陇西王子元部任军需主任,从事地下兵运工作,后因环境恶化,失去组织关系,到喜峰口入高桂滋部。民国21年(1932),被保送南京军事学校学习。民国23年(1934)毕业。高桂滋部回陕北,窦
(19091961)
程振翰
  程振翰(1883—1955),字鹏翔,原籍延安,清末秀才,民国5年(1916)迁居安边。他幼年在当地读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陕西高等学校,与安边刘文卿为同窗学友。在校曾参加剪辫、放足等反封建宣传,在同学0类拔萃。结业回家,无所事事。民国5年(1916),赴宁夏途经安边,被刘文卿挽留,受聘任安边高初两等小学校长,亲授国文、历史等课,约期10年。后将家眷也迁来。从此,他全力协助刘文卿在安边办学。振翰秉性刚直,品德高尚,从不与国民党
(18831955)
佘鼎
  佘鼎(1870—1955),字定九,定边县纪畔乡跳沟村人。其父农民,家道殷实。定九幼年读书,应府试为廪生,24岁为鸦儿塘绅士,以字行。因办民团,乡闾誉称“武圣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倡办定边高等学堂,自任校长。民国初年,陕西督军胡景翼(立僧)邀全省名流聚会西安,研讨治理全省大计,定九与米脂杜斌丞应邀出席。会间,定九以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组织地方武装,防匪防盗,地方官应清廉政绩和兴办公益事业等四条发表己见,受胡赏识,约家中攀谈,
(18701955)
高增级
  高增级(1902—1952),字升堂,定边县石洞沟乡石洞沟村人,祖上任前清武官,父为光绪秀才。增级先后就读于本村私塾、安边高小学堂、山西运城省立中学、夏县景梅九办的平民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处长、参谋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及地方保安司令和行政专员等职。民国14年(1925)高增级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正值五卅惨案发生。北京爱国学生深感国难深重,非武力不能救中国,纷纷投笔从戎。高在一个与冯玉祥有
(19021952)
刘文卿
  刘文卿(1885—1952),名育英,定边武峁子乡旗杆山人。其父满才,清同治时,潜石洞沟,娶妻王氏,生7子,文卿为老四。文卿幼年上村学,稍长入县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陕西省高等学堂就读,由于右任、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西安辛亥起义后,军政府差遣定边哥老会首郑思诚(亦名郑庠)返里,委以统领,集众举义,推翻清朝在定边的县制。因郑生性暴戾,恐其施政威猛伤民,次年初复派文卿回定,并沿清制委以安边理
(18851952)
郭维纲
  郭维纲(1910—1947),定边县姬塬镇郭崾崄村人,郭万里之子,大学文化程度,革命烈士。自幼聪明好学,为人耿直,老实忠厚。其学识渊博,令同事赞誉,被乡亲称颂。郭维纲1918年至1929年,先后在高庙湾小学、定边高小和榆林中学读书。1929年从榆林中学毕业后,受国民党爱国将领高桂滋的资助,考入北京大学读书,是定边县唯一考入北大的学生。1932年毕业,1933年又入北京军医学校学医3年,1935年返定边以开店为名,为共产党搞地下工作,系共
(19101947)
苗兴勃
  苗兴勃,清朝道光年间生于定边县冯地坑乡苗大渠村铺子梁一农家,后迁徙至姬塬镇冯团庄村苋麻渠子居住。兄弟三人,其为三。自幼孤灯苦读,博览群书,至成年学识渊博,知书达礼,名望颇高,深受乡亲赞誉,故人皆称其为苗老先生。娶妻、妾四房,生五子。清同治八年(1869),聚居在甘肃、宁夏一带回民因与地方官府矛盾激化,酝酿造反。适逢该族马化龙之妾一日午间给正在卧室休息的马化龙送茶,进门恍惚之间受到惊吓,手中茶杯滑落在地摔碎,响声惊醒梦中的马化龙,问其原由
周培升
  周培升(1893—1947),字旭初,祖籍榆林县镇川堡。幼年家贫,曾揽工度日。18岁从商,以货郎担走村串乡,往来定、靖两县,途经大沟湾,屡受河水阻滞,发愿有一日必筑桥。后发迹,在县城西街开百货店,名“元升西”。民国25年(1936)县城解放后,商民受旧政权蛊惑宣传而不敢开市。时周培升任县城商会会长,带头开业,商贾渐次效法。然而因东西商路中断,货物奇缺,供不应求。恰值中共中央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来到定边。培升即召集商民会议,请毛泽民部长指
(18931947)
谢兰英
  谢兰英(1918—1947),女,陕西榆林县榆河峁人。与河南籍柴某结婚。民国30年(1941)逃难至延安,次年入伍,在八路军延安被服厂工作。民国32年(1943)调定边驻-三旅供给部。民国36年(1947)春,马鸿逵部攻占定边,谢兰英未随机关撤离,以一般居民身份,转入地下工作,搜集并传递情报。因叛徒告密被捕,解送宁夏。敌人使用老虎凳、火烙铁等酷刑,谢兰英严守机密,坚贞不屈。在银川关押4个多月后解回定边。不久,枪杀于县城西门外。当敌人将谢
(19181947)
郑思诚
   郑思诚(1890—1945),又名痒、玉玺,字兴田。出身于农商兼业的殷实之家,定边砖井镇下蔡渠村人。其父郑重德,有妻三,思诚为三房杜氏生。郑思诚10岁入学,喜动好斗,“顽愚不雕。”其父视思诚终不可为儒门弟子,着其弃文习武。数年后练成飞檐走壁,平步墙屋之技,乐为善良无辜打抱不平。13岁时痛打邻村董新庄“董无赖”,小有名声。思诚喜交朋结友,少年入哥老会,常与兄弟们一起品评时局,辱贬官吏。他也因此倍受皮肉之苦。光绪末年,定边县知县吴命新任满
(18901945)
高世秀
  高世秀(1878—1940),字志清,男,汉族,定边县盐场堡乡二楼村人。清光绪四年(1878)六月初六生于宁夏银川市,父名大茂,经商,比较富有,除经营一处油坊外,还养骆驼20余峰,兼营驮脚贩运。高兄妹二人,自幼受父母宠爱,豪放任性。少年不喜读书习字,专爱舞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喜好结交,行侠仗义,朋友常取其衣物马匹从不吝惜,友人有急事,宁肯借贷典当亦要相帮,有“城府英豪”之称。清光绪十九年(1893),高16岁时,其父见他学文不成,整日
(18781940)
高峰山
  高峰山(1861—1939).县城东园子人。少年家贫,未入学堂,从师学木匠,聪慧勤笃,专心习艺。出师后,多有创见,工艺精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官绅集议改建街中鼓楼,聘外地艺人承工。定边缺木材,凑得四根长木拟作木楼通天柱,内一根短三尺许,无法起架,艺师束手。适峰山行经工地,见状一哂而去。承工艺师深以为耻,愧无绝技而辞去。邑绅姜瑞林叱峰山不自重。峰山反激姜捐出门口石狮,自有兴工妙法。时峰山襟兄为协署师爷,荐峰山于协台,命其鸠工承建
(18611939)
梁有才
  梁有才(1856—1929),安边人,幼年家贫,习泥水匠,后工深艺高,人们皆呼梁泥水匠,多不知其名讳。安边堡城,地势低洼,街道东低西高。正街有清时所建木牌楼一座,平地立架,无砖石座基。每遇大雨,水从当街流过,冲刷楼柱,年深日久,时有倒塌之虞。民国7年(1918)夏,堡民集议,欲在楼下加筑砖座以保护,但因楼身为数以百计形状各异的木块凿卯套成,跨度近5丈,如拆散重新组装,工艺难度甚大,且恐构件损坏,不易配制。士绅刘文卿、解文华问计于有才。有
(18561929)
吕希韶
  吕希韶吕希韶生卒不详。安边人,清道光年间秀才。青年时应举不第,未入仕途,赖祖遗家资度日。寄兴书画,尤工于书法,安边堡民每逢庆典,多请其用笔,有求必应,不取报酬。故希韶墨品甚多,惜所存无几。仅原安边堡眼光庙正殿悬挂“元武圣神”、“普济群生”二木匾现存定边县文化馆。其笔力遒劲,独具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