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历史人物介绍2
白进勋
  白进勋(1931—1988),横山县韩岔镇人。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1947年在绥德师范上学时,胡宗南进攻陕北,他毅然参加了革命。1948年入团,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青年干事、书记,横山县委组织部干事、县委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委肃反五人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铁路梅七线工程团副团长,陕西省建委政工组副组长、组长,唐山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指挥、临时党委书记,陕西省建筑工程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
(19311988)
孙长秀
  孙长秀(1913—1983),曾用名艾秀,横山县党岔镇人。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34年参加赤卫队,带领群众劫富济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三皇庙村党小组长。7月转入米脂义勇军。他先后任抗日义勇队队长,米西独立营党总支书记、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组织部长、警备第二旅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组织剿匪肃特、保卫边区安宁和粉碎三次-0的斗争。解放战争中,孙长秀任西北野战军第四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等职。他为西野四军参加宜川、渭北、扶眉、宝鸡、兰州
(19131983)
白云海
  白云海(1926—),横山县韩岔镇高石磕村人。1936年至1940年在瓦高庄和响水堡先后上小学五年。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10月入党;1945年至1946年8月任子洲县石窑区八乡基干队副排长、二行政村治保委员;1946年9月参加韩岔区游击队,任副队长,同年10月底任韩岔区一乡副乡长;1947年2月任三乡乡长、兼党支部书记。1947年10月在韩岔区报名参军,当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五十三团一营二连副排长(原为
王子庄
  王子庄(1907—),曾用名王临轩,横山县殿市镇张家湾村折家圪崂人。原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1918年至1919年在本村上私塾。1920年至1921年在殿市小学上学,1922年至1924年在横山高小及汾阳铭义高小上学,1926年考入汾阳铭义中学后转榆林中学就读,榆林中学上学期间,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教育。寒假期间,和几名同学商定翌年去三原县史可轩(冯玉祥的一个师长,系共产党员)创办的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在等待讯息
王丕年
   王丕年,1915年生,陕西省横山县人。1935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担任少共(共青团)延安县特支少年部长,负责全县少年先锋队工作。1936年12月至1938年任少共延安县委书记(青年救国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至1946年4月任延安县参议会参议长、出席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代表。1937年12月至1938年12月任中共延安县委组织部部长。1939年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5月至1945
(19152013)
高增培
  高增培(1916—1996),陕西省横山县殿市镇李继先村(原李继迁寨)人,字高峰。出生在农民兼手工瓷业家庭。曾在横山县第一高级小学、榆林中学读书,担任小学教师,随伯父学习中医。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赤源县、横山县政府干事和土地部、军事部干事、科长。抗战时期任中央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科长,中共绥蒙委员会秘书长,鄂托克旗、包头、乌审旗、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伊盟工委秘书长,-、伊盟工委书记,支队
(19161996)
张世杰
  张世杰(1905—1996),横山且高镇人。副厅级领导干部。 1935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任小组长、支部书记。1936年1月至4月任红泉县战二区苏维埃副主席,4月任区主席。1937年1月至1940年4月在延安县西区任区长。1940年4月至1943年3月任延安县法院裁判员、院长。1943年3月至1947年12月任延安县保安科科长。1948年1月至6月任子长县保安科科长。1948年7月至1949年4月任延属分区保
(19051996)
刘世昌
  刘世昌(1909—1993),横山县殿市镇孙石磕村人。原甘肃省商业厅厅长、甘肃省总工会主席。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9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肤施县三区游击队长、延安县国民经济部部长,延安县南区、乌阳区、蚌龙区区长,延安县生产科长,延安县供销联社主任,南区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绥德分区工会办事处主任。全国解放后,任青海省供销社副主任、商业局长、省工会主席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军事进攻,造成
(19091993)
邵凤鸣
  邵凤鸣(1923—1997),横山县雷龙湾乡邵家梁村人。原兰州军区医学专科学校副校长(正师职)。 1935年1O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邵凤鸣历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战士、红军卫生学员,红军第二后方医院护士等职务。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他刻苦学习战地救护技术,克服重重困难,不怕苦,不怕脏,救治一批批伤病员重返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邵凤鸣担任太行野战医院护士、护士班长等职务。先后到太行总部卫校、抗大七分校、延安边区医专学习。毕
(19231997)
谢文样
  谢文样(1916—1986),横山县大水沟村人,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病饿交加早逝,母亲改嫁,从小孤苦伶仃,给富豪揽工放羊谋生。1934年参加了陕北红军游击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刘子丹警卫员、连指导员、连长,参加解放陕北六县战斗和崂山战役、东征西征战役,作战勇敢,指挥机智。在陕北错误肃反时,他和刘志丹一起受到“左”倾路线执行者的破孩。刘志丹牺牲后谢文样亲自将他背下战场并护送到陕北瓦窑堡埋葬。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9161986)
苗德川
  苗德川(1919—),横山县高镇乡圪针粱村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原装甲兵郑州干休所主任、副师级离休干部。 出身贫苦家庭,幼年经历逃荒,放牛,打短工,务农等苦难生涯。1940年参加八路军。在山西交城县公安局警卫营任战士、副班长。1944年精减回乡务农,l945年9月归队,先后在绥德军分区警卫营、警二旅四团三营担任班长、排长,机枪连指导员。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解放清涧战斗、永坪阻击战、五龙庙神山战斗、鸡儿圪坨歼击战、沙家店战役、晋中战役、太原
胡茂千
  胡茂千(1919~1984,)横山县艾好峁步唐坪村老庄山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靠揽工生活,饱尝人间辛酸。民国三十五年(1946)家乡解放,茂千任村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行政主任、高级农业社主任,领导群众,巩固政权,组织互助合作。1958年起,连任唐坪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抓紧支部建设,带领群众劈山填沟,修地造田,拦河引灌,大队屡受表彰。在阳台沟土坝抢险中负伤卧床,未愈又赴工地指挥。“文革”中受到批斗,仍参加集体
(19191984)
吴生秀
  吴生秀(1910~1985),横山县殿市镇吴岔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幼读私塾,后入县立高小。民国十四年(1925)生秀参加学潮,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民国十七年(1928)横山大旱,官府豪绅加倍压榨,饿莩载道。生秀目睹惨状,慷慨解囊,受到家庭责备,愤然出走,浪迹天涯。民国十九年(1930)生秀从山西回到家乡,受共产党人高鹏飞启蒙,带领群众,清算国民党殿市区分部助理员雷云廷多摊粮款、欺压百姓的罪行,并处决这一恶霸。继而组织农民,抗粮抗捐,同官
吴生秀 (19101985)
何英武
  何英武(1915~1986),小名五,又名国举,横山县塔湾乡韩羊圈村人。 英武出生于贫苦农家,幼在芦沟念书。14岁怀着对剥削阶级的阶级仇恨投身革命,参加少共团和农民协会,为游击队站岗放哨,机智勇敢。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英武参加陕北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刻苦学习,英勇战斗,曾任红军政治员、赤源县委军事干事、内蒙骑兵游击支队总支书记和内蒙骑兵团供销处主任。民国二十八年(1939)英武调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先后任供给部科长和生产处主任
(19151986)
杨开山
  杨开山(1905~1980),小名成羔,大名启春,后改名兆春、明春,自称“庄户人”。横山县横山镇杨家山村人。杨出身富农家庭,10岁入私塾,15岁转入横山高小,18岁毕业。民国十二年(1923)春到北京补习,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翌年,怀抱习武济国心情,经杨瑞亭、于右任引荐,进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国民党。民国十四年(1925)他见国民党内部纷争,离黄埔北返,复入天津南开。次年中学毕业,无学资深造,失学回乡。民国十六年(1927)杨创建县立石湾
(19051980)
张询
  张询,字信卿,明代县属清平堡延安卫人。 张询为人耿直、清廉,常以古人言行来规范自己。后招徒讲学,慕名而来的生徒数十直至百人。他对学生赏罚严明,育才有方。 明成化年间,张询以监生身份出任山西闻喜县丞,在任刑清政简,刚直不阿。曾为闻喜县在榆林筹集银饷,张询同乡总兵某企图截留,拟图进升,张询拒绝。回县后将银饷全部解缴县库,并将此事上呈知府。 后张询辞官回乡,贫穷得几乎不能生存,对这处境并不感到窘促,直到年老寿终正寝。
[]
李绍膺
  李绍膺(1905~1931),字仙舟,横山县石湾镇寨子湾村人。李在高小读书时即受五四运动影响,民国十二年(1923)入榆林中学攻读。民国十三年考入北京国立师范大学英文系。同年11月在北京欢迎孙中山北上,听取孙的演说。在校阅读马列著作,接受李大钊教导,进步很快,由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六年(1927)夏,蒋介石叛变革命,接着国民党在各地纷纷清党。绍膺在北京师大难以立足,被迫辍学。民国十八年(1929)绍膺回到家乡后,受聘四高(石湾)
(19051931)
雷云孚
  雷云孚(1899~1925),字雨亭,横山县波罗堡人。雷云孚出生于贫苦家庭,勤劳朴实,聪敏好学。10岁入本村小学,成绩优良。其间,受辛亥革命影响,立志国民革命。民国五年(1916)考入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广东革命军兴起,雷只身南下,经西安、汉口、长沙、进广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研读《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刻苦训练,为“-”奋斗,并带头声讨粤系军阀
(18991925)
张映月
  张映月(清代)字鉴卿,怀远县人,廪生。映月诚朴笃厚,聪敏好学。他从小随父攻读医学,又勇于探索实验。从医终身,精通药性病理,根据临床实践,反复验证,编著《经验奇方》。凡按症诊断治疗的人,病即痊愈。他医德高尚,不分贵贱尊卑,有求必应,详察细诊,一视同仁。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即使在雨雪天,亦不辞路远,不避风寒。他乐于助人,常常把秘方传授别人;对穷苦病人,酌减药钱甚至不收分文,乡人都感戴他的医德。
曹雨山
  曹雨山(1888~1952),名思温,横山县响水堡人。雨山幼读私塾。民国二年(1913)从陕西省立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回县,受聘镇川任教。次年任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兼劝学所所长。治学严谨,育才有方,巡视各地,兴办学校43所,学生由数百增加到一千六百多人。民国十三年(1924),第一高等小学在全省高小总评中名列第二,雨山获得“单莪奖章”。民国十四年(1925)春,横山县政府张榜开除闹学潮5名学生,雨山与榆中校长杜斌丞磋商,将他们转入榆中就
(18881952)