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历史人物介绍
高万士
  高万士(1918一2015)榆林市横山区高镇人。1935年8月参加红军,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在红四方面25军当战士,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115师任司号长,曾参加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后又编入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在第四野战军任连长,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参加了49年新中国成立国庆大阅兵。戎马生涯几十年,一生大小战斗上百次,先后负伤十多次。建国后在北京航空司令部汽车大队工作,任队长。50年代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回家乡支
(19182015)
杨培君
  杨培君,男,汉族,1961年10月出生,陕西横山人,民建会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工程水文及水资源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1979.09--1983.07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1983.07--1986.09陕西省横山中学教师1986.09--1989.05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工程水文及水资源专业学习1989.05--1995.11宁夏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干部1995.11--1997.08宁
白进凯
  白进凯,生于1911年1月8日,小名骡儿,性格刚强,胆略过人,为人仗义,横山县武镇乡(原武家坡)窑美沟大队雷家墕村人。白进凯姊妹共四人,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1926年,白进凯进入陕西省立第六中学(即著名的榆林中学)读书,参加了榆林“三校学潮”斗争。1927年,白进凯由共产党员高岗、鲁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六中学。1932年8月,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出入永丰山地区,开辟了米西革命根据地。不久,被陕北特委书记刘志
(19111936)
冯世祥
  冯世祥(1912~1935)祖籍陕西省横山县。民国十八年(1929),逃荒到林镇乡四合台村,靠卖苦力为生。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参加南梁游击队。不久,受命带领2人1枪到陕甘边界发展地方武装,仅一个月就发展9名青年参加游击队,被任命为游击队班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被选拔为红色宣传员,随保安游击队赴陕北开展“扩红”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保安游击队中队长,转战陕北保安、吴旗、定边、靖边等地。在攻袭保安县义正川寨
(19121935)
边金山
  边金山(1898——1955年),祖籍陕西省横山县固城涧。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横山大旱,全家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流落到合水县太白镇王茂庄定居。边金山13岁丧父,自幼挑起家中生活重担,饱受官绅豪门欺压,十分向往革命。1928年陇东大旱,颗粒未收,子午岭山区饥民在郑德明、朱子清、赵连璧等人组织下,为求生存同土豪劣绅对抗,打富济贫,开仓放粮,闹得官绅胆颤心惊,惶恐不安。边金山积极参加这一斗争。同年秋季,这场自发的饥民斗争,受到陕北特
(18981955)
孙鸿鸣
  孙鸿鸣(1898~1972)  原籍横山,后迁肤施县蟠龙木瓜崖定居。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粮仓主任、自卫军中队长、赤卫队队长。1940年被选为蟠龙供销合作社主任,从“三条扁担”起家,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克勤克俭,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做出显著成绩。1942年出席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被授予“以身作则”锦旗一面。1944年出席边区合作社代表大会。1954年8月,被选为中华全国供销社委员会候补委员。1959年1
(18981972)
姚士旺
  姚士旺(1912~1978)  原籍横山县,1936年逃荒落脚于今安塞县坪桥乡窑沟村。解放战争中,踊跃支前抬担架,参加过青化砭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1978年任中共窑沟生产大队支部副书记、林场场长。  士旺从54岁起步,造林不止。在无资金无住房,自己采籽育苗的困境中,带领场员徒步往返120公里,出入延安、甘泉的梢山密林,采回树籽500公斤。中午在山里干活,他怕往返耽误时间,就在山里吃饭,饥啃干粮、渴饮山泉,艰苦创业1
(19121978)
张俊功
  张俊功(1932年—),横山县人,1932年出生于横山县柴兴梁村,祖祖辈辈都靠揽工为生。张俊功在他一个月大小的时候得了眼病,因家境贫困无钱治疗导致左眼失明。1940年,爷爷带着全家逃荒讨饭落户延安地区甘泉县桥镇乡安家坪村。少年张俊功患有眼疾,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下地干活,所以只能从小拜师学“说书”。建国前,说书艺人被视为下九流,艺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东方收了走东方,西方收了走西方。东南西北都不收,琵琶饿成空壳篓。”由此可见,当时说书艺
李兴旺
  李兴旺(1921—2000),横山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雇农家庭。1928年陕北遭大灾后,他随父逃荒到延安宋家川落户,拓荒谋生,后居郭家沟村。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冯富川区粮食委员,乡团支部书记,区团委书记,延安团县委少先部部长、组织部长,积极参加领导和发动青少年打土豪、分土地,动员青年参加游击队,配合红军主力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延安县抗敌后援会主任,陕甘宁区青年救国会干部科长,中共延安县
(19212000)
谷自珍
  谷自珍(1919—),横山县谷家湾村人。祖辈、父辈都是诚实忠厚的农民,勤劳俭朴,善于持家,生活比较宽松。他曾在私塾和横山县第一高级小学、榆林中学就读。抗战爆发后,他在榆中参加了“救亡联社”,经常到城郊农村组织“打日本、救中国”的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投笔从戎,到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抗大总校第七队党支部委员和抗大二分校中队支部书记。1939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一大队政治处干事、代理中队政治指导员
冯云
  冯云(1921—),横山县石窑沟乡人。出生在一个贫雇农家庭。少年时给富户揽工放羊。1934年参加陕北红军游击队闹革命,1935年由青年团转人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陕北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分土地,动员青年农民参加红军。后编入主力部队进行东征西征战役。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游击军第二大队指导员,骑兵团敌后武工队队长、第二团侦察连连长,四十二团、四十团、三十团营长,晋察冀军区警卫营营长。先后参加平型关战役、百团
姚进贤
  姚进贤(1915—1996),横山县艾好峁乡人。原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副省级待遇)。193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至1940年在横山县威武区二乡任党支部委员、书记、白区部长、县委组织部长、-部长;1940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至1944年10月在富县太乐区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1946年11月至1950年6月任横山县委副书记、书记;1950年7月至1952年9月任定边县委书记;195
(19151996)
汪洋
  汪洋(1920—2001),曾用名汪占洋,横山县武镇黄城山村人。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汪洋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在米脂县龙镇小学、绥德四师上学,参加四师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上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军事队学习,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抗日前线,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任副排长,后任团宣传干事、副连长、团旅作战参谋,参加了晋东南根据地反“扫荡”、游击战。1941年皖南事变后,
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少将 (19202001)
折聚英
  折聚英(1920—),女,横山县塔湾镇桑塌村人。原铁道兵第十师第一指挥所政治协理员(师级)。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由童养媳出逃参加革命,转战西北、华北、华东,是横山县唯一的师级女将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的事迹曾两次以《一个翻身女人的故事》出版,并收入《星火燎原》丛书中,成为反抗封建、妇女解放的典型,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1928年随母逃荒到延安,换了二斗谷子给人家当童养媳,过着苦难的日子。1935年延安地区“闹红”,她挣脱婆家束缚参
郝玉山
  郝玉山(1917—),原名治成,横山县石窑沟乡郝家峁村人。郝玉山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参加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1933年毅然参加红军,打土豪斗地主、分财产吃大户,扩充武装,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月参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横山游击支队政委、米西县区委书记、独立营政委、安定县委-部长,领导游击战争,开创米西苏区,受到上级的表扬和群众的好评。在陕北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在攻打囫囵山寨堡时冲锋在前,中弹负伤,伤愈后,同
曹海炳
  曹海炳(1921—),横山县双城乡-畔人。1935年参加游击队,同年编人红一年团一师十三团,曾任副班长、电话员,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电台指挥员,营特派员、情报站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初任十四旅保卫科长,1946年任二十八团主任。1948年调四0七团任政委。辽沈战役中,率团攻打锦州,歼敌1300余人。解放营口,歼敌1000余人。所部一连因在锦北渗透战中作战英勇,受到通令嘉奖,并授予“白老虎连”称号。平津战役中,参加解放
武志升
  武志升(1910—1979),横山县石窑沟乡人。出生于贫农家庭。七岁开始揽工,后因富豪逼债无奈离家外出流浪。1935年参加陕北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赤卫军队长、游击队长、支队党支部书记,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独立营营长、志丹县(保安)大队长、警备三团副团长、关中分区南线指挥部指挥、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三十团团长、十一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五师师长、青海军区副司令等职。 武志升戎马一生,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参加创造陕北苏区、
(19101979)
田万生
  田万生(1903—1997),塔湾镇人。1903年11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靠乞讨度日,后来给一家地主当长工,挨打受气,尝遍人间的辛酸。残酷的阶级压迫,使他产生了朦胧的革命要求,1933年冬,田万生同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取得联系,参加了革命。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乡党支部委员、自卫军支队长,负责民兵工作。不久成立了长城特区,田万生被选为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党团书记、当时敌人“围剿”,特区政府撤到南山进行游击活动,
(19031997)
李平
  李平(1917—1999),横山县高镇人。出生在一个雇农家庭。从九岁开始在安定县唐家川、横山县油房头揽工。1935年参加陕北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支部书记、中央红军大学特科营党支部书记、红三十军二六二团党委副书记、军部教导队指导员、通讯队长兼指导员,参加解放陕北和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通讯队长,陕甘宁边区警备第一旅民运股长、武装部长,绥德军分区独立旅武装部长。参加反摩擦和粉碎国民党发动的三次
(19171999)
谷奇峰
  谷奇峰(1916—2000),曾用名谷占嵊,字昆山、巍然、奇峰。横山县谷家湾村人。 1928年在横山县一高上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在榆林中学上学时,抗战爆发,考入南京装甲兵团学校学习。杜聿明专门到学习班接见陕北学员。由于派来的班、排干部-学员,使学员们都很不满,不少学员纷纷离开学校。谷奇峰的二哥谷占峰和杜聿明在榆中是同学,经与杜联系,同意转西安学兵连。后来西安学兵连编入二OO师,他从西安到湖南湘潭二OO师特务营当兵。他到湘潭
(191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